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歐洲書局在美成立 專事前東歐陣營之文學出版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一支令人矚目的出版新軍」——新歐洲書局如此自我稱許。這是在麻省新成立的一家小出版社,專事前東歐陣營文學作品的挖掘、翻譯和出版。

  在其官方網站上(neweuropebooks.com),讀書報記者看到了該社公然標榜的三不主義:「不經審查·不明真相·不可死亡」(Uncensored. Uncharted. Undying。),意指前東歐陣營的文學仍屬有待開發的文學富礦。

  《考佐欣國》

  紹特馬裡·山多爾(Szathmári Sándor,1897-1974)的反烏託邦文學傑作《考佐欣國》(Kazohinia)出版於1941年,也是世界上最早以世界語寫成的小說之一,被譽為匈牙利的《格列佛遊記》和《美麗新世界》,早先有過伊尼斯·凱梅內斯1975年的英譯本《考佐欣國遊記》(Voyage to Kazohinia),現已絕版。匈牙利語文學翻譯家保羅·奧爾齊瓦裡讀過此書,生出大志向,決心進入出版業,遂創辦新歐洲書局,第一個動作便是重出《考佐欣國遊記》,仍用凱梅內斯的譯文,重新設計封面,於昨天(7月3日)在美國上市。

  在《考佐欣國遊記》中,主人公遭逢船難,獨自倖存,漂流到一處未知的國度,其國民分作兩類,多數為欣人,少數為白欣人。欣人已經實現了社會大同,生活平靜,衣食無憂,即他們自稱的「考佐」——「純粹的存在現實」,處處和諧而井井有條。欣人不設政府,貨幣滅絕,人民各取所需,無所欲,無所求,亦無所爭,同時也無感情,無愛,無美,無精神生活。

  主人公深感欣人非人,度日如年,於是決定自我下放,入住瘋狂的白欣人社會。這裡的一切,都與欣人的和諧有序相反,充滿了率性、混亂、動蕩和野蠻。主人公挨過餓,受過苦,還差點死於非命。毫無疑問,白欣人的社會對應著現實世界裡的戰爭、宗教、藝術和哲學。

  小出版商的生存之道

  新歐洲書局創辦人奧爾齊瓦裡告訴《出版商周刊》,他正在尋找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以及前東歐陣營其他國家的佳作,目前這一領域還是空白,美國出版商基本不曾涉足。

  在三不主義的指引下,奧爾齊瓦裡走小成本路線,無需為書號買單。在發行上,新歐洲書局加入了出版巨頭蘭登書屋的出版人服務系統(RHPS),該系統向小出版商和外國出版商提供代辦發行服務,同時輔以電子書格式,通過網絡營銷和長尾理論,開發小眾長銷市場。奧先生說,他的理想狀態是一年做六本書。

  他還聯繫了匈牙利領事館,後者大方出手,在不久前結束的美國書展上,幫他搞了個《考佐欣國遊記》主題酒會。

  開發東歐

  在新世界書局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考佐欣國遊記》,首批書目中還包括莫爾多瓦·捷爾吉(Moldova Gyorgy)的《圓珠》(Ballpoint,8月7日出版),講述的是原子筆發明人、匈牙利記者比洛·拉斯洛的生平;皮瓦爾奇·伊斯特萬(Pivárcsi István)的《只咬一口》(Just a Bite,10月2日出版),則是一部特蘭西瓦尼亞吸血鬼簡史;另有一部奧爾齊瓦裡自譯的《匈牙利為人指南精要》(The Essential Guide to Being Hungarian,7月3日上市)。

  中國讀者對前東歐陣營文學的好感至今不滅。捷克的博胡米爾·赫拉巴爾、波蘭的雷沙德·卡普欽斯基、羅馬尼亞的諾爾曼·馬尼亞均在近年進入中國。

  旅居布達佩斯的翻譯家餘澤民幾乎孤身奮戰,譯介艾斯特哈茲·彼得和道洛什·捷爾吉的先鋒作品。《世界文學》雜誌的高興為花城出版社主持的首批「藍色東歐」書系,也已於今年1月上市,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大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的三部小說:《錯宴》、《石頭城紀事》和《誰帶回了杜倫迪娜》。

  不過,卡達萊尚未引進的重要小說還有不少,如描寫阿爾巴尼亞與蘇聯決裂的《偉大的冬天》,寫地拉那與北京分道揚鑣的《冬末音樂會》,以及另一本寫於霍查時代的《夢宮》——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國度,名為「睡夢辦」的機構掌控著所有公民的夢境。記者康慨

相關焦點

  • 高興:藍色是大海、天空的顏色 也是多瑙河和東歐文學的顏色
    晶報記者 歐陽德彬 花城出版社近年陸續推出大型文學叢書「藍色東歐」,讓國內讀者領略了東歐文學的綺麗絢爛和東歐民族熱情奔放的精神氣質。該叢書選擇了20世紀東歐傑出作家的作品,其中涵蓋了東歐文學老中青幾代作家,為國內讀者奉獻了一場又一場經典文學的盛宴。日前,晶報記者專訪了該書系的主編高興。
  • 出版那些事兒◆41.中華書局,文化巨釀②
    與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張元濟的「扶助教育為己任」相仿,中華書局也十分注重出版啟迪民智的功能。因此,在教育書籍的刊發中,對教科書、教育類出版物等幾種,都頗為重視。在教科書的編輯出版上,中華書局呈現3大特徵:涉及學科門類廣泛,囊括政府頒布課程標準中羅列的所有課程;設計及教育層級全面,包括小學-中學-大學-師範-專科學校;出版容量巨大,供應量佔絕全國教科書市場的三成以上。
  • 史海鉤沉|何光渝:華之鴻,創辦書局振興實業
    華之鴻「提倡文明,轉移風化」,「營業生利」,發展工商業,救濟於民,力圖改變貴州文化、教育的落後狀況,以印刷出版業來發展文化,造福後代。他相信「端賴書籍」,「傳播新知識」,正是取「文以載道,通達心靈」之意。人物華之鴻(1871~1934),字延儀、延宜,晚年改作延釐。生於貴陽。一生居官、興學、辦報、辦實業。
  • 沈志華丨《東歐各國社會制度轉型檔案文獻編目》(9卷11冊)
    而緊跟(或被迫追隨)蘇聯的東歐各國則在1980 年代陸續開始發生劇變,逐步拋棄蘇聯模式,實現了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轉型。最後,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旗手,蘇聯自身也仿效東歐各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至此,原來按照蘇聯模式建設社會主義的所有國家都實現了社會制度的轉型。冷戰格局的出現,使原本是一個整體的歐洲被「鐵幕」隔絕成兩個部分。
  • 中印尼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在雅加達舉行
    9月5日下午,由中國科技資料進出口公司和印尼阿拉扎大學孔子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印尼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在雅加達舉行。中印尼兩國近150位文學、翻譯、出版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印尼高校師生參加研討會。 林永傳 攝   中新網雅加達9月6日電 (記者 林永傳)由中國科技資料進出口公司和印尼阿拉扎大學孔子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印尼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5日下午在雅加達舉行。中印尼兩國近150位文學、翻譯、出版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印尼高校師生參加研討會。
  •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和「中華上編」究竟是什麼關係?
    「我們的歷史要從新文藝出版社講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有過3個名稱,從1956年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到現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橫跨60年。但若要追根溯源,則得從1952年成立的新文藝出版社說起。活動伊始,老社長李國章講述了這段歷程。
  • 曾比中國富的歐洲3個國家,東歐劇變後為何國家變窮?此國是禍根
    歐洲3個國家,東歐劇變前比中國富有,現在為何被中國超越?在我們印象中,歐洲代表著發達現代化國家,其實這是一種假象,所謂的發達國家只是西歐的英、德、法、意等國,在中東南歐的國家並不富裕,有的窮的叮噹響。而且東歐劇變前比中國富有的3個歐洲國家,現在被中國所超越。
  • 節目|在民國「教科書革命」口號下,中華書局怎樣燃起出版「第一把...
    1912年1月1日,在中華民國宣告成立的同一天,中華書局在上海誕生了。就中國整個近代出版業對近代文化思想和教育事業的貢獻來說,除了最大的商務印書館之外,非中華書局莫屬。這兩大書業機構,猶如兩顆耀眼的明星,共同譜寫了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產品的華彩樂章。
  • 晚清著名官書局廣雅書局出版事業的興衰
    張之洞在創辦廣雅書局之時,籌措了充足的經費,安排了一流的人才,並且制訂了精校細讎的出版方針,保證了廣雅書局出版事業的成功。但廣雅書局在發展後期,成為了官場宴遊集會的場所,導致了出版事業的衰落。 關鍵詞:申報;廣雅書局;新報 廣雅書局是晚清著名官書局,在其發展中期之前成就斐然。
  • 《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一部探討「古今之爭」的簡史!
    《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德國學者勒策思考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承續問題的力作,一部探討「古今之爭」的簡史!本書是一部「古今之爭」的簡史,梳理了從古希臘至歐洲17世紀末(甚至延續至今)的「古今之爭」,作者思考的是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承續問題。「古今之爭」輻射到歐洲的整個文化譜系,必然涉及對學問、靈魂高低等的討論,啟發當下的我們深思諸多相關議題。
  • 歐洲一代文宗伊拉斯謨
    五百年前,歐洲文藝復興的先鋒,尼德蘭賢哲伊拉斯謨於1521年來巴塞爾居住,晚年在此專心著述。他承繼西塞羅和彼特拉克的傳統,傳播反對封建經院哲學的思想,使這座河灣城市成為歐洲人文主義的搖籃。在赫爾德西亞古城邦中心,離萊茵河堤岸幾步之遙處,巴塞爾聖母院的雙箭矢尖塔聳立沖天,院內一大理石柱下安葬著伊拉斯謨。那裡不像一座墳塋,只有拉丁文墓銘刻有逝者的姓名。
  • 新時代第一套教科書——中華書局《中華教科書》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建立,新的歷史紀元開始。為了迅速恢復全國各地的正常教育秩序,並為新生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教育發展規劃藍圖,臨時政府教育部於1月19日頒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和《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規定「各種教科書務必合於共和國民宗旨,禁用清學部頒行的教科書」,「凡民間通行之教科書,其中有遵從滿清朝廷,及舊時官制、學制等課,並避諱、抬頭字樣,應由各書局自行修改」。
  • 出版那些事兒◆40.中華書局,文化巨釀①
    1912年元旦,陸費逵等5人在上海創辦中華書局,提出了「教科書革命」「完全華商自辦」的主張,首先出版新編的《中華教科書》,與商務印書館分庭抗禮。   民六危機是中華書局面臨的最大公共危機。1917年,由於前期盲目擴張,大量購地建房,導致書局資金嚴重短缺;加之董事兼副局長沈知方等人挪用公款,數額巨大,難以填補;同時,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巨頭的同業擠壓,高手如林中,中華書局售書卻做了賠本買賣。內憂外困,腹背受敵,導致書局發生經濟危機,又牽扯出社會爭議和公關危機,幾度停業。危機當頭,如何應對?陸費逵展現出個人處理危機事務的能力和水準。
  • 歐洲國家基本上都親美,為啥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與美國如此敵視呢?
    自從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後,歐洲國家基本和美國關係不錯,雖說不是事事都聽美國的,但基本上都是和美國一個陣營的。當然,也不是所有歐洲國家都親美,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就很美國關係很差。在1991年獨立之初,俄羅斯也是想親美的,當時以葉爾欽為首的俄羅斯高層都認為冷戰已經結束了,俄羅斯應該回歸歐洲,回歸西方,於是主動與美國攀關係。
  • 同樣是歐洲,為啥東歐比西歐窮?因為東歐多了一個大國
    導語:同樣是歐洲,為啥東歐比西歐窮?因為東歐多了一個大國歐洲是近現代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長期處於世界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歐洲的發展更是迅速,集中了全世界的原料和資本帶動了歐洲工業的發展,而工業又為歐洲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使得歐洲國家發展更快,典型的就有德國、英國、法國等。不過歐洲也不是全部都那樣富裕,像東歐地區,就是典型的窮國扎堆地方。
  • 東歐之旅|歐洲這幾個地方物價低卻鮮有國人的小眾之地
    在詩人的眼裡,東歐的國度就如一位成熟典雅、風姿卓越的美人,有著深邃的眉眼,也有一份純潔,一份超塵脫俗的靈氣,舉手投足之間滲透著深奧的自然美......但對於國內的遊客來說,提到歐洲最先想到的還是西歐,東歐卻鮮有人去。今天小邦要告訴大家,東歐這個小眾旅遊地不僅風景超讚,而且連物價也比西歐美麗不少!
  • 中華書局2018年2月新書單
    李白詩文集千餘年來多見分類本(即按詩文體裁分類者),而無編年本,今安旗、薛天緯、閻琦、房日晰等將其1990年於巴蜀書社出版之《李白全集編年注釋》重作修訂,定名《李白全集編年箋注》,在我局出版。本書以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為底本,採用編年的形式,未編年詩置於編年詩之後。注釋徵引楊齊賢、蕭士贇、胡震亨等注。並設「集說」一目,收輯前人對本首詩的評說。
  •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的波蘭國家轉型,擁抱歐盟更擁抱美國
    東歐劇變的主觀與客觀;西歐的作用有限!東歐各國的反應才是問題的核心對於東歐劇變和歐盟東擴,很多人認為這是西歐蓄謀已久的陰謀。趁蘇聯自身內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之機,先下手為強進行東歐演變。這種想法極具主觀性,更多的強調西方的進攻,而忽略了東歐各國對於自身處境以及未來發展的審視,以及他們所做出的選擇。
  • 羅馬尼亞前總理談東歐巨變:二十年來轉型難
    東歐地區共產主義政權突然垮臺的原因是由於共產黨領導人忽視了政治和經濟現實。蘇聯及其二戰後成立的那些衛星國家的共產黨不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勇於變革,在全球競爭的背景下,他們既未能找到阻止經濟崩潰和解決技術落後的方案,也沒有考慮到本國公民對自由的渴望。20年前,東歐國家以驚人的速度決定擺脫舊有體制的統治,重新規劃未來。
  • 文學拉近中波兩國人民的距離
    在他看來,波蘭實現主義文學可以和歐美,特別是歐洲一些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因為在這個時期,波蘭出了不少享譽世界的作家,比如說顯克維奇、普魯斯、奧熱什科娃、科諾普尼茨卡等。林洪亮先生翻譯的《十字軍騎士》第三版,在短短五年之內,被印刷了七次,而他於1983年翻譯的波蘭名著《你往何處去》二十年間推出了七版,應該說是東歐文學在中國出版次數最多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