「非遺集萃」臨夏八坊非遺館

2020-12-25 瀟湘晨報

傳承古今文化,播散東方神韻。臨夏自古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大家庭,正是如此,這裡集結了多元的文化瑰寶。河州磚雕、回族宴席曲、河州平弦等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坐落在八坊十三巷的八坊非遺館將他們濃縮到了一起,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沿著王寺巷走進八坊非遺館的大門,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座整體構造以木雕為主的兩層閣樓,柱子上、門窗上都刻著精美的雕花圖案。據工作人員介紹,館內陳列了國家級,省級,州級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設立了八坊小劇院、博物館、彩陶館、刺繡館幾個場館,這些場館將臨夏傳統美食、節日、民間小調等分別以文字解析、視頻講解、圖畫的方式展現出來,方便遊客更全面的了解河州文化。這些臨夏特有的文化產物也將為遊客帶來獨具特色的觀賞感和體驗感。

出境記者 馬聰英:一方水土承載著一方文化,而這些文化是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實踐的產物,八坊非遺館也是如此,在這裡陳列的這30多項珍貴的非遺項目,每一個悠悠歲月裡經過風雨見證的老物件,都承載著那一段時光中河州特有的煙火氣息,它是連接各民族情感與基石的紐帶,同時這裡也給大家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臨夏。

八坊非遺館是臨夏非遺項目的集結地,用傳統的載體如實再現曾經的生活,這是一種跨越千年而歷久彌新的文化記憶,在這裡也釋放著代表臨夏文化深度質感的古典韻味。

臨夏市八坊十三巷講解員 喇美玲:臨夏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締造了許多絢麗多彩的非遺項目,我們本廳就展示了30項優秀的非遺項目,我們創辦八坊非遺館的目的也是為了宣傳以及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人們保護非遺文化的熱情。

來源:臨夏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鄧彩霞、任力

【來源:臨夏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臨夏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
    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華燈初上的八坊十三巷。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田蹊 攝《八坊十三巷》磚雕。八坊民俗館蝴蝶池。如何玩轉八坊十三巷?答案是:「沒有攻略,也不設防,漫無目的,信步閒遊,走到哪算哪,碰著誰是誰,渴而飲,累則憩,所往都是所願,所遇都是邂逅,一切都只如初見……」這才是最正確的八坊十三巷的打開方式。
  • 【臨夏非遺】臨夏磚雕:青磚上的文化傳承
    【臨夏非遺】臨夏磚雕:青磚上的文化傳承 2020-12-18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尋百年古河州的城市記憶,臨夏八坊十三巷,讓人流連忘返
    一到臨夏,就有朋友介紹這個地方-八坊十三巷一定要去!當我完成工作之後,找了一天傍晚匆匆忙忙趕往八坊十三巷去看一看,當地朋友介紹說:源自唐朝的八坊十三巷歷經歲月的洗禮,依舊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尤其是始於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完整留存了八坊民間的自然風貌和生活習俗。
  • 河南焦作:中學生泥塑非遺館體驗感受「非遺」魅力
    2020年6月12日,河南焦作,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學生在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6月12日,河南焦作,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學生在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
  • 臨夏八坊十三巷河州書院慶國慶迎中秋舉行「開筆禮」活動
    臨夏八坊十三巷河州書院慶國慶迎中秋舉行「開筆禮」活動 2020-09-27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注模式動物開發,「集萃藥康」完成超4億元B輪融資
    據悉,「集萃藥康」已於近日完成超4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雲鋒基金、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基金、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泰福資本等基金共同參與投資,這是繼「集萃藥康」2019年1.6億元A輪融資後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推進全球化產能布局及新技術研發平臺的建設。
  • 甘肅臨夏:非遺磚雕產業拓寬增收路
    ↑12月8日,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藝人在製作磚雕作品。 臨夏磚雕是甘肅臨夏的傳統民間藝術,主要用於亭臺樓閣、園林、民居等的建築裝飾,以精細傳神的雕刻技藝、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而聞名。
  • 非遺館木工坊、湘繡館開張 市民迎新年有了新方式
    非遺館木工坊、湘繡館開張 市民迎新年有了新方式 2016-12-24 22:30 來源:星辰在線 (致公黨員們紛紛對雨花非遺館的發展獻言獻策,並表示會密切關注和支持雨花非遺館的發展。)
  • 【聶永真】「永真急制」x「鮮乳坊」
    設計師聶永真「永真急制」X「鮮乳坊」合作擦出火花,臺灣有史以來最好的鮮乳誕生!臺灣設計師聶永真領軍的「永真急制」與乳牛獸醫師龔建嘉創辦的「鮮乳坊」合作擦出火花,在今年度認養新牧場的新計畫中,透過群眾集資的方式讓消費者可以用消費形成改變的力量,並以設計注入新活力,讓酪農走出一條繽紛的新道路。
  • 百年歷史的八坊十三巷,因為那溫暖的夜景而留住了我的心
    來到臨夏回族自治州當然不能錯過這裡的八坊十三巷,這裡是最能代表當地特色的地方。因為這裡的特色美食,民族工藝品及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實很早之前沒有來過臨夏的時候就對於這裡有所耳聞。臨夏又被稱為河州,而八坊十三巷就是河州最具有特色的民族風情街,從古至今,這裡保留下來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所以被稱之為八坊十三巷。這裡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走在每一條街道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氣息。
  • 八坊十三巷過去式和進行式的模樣(一)
    八坊十三巷——它如同臨夏人們所喜愛的花兒,正在成為古老臨夏一張嶄新名片。紅水河每一張照片,都是時光的標本。致八坊十三巷的發展規劃從2015年起,按照「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合理利用」的原則,以保護八坊十三巷基本格局和文化風貌,保護傳統民居風貌為基礎,實施了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護和改造項目。
  • 湖南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及省文化廳領導視察雨花非遺館
    人民網長沙4月26日電 近日,湖南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董嶽林、郭光文、詹鳴,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禹新榮,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帆等25位省領導一行來到雨花區非遺館實地考察非遺工作,雨花區委副書記、區長劉素月、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餘宏卿、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仕斌、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易靜等區領導及區委宣傳部
  • 臨夏城市定向賽報名啟動
    臨夏城市定向賽報名啟動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亞蓓 陳功章)12月8日記者獲悉,我省臨夏市將於12月21日舉辦「2019發現·臨夏八坊十三巷城市定向賽」,此次賽事是臨夏市第二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的系列活動之一
  • 長沙一老木匠創辦雨花非遺館 成長沙文化新地標
    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雨花非遺館人流不息,體驗用古法包粽子、制香囊,更有皮影戲、蠟染以及釉下五彩瓷燒工藝等非遺項目「露臉」。和遊客一起漫步館內,雨花非遺館創辦人郭存勇仿佛又回到自己精雕木藝的匠心歲月。 源自內心的「非遺夢」,曾是老木雕匠人的郭存勇如今正完成最精彩的轉身:在雨花區委區政府扶持下,近5萬平方米的雨花非遺館讓全國344個非遺項目、200多名非遺傳承人紛至沓來,漸行漸遠的老手藝不僅得到傳承,更與時代對接煥發新生,雨花非遺館也成為長沙文化新地標。
  •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六盤水市積極強化非遺展示空間建設
    從201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到各省相繼出臺的《非遺保護條例》,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的公共文化設施」等類似稱謂,明確了國內法律法規層面對設立非遺展示空間的導向。
  • 「天下第一轎」「出嫁」浙江省非遺館
    12月29日,寧波朱金漆木雕藝術館內展示的「萬工花轎」運往籌建中的浙江非遺館。  2018年12月,在浙江省非遺藏品捐贈儀式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寧波朱金漆木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蓋洪將代表作「萬工花轎」捐贈浙江省非遺館。  「萬工花轎」享有「天下第一轎」的美譽,這背後蘊藏著非遺傳人的一片匠心。
  • 寧遠非遺館秋季「少兒成長課堂」書畫、陶藝班開課啦!
    寧遠非遺館於2020年3月開辦,由市非遺傳承人毛劉軍、陳各輝,唐傑三人聯合創辦。主要教學少兒美術,少兒書法,土陶、木雕、拓印、篆刻等非遺藝術體驗。教室寬敞明亮、環境優雅、配備空調、多媒體教學平臺。歡迎家長、學生前來參觀、體驗、報名!
  • 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如約而至!
    時 間:2020年12月27日—2021年2月26日地 點:折橋村、王坪村、八坊文化集市主要內容:在折橋村設立新時代新農村紀實展覽,在王坪村設立農村特色產品展示區,在八坊文化集市設立喜迎建黨時 間:12月31日地 點:八坊十三巷主要內容:通過政府牽頭、企業承辦、全民參與的形式,在八坊十三巷開展跨年夜跑活動,展現臨夏市民的青春與活力,傳播青春正能量。
  • 到湖南雨花非遺館「遊」西藏 山南特產都在這兒了
    10月12日,「西藏山南特色產品展廳」正式落戶湖南雨花非遺館。展廳內,山南特色產品令人大飽眼福。精彩的大型西藏山南節目展演。與會嘉賓參觀非遺夜市。紅網時刻長沙10月13日訊(記者 胡芳 通訊員 肖巧麗)唐卡、造像、藏毯、服飾、藏文……10月12日,「西藏山南特色產品展廳」正式落戶湖南雨花非遺館。長沙市民今後無需跨越千裡,即可欣賞到純正的西藏文化藝術。山南市是西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山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
  • 麻文化創意孵化平臺落戶長沙雨花非遺館
    (非遺文創產品:以雨花非遺館吉祥物「小非飛」為原型研發的團扇首發。)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22日訊(記者 歐陽倩 通訊員 劉琛)身著麻紡國風服飾的青年,攜雨花非遺館文創「小非飛」團扇款款登場……7月21日,文化創意孵化平臺在長沙市雨花非遺館開啟。精彩展演和實物展出,向觀眾講述和演示麻的特色和魅力,彰顯古老而青春的麻文化。 麻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