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原油與其他大宗商品的相關性和溢出效應

2020-12-15 金投網

如今,國際原油貿易格局逐步完善,其對金融與商品市場的影響程度更加深入。隨著上海原油期貨上市,研究原油與宏觀、大宗商品市場之間的相關性和溢出效應,對把握原油市場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內外盤原油期貨的相關性測試

2018年3月26日,我國原油期貨正式上市,相比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上海原油期貨顯得較為年輕。另外,除了投資者比較熟悉的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市場外,這裡還需要提到杜拜商品交易所上市的阿曼原油期貨。在此之前,布倫特原油、WTI原油、阿曼原油期貨佔據全球原油期貨市場交易量的前3名。

筆者在對國內外原油期貨進行相關性測試時發現,在接近一年的時間裡,上海原油期貨價格與外盤原油期貨價格的聯動性緊密,相關係數均大於0.8。通過時間序列檢測,不論是短周期(3個月)還是中長周期(6個月至1年),阿曼原油期貨與上海原油期貨的相關性最高。上海原油期貨合約標的為中質含硫原油,可交割油種包括阿聯杜拜原油、上扎庫姆原油、阿曼原油、卡達海洋油、葉門馬西拉原油、伊拉克巴斯拉輕油以及中國勝利原油。因此,對比交割油種為輕質油的布倫特與WTI原油,上海原油與阿曼原油的價格波動更趨於一致。

筆者在對布倫特原油、WTI原油、阿曼原油、上海原油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測試時發現,外盤原油期貨均可解釋為上海原油期貨的Granger原因,而用上海原油期貨去做外盤價格的解釋則需要較高的顯著性水平。測試結果反映出,雖然當前上海原油期貨暫時跟隨外盤價格變動,但是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上海原油期貨的成交量已經超過阿曼原油,躍居世界第3位,可以相信未來上海原油期貨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

下面我們從美元和VIX、通脹和TIPS方面來分析油價與宏觀市場的聯動情況:

油價與美元和VIX的聯動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約有200種貨幣,在思考油價與貨幣市場的相互影響效應時,應當將原油儲量納入考量。相比原油儲量少的國家,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原油供應以及貨幣變動與油價的關聯度更高。一般而言,以美元定價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應當與美元走勢呈負相關性,投資組合效應體現於美元貶值、美元資產收益率下降,促使投資者轉向投資石油以及其他風險資產,所以油價和美元呈現負相關性。

不過,從近幾年美元與國內外油價的變動趨勢上可以看出,這種邏輯在短周期內可能出現反轉。以2018年為例,數月中出現了美元與油價同漲同跌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儘管能源部門對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美國經濟的多樣性降低了對單一行業的依賴;二是從美國貨幣政策與外交政策上看,油價通過影響物價對利率形成正面推動,而美元強勁走勢也成為美國經濟擴張上行的佐證,二者相輔相成。

除了短周期體現出的正相關性外,從相關性絕對值來看,近5年美元與油價的關聯度不斷下滑,側面反映出石油美元體系有所鬆動。總而言之,油價與美元之間的聯動性隨著時間而變化,在市場出現極端行情(大漲、大跌)時,兩個市場引發投資者對衝策略,所以相關性絕對值會上升。

為了能夠更好地聯繫起美元與原油市場,筆者通過跟蹤VIX指數來尋求其中的規律。VIX指數可以理解為投資者恐慌情緒的反映,市場參與者對後市波動的恐慌程度越深,VIX指數就越高。相比美元,VIX指數與油價的負相關性更明顯,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時期,市場悲觀或樂觀的心態變動都反映出其對期貨市場的投資信心變化,進而間接作用於油價。當市場參與者傾向風險偏好投資,將加大原油市場的投入力度,進而助推油價。

歷史經驗表明,當VIX指數發生大幅波動時,油價與美元的關聯度也將更加緊密;在VIX指數表現平緩的時期,受經濟全球化影響以及美元優勢地位受到挑戰時,美元與油價之間的負相關性則趨弱。

從內盤方面來看,通過上海原油期貨上市至今這段時間的比較,就短期而言,VIX指數與上海原油期貨之間的關聯度,不足以成為預測內盤價格變化的主要指標。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樣本數據少,難以發現規律性變動;二是由於VIX指數主要反映外盤恐慌情緒的波動,進而向美元、大宗商品等領域傳導,傳導鏈過長使得效果大打折扣。不過,上海原油期貨上市時間短,未來筆者將持續跟蹤上海原油期貨與VIX指數之間的聯動情況。

由於全球基礎能源大量運用於交通與工業環節,所以國際原油價格直接影響社會投入成本,原油市場與通脹聯繫緊密,二者一般呈現一定的同向性,但是在不同時間段二者的相關性強弱有所不同。

下面筆者以油價上漲時段作為劃分節點,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油價從3美元/桶跳漲至40美元/桶,隨後的8年裡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翻了一倍多。相似的情況在1970年以前也有發生,但是時間跨度長達25年。1990年海灣戰爭石油危機期間,油價再次從20美元/桶漲至40美元/桶,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保持相對穩定。同樣,在1999年至2005年的油價上漲期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率僅在30%,但是2007年之後油價與通脹的相關性有所恢復。

在這裡筆者引入了美國通脹保值債券(TIPS)的概念,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極低風險的投資,因為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並且本金部分按消費物價指數變動調整。TIPS按照實際收益率進行報價,通常緊跟油價的上行步伐,投資者可以通過與其關聯度較強的油價走勢來預判通脹變化。

從國內來看,由於上海原油期貨上市時間短,暫未能有足夠的數據支持其與國內CPI之間的強相關性。不過,我國一直以來就是原油消費大國,需求量逐步攀升,我國也是原油進口大國,對外依賴度達到70%,上海原油期貨打破了定價壁壘,人民幣計價模式也利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與CPI指數密切相關的行業大多需要傳統石油能源供給,這也暗示著未來我國原油期貨市場也將同國外一樣,成為宏觀經濟變動的重要預判指標。

以黃金和銅為研究標的

下面我們選擇黃金和銅作為研究原油相關市場的標的,之所以選擇黃金和銅,不僅因為這兩個大類品種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地位,更因其與原油類似,同時具備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它們的價格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對金融活動產生廣泛的經濟影響。

從長期來看,原油和黃金價格呈正相關性。黃金價格的變化可能影響油價的波動,黃金和原油都在國際市場上以美元交易,美元貶值將導致原油和黃金的名義美元價格上漲。此外,油價大漲將增加黃金需求,促進黃金價格上漲。可以說,美元、黃金、原油三者之間彼此制衡。例如,筆者在對黃金與布倫特原油、WTI原油進行時間序列關聯性測試時發現,布倫特原油與黃金價格的相關參數更大。

與美元類似,在金融危機出現時,原油和黃金市場之間的聯動性顯著增加,黃金作為避險工具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不過,同比最近5年原油和黃金市場的聯動性可以發現,黃金和原油的關聯度約為0.4,呈現下降趨勢。究其原因,在金本位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黃金的影響面減小,而原油往往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黃金則作為避險資產存在。

筆者分析認為,就中長期而言,黃金與原油比價維持穩定的概率較大。就上海原油期貨而言,由於其與布倫特原油的聯繫非常緊密,將來也可從上海原油期貨與黃金之間的互動性出發,尋找跨市場套利機會。

銅與原油的比價也是油市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從長期走勢來看,雖然銅與原油的比價也呈現正相關性,但與黃金有所區別的是,銅的商品屬性更強,而黃金的貨幣金融屬性更突出。在基本金屬中,銅與原油之間的關聯度最高。一方面,銅大量運用於製造業、工業、建築等全球經濟支柱產業,所以銅價是宏觀經濟環境改善與否的驗證指標之一;另一方面,能源投入約佔銅生產總成本的40%,但是伴隨著社會對環保的重視以及清潔能源的投入使用,能源與銅的相關性確實有所下滑。

另外,銅與原油市場的供需矛盾不同。對原油來說,主要矛盾集中在供應端,消費需求則是影響銅價的中長期因素。近30年出現過數次銅和原油比價大漲大跌的情況,通過分析得知,在銅價與油價均出現上漲時,前者上行速度往往更快,這主要由於經濟環境改善、基建與房地產發展迅速,市場對銅的需求增加,從而使得銅與原油比價迅速衝高。然而,在銅與原油比價下跌的情況下,則主要是由於油價大漲引發通脹問題,導致銅市需求表現低迷。因此,在進行銅與原油的跨市場套利操作時,需要特別關注銅需求端的變化。

以PTA為研究標的

能化產業鏈覆蓋面廣、品種繁多,作為上遊的油價自然與下遊多種化工品行情密切聯繫。下面重點介紹與原油關聯度較強的期貨品種pta,PTA期貨是我國所特有的期貨品種,pta期貨發展迅速,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期貨品種,同時受到行業特殊性的影響,投資者參與度廣,成交量高。最近幾年,pta現貨貿易大多採取點價交易模式,生產廠商也希望通過期貨市場更好地規避風險,鎖定利潤。

筆者在對pta與各類原油期貨進行相關度測試時發現,不論是短周期還是長周期,pta期貨價格與上海原油期貨的相關度均大於0.7,基本高於其與外盤原油的相關性。從時間序列的角度分析,油價近3個月的相關性超過0.9,而長周期下則為0.75,說明原油與pta的相關度也伴隨著時間變化。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兩個市場的季節性與供需錯配不同導致的,但是近幾年在能化產業鏈下遊品種中,pta與原油的相關性逐漸增強。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原油—石腦油—PX—pta環節自上而下,在計算pta加工成本時,必須考慮上遊PX。誠然,回歸到基本面分析價格影響因素時,還需將PX裝置變動、供需庫存等納入考量範圍,但是當油價發生劇烈波動時,必將帶動石腦油—PX的價差變化。

2018年,pta市場經歷了一輪牛市行情,除了供需緊平衡的原因外,我們也能看到,自OPEC減產以來,油價節節攀升,布倫特油價一度衝破85美元/桶,推動pta價格衝高。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原油的基本面來指定下遊採購策略,對pta加工利潤進行衡量,以實現期現結合的盈利模式。

在選取2018年1月1日至今的數據進行線性回歸擬合測試時,筆者發現,上海原油期貨與pta價格組的R^2大於WTI油價與pta價格組。由於我國原油期貨採取人民幣定價,所以不存在美元匯率變動引發的偏離。隨著我國原油期貨日趨成熟,也將給pta上下遊生產企業帶來更多的跨市場套利機會。值得注意的是,模型顯示R^2越接近於1,說明擬合程度越好。在上海原油期貨上市的幾個月中,其與pta期貨的擬合度呈現小幅上升,也說明二者的相關性不斷升高。

另外,緊跟原油的國際化步伐,pta期貨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我國對pta的上遊PX與原油一樣,進口依賴度高達60%。境內外投資者對pta在期貨上的套利及套保需求量大,也使得pta與原油之間的價格映射效應更顯著。

綜合以上分析,原油作為「大宗商品之王」,與諸多市場聯繫緊密、相互影響,時間序列模型的檢驗結果也說明這種關聯度並非一成不變。研究原油與宏觀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相關性和溢出效應,將幫助投資者把握最新的投資機會,併合理控制風險,調整跨市套利組合。國內原油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必將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新更廣的盈利平臺。

相關焦點

  • 大宗商品持續暴挫,原油跌破23美元創18年新低!美國頁巖油巨頭被壓垮
    其中,滬銅跌停,跌破40000元大關,滬錫、滬鉛也相繼跌停;塑料、PTA等化工品更是跌破2015年的低點……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鼠年開年以來,國內商品共有25個品種跌幅超過10%,16個品種跌幅超過15%,8個品種跌幅超過20%。僅3月17日一天就有五個品種的價格創下上市以來新低。在疫情和石油價格戰雙雙衝擊下的大宗商品,正在陷入泥潭。
  • 工行緊急暫停抄底原油 大宗商品投資損失或超三成
    3月18日,工行突然連續發布公告:一是宣布對大宗商品的交易靈活調整點差;二是終止商品帳戶大額非正常交易,農行、建行也相繼靈活調整帳戶商品交易點差。 工行這一非常舉措引發投資者和市場的關注。 3月20日,工行總行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有關此次事件「具體內容以公告為準」。
  • 大宗商品盛宴-理財頻道-和訊網
    大宗商品上漲體現的是再通脹的事實,但國內CPI、PPI仍處於負增長,表面上更像是通縮。是該相信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是CPI和PPI?這一矛盾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經濟密碼?  疫情背景下,大宗商品普遍存在供需錯配,疊加弱勢美元周期和美國房市的火爆,催生了這輪大宗商品盛宴。雖然近期A股上遊周期板塊已經有所表現,但其本輪大宗商品漲價的反應並不充分,未來或仍存補漲的機會。
  • 高盛:投資大宗商品,不可不知的風險、收益與配置方法
    >數據來源:標準普爾、伊博森和高盛商品研究  重要的是,從投資組合的角度來看,由於大宗商品收益與其他資產收益呈負相關關係,所以商品的波動性實際上是「好的」波動性。這意味著將大宗商品加入現有的股票、債券投資組合可以降低投資組合整體的波動性。實質上,當一個股票、債券投資組合中包含大宗商品時,商品指數收益的高波動性會成為投資組合分散化的重要來源。簡而言之,負相關性和高波動性使得少量的商品頭寸即可對投資組合的分散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 大宗商品投資需控制下行風險
    本報訊(記者車莉 通訊員陳熙蕾)近期國際油價一度刷新6年來新低,市場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美元走強是國際油價走低的關鍵因素。嘉豐瑞德理財師預測,後市國際油價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原油價格很可能繼續往下探底5至10美元左右,對於大宗商品包括原油的投資者,需注意油價下行風險。
  • 大宗商品或將迎來牛市
    今年,美國監管機構和執法機構開始部分明確數字貨幣的監管方式。雖說比特幣的監管在加強,但也為比特幣設定了具體的「玩法」,對於比特幣交易的透明度有幫助。 2021大宗商品牛市? 2020即將結束,大牛們輝煌了一年,2021年又該買什麼?
  • QE不停,大宗商品買漲不止:對衝基金押注超級牛市周期
    目前,整個華爾街金融機構依然在熱議大宗商品正迎來難得的「超級牛市周期」。究其原因,一是歐美央行持續加碼貨幣寬鬆力度導致全球資金流動性泛濫,正令大宗商品估值持續飆漲;二是中國經濟率先好轉正大幅提振大宗商品需求,帶動整個大宗商品估值「更上一層樓」。高盛近日發布最新報告也指出,隨著明年全球經濟復甦對大宗商品需求的提振,以及貨幣寬鬆QE效應日益顯現,大宗商品有望迎來一輪新牛市。
  • 中銀國際推出「BOCI中國大宗商品指數」
    人民網香港6月21日電 (記者張慶波)中銀國際21日正式推出 「BOCI中國大宗商品指數」。該指數追蹤中國內地主要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是全球第一個由境外中資投行編制的、聚焦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的基準指數系列。 據了解,目前全球市場上尚無可追蹤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的基準指數。
  • 機構看好大宗商品後續行情 北上資金增持概念股
    證券時報記者 梁謙剛 昨日午後,紐約原油、布倫特原油價格跳水,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跌超2.7%,跌破50美元/桶。除原油外,煤炭、燃油、滬鉛、滬鎳、滬鋁、白銀等多種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較大跌幅。 受此影響,A股周期類板塊如煤炭、有色、化工、石油等相繼回落。煤炭指數昨日下跌5.35%,恆源煤電跌停,露天煤業、開灤股份、盤江股份、山西焦煤跌超7%。 有色指數下跌4.67%,江西銅業跌停,神火股份、西部礦業、雲南銅業、天山鋁業等跌超7%。
  • QE3邊際效應遞減商品市場不漲反跌
    QE3推出後的一周商品市場並未因為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而出現持續性的井噴行情,相反不少商品出現了暴跌。  美聯儲9月13日宣布推出QE3,每月將購買400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並不設購買規模上限,若就業市場沒有起色,可能會擴大上述購買計劃,進一步購買其他資產,並動用其他適宜的貨幣政策工具,直至就業市場改善程度達到預期。
  •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日照|現貨交易|大宗商品|瀚奇科技
    而今天的這家名聲奇差的企業,竟然和國企走到了一起。我們就看看瀚奇科技(唐山)有限公司跟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前言:蒙陰縣市場監管局會同蒙陰縣公安局對中鼎恆發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涉嫌以網絡傳銷方式銷售玉足液保健用品的行為進行了查處。當事人通過網際網路建立8d56商城會員商務辦公系統,按照制定的獎金制度在該網站發展會員。
  • CMC Markets分享帖:大宗商品交易知識集錦分享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CMC最新資訊 > 正文 CMC Markets分享帖:大宗商品交易知識集錦分享
  • 經濟每月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狀況及價格走勢
    在其他一些新興市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為什麼現在整個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斷增長,就是由於新興市場的需求是巨大的。這使得美元計價的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強勢上揚。歷史上看,美元指數與商品價格指數之間具有較強的負相關性。在美元指數走弱的同時,CRB期貨價格指數和CCIEE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出現了連續震蕩上行。2011-02-23 10:42:31王軍: 二是需求穩定回升。
  • 張瑜:全球大宗指數都怎麼編?怎麼看?——大類資產配置框架
    投資大宗商品指數的優勢主要在於原材料的抗通脹屬性、獨特的風險收益特徵以及與股票、債券等其他大類資產的負相關性。投資大宗商品指數的劣勢來自於部分商品升水導致的負展期收益等,可以通過縮減特定商品權重等主動管理手段解決。因此,指數的合理編制與科學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大宗商品指數如何編制?
  • 「大宗商品之王 」將帶來哪些投資機會?私募機構已做好準備
    即將上市的原油期貨牽動著市場各方的神經,作為國內期貨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私募機構對原油期貨上市後將豐富自身CTA策略抱以期待。  「作為大宗商品之王,原油現貨市場的天量成交額是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保持活躍的保證。」
  • CMC Markets強化投資者教育 實現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老百姓投資理財需求高漲,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也隨之蓬勃興盛,但遺憾的是:「非理性投資」、「被誘導投資」、「盲目投資」的現象普遍發生,市場對投資者教育,尤其是投資者風險教育提及甚少。
  • A股、大宗商品、原油期貨集體大跳水,到底發生了什麼?
    12月22日,A股三大股指全線下挫、日經225指數收跌1.04%;大宗商品午後全線暴跌,鐵礦石、動力煤、原油、燃油、橡膠、不鏽鋼等直線跳水。國際油價全線走低,WIT原油跌1.61%報47.2美元/桶、布油跌1.55%報50.12美元/桶;黃金期貨跌0.36%,現貨白銀跌幅擴大。
  •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全球大宗指數都怎麼編?怎麼看?——大類...
    投資大宗商品指數的優勢主要在於原材料的抗通脹屬性、獨特的風險收益特徵以及與股票、債券等其他大類資產的負相關性。投資大宗商品指數的劣勢來自於部分商品升水導致的負展期收益等,可以通過縮減特定商品權重等主動管理手段解決。因此,指數的合理編制與科學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大宗商品指數如何編制?我國還沒有上市商品指數期貨產品,指數編制需要學習國際經驗。
  • 潤迪投資:大宗商品市場發展促進投資增長
    潤迪投資認為,2017年以來,市場回暖,貿易和製造行業得到了新的發展,大宗商品價格趨勢漸漸趨於穩定,這極大地增強了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形勢向好,市場得以恢復增長,其中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型市場呈現穩步發展之勢。據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加快至2.7[%]。潤迪投資表示,大宗商品的穩步發展將為外匯市場及原油市場發展提供支撐。這將為促進新的一輪投資意願增長。
  • 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來了?滙豐:未必
    既然要類比上一輪商品「超級周期」,那麼也就需要知道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滙豐在近日研報中總結稱,上一輪「超級周期」實際上開始於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從2002年到2008年中,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持續上漲。截至2008年6月,以實際價格看,IMF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較1990年代的均值高出168%;而如果以名義價格看,這個漲幅則高達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