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崔玉豔 記者 梅書華)近日,南京又迎來了一波降溫。冠心病患者血壓升高、孩子感冒氣喘、老人因路滑摔傷……因為溫度的下降,不少人被疾病和意外盯上。為此,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五個科室的專家,他們分別給出健康提醒,教大家安全過冬。
心內科:天冷了,心臟易「受傷」
「降溫後,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顯增多。」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湯成春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高,特別是寒冷天氣。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容易出現心肌缺血,這是秋冬季節引發心臟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冬季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最近氣溫驟降,很多市民還沒有一下子適應,專家提醒要注意防寒,喝酒要適量,一旦心臟有任何的不適,要及時到大醫院就診,儘早治療。
消化內科:氣溫驟降,消化道出血劇增
氣溫較低,很多病人會突然出現腹痛,伴有嘔血或者黑便、解鮮血便。該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馮亞東提醒,要注意防寒保暖,一旦有了上述症狀,要第一時間到醫院檢查,不要因為天氣寒冷,或者自認為問題不大,就久拖不重視,如果出血過多會導致失血性休克,乃至繼發心肌梗塞或者腦梗塞等嚴重後果。
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是一些感冒藥的病人來說,這些藥物對胃腸道影響大,也容易誘發消化道出血。有這些病史的人要多休息,不要勞累,禁菸、禁酒。
兒科:呼吸道感染、輪狀病毒腸炎小高峰來了
氣溫驟降,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劇增。兒童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免疫系統也尚未發育成熟,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經常會出現喘息症狀。
「病毒感染後喘息的孩子多見於嬰幼兒。」該院兒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黃莉提醒,孩子感冒後,要注意孩子的呼吸情況。如果孩子出現鼻翼有扇動、呼吸急促、胸廓凹陷等呼吸困難的表現,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黃莉介紹,氣溫驟降後,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出現腹瀉的患兒也多了起來。專家提醒,如果小孩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精神不振等症狀,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治療。還要關注孩子的尿量,防脫水。疫情常態化,預防更關鍵,儘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特別是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超市、商場等,平時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要嚴把孩子食物關,不吃生冷食物。
燒傷整形科:慎用暖寶寶、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天氣冷了,很多人喜歡在被窩裡放個熱水袋,進入深度睡眠後,由於皮膚對溫度不敏感,長期「粘」在熱水袋上,不變換位置,醒來後發現出了水泡。該院燒傷整形科主治醫師張珏解釋,這樣的燙傷就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並不嚴重,但實際上已是「三度燙傷」,這種燙傷比急性燙傷更難恢復。
除了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都會造成低溫燙傷。一旦發生「低溫燙傷」,該怎麼做呢?張珏說,先用涼毛巾或涼水衝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防止引起燙傷處感染。
醫生提醒,在使用熱水袋取暖時,一定要把蓋擰緊,在熱水袋外面最好套一個防護套,防止水流出來燙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裡,睡覺時取出來。患有糖尿病或中風後遺症、長期臥床的老人神經末梢功能減退,感覺遲鈍,尤其慎用熱水袋。
急診科:防心腦血管意外,減少外出
氣溫驟降,晝夜溫差懸殊,心腦血管病人激增。該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文革介紹,對於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來說,冬季是最難捱的,因此儘量減少外出,非要出門的話,建議選擇中午前後有太陽時出門。出門注意禦寒保暖,尤其是頭部和雙腳的保暖。
遇到雨雪天氣,最好以步行為主,走路姿勢要學學企鵝,如果千防萬防還是沒防住,一不小心摔倒,應在原地坐一會,查看哪個地方疼,慢慢活動,慢慢起來。建議在原地等待120救援,緊急送往醫院,讓醫生進行專業處理。
專家提醒,尤其是對於獨居的高齡老人,子女們或社區工作人員應多去關心他們,提前做好禦寒準備。一旦老人感覺身體有不適,及時告知子女,如果情況緊急第一時間撥打120,千萬不要因為季節寒冷而久拖不治導致病情加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