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甩賣」?為何中國實體店不敵電商,馬雲該不該背這個鍋?

2020-12-25 小馬情報社

眾所周知,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行動支付的普及,如今人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便利,無論是吃喝住行,大家都可以通過網絡解決,因此受到行動支付的影響,國內的電商平臺紛紛崛起,同時依靠電商平臺的快遞行業也紛紛進入了紅利期,但是電商的普及也使得國內的實體店步入了「寒冬」,很多競爭力較弱的實體店紛紛面臨「倒閉」。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國內就有超過100萬家的實體店關門,而開創了電商時代的馬雲就成為了大量實體店商家責備的對象,網友們也紛紛指責馬雲是導致這些人失業的「罪魁禍首」,但是中國實體店不敵電商,真的需要馬雲來背這個鍋嗎?而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卻又被實體店幹敗?原因確認了!

首先對於國內的電商平臺來說,即使沒有馬雲的阿里巴巴,那麼也會有「張三李四」開創別的電商平臺,而馬雲只是將電商的普及、發展速度提高了很多。當然,中國實體店的倒閉也不僅僅是因為電商平臺的存在,房價的上漲,從而也使得實體店的租金不斷上漲、商家的亂報價、載客等行為,也是導致國內實體店關門的重要原因。

其次,為什麼日本的電商卻被實體店幹敗呢?去過日本旅遊過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大家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且也很少有單一經營的超市、購物中心,基本都是大型購物中心為主體,裡面類似於「海底撈」的服務態度,是實體店久經不衰的重要原因,在大型購物中心裡無論是日用品、電器和服裝等幾乎形成為了全方面無死角覆蓋,甚至是汽車都可以在購物中心買到,因此日本的實體店更符合於日本消費者的消費觀念。

馬雲曾經也說過,如果實體店不能夠真正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改變,那麼未來實體店至少倒閉一半。對此,各位小夥伴覺得國內實體店倒閉是咎由自取,還是應該讓馬雲背鍋呢?大家不妨留下觀點討論一下。

相關焦點

  • 到處見「清倉甩賣」,大量實體店面臨倒閉,馬雲真的是罪魁禍首?
    到處見「清倉甩賣」,大量實體店面臨倒閉,馬雲真的是罪魁禍首?推薦語:這些年來,我國電商行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很多人跟上了這次行業的風口期,掙了大量的財富。目前我國排在前幾的平臺分別為阿里的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蘇寧等等,而阿里天貓的馬雲無疑是此次電商行業爆發中最大的贏家。根據最新公布的胡潤百富榜名單顯示,馬雲以2700多億的身價登上了中國首富,儘管這個數據還是在馬雲手上持股並沒有多少的情況下統計的。
  • 旺鋪轉讓、清倉甩賣,實體店還有未來嗎?路在何方?
    近幾年電商的興起,網絡購物進入常態化,大家都在喊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沒開過實體店的可能不會留意,如今的「清倉甩賣」,「空房轉讓」標語是越來越多,對此有些店家表示只要能維持生活不虧本就滿足了。好多人抱怨實體生意的不好,都怪馬雲的淘寶,如果沒有馬雲的淘寶,中國的實體生意也不會這麼差!對此,馬雲曾回應,「如果我馬雲不開淘寶,別人也會開淘寶,如今是時代在變化」。不過馬雲說的也有道理,目前電商平臺又不是馬雲一家,比如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電商企業,都來分享電商行業這個蛋糕。
  • 為何實體店喜歡清倉大甩賣?網友:清倉喊了一年多,生意很好
    這年頭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店鋪貼著各種誇張的宣傳語,寫著清倉大甩賣,更是說全場一折起售,往往這些店鋪的生意都挺多人的,不少人買的速度都很快,生怕自己慢了就沒有貨了。為何實體店喜歡清倉大甩賣?網友:清倉喊了一年多,生意很好像這種類型的店鋪經常都看得到,那麼為何賣家喜歡清倉大甩賣呢,真的有作用嗎,他們是真的在清倉甩賣嗎?其實背後都是營銷套路而已。就有一位網友表示有一個實體店,去年上半年開始喊清倉大甩賣最後一個月,一直喊到現在一年多了,變成大甩賣最後半天,如今也喊了一個多月了,生意還很好,估計還要喊下去。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有限,當電商帶走了一定流量之後,實體行業自然就會損失一部分流量。
  • 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卻恰恰相反?原因其實很簡單
    其中電商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了淘寶、京東等網購網站,人們購物只需要在家動動手指,就可以等著貨物被送上門來了。可是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在美國卻恰恰相反,這是何原因呢?TOP空包網:與電商相比,實體店在價格方面並沒有什麼優勢,並且經營成本更高,實體店的老闆們無一不在吐槽生意越來越難做,甚至還說是馬雲「殺死」了實體店,只得通過清倉甩賣等方式來勉強支撐。但是在美國,可不是這樣的景象,美國的電商發展跟我們國家根本就無法相提並論。
  • 泉州這家實體店白天關門,晚上清倉,甩賣一年多了還沒賣完
    福建泉州市東街已是人頭攢動,商販的叫賣聲、汽車喇叭聲不絕入耳。早就聽說泉州的夜市熱鬧,果然不虛。鐘樓附近,一位年輕姑娘站在紅色塑料板凳上,不停向過往市民和遊客叫賣:六折、六折,全場六折,裝修清倉大甩賣。獨特的叫賣聲在喧囂的街頭非常惹眼。但見姑娘右手握著手機,手臂上掛著物件,左手比著「六折」手勢,姑娘看上去秀氣嬌小,但嗓門有力度。
  • 大量實體店倒閉,該不該馬雲「背鍋」?最關鍵原因已被確認!
    多虧了馬雲,他推動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讓購物變得如此方便。然而,電子商務的興起給實體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導致了大量實體店的倒閉。很多人說這是馬雲害的,馬雲該不該背鍋呢? 雖然馬雲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也給實體店帶來了衝擊。然而,這只是一場良性的競爭,所以不能說這是馬雲造成的。即使沒有馬雲,中國的電子商務也肯定會崛起,也許只是幾年之後。畢竟,這是一種趨勢。
  • 為什麼實體店清倉大甩賣,但是清倉賣了一年多,還沒賣完呢?
    導語:為什麼實體店清倉大甩賣,但是清倉賣了一年多,還沒賣完呢?「清倉大甩賣」相信大家只要一上街就能夠看到這幾個字,那麼為什麼有些店每天都在清倉大甩賣呢?為什麼很多的店都喜歡用清倉大甩賣來吸引顧客?清倉不應該是店要倒閉了或者轉讓了所以才開始清倉的嗎?為什麼店家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買東西呢?其實這是一種營銷方式,通過清倉大甩賣會給顧客感覺這家店會降價,價格非常低,因為店家要清倉所以會低價出售,但是看似低的價格當中成本更低,所以店家還是賺的,而且真的是清倉?並不!
  •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
    電商在國內火爆,為什麼在日本「失敗」了?馬雲一句話說出了實情!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很多新興產業都冒出了頭。其中發展的最好的莫過於要說電商平臺,改變了我們生活中的購物方式。也因此很多的實體店鋪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所以很多實體店的商家都很責怪馬雲的阿里巴巴。但其實這真的怪馬雲嗎?不盡然,你看日本,實體店不照樣活得很好。那麼日本為何實體店存活的如此之好?
  • 街邊實體店在閒魚低價清倉,線上雲開店發起自救
    近期,閒魚上出現了大量的「清倉出貨」、「賠本甩賣」。(閒魚上出現了大量「實體店清倉」)受疫情影響,一大批小本生意人陷入營生困境。店裡積壓在倉庫,賣不出去,就回不了款,但店面的房租、水電費用和員工工資還要照常支出,幾個月下來入不敷出,經營壓力非常大。不少小本生意人反映,店鋪營業額較疫情前暴跌七八成。90後女老闆小劉,在杭州開了一家小東北絲綢店,受疫情影響,線下幾乎零營業額,店裡囤貨積壓,每天焦慮得睡不著覺。
  • 實體店幹不下去了,電商也不景氣了,想創業該走哪條路呢?
    這些年我國的經商環境確實大不如前了,實體店創業者表示:租金高,生意難做;電商創業者表示:競爭壓力大,小賣家根本競爭不過那些大賣家。確實,近幾年實體店難做,電商行業也不景氣,那麼想要創業的人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先來談談實體店和電商這兩大行業。
  • 199元T恤只賣19元 服裝企業揮淚甩賣電商扎堆特賣
    服裝企業揮淚甩賣去庫存 白菜價引電商扎堆特賣模式可如果在零售店裡甩貨,可能降低品牌價值,影響消費者對它固有的好印象,左思右想,服裝企業與電商合作,線上開啟清倉大幕。  服裝企業揮淚甩賣去庫存 李寧199元T恤只賣19  運動品牌老大——李寧庫存積壓嚴重已經不是秘密,他們此前從經銷商那裡回購大量庫存,有的送到國外銷售,有的直接銷毀,有的放在網上低價甩賣。
  • 電商、地攤經濟逐漸萎靡,實體經濟將迎來「春天」
    所以實際交易金額沒有那麼多,電商因假貨、虛假宣傳、圖物懸殊等原因引起的退貨率也在逐年遞增,快遞延遲、損壞等原因也讓消費者信任度逐年下降,電商發展瓶頸問題凸顯。雙11宣傳海報馬雲早在2016年的杭州雲棲大會就提出新零售概念,預言10年後新零售模式將取代傳統電商。新零售就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將現代物流和線上、線下進行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 北京上品折扣瘋狂「甩貨」,商家坦言實體店太難了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618,雖然這個日子對於電商而言是個每年都很期待的狂歡日,但是今年的618對於上品折扣來廣營店而言,則是一個終點。因為就在今年的6月18日,北京上品折扣來廣營店將正式閉市。在今年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實體店生意也受到不小的影響。商家們紛紛坦言今年實體店實在太難了,高昂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是今年的客流量較往年要少很多。圖:北京上品折扣來廣營店閉市倒計時,商家特價清倉甩貨。圖:北京上品折扣來廣營店閉市倒計時,明天最後一天,商家正在特價清倉甩貨。
  • 在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在美國卻正好相反,這是為啥?
    在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在美國卻正好相反,這是為啥?電商作為一種新興起的職業,其發展速度非常迅猛,有專職從事電商的也有兼職,而且電商所售賣的商品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有些人也通過電商成為了真正的有錢人,不可否認電商給很多人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咱們普通老百姓做電商都可以賺很多錢,更不用說像馬雲這樣的電商霸主,他的淘寶以及天貓的交易額更是高得令人仰望。一個天貓雙11交易量能達到幾十億,其中的利潤大家可想而知。隨著電商的興起,對實體店的衝擊是非常巨大的,越來越多的實體店也被逼無奈選擇關門大吉。
  • 「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撤獎:這個鍋,該不該孩子背?
    但給出的原因卻令人不解:該項目研究報告文本撰寫不符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2018年修訂)》評審原則第三條:「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之規定。 之所以說這個原因令人不解,並不是說這個規則人們看不懂,相反,這個規則非常簡單明了,無人不解,屬於前提性條件規則。
  • 馬雲:傳統電商已死 我們去城市發展實體店?去農村發展種植業?
    本期話題 馬雲:傳統電商將死 我們去城市發展實體店?去農村發展種植業?馬雲,我們都知道他是誰?很多人把馬雲看成是一個商業奇才,覺得他能洞察先機。他可以把阿里巴巴和淘寶做得非常好,他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人們並不懷疑,馬雲的商業頭腦,因此很多人對他說過的話都非常上心。
  • 艾格成衣清倉甩賣 你青春記憶中的品牌還有哪些正逐漸消失
    實際上,作為一家法國女裝品牌,艾格在1994年便已進入中國市場,為更好地貼近中國消費者,該品牌採用本土採購、生產、銷售一體化模式,除專賣店外,還在商場設立專櫃,並以加盟的方式迅速擴張。相關數據顯示,到2014年,艾格在中國市場門店已超過3000家。受益於此,該品牌也贏得了不少忠實的粉絲群體。
  •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在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為何在中國卻恰恰相反?3個原因很現實 推薦語:電商,這個曾經不被認可的「假冒偽劣」代名詞,在今天已經深入改變了中國商業生態與人們生活方式。 小到牙刷、垃圾袋,大到各種家具和日用電器,絕大部分國人都選擇在網上購買。
  • 「活下去」的口號下,「旺鋪轉讓」遍地,董明珠指明實體店新模式
    曾幾何時,實體店的生意都很火爆,想要在一家轉讓的店鋪都很難,但現在只要你走在街上,往往能看到很多店鋪貼著「旺鋪轉讓」「房屋招租」「清倉大甩賣」等條幅,努力的掙扎,努力的「活下去」成為了很多商家的口號,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這時代變遷真是快。很多實體店生意不好的店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想法——電商導致了實體店沒落。但事實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