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到各省相繼出臺的《非遺保護條例》,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的公共文化設施」等類似稱謂,明確了國內法律法規層面對設立非遺展示空間的導向。
近年來,國家非遺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了建設非遺展示空間是非遺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國內省、市、縣三級非遺專題博物館正處於興建的井噴期。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六盤水優秀地域文化和宣傳展示我市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做好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六盤水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積極籌建六盤水市非遺展陳館。為確保該項目儘快投入使用,六盤水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有計劃地開展了六盤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陳館陳列大綱編撰、展品徵集、陳列部展等工作。於2020年10月建成六盤水市非遺展陳館,並面向公眾開放。該館位於涼都大劇院內,展陳面積406平方米,承擔著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陳列的功能,展館定位為:地區綜合性非遺館,旨在全面展示該我市域內非遺資源主要門類和代表性項目。
該館展陳大綱編制以「遺風遺俗」「笙歌鼓舞」「匠心獨韻」為三個板塊劃分展陳主線。通過圖文、實物展示的方式呈現六盤水多彩斑斕的非遺文化生活場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直觀、生動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以重要非遺代表性項目表現為核心,通過形象連貫的「實物」演繹講述技藝表現的過程展示文化遺產的魅力。
非遺館的建設對於非遺保護有五方面作用:促進當代人對非遺的理解與欣賞、記錄並傳播非遺的價值內涵、尊重與倡導非遺的文化屬性、培養非遺保護的公眾意識及公眾參與、促進非遺的可持續發展。未來,非遺館將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素養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來源: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