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鋪轉讓、清倉甩賣,實體店還有未來嗎?路在何方?

2020-12-25 社區財經

近幾年電商的興起,網絡購物進入常態化,大家都在喊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沒開過實體店的可能不會留意,如今的「清倉甩賣」,「空房轉讓」標語是越來越多,對此有些店家表示只要能維持生活不虧本就滿足了。

好多人抱怨實體生意的不好,都怪馬雲的淘寶,如果沒有馬雲的淘寶,中國的實體生意也不會這麼差!對此,馬雲曾回應,「如果我馬雲不開淘寶,別人也會開淘寶,如今是時代在變化」。

不過馬雲說的也有道理,目前電商平臺又不是馬雲一家,比如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等電商企業,都來分享電商行業這個蛋糕。

事實情況,電商行業的興起,給10多億人消費帶來便利,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的東西,甚至價格還比實體店便宜,不滿意退貨也方便。因此大家都感覺實體店東西成本高價格貴。

然而電商也不是沒有缺點,董明珠曾跟馬雲直言:有的電商平臺,假貨太多,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電商什麼都不是。董明珠的個人意見是:實體店的東西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網際網路電商的是虛擬看不到,電商只是一個平臺。

董明珠表示,實體店未來依然前景光明,只要我們在創新中去經營改變,一樣有未來。對此馬雲也表示,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幾年是「新零售」時代,近年阿里通過收購線下超市布局「新零售」、京東布局「無界零售」、蘇寧布局「智慧零售」。

由此看出,實體店不是沒有未來,而是需要改革轉型。對此有專家表示:實體店可以比作一家體驗店,商家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吸引流量,比如商家通過網絡社交把產品推廣給客戶,然後商家上門為客戶提供服務,單憑坐在店裡等客戶或許時代已經過去。對此大家有何高見呢?可以提供意見方便分享給大家。

本文由社區財經原創出品,任何媒體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活下去」的口號下,遍地都是旺鋪轉讓的條幅,實體店不可或缺?
    「活下去」的口號下,「旺鋪轉讓」遍地,董明珠直指實體未來近年來,我國的實體店已經出現多家面臨轉讓的情況,包括我國的許多連鎖實體店也進行了關閉旗艦店的處理。如今不只是有經濟水平帶給我們的壓力,還有就是線上經濟對我們的影響,造成我們的實體生意不好做。
  • 遍地「清倉甩賣」,實體店成「黃粱一夢」,董明珠暗指實體未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抱怨生意不好做,人工成本增加、房租增加……每年總成本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收益卻沒有增長太多,因此有很多人都表示所謂的「一鋪養三代」不過是一場「美夢」罷了。其實,在電商崛起之後,實體行業會遭受到衝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有限,當電商帶走了一定流量之後,實體行業自然就會損失一部分流量。
  • 「活下去」的口號下,「旺鋪轉讓」遍地,董明珠指明實體店新模式
    曾幾何時,實體店的生意都很火爆,想要在一家轉讓的店鋪都很難,但現在只要你走在街上,往往能看到很多店鋪貼著「旺鋪轉讓」「房屋招租」「清倉大甩賣」等條幅,努力的掙扎,努力的「活下去」成為了很多商家的口號,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這時代變遷真是快。很多實體店生意不好的店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想法——電商導致了實體店沒落。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 為何實體店喜歡清倉大甩賣?網友:清倉喊了一年多,生意很好
    這年頭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店鋪貼著各種誇張的宣傳語,寫著清倉大甩賣,更是說全場一折起售,往往這些店鋪的生意都挺多人的,不少人買的速度都很快,生怕自己慢了就沒有貨了。為何實體店喜歡清倉大甩賣?網友:清倉喊了一年多,生意很好像這種類型的店鋪經常都看得到,那麼為何賣家喜歡清倉大甩賣呢,真的有作用嗎,他們是真的在清倉甩賣嗎?其實背後都是營銷套路而已。就有一位網友表示有一個實體店,去年上半年開始喊清倉大甩賣最後一個月,一直喊到現在一年多了,變成大甩賣最後半天,如今也喊了一個多月了,生意還很好,估計還要喊下去。
  • 為什麼實體店清倉大甩賣,但是清倉賣了一年多,還沒賣完呢?
    導語:為什麼實體店清倉大甩賣,但是清倉賣了一年多,還沒賣完呢?「清倉大甩賣」相信大家只要一上街就能夠看到這幾個字,那麼為什麼有些店每天都在清倉大甩賣呢?但是難道沒有發現有些店一年四季都在大甩賣嗎?這到底是這家店真的要倒閉了?但是從大家購物的熱情當中,更多的是感受到這家店的老闆賺翻了。為什麼很多的店都喜歡用清倉大甩賣來吸引顧客?清倉不應該是店要倒閉了或者轉讓了所以才開始清倉的嗎?為什麼店家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買東西呢?
  • 到處見「清倉甩賣」,大量實體店面臨倒閉,馬雲真的是罪魁禍首?
    到處見「清倉甩賣」,大量實體店面臨倒閉,馬雲真的是罪魁禍首?推薦語:這些年來,我國電商行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很多人跟上了這次行業的風口期,掙了大量的財富。不過話說回來,就在國內的電商行業迎來大爆發之後,我國的實體經濟也跟著遭到了不小的打擊,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清倉甩賣、給錢就買、買完回家」的廣告,這也是實體店老闆們面對實體生意不景氣行情下最無力的反抗。曾幾何時,人們要買東西是必須要上街購買的,因而也帶動了實體經濟的各個行業發展。但是如今呢?
  • 到處是「旺鋪轉讓」,實體店還有機會「翻身」?可能沒那麼容易
    幾年前,馬雲曾經說過未來實體店將會有一半面臨關店,將會由電子商務代替實體店的位置。後來阿里巴巴的建立,開始了中國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道路,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巔峰時期。現如今,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得如日中天,越來越成熟。
  • 泉州這家實體店白天關門,晚上清倉,甩賣一年多了還沒賣完
    鐘樓附近,一位年輕姑娘站在紅色塑料板凳上,不停向過往市民和遊客叫賣:六折、六折,全場六折,裝修清倉大甩賣。獨特的叫賣聲在喧囂的街頭非常惹眼。但見姑娘右手握著手機,手臂上掛著物件,左手比著「六折」手勢,姑娘看上去秀氣嬌小,但嗓門有力度。她的甩賣方式吸引一些市民陸續走進她身後的商場購物。
  • 「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到處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
    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不少人都說,「一鋪養三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到處是「旺鋪轉讓」不少人都將實體店生意的「不如意」,歸咎到電商身上,甚至還將責任怪到了馬雲身上。事實上電商的出現是時代所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商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孕育而生。電商的出現,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在「全國購物」,甚至有些商品比實體店還要便宜。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滿大街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馬雲:50%店鋪會倒下
    滿大街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馬雲:50%店鋪會倒下!這些年,大家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由於房租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實體店生意很慘澹,開店的結果的一個月的收入,都被拿來交鋪租和員工工資了,現在只要你出去逛街,滿大街都是店鋪「轉讓」,在網際網路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店還有出路嗎?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好位置旺鋪已在旺鋪轉讓,旺鋪出租,正是因為這四個原因
    珠海拱北港口附近的商店生意好嗎?筆者走訪了珠海拱北港口附近的地區,並了解了這一點!在港口的地下購物中心發現生意冷清,蓮花路步行街行人稀少,可以找到老萬家的側門百貨,魏集村很安靜,壁畫村美食城僧侶多,學者少,花園裡滿是水,
  • 實體店大量關門轉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實體店大量關門轉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推薦語: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電商、行動支付等新興行業發展越來越好,網上購物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電商行業的繁榮,卻給實體經濟造成很大衝擊,現在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大街上打出「旺鋪招租」「特價清倉」口號的商家不在少數。
  • 疫情之下到處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裡?
    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不少人都說,「一鋪養三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一開始電商在中國「不被待見」,當時人們對於電商更多的是「懷疑」,覺得網上購物可能會不靠譜,沒有實體店有保障。但之後隨著人們開始接觸電商,發現網上購物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不靠譜」,甚至價格還便宜。慢慢的電商就將實體店的生意給「搶了」過去,導致很多實體店都「熬不過去」了。
  • 海口國貿京華城一樓 100平米旺鋪轉讓
    面積 : 100平米租金 : 16000元/月本店位於海口國貿玉沙路京華城一樓旺鋪轉讓,人流量大,周邊寫字樓辦公居住多,裝修設備齊全,適合各行各業。接手即可營業。本人有別的生意要顧,實在是沒有精力去經營 。註:由於店在營業中,看店不能影響員工!!有意者歡迎來電諮詢!
  • 街邊實體店在閒魚低價清倉,線上雲開店發起自救
    近期,閒魚上出現了大量的「清倉出貨」、「賠本甩賣」。(閒魚上出現了大量「實體店清倉」)受疫情影響,一大批小本生意人陷入營生困境。>> 實體店內門可羅雀,小本生意人的後疫情困境誰是「小本生意人」?
  • 實體店清倉 達芙妮「斷腕」難解窘境
    日前,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達芙妮位於京城大型商超的部分店面都在清倉撤店。作為成立近30年的女鞋品牌,達芙妮曾創造了一年賣出5000萬雙女鞋的業績,佔據了將近20%的市場份額。如今達芙妮恐怕也未能預料,虧損、關店只在一夕之間。面對持續虧損,達芙妮也曾考慮向電商化轉型,但是效果甚微,關閉實體店成為自救的方式之一,但如何打破經營僵局仍是達芙妮難以迴避的難題。
  • V社確認Steam手柄停產 將成絕版、一折清倉甩賣
    V社確認Steam手柄停產 將成絕版、一折清倉甩賣 2019-11-2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