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需求欠佳 珠三角企業直面「倒閉潮」危機

2020-12-22 中外玩具網

  導讀: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外需嚴重不足,持續幾年的負面形勢逐漸在廣東經濟表現中顯現;原材料價格飛漲,工人成本上升,內需收縮,讓以外貿和密集型產業佔重頭的廣東內外交困。


某玩具廠倒閉工人追討工資(資料圖片)
>>相關閱讀:冠越玩具之殤:危機過後與美泰斷交轉型失敗
  

      堅守半年「冬天」就會過去

  【中外玩具網訊】時間來到8月,地處中國南端的廣東早已是盛夏,但很多行業卻還在經濟寒流中瑟瑟發抖。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外需嚴重不足,持續幾年的負面形勢逐漸在廣東經濟表現中顯現;原材料價格飛漲,工人成本上升,內需收縮,讓以外貿和密集型產業佔重頭的廣東內外交困。

  一直跟蹤研究廣東工業發展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表示,這一輪危機與2008年金融危機完全不同:2008年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傳染性危機,這次是世界性經濟下行壓力和國內經濟結構矛盾引發的根本性下行。

  廣東省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廣東GDP年均增長率在13%以上,其中工業化進程迅速,工業增長超過整體GDP的增長,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1979-2011年間,有19年(主要是1992年以後)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最高的時候達到66.8%,2011年的貢獻率為54.2%。2001-2011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8%。但今年以來,廣東工業增速呈現出較大幅度下調的運行態勢。1-6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0%。

  今年以來廣東企業經營難度空前增大,東莞多家服裝企業出現零利潤和虧損,倒閉企業達3成,其中鞋類今年1-2月出口額負增長10.6%,居各大出口產品跌幅之首;深圳已有80多家LED企業破產或被清盤……但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再高表示:「珠三角地區的製造業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大洗禮,相比起長三角地區對市場的適應能力會更強。」

  廣東省統計局的研究專家也認為,經過較長時間的快速增長運行後,當前廣東工業增速將進入一個低於10%的增長區間。最主要制約因素是外需大幅減緩,重振全球經濟需要若干年時間。全球經濟要重新回到比較穩定健康的增長軌道,起碼還需要3-5年時間。因此,廣東的外需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得到恢復。

  其次是廣東工業總量基數大。從2011年起,廣東工業總產值開始超過10萬億,這意味著每年增長10%就需要增加1萬億的總產值,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每年沒有一些大項目的拉動,要達到10%以上的速度就很難。

  另外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投入到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需要幾年時間,對經濟的拉動力還是有限。

  不過,對於廣東工業增長放緩,還是出現了各種質疑聲音,近期關於東莞出現「倒閉潮」的說法更是傳得沸沸洋洋。雖然廣東省統計局副局長朱遂文在上月29日的廣東省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對此一說正式予以否認,但網絡上對廣東企業的負面說法仍此起彼伏。為此,《民營經濟報》記者日前分赴東莞、佛山、惠州、珠海等地實地調查,真實再現廣東企業的現狀和問題。

  記者通過專題調研發現,珠三角企業正面臨原材類和人工成本上漲、內外銷市場萎縮、融資難的多重困境,但並未出現大規模的「倒閉潮」,大部分企業正通過內部挖潛、外拓市場的辦法維持生產和經營,爭取熬過這個最困難的時期。

  東莞篇——三成企業在虧損 傳統行業降幅大

  盛夏季節,本應是玩具生產的旺季,但今年7月初,東莞玩具代工巨頭冠越突然倒閉,引起業內一陣譁然;7月底,香港港臺集團在大陸的最後一家工廠——勇榮橡膠廠宣布結業解散……8月2日公布的東莞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東莞企業的盈利情況普遍不理想,有12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虧損面達29.7%,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增長31.3%。在32個行業中,有23個行業利潤出現負增長,其中造紙、家具、鞋業等傳統行業下降幅度較大。

  服裝業:產銷兩頭都在捱

  大約有一半的服裝廠減產了,主要原因是訂單沒那麼多,只能減少車位

  「我們紡織服裝行業沒有所謂的倒閉潮。」東莞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高玉鵬認為,「倒閉潮」和「停工潮」是媒體的誇大之詞。「做外銷毛衣的企業有的情況的確不好,但還不至於紛紛倒閉。」

  王林是一家紡織品公司的當家人,他在接受《民營經濟報》記者採訪時感嘆時下訂單難接,即使接到了大訂單也高興不起來,「接不到訂單是死路一條,接到了就可能會虧,身邊很多紡織業的朋友現在都是坐立不安。」

  「往年這個時候,外國人給我門店下的冬裝訂單都是好幾萬件,可是今年到現在才接到了4000多件。這個檔口每天成本2300多元,撐完今年估計就做不下去了。」黃河時裝城的林老闆告訴《民營經濟報》記者。

  東莞市偉達製衣總經理康曉偉表示,估計很難撐下去了,「棉布以前才6.8元1米,現在都賣到了11.8元,而且還在漲,但產品售價卻沒有漲起來,賺不到錢了。」

  虎門雅美服飾開發公司董事長郭正忠也反映,服裝行業雖談不上「倒閉潮」,但減產的情況還是蠻嚴重的。「大約有一半的服裝廠減產了,主要原因是訂單沒那麼多,只能減少車位,這樣堅持下去等到下半年旺季生產秋裝的時候再爭取盈利。」

  玩具業:利潤不及平均水平1/3

  公司的利潤一直在下降,導致現在面臨的尷尬局面是,有訂單都不敢接

  東莞約80%以上的玩具企業為「OEM」(代工生產)。資料顯示,東莞中小企業百元產值平均實現利稅5.3元,而玩具行業僅為1.63元,不及平均水平的1/3。

  厚街鎮泰成玩具廠老闆方柏金在接受《民營經濟報》記者採訪時直言,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倒閉潮,但現在玩具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現在工廠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訂單減少以及人手不足。」他表示,工廠的訂單每況愈下,與去年相比,今年又少了1/3左右;而人手方面,雖然工資漲了又漲,但招人還是比較困難。

  這樣的情況讓東莞哈一代玩具董事長肖森林憂心忡忡。肖森林說,2011年以來,工人工資上漲了15%左右,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了20%左右,這些因素加起來,加工企業沒有幾家吃得消。

  「公司的利潤一直在下降,導致現在面臨的尷尬局面是,有訂單都不敢接。」東莞厚街某玩具廠負責人對《民營經濟報》記者說,大部分銀行認為玩具行業風險過高,利潤太低,幾乎已經停止向玩具加工企業貸款了,「無奈之下,為保證資金暢通,我們只能轉向利息更高的民間借貸渠道了。」

  東莞某玩具公司經理鍾利民在接受《民營經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除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外,他們最大的擔心還是銀根緊縮可能會導致公司資金斷裂的問題。鍾利民表示,東莞玩具行業雖未出現大量中小企業倒閉,但融資困難導致的資金鍊斷裂苗頭已出現。

  家具業:成本價和出廠價不相上下

  有企業間通過原材料互換來解決資金緊缺問題,但蘊含風險

  「誰說厚街家具出現『倒閉潮』,簡直就是危言聳聽。」東莞名家具俱樂部商務副秘書長王獵對「倒閉潮」一說相當氣憤,「只能說,在全球經濟萎靡的狀態下,厚街的家具企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困境。」

  東莞一家具廠老闆鮮先生認為原材料上漲的壓力首當其衝。「相比正常時期,原材料價格全線上漲了,漲幅都達到了15%-20%,再加上其他成本,產品成本價和出廠價已經不相上下。」但因市場日益蕭條,所以價格一直提不起來,鮮先生表示目前「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據鮮先生透露,現在東莞的中小企業,將近90%都遇到資金緊缺的困境,所以他們也會利用其他方法來保證資金流通,如通過原材料互通,「就是把原材料進行互換,來抵消部分資金的緊缺,這樣按照合同來,至少30天內都可以不用現金來操作」。鮮先生說,操作得好就是良性循環,但萬一出現問題,比如說中間有一個企業出現問題,那很可能會牽連很多供應商,其實風險挺大的。

  記者從廣東省家具協會獲悉,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東省家具出口交貨值7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71.9億美元增長4.4%,但明顯低於全國出口增長速度。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在接受《民營經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1-6月,內銷市場全面放緩,與最近五年來廣東省家具行業一直保持16.3%的年均遞增速度形成反差。

  王克表示,家具行業的現狀主要是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可以說是近五年來最困難的半年。不過,由於廣東省家具行業基數大,增速放慢一些不要緊,關鍵是要穩中求進,通過創新迎接新一輪競爭,「再堅守半年,家具行業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王克建議,在當前的情況下,骨幹企業可以通過適度加價來消化成本壓力。他表示,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加價10%-15%為適度,其中大約5%用於消化成本,大約3%-7%用來做服務,大約2%-3%為利潤增加值。

相關焦點

  • 韓國3個月後迎來企業倒閉潮?韓經濟學家:需直面大衰退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韓國3個月後迎來企業倒閉潮?據韓聯社22日報導,韓國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韓國經濟的衝擊,很有可能比1997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還要嚴重。如果當前內需不振和出口受阻的「內憂外患」情況持續,4個月後韓國企業可能大部陣亡。報導稱,韓國延世大學教授成泰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讓韓國內需處於停擺狀態,國際人員、貨物流動受阻,可以說韓國經濟處於必須直面大衰退的局面。韓國經濟學會會長李仁浩表示,如果當前這種狀態持續下去,那麼企業「都將倒閉」,很多企業實際上撐不過3個月。
  • 破產潮來襲?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破產潮來襲由於封鎖措施以及「居家令」等防疫措施的影響,美國多個行業都迎來了倒閉潮,餐飲業首當其衝。6月2日,全美餐飲業協會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美國餐飲業營業指數為92.8,較3月份的93.1下降了0.3%。該指數小於100意味著整體行業處於萎縮狀態。
  • 爆單潮中迎來匯率升值 珠三角小家電企業遭遇「幸福的煩惱」
    東莞一家小家電出口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進入四季度,來自海外的訂單猛增,珠三角小家電企業產能火力全開。但是,人民幣匯率升值,物流成本上升,對一向以物美價廉著稱的小家電企業影響幾何?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走訪佛山、深圳、東莞等地發現,小家電企業正通過對內加大研發創新、降本增效,對外主動參與外匯衍生品市場,積極應對各種挑戰。
  • 韓國經濟學家預測3個月後或將迎來企業倒閉潮
    據韓聯社22日報導,韓國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對韓國經濟的衝擊,很有可能比1997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還要嚴重。如果當前內需不振和出口受阻的「內憂外患」情況持續,4個月後韓國企業可能大部陣亡。報導稱,韓國延世大學教授成泰尹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讓韓國內需處於停擺狀態,國際人員、貨物流動受阻,可以說韓國經濟處於必須直面大衰退的局面。
  • 素藝玩具等企業倒閉促使東莞急建預警機制
    9日,東莞市人力資源局(以下簡稱東莞人力局)稱,針對近期東莞又發生多起工廠倒閉、老闆「走佬」事件,東莞人力局已全面實施企業減員情況周報、員工欠薪監控月報、企業倒閉群體性事件即時報告等制度,加強對此類事件的預警。  一波三折的倒閉潮之爭  昨日(8月10日),已經有十多年歷史的東莞華世利貿易公司一夜間倒閉。
  • 中央媒體澄清東莞玩具等中小企業倒閉傳言
    8月5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紛紛在重要版面和時段澄清倒閉傳言。報導結論稱,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未現「倒閉潮」,中小企業利潤確實受到擠壓,生產經營出現困難,但東莞企業正加快轉型升級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破解困局。總體而言,東莞等地的投資結構優化,預示產業結構繼續升級。
  • 「倒閉潮」有因可尋 地板企業創新方能自救
    經濟新常態下,整個家居建材市場的經營環境都較為複雜,而其中**為明顯的標籤莫過於「倒閉潮」。事實上,目前地板行業仍處於良性發展時期,倒下的一般是小作坊及沒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企業,而這部分企業被淘汰出市場甚至可以說促進了地板行業的健康發展。那些行走在倒閉邊緣的企業也並非無路可走,倒閉都是有因可尋的,地板企業創新模式方能自救。
  • 美國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 新經濟刺激方案談判曙光難現
    原標題:美國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 新經濟刺激方案談判曙光難現 摘要 【美國企業破產潮愈演愈烈 新經濟刺激方案談判曙光難現】美國此次經濟衰退與2008年完全不一樣
  • 製造業倒閉調查:七大勞動力密集行業成重災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報導發現,10月1日至今,珠三角地區已有8家中小企業宣布倒閉,另有2家大型企業由於經營問題引發員工糾紛。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來珠三角被公開報導的倒閉的大中型工廠共有76家,主要集中在陶瓷、家具、紡織鞋子、玩具、紙品包裝、電子、LED等7大行業,記者注意到,這些行業均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
  • 美國高校出現倒閉潮!經濟學人:問題一直存在,疫情使其惡化
    美國高校出現倒閉潮!幸運生存:這類高校將面臨需求減少、收入降低的局面,但他們仍然可以安然無恙地度過此次危機。因為這類高校品牌資產價值高、證書成本比(credential-to-cost ratio)高。此外,這類高校也擁有豐富的捐贈基金,可以助其渡過難關。
  • 觀光不景加政策因素令臺灣飯店再爆轉售潮 一天內竟三家易主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26日報導,由於島內觀光業持續不景,全臺各地的飯店有爆發轉售潮的趨勢,昨日(25日)一天之內竟然傳出三家飯店易主。包括新加坡私募基金首峰資金管理(AIP)的臺北市「慶城福華飯店」大樓,以27億元(新臺幣,下同)出手42%產權給勤美公司旗下璞真建設;力麗集團旗下力麗酒店同日以3.25億元價格,將「力麗哲園月潭館」售予關係企業朝日飯店;而志嘉建設即將完工的地上權飯店和坐月子中心大樓「志嘉水曜」,昨天也確定「不玩了」,將以12.8億元的底價,10月18日公開標售。
  • 倒閉潮來臨,家政企業老闆該醒醒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行業市場需求急劇加大,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家政企業想要吃下這塊蛋糕,需要在不過多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自身專業度和服務水平。而線上培訓,是降本增效的最好辦法。
  • 各行業實體店的「倒閉潮」,猶如「生物群落演替」,該如何應對?
    而各行業實體店的「倒閉潮」,就像「生物群落快速演替現象」,那麼,如果生物群落面對環境變化和內部競爭,在快速演替的過程中,又是如何去進化、變異和適應的呢?是否可以參考,讓我們找到企業生存、轉型和生存發展的方向?我們先來了解以下生物群落演替。
  • 美國高校出現倒閉潮!經濟學人:問題一直存在,疫情使其惡化
    此外,美國的私立高校也在面臨著巨大的倒閉風險。7月7日,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高級經濟研究員Charles A. Goldman與高級政策研究員Rita T. Karam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聯合刊文稱,美國大學恐將永遠改變。
  •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 關店潮席捲
    【日本壽司店大批倒閉】據日媒報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料業正在陷入困境。著名的「迴轉壽司」為應對危機,不得不轉變經營方式,改成櫃檯式經營。據悉這樣可以減少食材的損耗,同時也能節約電費。據東京商工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共有23家壽司店倒閉,是去年同期的1.5倍。如若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預計會有共30家壽司店倒閉。
  • 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 臺東旅遊業者:或現倒閉潮
    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東景氣進入「寒冬」,據當地業者估計,到臺東的大陸遊客1天不到300人,讓旅遊餐飲相關業者的的生意一落千丈,業者沉痛表示,如果情形持續惡化下去,未來將出現旅遊及餐飲相關行業的「倒閉潮」。
  • 80%線下教培機構9月或將迎來倒閉潮,行業面臨痛並快樂著
    眾多教培校長開始回顧行業發展,審視第一波倒閉潮!首先,現金流出現問題或者經營達不到預期;其次投資人設法挽救企業(低價轉讓或吸納新合作夥伴等方式。所以,整個倒閉潮的出現,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現金流出現問題!現在,度過了暑假,有的校長就覺得,疫情期「第一波」倒閉潮而導致的生源剩餘,對現存的早教機構應該說是一個有利的條件,部分機構可能不再為生源發愁了,所以,教培機構的危機已經結束了!但是,從目前的教培行業狀況來看,80%線下教培機構或將迎來倒閉潮,情況還是不容樂觀的!
  • 疫情下月子中心分化嚴重:倒閉潮、擴張潮交替 行業集中度提升
    「不久前在一次全國性的行業交流時得知,在疫情衝擊下,全國80%-90%的月子中心都受到影響,甚至出現了倒閉潮,我們長沙有40家其中20家倒閉。」近日,月子服務機構馨享月CEO秦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透露。
  • 日本教育面臨百年危機 解讀日本大學首次倒閉潮
    日本迄今為止有大證券公司倒閉,大銀行倒閉,至於大公司倒閉,在當今已經是司空見慣了,而大學如此倒閉乃是首次,給各方面帶來很大的震驚。  專家解讀日本大學首次倒閉潮  日本教育面臨著百年大危機 大學盲目擴建終顯惡果  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其實,大學倒閉,這早就是業內人員預料之中的事了,早在2002年專門負責私立大學振興的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機構-日本私立學校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