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草書,趙孟頫都自嘆不如!

2020-12-17 騰訊網

關注我們,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愛上寫字

鮮于樞,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漁陽( 今北京薊縣) 人,官太常博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二人書法當時並稱「二妙」。

他的書法成就,主要在於行草。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他的執筆方法很有特點,使用獨特的回腕法;喜歡用狼毫,寫字強調骨力。的確,他的行草書骨力勁健,真力飽滿。行筆瀟灑自然。

他的功力很紮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鑑》)而書法家陳繹曾也說:「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可見他敢於創新的精神。他的楷書有《李願歸盤谷序》,現藏上海博物館,筆法古樸,結體謹嚴,氣魄恢宏。行草有所寫自作詩《大字詩讚》和《唐詩草書卷》,筆法縱肆,欹態橫發。

鮮于樞《草書杜甫魏將軍歌詩》

紙本 行草書 縱48釐米 橫462釐米

此為書錄唐代杜甫詩《魏將軍歌》。款署「右少陵魏將軍歌 困學民書",鈐「漁陽」(朱文)、「鮮于」(朱文)、「白幾印章」(白文),「困學齋」(朱文)印。卷前題籤「元鮮于伯幾草書杜詩真跡。道光庚子夏日重裝。秋賞齋珍藏」。卷末有羅天池長跋,述此卷流傳經過。

此帖書法縱橫揮灑,奔放自如,筆勢連綿而氣酣墨暢,有一氣呵成之勢。一些字的點畫停頓處,提按變化較少、取法於唐人,以氣勢稱勝。

高清局部欣賞

釋文:

將軍昔著從事衫,鐵馬弛突重兩銜。被堅執銳略西極,

崑崙月窟東巉巖。君門羽林萬猛士,惡若哮虎子所監。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過海收風帆。平生流輩徒蠢蠢,

長安少年氣欲盡。魏侯骨聳精神緊,華嶽峰尖見秋隼。

星躔寶校金盤陀,夜騎天駟超天河。攙槍熒惑不敢動,

翠蕤五旓相蕩摩。吾為子起歌部擭,酒闌插劍肝膽露。

勾陳蒼蒼風玄武,萬歲千秋奉明主,臨江節士安足數。

右少陵魏將軍歌 困學民書

相關焦點

  • 趙孟頫日書萬字?他三萬…
    趙孟頫日書萬字?他三萬… 相傳趙孟頫一天能寫一萬字 堪稱書法勞模 元代著名書家康裡巎巎聽聞 趙孟頫一天能寫一萬字
  • 趙孟頫楷書草書二體千字文冊
    元代趙孟頫真草二體千字文冊,紙本,每開縱24.7釐米,橫25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共二十五開半,趙孟頫以楷書、草書寫成,未註明創作時間。從藝術風格上看,此為趙孟頫早年書作,深蘊隋智永《千字文》的典雅和流美,結構嚴謹,又可見行筆輕靈、結態嚴謹的書法特點。
  • 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兵敗夷陵!_法正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原標題:讓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有他在,劉備不會兵敗夷陵!
  • 趙孟頫這篇行楷太漂亮:字跡遒勁有力,骨架舒展又勁挺
    趙孟頫的書法到底怎麼樣?每一個現代人對於他書法的評價是不一樣的。但總體來講,在所有古人的行楷書法之中,趙孟頫的書法是公認的典範代表,這是無可爭議的。
  • 如何評價趙孟頫的書法,有人說風流妍美,有人說充滿「奴性」
    趙孟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藝術家。最大的爭議來自於,他是大宋宗室子弟,宋亡之後,他入仕元朝,並且地位尊貴。趙孟頫生於浙江湖州,他是趙德芳的後人。忽必烈知道趙孟頫這個人才華出眾,請他出來做官,封他為翰林學士承旨。這個官職相當於翰林學士的「頭兒」,和宰相的權力不相上下。趙孟頫在元朝官場上的崛起,受到了很多文人的嘲諷。
  • 掰手腕各種秒殺老外,肌肉男看了都自嘆不如
    掰手腕各種秒殺老外,肌肉男看了都自嘆不如相信各個小夥伴們小的時候,都有跟自己的同桌或者玩伴玩過掰手腕吧,這樣的競技模式一般發生在男生之間,他們往往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掰翻對手,這對力量的考驗以及對時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 趙孟頫應召入京,為皇帝寫了副對聯,忽必烈:做我的兵部郎中吧!
    書法創作上,篆、隸、真、行、草書,趙孟頫無一不精,而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自幼聰敏,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寫字運筆如風。但是,趙孟頫11歲時,他的父親趙與訔因病去世,趙家的生活便大不如前。好在是皇族子孫,所以,趙孟頫14歲時,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並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任真州司戶參軍。
  • 他的《保母帖》,題跋竟如眾星捧月!
    但他對「唐法」並非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對「法」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並從肯定和解釋引申了「晉韻」古法。他傳世墨跡不多。 從《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且受初唐諸家書風影響,不隨時俗,清新脫俗。其釋文也對王獻之此帖進行了考證。
  •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起源是哪個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字體,大家對於這些字體也比較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起源,大家可能不是特別清楚,草書行書隸書楷書哪個是起源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草書、行書、隸書、楷書中,隸書是起源。隸書起源於秦朝,是由篆書逐漸演變轉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字。行書、草書和楷書都起源於漢代,且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簡便轉化形成的書體。
  • 學霸式土味情話大PK,理科生浪漫起來,文科生都自嘆不如!
    俗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學霸們在和異性告白的時候,寫的情話都不一樣,運用了專業知識,滿是套路卻又充滿內涵。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學霸式土味情話大PK,理科生浪漫起來,文科生都自嘆不如!運用的是取代反應原理,在感情中需要專一,這句話是很多理科直男們的心聲,他們有時候不善言辭,但是對伴侶的愛都體現在行動上。「我寧願放棄飛翔,只為你能更堅強」這句情話讓人有些費解,下面配的是一個化學方程式,小編沒有看懂其中的寓意,大家看明白了嗎?除了甜蜜的情話之外,傷感的學霸式感慨也有。
  •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雖然草書風格不一樣,在這幾位「草聖」之中,水平最高的,我覺得就是張芝了,因為不僅歷代書法家,就連「書聖」王羲之本人都覺得張芝的書法好,曾經表示在愧不如。王羲之曾經說過,看遍歷代名家書法,就屬鍾繇和張芝的最好,其他的書法都不值得一看,又說,我的書法和鍾繇、張芝相比,比鍾繇要好一點,但是卻不如張芝,因為張芝書法精熟,練習書法很勤奮,洗毛筆都能把池塘裡的水染黑,假如我也能像他一樣用功,未必不如他,這可能是唯一一個在書法上讓王羲之自愧不如的人吧。
  • 明代祝允明草書《千字文》
    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
  • 11歲小學生寫草書,家長羨慕!專家:千萬別讓你家孩子學草書!
    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愛好者是一位書法神童,他的名字叫吳果然。說到吳果然那是很多家長心目中的書法神童,讓很多的家長都非常的羨慕,如果你對吳果然比較了解的話,那肯定聽說過吳果然的書法的漂亮吧?雖然他只有11歲,但是他的草書卻寫出了專家的級別,這也讓很多家長非常的羨慕,看到這裡以後我想很多網友也不敢相信,一位11歲的小孩竟然會寫草書,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們也知道中國的草書是最難的一種字體,要想寫好中國的草書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吳果然一個11歲的小孩能寫好草書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 3年級小學生寫作文走紅網絡,用了14個成語,老師:自嘆不如!
    最近一位3年級小學生作文走紅網絡,一篇小短文,整整用了14個成語,而且用的恰到好處,發揮的簡直就是淋漓盡致,看了之後,讓人覺得栩栩如生,看得網友捧腹大笑,就連小編都覺得特別無語,老師都自嘆不如!老師給孩子們起的移動作文題。
  • 《草書符號大全》
  • 流浪教授上海街頭走紅引萬人圍觀,黃渤都自嘆不如……
    近日一流浪男子在上海街頭視頻走紅被網友分分轉發,許多人圍觀拍照,關於他的傳聞也層出不窮。一個流浪漢為什麼會這麼火?原來是因為雖然他外表犀利但確知識淵博出口名言,對歷史地理更是了解頗深。隨著他的走紅他的傳聞也被吃瓜群眾挖出。說此流浪大師原是上海復旦大學審計局工作並且是位教授,因為一起車禍失去了愛人和孩子無法承受巨大的痛苦才選擇了街頭流浪。隨著事件的不斷擴大上海徐匯審計局回應網紅流浪漢是我局員工名叫沈巍1986年進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至。期間,審計局一直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 樸敏英變身廚娘,製作脆辣椒白菜,做出大長今都自嘆不如的味道!
    而關於樸敏英做的脆辣椒白菜,《犯人就是你3》的成員們都通過群聊房各自給了不同的反饋。 成員劉在石感嘆道「愛惜地吃卻很快就被吃完的味道」,而成員李昇基則表示這是「讓大長今自嘆不如的味道」。
  • 趙孟頫行書《歸去來並序》神韻俱足,筆法精妙,神氣十足
    趙孟頫(1254 —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趙孟頫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名滿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文敏,故稱「趙文敏」。 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 羊駝每日站臺費數千元 市民調侃自嘆不如(圖)
    原標題:羊駝每日站臺費數千元 市民調侃自嘆不如 得知羊駝一天站臺費數千元,市民調侃自嘆不如。   「嘿,羊駝!」昨天下午3時許,兩隻被封為「網絡神獸」的羊駝出現在北京三裡屯東二街,大明星般受到眾人追捧。   「好萌啊,我要合影。」一名六七歲的小女孩見到羊駝後歡呼雀躍,急忙跑上前與其留念。兩隻羊駝一隻為米色、一隻為棕色,憨態可掬,面對鏡頭毫不「怯場」,身上穿著寫有「世界盃」等字樣的服裝,擺好姿勢站在原地,供眾人拍照。
  • 臨趙孟頫得意之作《吳興賦》10米長卷,精選 131字和12張分段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陳洪標寫字說畫」陳洪標書法長卷,臨「元代第一人」趙孟頫得意之作《吳興賦》。從中選出131個放大單字,長卷分段圖片12張附後。《這十米行書長卷太漂亮了》【趙孟頫簡介】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