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來了?滙豐:未必

2020-12-25 網易財經

(原標題: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來了?滙豐:未必)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隨著各國經濟刺激政策的相繼出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一波長達數年的漲勢。

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各國為提振經濟再度採取類似舉措。在全球再度放水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也再度水漲船高,近日多個品種接連刷新歷史新高。

以鐵礦石為例,外盤的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指數期貨01合約以及內盤的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近日都接連刷新歷史新高。儘管最近兩日出現大幅回調,內盤鐵礦石價格仍在1000元/噸上方,較年初的650元/噸漲逾50%。

由於都是出現在全球經濟刺激的背景下,這一波商品價格的大漲也被很多人視為十年前的一幕開始上演。比如,招商證券近期提到,從2020年開始,我們將迎來一個9年的商品牛市。

那麼,新一輪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真的來了麼?滙豐在一片看漲聲中發出了較為罕見的謹慎看法。

上一輪「超級周期」長什麼樣?

既然要類比上一輪商品「超級周期」,那麼也就需要知道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滙豐在近日研報中總結稱,上一輪「超級周期」實際上開始於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從2002年到2008年中,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持續上漲。截至2008年6月,以實際價格看,IMF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較1990年代的均值高出168%;而如果以名義價格看,這個漲幅則高達300%。

隨後2008-2009年金融危機打斷了這一過程,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但是這種調整並未長時間延續,隨著全球經濟刺激措施的推出,原材料的需求顯著增長,又重新推動商品價格上行。

到了2011年中,以實際價格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較1990年代的平均水平高155%。

滙豐稱,在這個過程中,供需結構問題是主導因素,同時全球降息以及量化寬鬆等刺激措施帶來的寬鬆金融環境,也起著很大作用。

不過到了2012年,隨著中國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在資源領域的投資轉化為供給,全球金屬價格開始走低。

但這距離當時的商品「超級周期」結束仍有數年時間。2014年底開始,OPEC開始增產,希望將美國頁巖油擠出市場,這標誌著商品「超級周期」尾聲的開始。

到了2016年初,從實際價格來看,商品價格指數已經跌回1990年代的均值,全球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正式宣告結束。

價格上行≠新的「超級周期」

滙豐認為,自2016年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一個較小的周期,與1990年代均值相比最大的漲幅出現在2018年底,為55%。

滙豐稱,這可以算作一個「周期」,但稱不上「超級」。

隨後全球疫情出現,疊加OPEC在2020年3月的增產,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重新回到1990年代均值水平。

不過在那之後又出現一波反彈,截至2020年11月,這個價格水平相較於1990年代均值又高了25%,因而引發關於新一輪商品「超級周期」的討論。

在滙豐看來,的確有一些因素在驅動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比如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西方國家也在支持基建,尤其是電動汽車網絡的建設,以及全球低利率水平。

但這一次與2008-2009年金融危機很不相同。

需求的邊際增長減弱

滙豐認為,首先從中國來看,2008年初中國債務水平仍然很低,擁有大量舉債空間用於基建以及房地產市場,這也是當時急需的政策舉措。

但從目前來看,中國債務水平已經來到較高的位置,在繼續舉債上也更加謹慎。

此外,滙豐認為,在上一輪商品「超級周期」出現時,恰逢中國經濟增長對金屬需求大幅增長的階段,而現在隨著中國經濟向服務業轉型,增長對金屬需求的驅動也在降低。

因此,滙豐認為,儘管中國經濟增長仍在驅動全球金屬需求的增量,但是與2000年代初期相比,這種增量在幅度上已經明顯弱化。

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隊商品的需求情況如何呢?

滙豐提到,儘管美國與歐洲的經濟刺激措施中都包含擴大基建,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但是從他們對金屬的需求來看,很大一部分能夠被回收的材料所滿足。報告寫道:

隨著舊設施、建築以及機動車報廢,其中的材料會在新的項目上再利用。

通常只有完全新建的項目,類似新興經濟體的那些,才是原料商品消耗的主力。

滙豐提到,在歐美,基建上需要進行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維修,比如維修橋梁和道路,而非進行全新的開發。其中一個例外就是在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相關基礎設施需要新建。

低利率也無法驅動商品價格上行

滙豐認為,低利率有助於促進各國政府在基建上的支出,不過對於商品價格來說,關鍵問題在於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入商品能否驅動「超級周期」,而滙豐的答案是否定的。

儘管有一些證據表明ETF在2000年代初期的「超級周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些作用非常微小。

與很多其他金融現象一樣,趨勢是由基本面驅動,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入只起到放大作用。

對於2000年代初期的「超級周期」來說,它的結束並不是由加息導致的,而是由基本面的商品供需因素導致。

供給上的問題能否引發「超級周期」?

在2000年代初期的「超級周期」中,資源品產能投資上的不足所導致的供給緊缺,是其中的關鍵因素。那麼這一次呢?

滙豐提到,上一輪資源品投資熱潮於2012年結束,在金屬產能上較低的投資有可能對價格構成一定的支撐。但是對於能源商品來說,很難說存在產能投資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新的煉化以及LNG產能上。

「對於原油來說,支撐價格的關鍵因素是OPEC+對產量的自願性限制,」該報告稱。

總體來看,滙豐認為,「超級周期」並不是所有商品都會出現,比如在2000年代初期那一撥,鋁、羊肉、豬肉、海鮮、茶葉、棉花、木材都沒有出現「超級周期」。而對於鐵礦石、銅、鋅、鉛等商品來說,它們的「超級周期」也從未真正結束。

從當前來看,滙豐認為疫情後的狀況有利於商品價格上行,但是至於這種驅動力量能否比得上2000年代初期,「我們是懷疑的。」

本文來源: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新一輪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或啟動!A股活了!
    究竟什麼叫順周期呢? 下面也給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所謂「順周期效應」,是指市場高漲時,交易價格高企的誘因導致相關產品價值的高估;市場低落時,交易價格低落的誘因導致相關產品價值的低估。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中的A股強周期機遇新一輪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或啟動。商品價格存在18-20年的超級周期。隨著2011年大宗商品觸及價格高點,預測的觸地時間大約在2020年附近。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會帶來A股強周期更大的股價上行彈性。
  • ...Currie在彭博電視採訪中表示,大宗商品具有超級周期的「所有...
    高盛的Currie:大宗商品進入結構性牛市;① 高盛集團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Jeff Currie在彭博電視採訪中表示,大宗商品具有超級周期的「所有跡象」,正在進入類似於1970年代或2000年代初期的結構性牛市;② 美元走低有助於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再次進入「良性循環」;正在做多大宗商品,因隨著資本流向FAANG股票,該領域「結構性投資不足」;③ 對布倫特期貨貼水持謹慎態度
  • ...Currie稱,大宗商品具有超級周期的「所有跡象」,正在進入類似於...
    2020-12-18 01:09:54來源:FX168 【大宗商品進入結構性牛市】高盛大宗商品主管Jeff Currie稱,大宗商品具有超級周期的「所有跡象」,正在進入類似於1970年代或2000年代初期的結構性牛市。
  • QE不停,大宗商品買漲不止:對衝基金押注超級牛市周期
    QE不停,大宗商品買漲不止:對衝基金押注超級牛市周期21世紀經濟報導 陳植 上海報導    「儘管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撲令大宗商品市場獲利回吐情緒有所升溫,多數對衝基金仍然選擇留守買漲陣營。」12月23日,一位華爾街大宗商品投資型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
  • 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成過去式 拉美企業瞄準中國餐桌
    中國前駐巴西大使陳篤慶在發言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還處於貿易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市場還波動不定的狀態。中國作為國際大家庭一員也不能倖免。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際社會,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特別擔心中國經濟放緩產生的外溢效應會影響到自身經濟發展。
  • 大宗商品盛宴-理財頻道-和訊網
    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極不對稱,「接觸性」的服務行業依舊蕭條冷清,歐美經濟仍步履維艱;而「非接觸性」的順周期行業已經如火如荼,耐用品消費、房地產快速恢復,大宗商品迎來上漲狂潮。  近期,鐵礦石、動力煤期貨價格雙雙創出歷史新高,銅價也超過了前幾輪周期的高點,鋁、鋅、螺紋鋼等商品價格從疫情底部的上漲非常驚人,商品貨幣澳元亦氣勢如虹。
  • 高盛:投資大宗商品,不可不知的風險、收益與配置方法
    本報告闡述了將大宗商品作為一類資產來看待應該從哪些角度切入,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提高自己的投資組合收益率。   將大宗商品視為一種資產類別  近年來,隨著從原油到銅的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市場對大宗商品投資的興趣大幅上升。
  • 大宗商品或將迎來牛市
    2021大宗商品牛市? 2020即將結束,大牛們輝煌了一年,2021年又該買什麼? 從宏觀來看,大放水之後,貨幣政策的邊際收斂已成共識,股市估值偏高,債市不確定性仍存,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或許就是明年大宗商品的走勢。
  • 大宗商品:從瘋狂的「石頭」到瘋搶的「煤炭」,商品大牛市已至?
    對於此次突來的節能環保政策,有人說是中國經濟強勁復甦造成,也有人說資源短缺的無奈自之舉,大家各說各有理,但我們可以從基本面的因素探討一下大宗商品的上漲的內在因素和原因。 最近華爾街知名投行高盛頗不甘寂寞,高盛商品市場分析師Jeffrey Currie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言稱,多項利好因素將推動商品進入持久大牛市,其理由有幾個方面,包括美元疲弱、投資不足、政府刺激措施及能源轉型等,都有望全面推動大宗商品需求,高盛預測石油在2021年底的目標價格為65美元/桶,並預計需求將迅速復甦。
  • 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本輪大宗商品行情類似於2008-2011年。2000年...
    財信證券:預計本輪大宗商品多頭行情仍將繼續;①財信證券的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本輪大宗商品行情類似於2008-2011年。2000年之後的大宗商品周期主要有三輪,分別是 2003-2011 年,2016-2017年以及自 2019年底開始的大宗商品周期,本輪更類似2008-2011年的行情;②該機構分析師指出,對比2000年以來三輪大宗商品行情,認為在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均是歷史新高的本輪行情有望延續,本輪大宗商品行情預計會有一定的分化,供需格局好的產品上漲更為確定,本輪大宗商品的需求推動力量是超大規模貨幣寬鬆和全球製造業補庫周期上行
  • 機構論市:大宗商品板塊全面爆發 誰是行情新龍頭
    摘要 【機構論市:大宗商品板塊全面爆發 誰是行情新龍頭?】分析指出,經濟反彈疊加弱美元的金融環境大宗商品未來很長一段市場都會延續強勢行情,A股中相關板塊持續性可能會貫穿整個明年行情。
  • 對衝基金為何瘋狂買漲金屬大宗商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在對衝基金Axiom金屬板塊分析師Gordon Johnson看來,全球對衝基金之所以大舉湧入買漲金屬類大宗商品,一方面是押注疫苗研發順利令全球經濟重回復甦軌跡,另一方面則看好歐美央行持續加碼QE政策令美元流動性日益泛濫,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估值。
  • 電商平臺和大宗商品物流的比較
    不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大宗商品供應,物流環節都至關重要,物流不僅保證了商品的存儲和流通,還為資金的劃撥提供依據,影響財務管理。同為物流服務,電商平臺和大宗商品存在較大差異,本文從物流運輸角度分析這些差異點。
  • 中美重磅數據云集 大宗商品迎來新一輪洗禮
    中美多宗重磅數據並發,大宗商品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暴風雨洗禮。   中國經濟數據密集登場   周一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多數下跌,除甲醇、玻璃、滬銅、滬鎳、滬錫外,國內工業品期貨幾乎全軍覆沒。分析師認為,中國5月份進出口數據雙雙回落是誘因之一。
  • 招商證券謝亞軒:2020年開始,我們將迎來一個9年的大宗商品牛市
    核心觀點:一是,歷史來看,美元與大宗商品價格(CRB現貨指數)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即所謂的「蹺蹺板」效應。我們認為,這並非「標價效應」這麼簡單,而是背後有美元周期回落(上升)→全球信用擴張(收縮)→全球總需求擴張(收縮)→對大宗商品需求擴張(收縮)的經濟基本面邏輯。
  •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日照|現貨交易|大宗商品|瀚奇科技
    我們就看看瀚奇科技(唐山)有限公司跟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前言:蒙陰縣市場監管局會同蒙陰縣公安局對中鼎恆發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涉嫌以網絡傳銷方式銷售玉足液保健用品的行為進行了查處。當事人通過網際網路建立8d56商城會員商務辦公系統,按照制定的獎金制度在該網站發展會員。
  • 機構看好大宗商品後續行情 北上資金增持概念股
    除原油外,煤炭、燃油、滬鉛、滬鎳、滬鋁、白銀等多種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較大跌幅。 受此影響,A股周期類板塊如煤炭、有色、化工、石油等相繼回落。煤炭指數昨日下跌5.35%,恆源煤電跌停,露天煤業、開灤股份、盤江股份、山西焦煤跌超7%。 有色指數下跌4.67%,江西銅業跌停,神火股份、西部礦業、雲南銅業、天山鋁業等跌超7%。
  • 大宗商品價格分析的邏輯和方法
    首次應邀開講的是重點糧食企業商品研究主管陳老師,演講題目是《大宗商品價格分析的邏輯和方法》。演講內容被多家媒體轉載,有多家專業機構向陳老師發出了講座邀約。  均衡博弈公共研究將繼續秉承公益、開放與分享的理念,未來還將邀請更多的行業大牛、實務專家來線上大講堂做客。已有多家專業財經媒體對線上大講堂表示了關注,希望能夠以合適的方式參與均衡博弈線上大講堂。
  • 12月15日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為878
    生意社12月16日訊   12月15日大宗商品價格指數BPI為878點,與昨日持平,較周期內最高點1019點(2012-04-10)下降了13.84%,較2016年02月03日最低點660點上漲了33.03%。
  • 艾略特波浪理論暗示大宗商品明年形勢嚴峻
    大宗商品昨日又遭遇了難堪的一幕。當投資者將回暖的希望放到2016年,卻引來市場人士「潑冷水」。分析人士指出,技術圖形暗示大宗商品明年形勢恐更為嚴峻。  自1970年代以來就一直追蹤大宗商品周期的United-ICAP首席技術分析師Walter Zimmermann說:「行情恐怕會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