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的八坊十三巷,因為那溫暖的夜景而留住了我的心

2020-12-22 黑黑的蘇先生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比如成都的寬窄巷子,重慶的洪崖洞。來到臨夏回族自治州當然不能錯過這裡的八坊十三巷,這裡是最能代表當地特色的地方。因為這裡的特色美食,民族工藝品及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實很早之前沒有來過臨夏的時候就對於這裡有所耳聞。

臨夏又被稱為河州,而八坊十三巷就是河州最具有特色的民族風情街,從古至今,這裡保留下來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所以被稱之為八坊十三巷。這裡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走在每一條街道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氣息。最早的八坊具體地點在臨夏市南門廣場紅水河以南,三道橋以北,東自上二社以西,西至西巷以東的這片回民聚居區。以後的八坊擴大到小西關一帶,南關,大小西關等。

其實我們走過的八坊十三巷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很多,而且這裡還有一些當地知名的景點:八坊民俗館,八坊人物故事館,八坊手工藝館,東宮館,紅園等等。每一個景點依然保留了早期最真實的場景,其中八坊民俗館就是最能代表河州人當時最真實生活的地方。

八坊民俗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最早之前被人們稱為大公館,位於八坊十三巷的大旮巷80號,原來是馬佔鰲之孫,馬安良之子馬廷勷,人稱"三少軍"的私邸。院內的規模和我們經常看到的四合院有些相似,有山有水,亭臺樓閣,曲徑迴廊。整個建築群四周均有高大圍牆及哨樓,兼具軍事防禦功能。建築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回族磚雕,漢族木雕,藏族彩繪等眾多地方特色建築文化,這也代表了當時在臨夏地區建築極致水平。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專員巷,大南巷,仁義巷,細巷,擁政路,鐵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組成。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清初,具有臨夏傳統建築的主要特徵,而且現在民居裡當地人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生活方式。

八坊十三巷的部分民居還能找到老字號的特色美食,老馬醬牛肉就是非常有名的一家。他們家的牛肉來自青藏高原,滿兩年的雪山犛牛的牛骨肉,在加上百年老湯烹製出的犛牛肉筋骨酥爛,齒頰生香,這裡是很多當地人及外來遊客必去的地方之一。

當然,八坊十三巷除了保留下古老的氣息之外,也不乏具有現代的韻味,這裡還有時尚的咖啡廳,充滿臨夏特色的手工藝術品店。這也讓更多的人來到這裡的時喜歡上了享受古老與現代相結合的生活方式。

這裡每一條街道都極富有生活氣息,白天熙熙攘攘的人群,無法想像白天看似普通的街道,在夜晚來臨的時候又呈現出了另外一種景象,仿佛已經讓我忘掉此時置身在一座城市的中心。夜晚的街道更富有古韻,道路兩邊的老宅映在在湖中,彩色的湖中噴泉陣陣交替。

或許是這個季節變涼的原因,夜晚走在這裡的時候遊客並不是太多,但反而讓我對於這座城市有了慢慢品味的機會,八方十三街在古代與現代交融之下完整的保留下來,對於臨夏確實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去走遍每一個街頭,去發現那些印象中卻曾未知的故事。

在臨夏我感受到了當地人的熱情好客,那是骨子裡滲透出來的淳樸。在八坊十三巷我細細的去嘗試讀懂這座具有歷史的老城,不管是白天與黑夜,給我的記憶中留下最難忘的回憶才是我對於這座城市的眷戀。

相關焦點

  • 探尋百年古河州的城市記憶,臨夏八坊十三巷,讓人流連忘返
    一到臨夏,就有朋友介紹這個地方-八坊十三巷一定要去!當我完成工作之後,找了一天傍晚匆匆忙忙趕往八坊十三巷去看一看,當地朋友介紹說:源自唐朝的八坊十三巷歷經歲月的洗禮,依舊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尤其是始於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完整留存了八坊民間的自然風貌和生活習俗。
  • 臨夏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
    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華燈初上的八坊十三巷。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田蹊 攝《八坊十三巷》磚雕。八坊民俗館蝴蝶池。如何玩轉八坊十三巷?答案是:「沒有攻略,也不設防,漫無目的,信步閒遊,走到哪算哪,碰著誰是誰,渴而飲,累則憩,所往都是所願,所遇都是邂逅,一切都只如初見……」這才是最正確的八坊十三巷的打開方式。
  • 八坊十三巷過去式和進行式的模樣(一)
    致八坊十三巷往生和今世我想給你講很多老河州的故事若你想聽我便一直在這裡——八坊十三巷// 八坊十三巷 • 一如記憶裡從前的模樣 //照片第二巷擁政巷如今的八坊十三巷成為了「甘肅文旅新地標」、國家AAAA級景區,如果來臨夏你就要到這裡去轉轉,因為這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今天,不妨跟著小編重新看一看這條老街吧!
  • 八坊十三巷第一家民宿開業啦!!位置就在...
    在八坊十三巷擁政巷「隱藏」著一戶最具特色的人家在不久的將來,它的故事將迎來許多的「聽眾」!因為這裡是八坊十三巷裡的第一家民宿!!!在八坊十三巷,一家綜合了古典魅力和時尚混搭的「南巷客棧」不久前剛剛開始營業。
  • 臨夏八坊十三巷河州書院慶國慶迎中秋舉行「開筆禮」活動
    臨夏八坊十三巷河州書院慶國慶迎中秋舉行「開筆禮」活動 2020-09-27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江南的雨巷,悠長,綿綿的愁蔓延開來,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的花來。而在初午後的陽光裡,燦爛,甚至還有點炙熱。當你徜徉在位於福州鬧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直面給你的卻是一份歷史的寧靜和淡遠。
  • 淮北藍城 坊巷世情 千年風骨入合院
    古代的世家門第,多誕生於坊巷之間,又大隱隱於坊巷之間。經過千年的沉澱,坊巷內的青磚黛瓦都染上了幾分文雅,坊巷情結也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中。
  • 「非遺集萃」臨夏八坊非遺館
    河州磚雕、回族宴席曲、河州平弦等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坐落在八坊十三巷的八坊非遺館將他們濃縮到了一起,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沿著王寺巷走進八坊非遺館的大門,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座整體構造以木雕為主的兩層閣樓,柱子上、門窗上都刻著精美的雕花圖案。
  • 福州行記·三坊七巷
    去福州的前一晚沒睡好,又得清早五點半出發去趕飛機,所以一路上都是迷迷瞪瞪的,在飛機和機場大巴上睡了一路,但是當我推著箱子轉過安泰河,走進三坊七巷路口的時候,瞬間就醒了:這才是真正的古城街道呀,這才我想去的那種坊市呀!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南后街是一條南北向的商業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統稱。三坊在南后街的西側,由北到南依次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在南后街的東側,依次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 廣州永慶坊:百年騎樓古巷成網紅打卡地
    廣州永慶坊:百年騎樓古巷成網紅打卡地 2020年07月17日 12: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青石板、馬鞍牆、朱門灰瓦、紅燈籠——領略三坊七巷歷史神韻
    三坊七巷,位於福州市中心,曾湧現出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楨、陳寶琛等一大批對中國近代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被譽為「一個三坊七巷,半個中國近代史」。塔巷——塔巷有千年歷史。顧名思義,在這條巷裡曾經有座塔,是唐代閩王王審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可惜在明代就廢棄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門上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為紀念黃巷——古代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聚集地。
  • 三坊七巷:最美的古巷裡,藏著福州人最愜意的生活
    對於喜歡遊走於古街、古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我來說,三街七巷也是我來了福州,最喜歡逗留的景點之一。在寫福州西湖公園的時候,就有讀者給我留言,問三坊七巷值得去嗎?還有熱心讀者幫我回答了,說那裡很文藝,很適合情侶拍拖、或者約上三五好友喝茶、一塊品嘗美食、海闊天闊的閒聊。
  • 「水榭戲臺」啟動三坊七巷保護(圖)
    「十一五」期間,福州擬投資20億元修復保護和開發三坊七巷。一期工程保護項目———「三點兩巷一戲臺」(嚴復故居、二梅書屋、王麒故居、郎官巷、塔巷和水榭戲臺)將投資3000萬元。  據了解,福州市委、市政府還成立了以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袁榮祥為組長的「三坊七巷」保護開發利用領導小組,並邀請汪毅夫副省長為專家組組長。目前,福州市政府已投資450萬元,更新、增設三坊七巷內消防設施。
  • 留住每一座古厝的故事
    摸清家底、精準修復,留住文化特質屋簷飛翹、白牆灰瓦,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幾座民國時期的民居,在經歷百年風雨之後重煥生機。自2019年7月動建到9月27日開放,短短兩個月,幾座古厝修繕如初,其中的陳祺厝還被改造成建新臺嶼鄉村博物館。
  • 上下杭為何能與三坊七巷媲美,兩者現在成為最能代表福州的網紅點
    那麼福州的三坊七巷則是一位氣宇軒昂而又鍾靈毓秀,滄桑裡帶著睿智,沉默裡帶著俊朗的英才。我無數次地走過雨中的江南小巷,悠悠,綿綿的愁緒蔓延,任你的油紙傘開出一朵朵相思花。而在午後的陽光下,燦爛,甚至有點熱。當你徜徉在福州市區一隅的三坊七巷,面對的是一段寧靜悠遠的歷史。
  • 福州三坊七巷榮獲「大國之旅」景區評選雙項大獎
    東快訊(記者 齊榕)記者昨日從三坊七巷公司獲悉,在17日剛剛結束的「2019中國文旅品牌影響力大會·大國之旅景區評選」活動中,三坊七巷景區榮獲「景區綜合大獎」和「智慧景區建設先鋒獎」雙項大獎。三坊七巷全景。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這個從唐末五代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區,就嵌在福州市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裡儼然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南后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愛好美食的人們可千萬不能錯過。老街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裡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
  • 福州三坊七巷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試點
    記者 葉義斌 攝 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記者23日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22日公布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入選。接下來,福州市將根據商務部高品位步行街建設要求,從四方面發力,高標準、高質量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著力將三坊七巷步行街打造成承載閩都文脈、匯集城市智慧、充滿生機活力的海西城市會客廳。
  • 名人古屋老字號「三坊七巷」攬客有道
    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這樣評價:「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由於諸多歷史原因,三坊七巷曾一度衰敗。2006年,「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正式啟動,通過對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魚骨狀」總體格局的恢復,三坊七巷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