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令人矚目的出版新軍」——新歐洲書局如此自我稱許。這是在麻省新成立的一家小出版社,專事前東歐陣營文學作品的挖掘、翻譯和出版。
在其官方網站上(neweuropebooks.com),讀書報記者看到了該社公然標榜的三不主義:「不經審查·不明真相·不可死亡」(Uncensored. Uncharted. Undying。),意指前東歐陣營的文學仍屬有待開發的文學富礦。
《考佐欣國》
紹特馬裡·山多爾(Szathmári Sándor,1897-1974)的反烏託邦文學傑作《考佐欣國》(Kazohinia)出版於1941年,也是世界上最早以世界語寫成的小說之一,被譽為匈牙利的《格列佛遊記》和《美麗新世界》,早先有過伊尼斯·凱梅內斯1975年的英譯本《考佐欣國遊記》(Voyage to Kazohinia),現已絕版。匈牙利語文學翻譯家保羅·奧爾齊瓦裡讀過此書,生出大志向,決心進入出版業,遂創辦新歐洲書局,第一個動作便是重出《考佐欣國遊記》,仍用凱梅內斯的譯文,重新設計封面,於昨天(7月3日)在美國上市。
在《考佐欣國遊記》中,主人公遭逢船難,獨自倖存,漂流到一處未知的國度,其國民分作兩類,多數為欣人,少數為白欣人。欣人已經實現了社會大同,生活平靜,衣食無憂,即他們自稱的「考佐」——「純粹的存在現實」,處處和諧而井井有條。欣人不設政府,貨幣滅絕,人民各取所需,無所欲,無所求,亦無所爭,同時也無感情,無愛,無美,無精神生活。
主人公深感欣人非人,度日如年,於是決定自我下放,入住瘋狂的白欣人社會。這裡的一切,都與欣人的和諧有序相反,充滿了率性、混亂、動蕩和野蠻。主人公挨過餓,受過苦,還差點死於非命。毫無疑問,白欣人的社會對應著現實世界裡的戰爭、宗教、藝術和哲學。
小出版商的生存之道
新歐洲書局創辦人奧爾齊瓦裡告訴《出版商周刊》,他正在尋找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以及前東歐陣營其他國家的佳作,目前這一領域還是空白,美國出版商基本不曾涉足。
在三不主義的指引下,奧爾齊瓦裡走小成本路線,無需為書號買單。在發行上,新歐洲書局加入了出版巨頭蘭登書屋的出版人服務系統(RHPS),該系統向小出版商和外國出版商提供代辦發行服務,同時輔以電子書格式,通過網絡營銷和長尾理論,開發小眾長銷市場。奧先生說,他的理想狀態是一年做六本書。
他還聯繫了匈牙利領事館,後者大方出手,在不久前結束的美國書展上,幫他搞了個《考佐欣國遊記》主題酒會。
開發東歐
在新世界書局的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考佐欣國遊記》,首批書目中還包括莫爾多瓦·捷爾吉(Moldova Gyorgy)的《圓珠》(Ballpoint,8月7日出版),講述的是原子筆發明人、匈牙利記者比洛·拉斯洛的生平;皮瓦爾奇·伊斯特萬(Pivárcsi István)的《只咬一口》(Just a Bite,10月2日出版),則是一部特蘭西瓦尼亞吸血鬼簡史;另有一部奧爾齊瓦裡自譯的《匈牙利為人指南精要》(The Essential Guide to Being Hungarian,7月3日上市)。
中國讀者對前東歐陣營文學的好感至今不滅。捷克的博胡米爾·赫拉巴爾、波蘭的雷沙德·卡普欽斯基、羅馬尼亞的諾爾曼·馬尼亞均在近年進入中國。
旅居布達佩斯的翻譯家餘澤民幾乎孤身奮戰,譯介艾斯特哈茲·彼得和道洛什·捷爾吉的先鋒作品。《世界文學》雜誌的高興為花城出版社主持的首批「藍色東歐」書系,也已於今年1月上市,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大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的三部小說:《錯宴》、《石頭城紀事》和《誰帶回了杜倫迪娜》。
不過,卡達萊尚未引進的重要小說還有不少,如描寫阿爾巴尼亞與蘇聯決裂的《偉大的冬天》,寫地拉那與北京分道揚鑣的《冬末音樂會》,以及另一本寫於霍查時代的《夢宮》——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國度,名為「睡夢辦」的機構掌控著所有公民的夢境。記者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