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區團購一時興起,街頭商販和賣菜的小生意人的生存空間隨即被猛烈擠壓,人們對科技巨頭口誅筆伐之後,再度把焦點聚集在實體店倒閉潮上,接著把矛頭指向電商,認為電商是實體店倒閉的罪魁禍首。
但很快就傳出不同聲音,很多人並不認為電商是實體店倒閉的原因,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合發全球旗下電商平臺合美惠一位行業分析師從多角度多維度來綜合剖析這一現象,認為實體店倒閉潮有多方面原因,電商的興起是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第一,實體店倒閉潮的根本原因是高房價,高額的商鋪租金讓更多店主不堪負重,導致了實體店凋零。
第二,實體店倒閉潮的另外一個深層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導致蔬菜、糧油等百姓剛需產品價格上漲,物價水漲船高連鎖反應,因此,說電商導致物價上漲很難服眾,也不能算到社區團購頭上,更不能往電商這個高科技產業身上潑。如果沒有電商,現在買東西照樣更貴,不會更便宜。
第三,不能拿國外電商不發達說事,國外電商不發達不是外國政府抑制電商的結果,而是行業發展不平衡的結果。不要認為外國不發達的行業我們也不能發達。我們辛辛苦苦形成的行業領先優勢,自己否定自己,更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第四,網際網路+是國家的一個發展戰略,而電商是網際網路+的一個分支,否定電商的社會進步就是否定網際網路+,強化法律規範,才是行業均衡發展協調發展的根本保證。電商確實需要規範,但是把失業率高,實體店關閉,貧富差距擴大這些帽子戴到電商頭上就明顯是在甩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