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國的經商環境確實大不如前了,實體店創業者表示:租金高,生意難做;電商創業者表示:競爭壓力大,小賣家根本競爭不過那些大賣家。確實,近幾年實體店難做,電商行業也不景氣,那麼想要創業的人該如何選擇呢?
我們先來談談實體店和電商這兩大行業。
第一,實體店行業。現在實體店的店面租金很貴,在好一點的地段可能一個月好幾萬的租金;而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每月還得要4-5千的租金。所以,實體店現在如果一個月每月上萬的營業額估計難以為繼。
再者,這些年實體店受到電商行業的打擊也比較大。比如服裝行業,現在大家都喜歡網購,刷刷手機就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衣服,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逛很久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衣服。但這樣也讓這些實體店的商家帶來了經濟上的打擊。
第二,電商行業。在電商行業發展迅猛的這幾年裡,給許多人帶來了新的創業機會,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很多人紛紛開起了屬於自己的網上店鋪,大大降低了創業的成本。但隨著入駐電商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現在沒有一點資本,想要從一個新店做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前些年才真正火起來的跨境電商在今年也遇到了危機。因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有一些國家封國,無法進口,這讓許多做跨境的賣家接不到訂單。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想要創業人又該作何選擇呢?
在我看來,目前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大,但這並不代表著沒有機會。既然選擇創業,那麼這其中多多少少都有風險,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聽別人說今年的生意難做,沒人買東西。那麼你永遠也無法成為一名創業者。
就像我國在疫情爆發的時候,除了醫護人員和基層保障人員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之外,還有一部分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比以前更好。這部分人就是自媒體工作者。
自媒體工作者就是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一些文章、視頻等來獲得用戶的關注,從而獲得一定的收益,比如口紅一哥李佳琦。他靠直播賣貨,在疫情期間對他的工作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可以正常直播做生意。
另外,雖然說現在生意難做,但依舊有人做得很好,賺得盆滿缽滿。馬雲不是有句話嗎,叫「不是生意不好做了,而是你的生意不好做了」。其實,想要創業,根本不是行業領域問題,而是我們自己的眼光,可能發現了新的事物覺得有發展前景,那就好好把握機會吧。
一個真正有能力的創業者,從來都是不懼怕,只會努力、勇敢地往前衝。但如果經過分析,當下生意不好做,確實是客觀因素大於主觀因素,那麼在選擇新的商機時,建議也要根據自己當前的情況、資源、優勢,進行針對性選擇,不可盲目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