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的28個營,營長在建國後,分別獲得了什麼軍銜

2020-12-08 北海觀史

引言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的第四軍,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新四軍"。即國共在第二次合作期間達成共識,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將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的隊伍,所以說新四軍由南方的八個省的遊擊隊組成,27個營加上4個支隊總共28個營,這些人總共統計有一萬多人,大約六千多的槍枝。

曾經在幾個著名戰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組成這個軍隊的二十八個營的營長在數量上相當於八路軍的三個師的數量了。作為軍隊裡一個營的最高指揮官,在1955年裡營長的編制軍銜是大尉,1988年中改為少校,稍深為中校,較淺為上尉。那麼建國後,這二十八個營長都有著怎麼樣的任命軍銜呢?

三分之一的營長壯烈犧牲,還有一人離奇失蹤

二十八營大多都在國軍駐紮地方的發生戰爭最多的地方駐紮著。這一帶地理環境很好,所以時常有戰爭,有戰爭就有傷亡。剛過完六十大壽的三營營長王懷生,一營營長黃玉庭,四團二營營長陳麟振和三營營長伍從祥都不幸在皖南事變中犧牲。之後一營營長由嚴昌榮擔任隨後在七團粟大將領導下成為一名勇猛大將。但遺憾的是在一次指導戰爭中親自上前線被突然的爆炸的炸彈奪走了生命。而大家都知道的葉飛擔任的是三支隊六團團長,徐錦樹擔任三營營長。

▲皖南事變

參與皖南事變同樣也那場戰爭中犧牲。而熊剛,一支隊二團三營營長,因為自己曾經因為國軍的壓迫飽受磨難再加上對他有恩的方志敏同志慘遭國軍殘忍的殺害,所以導致熊剛一直對國軍懷有十分憎恨的感情,並不想和國軍合作。後來一次意外後被降職,再到後來在一次帶軍操練時再沒有回來,自此沒了下落。沒有獲得軍銜的營長的還因為一些關於調任轉換工作,例如像楊洪才,艾明山,雷文學和朱國華曾經分別擔任了二支隊三團二營營長,四支隊七團一營營長,七團三營營長和八團三營營長,後來轉為政府官員,繼續為國家效力。

▲皖南事變 緬懷犧牲者

十分可惜的是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營長葉道志,被錯殺逝在了1938年9月。但在1983年10月21日,總政治部作出決定,對葉道志予以平反,恢復了他的名譽。

至高榮譽,軍銜的獲得者們

這二十八營中,四支隊八團一營營長成鈞獲得了最高的軍銜,因為成鈞能徵善戰,打贏許多戰爭有著不菲的戰績,所以建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1團1營營長熊應堂、1團2營營長吳詠湘、2團1營營長段煥競、4團3營營長劉亨雲、5團2營營長陳仁洪、6團2營營長張潮夫、8團2營營長朱紹清、9團1營營長李世焱、9團2營營長黃仁廷、四支隊手槍團團長詹化雨,共10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而被授予大校軍銜的是2團2營營長廖昌金、6團1營營長陳挺、7團2營營長餘啟龍共三人。

▲解放軍

4團1營營長池義彪被授予上校軍銜。這些軍銜獲得者身上的傷疤如軍銜一樣充滿榮光,是他們用勇氣和鮮血換來的。這些軍銜獲得者是後輩學習的榜樣,軍銜是指引他們前進的動力,給他們奮鬥的方向。營長們的戰績賦予了了軍銜更高的意義與價值。

總結:

為國家的為人民戰爭的戰士,人們會永遠記得他們,軍銜是頭銜也是代表著至高的榮譽,獲得軍銜的戰士我們敬仰他愛戴他尊重他。因為一些原因沒有獲得軍銜的戰士,他們同樣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甚至更多,我們也不會遺忘他。生如螻蟻也應該有鴻鵠之志。我們所要做的是學習傳承他們的精神,追隨他們的腳步,為國家奮鬥。

正向那些當兵退伍的軍人們一樣"若有召,戰必歸",他們不可磨滅的軍人精神令我們讚嘆。而回望我們的歷史,是一部軍人戰士用青春和熱血為代價寫成的英雄史。偉大抗日戰爭精神橫跨越時空時間越久精神更寶貴更豐富。我們既要傳承又要發揚偉大的精神,忠誠擔當、敢打必勝的大無畏精神。銘記歷史,勇往直前。

相關焦點

  • 新四軍剛整編的時候,28個營的營長,都是誰?都授予什麼軍銜?
    雖然改編後隸屬於國民政府軍隊戰鬥序列,但是還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武裝力量。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10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其中有一個屬於第4支隊的手槍團,名義上是手槍團,但是實際兵力相當於一個營,這樣算下來,新四軍一共是28營(第九團只有2個營)。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將部隊劃分為七個師,一共18個旅,那麼,1955年我軍授銜時,新四軍這18名旅長都授予什麼軍銜呢? 先說新四軍第一師,大家都很熟悉了,底下三個旅長各個都非常出名,1、2、3旅旅長分別是粟大將最喜歡用的葉、王、陶。
  • 漲知識|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擬實行軍銜制度,但未能實現
    現在有那麼一些人,國民黨授予什麼中校、上校,就神氣起來了,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了。這些人,如不及早給他敲敲警鐘,就會犯錯誤……」從1938年3月八路軍一二○師給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的關於營以上幹部履歷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當時八路軍的高、中級幹部均有軍銜:師長、副師長為中將;師參謀長、旅長、副旅長一般為少將;師參謀處長、旅參謀長、旅政治部主任、團長、支隊長一般為上校。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當時,三八五旅共有3人分別被授予少將的軍銜,他們分別是旅長陳錫聯、旅政治委員謝富治以及擔任副旅長職務的民主人士趙輝樓。說明改編後的八路軍、新四軍佩戴過軍銜標誌。不過,八路軍、新四軍在這一時期佩戴過軍銜的只是少數指揮員,如北伐名將葉挺等。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挺臨危受命,於1937年10月出任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並被授予中將軍銜。
  • 129師771團,首任團長授中將營長授少將,一個曾因強行扣車被處分
    772團,而在這三個團中,以771團的首位軍事團營主官倖存率最高,而且建國時都被授予將軍軍銜,團長為中將,營長全部為少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00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 第1營首任營長徐其海,於1913年出生,曾用名徐紹林。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8月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對日軍大反攻的命令,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將所屬部隊主力及基幹部隊編成野戰兵團,共8個師、12個警備旅、4個獨立旅和1個海軍支隊,共21萬餘人。那麼這八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按照當時的編制,386旅下轄兩個主力團,分別是771團和772團,每個團下轄3個營,一共6個營。771團團長徐深吉徐深吉,湖北黃安人,他在771團成立之前,就是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師師長,到了全面抗戰時期,第91師改編為771團,由此擔任團長。
  • 五大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為什麼有5人建國後僅為少將?
    大家都知道,解放戰爭時期,在1949年全軍番號統一前,我軍按戰略大區組建了五個野戰軍,分別是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原東北民主聯軍)、晉冀魯豫野戰軍、西北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其中,華東野戰軍有先後有15個縱隊(含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不含相當於團級的兩廣縱隊)。晉冀魯豫野戰軍有12個縱隊(含1949年1月組建的特種兵縱隊)。西北野戰軍先後有8個縱隊。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此次裁軍不僅要減少人數,編制也要精簡,當時全國共有十一大軍區,最終合併為七大軍區,那麼這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1988年恢復軍銜,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瀋陽軍區當時並未調整,司令員是劉精鬆,他出生於1933年,湖北石首人。
  • 軍媒回顧我軍九十年軍銜制度沿革:必將強化軍銜的基本功能
    眾所周知,我軍的軍銜制度是在建國後實行的。在戰爭年代由於受歷史條件所限,我軍未能正式實行軍銜制度。但是,當時我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而且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我軍軍銜制實施的曲折過程,見證了軍隊正規化建設的發展經歷。
  • 他畢業黃埔六期,是國軍唯一的少將營長,可惜28歲英年早逝
    很多人都知道,國民黨的軍銜比較泛濫,動不動就是少將、中將,但是就算再泛濫,少將對應的軍銜一般也都是旅長,可是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人,職務是營長,軍銜卻是少將,他也是國民黨中唯一一個領少將軍銜,職務是營長的人,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部隊職務與軍銜有何區別,中校營長與少校副團長應該誰先敬禮?
    軍銜一般分為三級:將官(將軍、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尉)、尉(上尉、中尉、少尉),軍銜能嚴格區分上下級關係,上尉比中尉高,中尉比中尉高,這就不存在爭議了。因此,軍銜是區分軍人等級的標誌,通常是根據軍人在軍中的地位、軍齡、貢獻等因素,授予軍人的一個頭銜,因此,軍銜更多的是一種榮譽,只要軍人不犯錯誤,軍銜就會伴隨其一生。
  • 分別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1日,八路軍、新四軍在師以及獨立行動的部隊中設立不公開的軍政委員會(後邊稱為軍委會),作為中共在該部隊的最高軍政領導機構,分別受前方軍分會和新四軍軍分會領導,向上級軍委會和中共中央負責。抗戰時期,八路軍3個師中均設立軍委會。那麼,八路軍第129師軍委會由哪幾人組成?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開國將帥曾經是周士第的部下,分別是誰
    周士第作為黃埔的尖子生,很受周主任的重視,在我黨掌控的鐵甲車隊擔任過副隊長、隊長,在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改編為獨立團時,葉挺被任命為團長,周士第被任命為一營營長。1927年8月1日,時任73團團長(即葉挺獨立團)的周士第率部參加南昌起義,被任命為第25師師長,是南昌起義的高層指揮官之一。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後,人民軍隊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長徵之旅。為了方便指揮,組織上對紅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共編成了五個軍團,五個軍團共下轄12個師。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有什麼成就?授了是什麼軍銜?
    31年後的1955年9月27日,這群「誓以我血澆灌革命之花」的五百同窗中,僅有徐向前、陳賡、周士第、彭明治、閻揆要、陳明仁6名同學走進了懷仁堂,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大授銜!那麼這6位黃埔軍校一期學員,軍事生涯取得了什麼成就?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今天咱們欣賞一下【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這個話題,接下來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 軍服是軍人穿在身上的身份證,軍銜是軍人級別和軍兵種信息的體現,也是部隊管理和識別的需要。
  • 毛主席:打下一架U2戰機,軍銜添一顆星,他從少校變成大校
    據悉,這支部隊是來自解放軍地空飛彈二營的全體官兵,主席成建制的接見一個營的官兵,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唯一的一次。  作為這支光榮部隊的指揮者,時任地空飛彈二營營長的嶽振華,會後再一次晉升軍銜。在短短的九年時間裡,他三次晉升軍銜,由少校晉升為大校,嶽振華之所以能夠快速的晉升軍銜,還要從一場「領空保衛戰」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