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換位思考「網路遊戲沉迷」:對孩子斷網收手機都不是好主意

2020-12-11 新快網
■青少年沉迷網遊,主要原因是「被忽視」。

寒假來了,你又在擔心孩子打網遊?

安靜的室內,響起「媽媽」的咆哮:「你不好好學習,又在玩遊戲,別再玩了!」

「兒子」充耳不聞,仍專心致志捧著手機。

「媽媽」告誡兒子沉迷網遊的「後果」:「我要斷你電,沒收你手機,禁止……」

話沒說完,「兒子」氣憤地打斷媽媽:「哼!不要你管,你除了上班就是加班,還關心過我什麼?周末不帶我出去玩,就連我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你也不聞不問,我現在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你卻來批評……」

兒子的話讓母子的「衝突」戛然而止,「媽媽」竟然無言以對……

臺下觀眾屏息沉思。

這其實是一場名為《樂玩心力量·少先隊輔導員幹預學生網遊之心理劇場》的公益活動。以上是由社工引導的心理劇情。有趣的是,「兒子」和「媽媽」均由番禺區的小學教師扮演,他們演繹心理劇的目的,正是為了破解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問題。

去年9月,廣州市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簡稱「和悅中心」)聯手番禺區團委開展第四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樂玩心力量·少先隊輔導員幹預學生網遊之心理劇場》活動。據社工介紹,該項目不僅幫助不少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了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心理特質,還在當前寒假時,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理性玩網遊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本版圖片:受訪機構供圖

現象

七成孩子玩網遊 假期家長更憂心

「約嗎?一起『打野』吧……」小學才考完期末考,廣州市番禺區小學生家長羅先生從兒子與同學的電話聊天中,聽到一大串「外星文」:「打野」、「團戰」、「吃雞」……雖然不太理解,可羅先生依稀感覺到,兩個小學生正在談論時下的社交熱門活動——網遊。

「網遊」已經是中小學生重要的談資,在網路遊戲爆紅的當下,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即使不能流利地背誦課文,也能滔滔不絕地講起各種網遊。很多家長又憤怒又擔心又困惑,該出手阻止,還是放手不管?

家長們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早前,「每天8000萬場,少年打40小時險喪命」、「少年沉迷王者榮耀威脅要輕生,父親辭職回家照看」等因青少年沉迷網遊而引發的極端事件不時見諸報端,還觸發了騰訊公司「史上最嚴限玩」措施。

蘇玲是和悅中心的一名總幹事,該中心運營著一項名為「隨遷兒童心理支援與人間發展」的公益項目。她表示,一直以來,隨遷兒童父母向社工反饋最多的問題,正是孩子們熱衷玩網遊的現象。「很多父母為此感到焦灼,卻又無可奈何。僅番禺區,我們中心的社工走訪了不少小學校園,有70%以上學生有玩網遊的習慣。」

探因

青少年沉迷網遊 主要原因是「被忽視」

去年9月,和悅中心社工團隊在一次與番禺區團委交流時,雙方達成共識,應該就幹預網遊沉迷的問題,策劃專題活動。

「在廣州市民政局資助,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下,和悅中心聯手番禺區團委,針對青少年網路遊戲沉迷現象開展探因走訪,並就當中的原因,提出幹預策略。活動覆蓋了番禺區30多家小學,並邀請130多名小學教師參加有關培訓。」

在課餘活動豐富的學校環境裡,孩子們的視野為何仍鎖定在網遊當中?走訪、觀察、訪談……完成一系列工作之後,和悅中心社工團隊從各校少先隊輔導員的反饋中,總結出三個主要原因:第一,缺少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在家中與父母無法溝通,情緒得不到宣洩;第二,身邊朋友都在玩,尋求共同語言,以及群體認同感;第三,尤其是學習成績一般,平時少獲得讚揚的孩子,在遊戲裡尋找成就感。

「其實,除了第二點原因,其他兩個原因其實是孩子受到父母和老師的忽略。也就是說,如果親子之間能更多有益互動,老師能多些發掘學生的好行為,多組織康樂活動,將孩子的視野從網遊轉移到戶外,就能減少沉迷現象的發生。」

蘇玲介紹,「幹預」並不是禁止,而是引導青少年合理分配時間。「世界很大,青少年的眼光,不應只關注網遊。」

辦法

老師演繹心理劇 體驗「網遊」孩子內心

但作為成年人,怎樣走進青少年的內心,作出更好的引導?該項目於是邀請了香港資深心理導師利明威先生,以有趣的心理劇場形式,帶領少先隊輔導員老師們在體驗中感受青少年熱衷網遊的心理動力,從而理解孩子們,進而和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溝通。

心理劇是一種開放互動的劇場形式,第一次舉辦心理劇時,50多個少先隊輔導員參加者一起互動、共同體驗。與其「說理」,不如大家一起「體驗道理」。參與的老師們紛紛領取「孩子」、「家長」、「老師」等角色,體驗批評者、引導者、受批評者的角色。

「在一個講述青少年愛玩網遊,得不到家長、老師的認同,甚至被貶低的場景裡,幾個人圍著一個輔導員扮演者說:你不行,你差,你沒用……。扮演青少年的輔導員老師體會到被負面語言攻擊的感受後,感慨地說:『原來被冷漠對待是一種有點絕望的感覺』,孩子們本來就不太懂語言表達,我們粗暴地阻止他玩遊戲,他只能用叛逆的行為來反抗,幹預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後來,據走訪學校了解,不少老師吸取了心理劇的啟發,在學期末的家長會中,和家長們分享了幹預網遊的經驗。「遇到任何問題,大家要先提醒自己冷靜下來,然後問問內心:『孩子此刻需要什麼?』心平氣和地去了解,他們沉迷網遊,不聽勸告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去引導孩子。批評、斷網、沒收手機並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建議

家長多陪孩子 引導孩子轉向戶外

寒假來臨,青少年有很多時間會在家中度過。有關專家和社工建議,寒假期間,家長應多抽時間陪伴孩子,組織親子活動,引導孩子離開網絡,轉向戶外。

據了解,近期有公益機構針對「網遊問題」為廣大父母編寫相關網路遊戲介入「攻略」,比如騰訊公司社會研究中心製作了一份給家長的遊戲指南——《玩得開心,玩得安心》,和悅中心也將於1月底通過公眾號推出《幫助孩子減少網遊的攻略》。

《玩得開心,玩得安心》的編者之一劉晉鋒表示:「家長在監管過程中,首先要與孩子建立一個溝通基礎,至少要了解遊戲是什麼,還要了解遊戲的益處與風險。」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社工實務乾貨:讓青少年遠離手機遊戲案例分享
    邂逅1社工 都是手機遊戲惹的禍 又是一個14歲的孩子出現在社工的個案室,又是一名義正辭嚴的母親在社工面前控訴孩子:「你看他現在這個樣子,哪像……都是手機遊戲惹的禍!」
  • 孩子沉迷遊戲,並不都是遊戲惹的禍
    近年來,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帶來的問題屢見不鮮,「14歲少年為遊戲充值兩萬,花光姐姐積蓄」,「9歲男孩玩遊戲充值超萬元,犯錯卻不敢承認」,引發家庭矛盾,破壞親子關係。而在未成年人探索網際網路卻頻繁暴露問題的情況下,遊戲仿佛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深埋在孩子的成人之路上,成為了不少父母最關注、最擔憂的隱患。之前道客君也提過如何預防孩子沉迷遊戲,但有些家長只是嚴厲的沒收孩子的手機等,並未改變孩子沉迷遊戲的現況,孩子玩遊戲這一行為背後的原因,同樣也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與思考。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這些建議亮了,能治好你的心病
    「我的孩子,跟手機最親!」 親愛的老師家長們,中教君不止一次聽身邊的朋友這樣說。不少家長都給我們留言,每天在家裡,都在和孩子上演「手機爭奪戰」。隨著手機的普及,迷戀手機遊戲的孩子越來越多。這讓不少家長十分苦惱。
  • 媽媽斷網遭女兒毆打,家有沉迷手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這3點
    浙江杭州,餘杭區15歲初三少女小燕因沉迷網路遊戲《王者榮耀》,被媽媽關閉路由器強行斷網,母子間的戰爭也就此爆發。小燕先是大吵大鬧,要求恢復網絡,咆哮無果後拿起小凳子把客廳的電視機給砸了,但媽媽還是沒答應恢復網絡。最後她竟然衝到媽媽面前大打出手。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不是他的錯,家長也有責任
    現在的小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平板,許多父母談「網」色變,一說起電腦,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遊戲耽誤孩子學習,其實仔細想想,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那麼這樣的孩子內心肯定缺乏某種情感,才令他感到除了遊戲以外,一切都是乏味的。這樣的孩子,就算他生活在一個沒有遊戲的年代,也會因為其他事情而耽誤了學習。
  • 孩子沉迷「玩手機和網路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隨著在家中學習的自由度較大,時間一長,學生在家學習就會因為各種網絡誘惑,漸漸失去學習耐心與興趣,開始借學習之名,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網、打遊戲等。這時,家長充當監督者的角色十分重要。如果放任孩子無節制地使用手機、電腦可能導致他們因此沉迷在手機世界,遊戲成癮而不能自拔。面對孩子愛玩手機、沉迷遊戲的問題,大多數家長通常採取嘮叨,責備、打罵的方法。
  • 為何孩子會沉迷於手機?父母該如何是好?
    關於孩子沉迷於手機的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為此頭疼不已。不管批評多少回,甚至打過罵過,孩子依然毫無改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想要改變孩子玩手機的習慣,我們做父母的就得先接納孩子的這一行為,先對孩子玩手機這一事實給予理解。而理解孩子的前提是,我們得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如此沉迷於手機?
  • 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台州家長謹記這4點,還有救!
    你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嗎? 你有沒有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吵過架? 臨近期末,你會沒收孩子的手機嗎?殊不知,斷的了網,斷不了孩子心裡的「癮」。處理不當的話,還會激發逆反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
    「孩子上網課需要手機,我不知道他拿手機玩遊戲。」……這是某遊戲平臺客服工作中最常接聽到的求助電話,每通電話裡,都有一個無助的家長。如今,未成年沉迷手機遊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低齡,大人為此焦慮不已。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家庭和教育佔據很大的一部分因素。以下三種家庭,孩子會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家長總會說對孩子說「作業寫了沒,別玩遊戲了,你玩多久了,你怎麼又在玩」我想家長看到這些話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回想起甚至會發現和自己說的如出一轍。家長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以後,孩子不理解家長就會對家長產生誤解進而變得更加叛逆。
  • 這三種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尤其第一種!
    「孩子上網課需要手機,我不知道他拿手機玩遊戲。」……這是某遊戲平臺客服工作中最常接聽到的求助電話,每通電話裡,都有一個無助的家長。如今,未成年沉迷手機遊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低齡,大人為此焦慮不已。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背後的家庭和教育佔據很大的一部分因素。以下三種家庭,孩子會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提起網路遊戲,沈女士就揪心。初二的兒子平時住校,周五回家第一句話就是「手機呢?」之前兒子很喜歡閱讀,也喜歡運動,但是接觸網路遊戲之後,基本不出門,也不再看書,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全都拿著手機玩遊戲。「玩遊戲對孩子視力和身體健康也有很大影響,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沈女士憂心不已。
  • 這三種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尤其第一種
    玩遊戲是成績不好的一種結果,而不是根本原因。 在我的工作經歷中,曾遇到一個14歲的男孩,愛打遊戲,不愛說話,成績也在班級裡墊底。父母為了幫他戒除對遊戲的沉迷,用盡一切方法,軟的硬的都試過,孩子卻絲毫沒有改變。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厲害的父母都這樣做
    一玩遊戲深似海,從此親媽變路人。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很多家庭在育兒過程中都頭疼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早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了他們的生活中。電子設備帶來的新鮮好玩的體驗極易成癮,倘若孩子無節制地沉浸其中,不僅會消耗大量寶貴的時間,還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損傷,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 別再讓孩子沉迷手機了,做好3點,阻止「垃圾快樂」對孩子的侵蝕
    兒子從中什麼好的東西都學不到不說,近視度數反而升得飛快,可是怎麼都遏制不住,收了手機還要跟父母吵架摔東西,實在是叫人頭疼。這不是李女士家裡孩子獨有的狀況,作為成年人會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能沒日沒夜盯著手機,明明是最該活力無限的年紀,卻除了手機,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 你了解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真正原因嗎?答案可能令你意想不到
    可見孫老師懂得換位思考,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這都是很重要的思維品質。不做換位思考,「理解」就是空談。再看田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時,一股勁地往前衝,絲毫看不出有靈活機動的「敵進我退」的意識,這樣「舉輕若重」,其實很冒險。萬一碰到硬釘子,老師該如何下臺?難怪田老師自己也捏一把汗。
  • 孩子到青春期了,一直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家長總會說對孩子說「作業寫了沒,別玩遊戲了,你玩多久了,你怎麼又在玩」我想家長看到這些話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回想起甚至會發現和自己說的如出一轍。家長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以後,孩子不理解家長就會對家長產生誤解進而變得更加叛逆。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因出何處?
    你家孩子愛玩網路遊戲嗎?你知道哪些孩子更愛玩網路遊戲嗎?對待網路遊戲,家長應該持怎樣的態度呢?青春期的孩子,精力非常的旺盛,在學業上精力分擔的少,在其他地方精力就用的多,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學業上找不到成就感,他自然就開始在其他地方找成就感,比如玩手機、遊戲等。對此,家長應該合理引導教育孩子,不要陷入網癮這個「泥坑」。
  •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手機網絡
    如何幫孩子30天戒除遊戲建立手機界限,如何幫孩子改善叛逆厭學,如何幫孩子衝刺逆襲中考|逆襲高考10-160分!大家好,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 手機,不但讓成年人愈來愈離不了,對孩子而言也誘惑力十足。 孩子沉迷手機僅僅一個現象,每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身後,都藏著從沒被考慮過的心理需求。
  •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只能通過「斷網」阻止?試試這三種方法解決
    疫情似乎給所有人按下了暫停鍵,他們都變得不再忙碌,而孩子們在家中也是無所事事,基本上都是通過網絡來學習和娛樂。大多數家長也想通過「斷網」來阻止孩子毫無節制地玩遊戲。誠然,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反而會激發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