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考試科目改革,相應的會考制度、志願投檔、錄取模式也要跟著改。
省教育廳透露消息,新高考的招錄將減少錄取批次,適時合併本一批與本二批次,探索適合我省實際、具有福建特色的投檔錄取模式,增加志願填報數量,充分滿足考生志願需求。高校依據高考總成績,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合併本一本二批,被認為可以激勵高校招生錄取由「三六九等」走向「特色為王」。
改革高考科目 新會考也跟著改
取消文理分科,改革高考科目,「舊會考」制度也得跟著改。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新高一開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將分散在高中三年進行,所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也就是俗稱的「新會考」(詳情見右圖)。
新 會考的等級性考試在高考當年的4月份舉行,每人只考一次,每科100分,分為五個等級,等級會再折成分數,計入高考成績。相關消息透露,這3門等級性考試 應該會按一定的比例折算成不同等級,原則上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依次為:A等級15%,B等級30%,C等級30%,D、E等級共25%,其中E等級為不合 格,比例不超過5%。至於等級如何換算成對應的分數計入高考總分,應該會有個換算公式,但目前尚未明朗。
廈門市專家型教師、廈門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歐陽欽波認為,關於等級賦分制,頂層設計的初衷是要抹平小差異,形成一個大的模糊地帶,從而減輕學生追求絕對分數的意圖。
不 過,也有人擔心,這對於位於等級臨界線的學生來說,又是一種不公平。比如假設排名第1000名的考生是A級,第1001名的考生就是B級,儘管他們之間在 卷面上可能只相差0.5分,但最終折合計入高考總分的成績,卻有可能相差好幾分。以浙江為例,一個等級的分差是3分,而3分的差距對考生而言可能相差數千 名。
志願投檔模式 將隨之發生變化
新高考改革了考試科目,志願投檔模式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目前福建各批次志願全部實行「平行志願」投檔模式,考生從投檔到錄取,一般分兩步走:首先由省考試院投檔到高校,然後由各高校自行安排專業。省考試院在投檔時,只看考生填報的院校,不看填報的專業。
但實行新高考之後,學校不再是一級志願,專業不再是二級志願。
廈 門雙十中學教務處主任李海北說,屆時,各高校的專業將成為一級志願,說白點,就是投檔時,考生的檔案將直接被投到高校某一個具體的專業,「考生可以第一志 願填清華數學專業,第二志願填廈大數學專業,第三志願填中南大學數學專業,第四志願返回來再填廈大的經濟專業……」也就是說,學生要把廈大填幾次都可以, 如此一來,就基本不存在學校調劑和退檔問題,也不存在各所大學的投檔線。
他認為,如此一來,就更注重學生的潛能潛質發展,也更注重專業、更淡化學校。因為考生無需再被批次限制,選擇的範圍更大了。
綜合素質評價 是錄取重要參考
在高招錄取方面,2021年起,高校招生看的不僅是數學、語文、外語三門必考和三門選考科目的成績,高招還將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省裡早已明確,綜合素質評價注重考查的是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修養、社會實踐等方面。
為 此,省教育廳近期開發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這一系統將為各地普通高中上傳各學期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提供技術幫助和支持。 具體操作時,學生每做一件事情都要進行申報、公示、錄入等環節,一旦錄入結果原則上不允許改動,如果學生的某項活動申報弄虛作假,將會影響其個人評價而且 也會如實記錄在冊。省裡說,這個省級管理系統上所填報的個人信息,將會影響學生的最終錄取。
省裡要求高校要充分預判、提前公布綜合素質評價具體使用辦法,遵循公平公正公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體現高校人才培養特色、構建科學選才制度等原則,增強高校與學生相互選擇的多樣性和匹配度。
不過也有人擔心,綜合素質評價裡的「身心健康」、「藝術修養」、「社會實踐」等方面作為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評價標準以後,這些「彈性」這麼大的維度,會不會導致一些「可操作空間」的產生,會不會間接增加學生所謂「素質教育」的負擔。
減少錄取批次 適時合併本一本二
省教育廳透露,福建新高考的招錄將減少錄取批次,並適時合併本一批與本二批次。不過,關於合併的具體時間,省教育廳並未明確。
從 招錄方面看,有分析認為,取消批次後,所有本科大學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生源,將淡化對高校劃分層次的觀念,減少對學校招生工作在人為和行政方面的 幹涉,更好地體現學校招生的自主權,有利於形成高校公平競爭的環境。合併本科批次還有利於消除社會對本二、本三高校畢業生的偏見,有利於促進高校畢業生平 等就業。對考生而言,考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校,不用顧及學校批次,不用掙扎於要選本一的「鳳尾」還是本二的「雞頭」。
實際上,除了 本一、本二,福建在2011年以前還有本三批次的存在。本一是重點大學,本二是普通大學,本三是獨立院校和民辦本科。2011年合併本二、本三之後,雖然 在招生錄取時不見了「本三批次」的字眼,但短時間內,在招聘單位心裡,對應聘的畢業生還是有「舊本二」或「舊本三」之分。
相同的「原 理」,儘管今後再合併本一、本二批次,高校就只有本科和專科之分。但人們認為,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依然會看你是「老本一」還是「老本二」,更何況,很多用 人單位現在看的是應聘者是否為「985」、「211」高校畢業生。而且,諸如清華、北大這類名校,無論分不分批次,依然能穩坐「老大」寶座。
專家觀點
新高考有「五個不利」
新高考的改革措施,早已攪動教育界,不過就廈門各中學的反饋來看,總體而言,越好的學校相對越有信心。這和師資條件、管理水平、辦學條件等方面息息相關。老師們認為,越好的學校在改革中越不容易吃虧。
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亞群教授此前在高考行業峰會上曾分享過個人關於新高考的觀點,他認為,新高考會對一些人和一些學校不利。
首 先是對男生不利,因為語文和外語,女生考起來比較佔便宜;二是對首屆新高考考生不利,因為剛剛開始,還沒有總結出規律;三是對小學科不利,報考的人少了, 對學校排課不利;四是對普通高中不利,因為普通高中師資沒有重點中學師資厲害,人數也沒有那麼多;五是對大學理工科類專業招生不利。
導報記者 梁靜 吳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