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起源是哪個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體,大家對於這些字體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中,隸書是起源。隸書起源於秦朝,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轉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行書、草書和楷書都起源於漢代,且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簡便轉化形成的書體。
-
他的草書,趙孟頫都自嘆不如!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 今北京薊縣) 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連筆寫的一種字體。正如隸書對於小篆那樣,草書也是為了書寫快速,草率地書寫隸書而發展起來的。草書的形體是比較潦草的。它的得名,是從「草稿」的「草」字來的,「草」是草創的意思。文章才創就,沒有寫定,所寫的字自然不必十分工整,叫做「草稿」,因而草書也叫做 「稿書」。
-
草書就是把楷書寫「活」?孫過庭用24個字講明白楷書點畫的重要性
這句話中的「真」指的就是楷書。孫過庭的意思是說,楷書表面看起來是由點畫組成,「活」在使轉上;草書表面看起來處處用使轉,「活」在楷書點畫上。張芝的草書中楷書點畫很明顯孫過庭一共用了24個字,強調楷書的點畫在草書上的重要作用。
-
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
導語:秋天到了,「秋」字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怎麼寫才好看?秋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也是收穫的季節。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公曆八月七日。立秋後,人們將告別炎熱而迎來涼意。關於「秋」字的寫法,無論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都有多種寫法。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先創造的,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無不凝結著我國先民的智慧和結晶。中國的漢字之美,表現能力之豐富,是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 唐文宗時期,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被官方認證為「三絕」,自此,張旭以草聖之名蜚聲書壇。 第一次見面時,張旭哈哈大笑說書法沒啥秘訣,無非是多寫,你的字寫得夠好了,繼續堅持下去就行。 好吧!顏真卿回去就開始用心研究張旭的楷書,幾年下來仍覺得差點兒意思。 後來被罷職時,他得知張旭正在洛陽裴儆府逗留,於是又特意趕到洛陽,再次向張旭求教。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唐文宗時期,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被官方認證為「三絕」,自此,張旭以草聖之名蜚聲書壇。第一次見面時,張旭哈哈大笑說書法沒啥秘訣,無非是多寫,你的字寫得夠好了,繼續堅持下去就行。好吧!顏真卿回去就開始用心研究張旭的楷書,幾年下來仍覺得差點兒意思。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
-
臨趙孟頫得意之作《吳興賦》10米長卷,精選 131字和12張分段圖
《這十米行書長卷太漂亮了》【趙孟頫簡介】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
-
...靜坐,行如走路,草如奔跑——硬筆字楷書、行楷、行草和草書的區別
具體來講,硬筆字的楷書、行楷、行草和草書都是傳統書法同名藝術的繼承和延伸。懂得了這種一脈相承的關係,就會明白各種字體的點畫和造型特點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形成各種字體的關鍵是一個"快"字。行楷是楷書的快寫,行草是行楷的快寫,草書又是行草的快寫。
-
如何評價趙孟頫的書法,有人說風流妍美,有人說充滿「奴性」
趙孟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藝術家。最大的爭議來自於,他是大宋宗室子弟,宋亡之後,他入仕元朝,並且地位尊貴。趙孟頫生於浙江湖州,他是趙德芳的後人。忽必烈知道趙孟頫這個人才華出眾,請他出來做官,封他為翰林學士承旨。這個官職相當於翰林學士的「頭兒」,和宰相的權力不相上下。趙孟頫在元朝官場上的崛起,受到了很多文人的嘲諷。
-
學書法是否要學楷書?
其實我們今天談的話題「學書法是否要學楷書」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道理是有相似之處的。中國書法有五大公認書體,也就是楷、隸、行、草、篆,但其實這五大書體只有兩種用筆體系,我總結為篆籀用筆體系和二王用筆體系,篆籀用筆體系是指自先秦古篆到漢隸再到顏真卿的一種用筆體系,而二王用筆體系是指鍾繇、張芝、二王到趙孟頫再到唐寅、鄧散木的一種用筆體系,其實中國書法基本就是這兩種用筆體系。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隸書、草書、楷書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隸書、草書、楷書,隸書是由籀文的草率寫法演變而來的一種字體。這種字體在戰國後期的秦國開始出現,後來逐漸流行開來,到了西漢初期,經過一個時期與篆文混同並用,隨後就逐步取代了篆文。
-
中國書法-楷書、行書與草書
中國古代書法從古至今為世人所喜愛和推崇,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楷書、行書與草書的相關收藏知識,使您對楷書、行書和草書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魏晉時期是楷書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一些書法大家對楷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並且開創了端莊工整的楷書體,為後世所學習的典範。這些書法大家如世人熟知的王義之、王獻之、鍾繇等。唐代是楷書大力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的楷書風格是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精華,形成了唐代自身的風貌。唐代的楷書是後人所學習的範本。
-
學習楷書、行書和草書用爬、走、跑這三個字來代表好不好?
學習楷書,行書和草書用爬、走、跑這三個字來代表他們的字體特點,大概意思是沒錯,不過不夠準確。學習楷書,它不是用爬,而是立。書法有云:「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正是說明了這三種字體的書寫狀態。楷書楷書因為它的字體在書寫的時候筆畫獨立,結構嚴謹,筆畫之間起伏比較小,並且筆畫的折筆處多採用方折,因此,在楷書書寫的時候,我們的行筆是比較緩慢的,故採用「立」這個字來代表他的書寫狀態,同時也證明了楷書端莊的特點。
-
書法技巧:書法動態圖教你如何寫楷書、行書、草書示範教程
人人都會寫字,寫一個字容易,可寫好一個字卻絕非易事。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一組書法動態圖教大家如何寫好楷書、行書、草書、三大字體。一、「中」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中」字的基本寫法:楷書中間的豎筆要嚴格居中,並且手法要穩,下方探出較長;行書:與楷書相似,寫法較為隨意;草書
-
四大楷書名家作品對比介紹 歷史上楷書四大家分別是誰
中國的書法有五種書體,分別為隸書、篆書、楷書、行書和草書。其中楷書有四大名家把它發揚光大。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
書法技巧:動圖教你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字體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書法的行列,而楷書、行書、草書是比較受人民追捧的三大字體。下面就通過動態圖和酸棗君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漢字吧!一、餐字基本釋義:餐,中國漢字,讀作:cān,是形聲字,從食殘聲,本義為吃飯,《說文》,「餐,吞也」,《廣雅》,「餐,食也」,《方言》注,「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
書法字典:詳細動圖教您書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技巧
「翠」字的基本寫法:楷書:上下結構的字字形不要寫得太高,點要顯得輕盈。行書:上面的羽寫清楚,下面的卒字行書寫法是固定的,最後豎筆稍向右傾斜。草書:不要刻意追求「白鋒」,應追求自然。將羽字的草書與卒字的草書相結合即可。
-
為什麼從古至今書家都建議一定要學楷書?
楷書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形態,有其豐富性的內涵,其範圍寬泛,以鍾繇、二王為代表的晉代小楷,北魏造像刻石為代表的民間楷書,以顏、柳、歐、虞、褚、薛為代表的官方唐楷,以唐人寫經為代表的佛經小楷,以蘇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為代表的文人楷書,以明清臺閣體為代表的科舉楷書,以趙之謙為代表的金石楷書,以沙孟海為代表的巨榜楷書等等,可謂面目眾多,風格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