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樂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持續深耕「旅遊+扶貧」,將旅遊扶貧與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和發展民族地區全域旅遊深度結合,以規劃引領、項目推動、品牌塑造、機制保障為抓手,為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貢獻樂山文旅力量。
以科學發展為綱,全維度提升扶貧引力。精心編制並紮實推動《小涼山民族地區全域旅遊實施方案》,指導幫扶完成了峨邊底底古村、馬邊小谷溪村等5個旅遊扶貧規劃。用好用活招商引資及文旅專項扶持政策「組合拳」,整合引導各地各部門資金2.26億元,對文旅扶貧重點項目給予20%財政貼息,對全市符合獎補條件文旅項目兌現資金1000餘萬元。
以項目推動為核,全方位集聚扶貧動力。重點實施金口河大瓦山景區建設、馬邊環大風頂旅遊開發等貧困地區重大文旅工程;連續三年將峨邊黑竹溝景區開發納入全市「掛圖作戰」項目,累計投資40億元。精選25個137億元文旅扶貧項目進行招商引資,積極引進中旅集團、中青旅等實力企業,逐步形成了中旅集團、青樂文旅、四川禪意分別對口幫扶馬邊、金口河、峨邊的文旅市場化扶貧格局。
以品牌塑造為魂,全過程厚植扶貧潛力。做強「大竹海」「大風頂」「大瓦山」等文旅扶貧品牌,持續打造馬邊「楠峰山莊」、金口河「花溪曙光驛站」等農家樂彝家樂121家,累計有36個村從發展鄉村旅遊中獲益實現脫貧退出,帶動周邊農戶就業2100餘人。依託貧困地區高山綠茶、彝繡等特色產品,培育形成峨邊桃花村、沐川「一枝春」等旅遊商品研發基地,推出「雲嶺峨邊」「來自星星的山貨」等旅遊商品品牌,年均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
以機制保障為要,全要素創新扶貧活力。依託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等,推動市內外高校、旅行社、文旅企業為貧困縣、村規劃編制、品牌打造等提供財智服務,形成「校地合作、政企聯動、多方參與」的旅遊扶貧立體機制。強化黨建引領,突出鄉村旅遊合作社共建共享、利益聯結紐帶作用,形成「合作社+專業公司+農戶」鄉村文旅發展合作機制,不斷推動市場資本參與,通過租賃民居、聘用村民、利潤分紅等方式,變「輸血」為「造血」,持續助農就業增收。
出品: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後臺運營方:樂山廣播電視報社
【來源:樂山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