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公案:說的是一個老比丘看到山上一個茅草棚裡,一到晚上就紅光透亮。他感到很奇怪,於是有一天他就上去看到底是什麼回事。發現原來是個老太太在那念六字大明咒,一念咒,身上就發出紅光,把屋子都照得通亮。
老太太念咒時身體發出亮光,這是紅光護體,是功夫有所成就的表現,能防止外邪入侵。不過一細聽,發現她把「唵嘛呢叭咪吽」念成「唵嘛呢叭咪牛」了。於是他跟老太太說,你念錯了,是「唵嘛呢叭咪吽」(ōng )(ma)(nī)bēi(mēi)( hōng),不是「唵嘛呢叭咪牛」。
那個老太太一聽,呀,我念錯了!於是馬上改過來了:「唵嘛呢叭咪吽」。老比丘說完就走了,過了兩天,辦完事回來,發現山上的茅草棚沒有紅光了。他上去一看,老太太還在念「唵嘛呢叭咪吽」啊。他就奇怪了,這是怎麼回事:」念音準確怎麼反而不亮了?「於是他讓老太太再重新念回「唵嘛呢叭咪牛」,結果沒一會兒,老太太身上又發出亮光了。
說這個故事是公案呢,是因為有人說念錯咒了不行,會沒有效果,甚至會造成負面影響。
那麼到底誰說得對呢?其實這得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從這個故事來說,老太太是沒錯的,因為六字大明咒我也是經老師李兆生先生傳授過,當時王師叔也講了這個故事,可見師輩做為過來之人,是認可這個故事的。
我記得以前說過《心經》的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當時我曾經說,此咒語不全,大家不要練,練了有害。那麼六字大明咒念錯了,念成「唵嘛呢叭咪吽」了,為什麼還能出功夫呢?
這要從咒語的本質說起,咒語是音律的一種,「律乃天地之正氣,人之中聲也。律由聲出,音以聲生,禮曰∶聲成文謂之音。」持誦咒語能震動人身體的元氣,使之升降開合,從而身心健康。
好的音律是升降有序,開合有度的。而心經的咒語因為不全,少了最後一句降氣聚氣的咒語,所以如果認真習練的話,久之會導致氣機上升於頭部,不得下降,會影響到人的健康。而「唵嘛呢叭咪牛」則不同,他雖然錯了一個音,但是「牛」這個的發音的效果與「吽」相近。
有一定內功基礎,或者感覺比較靈敏的,可以試著念一下,念「吽」字時,氣機會先下降聚於小腹丹田,然後腦部會有一定的震動,這個音起的主要作用是降氣聚氣。而「牛」音也有相似的作用,從我試念來看,效果比「吽」音有所不同,在體內的運轉軌跡也有所差異,但是總體來說也有降氣聚氣的作用,只是效果稍弱,不如「吽」音。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太太念「唵嘛呢叭咪牛」時也能有紅光護體,練出功夫的原因。而一旦改成「唵嘛呢叭咪吽」了,紅光就不見了,這是因為兩句咒語不同了,體內運行的路線產生了變化。老太太呢,人年紀大了,幾十年專心念一個咒,已經到了心咒合一,神氣相合了,同時體內元氣的運轉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軌跡。忽然換一個咒,她的心神達不到原來的高度,同時元氣的運行要變換一個路線,就轉不過來了。
所以說,修習咒語當有老師真傳,咒語當合適音律,才能修行出真功夫。老太太呢是運氣好,念成「牛」音也剛好符合音律,要不然就不好了。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點讚,收藏!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傳人 凌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