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羋啟是秦始皇的嶽父,可他為什麼要叛秦?

2021-01-20 騰訊網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一個配角昌平君羋啟,本來他一直是為秦國效力的,在絞殺嫪毐的過程中,功勞最大,可誰曾想,在李信率領20萬大軍攻打楚國之際,昌平君突然叛變,導致20萬秦軍損失慘重,叛變後,他在項燕的扶持下成為楚國最後一位國君。

羋啟原來是楚國人,他的父親是楚考烈王,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而他又是秦始皇的嶽父,從這一層層的關係來看,羋啟也不應該背叛秦國,很多人不解他為何要做出這樣的事,在秦國待著享受榮華富貴不好嗎?其實他的叛變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

楚國是自己的母國,他是正宗的王室,有繼承楚國大王的權利

羋啟是楚國人,還是妥妥的貴族出身,有人說,羋啟背叛大秦是臨時起意,我倒是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他背叛秦國是蓄謀已久,早晚的事。

雖然他在秦國長大,而且也享受了始皇帝給他的高官厚祿,但是,羋啟不是一個庸才,在骨子裡他始終不認為自己是秦國人,他的根在楚國,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落葉歸根」的關鍵都是根深蒂固。

在秦國十餘載,他的心一直系在楚國,而且他也知道秦始皇的志向就是大一統,早晚有一天,他的母國楚國會被秦所滅。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處心積慮反秦,只是沒有機會,而且,當時的戰國七雄中,楚國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或許,在羋啟的心裡有一個宏願:扳倒秦國後,他就是稱霸天下的王了,因為自己是正宗的王室,有這個權利,所以,他的叛變從這個角度來說早在意料之中。

其二:

失去了華陽太后這座靠山,又失去了秦始皇信任

羋啟的舅媽華陽太后是他在秦國最大的一座靠山,當年正是因為華陽太后的關係,在贏子楚坐上秦莊襄王的王位後,作為表弟的羋啟自然是沾了光,貴為丞相,在秦國十幾年一直遊走在政治舞臺上,但華陽太后死後,他的靠山就倒了。

他親眼看到了其他國家的覆滅,眼看著就要打到自己的母國頭上,羋啟肯定著急,在攻楚這件事上有著不同的意見,而秦王嬴政本身又是一個疑心非常大的人,羋啟的言行他看在眼裡,在攻楚之戰中持有不同意見,被嬴政認為是不夠忠心。

公元前225年,秦國攻打楚國的時候,秦王嬴政派了李信去,而老將王翦告老還鄉,羋啟則是被調遣了,調到哪裡去了呢?

調遣到曾經安置韓廢王的地方,韓廢王是韓國最後一位王,貴為丞相被安排到一個這樣的地方,換誰心裡都不好受,羋啟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秦始皇的信任,心理落差很大。

華陽太后這個靠山已倒下,他的弟弟羋顛也不在了,自己又失去了皇帝信任,意味著他的政治路走到了盡頭,不如起兵反秦賭一把,正是因為抱著這樣的心理,他才有了叛變之心。

其三:

根據當時的形勢,加之項燕和楚國王室宗親遊說,最終叛變

當年,李信和蒙恬率領20萬大軍攻打楚國之際,在當時那種情形下,楚國大將項燕和楚國的王室宗親都開始對羋啟進行遊說,勸他站在自己的母國這一邊。

要知道,羋啟絕對不是那種耳根子軟的人,不然秦始皇也不會給他那麼大的官職,本身他就有挽救楚國的心,再加之這麼多人對其進行遊說,看看自己的勢力,再加之楚國的勢力,他認為有能力可以和秦國進行抗衡。

就這樣,叛秦歸楚後羋啟和項燕聯手對秦軍進行偷襲,導致李信大敗而歸,自此,羋啟的舉動改變了他的女兒和公子扶蘇的命運,最起碼可以說是導火索。

後來,為了穩定局面,在項燕等人的扶持下,羋啟坐上了王位,成為楚國最後一位君王,那段時間算是他的人生巔峰,只可惜,王位沒坐多久,王翦率領60萬大軍攻打過來了,項燕再厲害,但寡不敵眾,最終自殺而亡,昌平君也被殺掉了。

結語:

羋啟為何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偏偏要叛秦,走這麼危險的一條路,其實仔細想想也挺同情昌平君的,他在做一道選擇題,而且是送命題,怎樣選其實結局都差不多。

總之,羋啟叛變肯定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絕非一時心血來潮,當然到底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或許對於他來說,即便死也死而無憾,最起碼也輝煌過。

不知道羋啟在叛變後,是否想過自己的女兒,還有自己的外孫公子扶蘇,是否有後悔過自己的叛變行為,這些我們不得而知,雖然歷史上關於羋啟的史料記載並不多,但是,他叛變這件事的確決定了很多事情的走向。

相關焦點

  • 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楚考烈王熊完在位25年,前238年去世之後,其四個兒子先後都當上了楚王,分別是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和楚王啟,其中楚王啟的一生經歷頗為傳奇,今天就來說一說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 《大秦賦》秦相羋啟叛秦自立為楚代王,意在誅殺負芻,並非真叛
    而在最新劇情預告中,秦國宰相羋啟,突然叛國,趕赴楚國,被楚臣擁立為楚代王。要說羋姓,本就是楚國的王姓。秦國自秦惠王開始,也就是商鞅變法後期,歷代秦王,均娶楚國羋姓公主為妻為妾。所以,羋姓所在的楚系,在秦國,也是盤根錯節、樹大根深的。這就是為什麼,華陽夫人雖然沒有生下孩子,卻在安國君時代,仍大權在握。
  • 《大秦賦》羋啟之謎:當上了秦國丞相,為何又變成楚國國君?
    除了這兩位外,還有一個人演技也不錯,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昌平君——羋啟。只是,羋啟在歷史上非常尷尬,因為關於歷史上的確有羋啟的存在,但關於他的記載,少之又少,以至於成為了一個謎團。在《大秦賦》中,羋啟是華陽夫人的侄子,當初,華陽夫人發動宮變之前,密令羋啟和羋顛兩人投奔呂不韋,為羋姓一族留下「備份」。
  • 大秦賦:明明勝利在望,卻甘做亡國之君,你以為昌平君只是傻嗎
    但最奇葩的卻還比不上昌平君羋啟的叛變。就連一直精誠團結、同仇敵愾的秦國廟堂竟也在自己凱歌高奏的時候出現了秦國重臣昌平君叛變這樣的反轉,真正應了杜牧的那句評價:「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9集分析:昌平君是嬴政的嶽父?
    我給出的推斷是:【昌平君】是【嬴政】的嶽父,【扶蘇】的外公! 下面就由我來說明這樣推斷的理由吧~ 首先大家要知道,在已有的歷史資料記載中,【昌平君】與【扶蘇】是沒有這麼近、這麼清楚的親情關係的。其實這段關係的情節安排是比較巧妙的,因為【昌平君】和【扶蘇】,這兩個人的史料都非常不完全,謎題多多,身世在後人看滿有疑問……所以特別適合腦洞! 不過,根據史學家考證,【昌平君】和【扶蘇】還確實是親戚,只不過要跨個三四輩才能論到這份親戚了。
  • 震驚,嬴政如何幹掉他的那些「爹」
    認得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母妃,又因華陽夫人本是楚國人,故而,安國君又將其更名為嬴子楚。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病逝,死於《大秦賦》第12集。子楚與趙政子楚的死,為嬴政的登基創造了條件。二、假父——嫪毐(戰國時代秦國長信侯)秦王嬴政母親趙太后的男寵。
  • 《大秦賦》嬴政追羋華,一個帝王權衡利弊的決定,卻最終毀了秦國
    得到消息的嬴政,派羋啟、羋顛帶著他身邊僅有的800郎官回鹹陽,並給他們一道親手書寫的詔命,讓他們率領鹹陽百姓平定叛亂,而這兩位就是史書裡記載的昌平君和昌文君。昌平君也是在呂不韋罷相之後做了秦國的丞相,並最終輔佐秦始皇實現了統一六國的大業,讓嬴政成為千古第一帝。這一切都源自於當初嬴政對羋華的選擇,但也正是這個選擇,在幾十年後卻也最終葬送了強大的秦朝,讓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曇花一現。
  • 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受到趙姬的影響,他那23個兒子都是誰生的呢
    於是大家搜索枯腸,幾乎是把史書翻爛了,也沒找到秦始皇的皇后是哪位。 這事情可就怪了,秦始皇居然真的沒有皇后?所以第一位皇后的桂冠,就順理成章,落在了呂雉頭上。呂雉是漢高帝劉邦的皇后,劉邦雖然不是第一位皇帝,但是他媳婦兒卻是第一位皇后,也算是沾了媳婦兒的光了。
  • 秦始皇為何一生未立皇后?受到趙姬的影響,他那23個兒子都是誰生的呢
    重點扶植自己的弟弟穰侯魏冉、新城君羋戎,使得楚系羋姓家族,開始執掌秦國權柄。 此後秦昭襄王嬴稷的王后葉陽后,依舊還是楚國宗室之女羋姓,因此羋姓一族,依舊在秦國呼風喚雨。 等到了秦昭襄王的兒子安國君上臺以後,他的王后華陽夫人,依舊還是楚國羋姓一族的人,可以說秦國強大的同時,也逐漸被楚國羋姓一族的人給操控了。 好在華陽夫人當時沒有子嗣,這才把嬴異人收養為自己的養子。雖然華陽夫人是嫡太后,但畢竟沒有真正的兒子繼承王位,所以說羋姓一族的氣焰,暫時被壓制住了。
  • 《大秦賦》:羋啟叛秦背後的無奈,只有樊於期才懂
    《大秦賦》中羋啟的突然背叛,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對此,不僅所有秦國君臣倍感驚愕,就連劇外的許多觀眾都心生疑慮,百思不得其解。羋啟自己身為秦國丞相,大權在握位極人臣。他的女兒羋華深受秦王嬴政寵愛,被尊為國夫人,雖無王后之名,卻有王后之實。
  • 被忽視的羋啟:滅嫪毐、任宰相10年,稱王大敗秦軍!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時也成為世人們口中的「暴君」!秦始皇的一生對有些人來說做了太多的不該,但是作為一國之君的他往往缺乏最簡單的安全感,他一生沒有立皇后,兒時的他不快樂,作為君主的他只有野心!
  • 《大秦賦》:羋啟無奈叛秦,為之後大秦的覆滅埋下伏筆
    可沒想到,《大秦賦》果然良心巨製,在劇情的後半部依舊跌宕起伏。 羋啟作為嬴政的老丈人,也是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其小心翼翼苦心經營數年,在就要吃到勝利果實之時竟然公然叛逃秦國,回楚國去當那看似鏡花水月般的王。在這裡許多觀眾要問一句,莫不是羋啟秀逗了?
  • 《大秦賦》羋啟叛秦,成為秦國、宗族、兄弟、女兒最不可磨滅的痛
    他幾乎破局,沉不住氣的太后趙姬匆匆回鹹陽送來了變數,華陽故意讓羋啟在太后回鹹陽那天送羋華離開,逼迫著嬴政做出了選擇。  華陽太后和羋啟姑侄倆的合作成功讓羋華成為國夫人,羋啟也成了國丈。在嬴政意圖藉助嫪毐叛亂扳倒呂不韋收復王權的過程中,得到了華陽太后和楚系的支持。陽泉君帶人留在鹹陽點燃狼煙示警並守住南門,羋啟被封為昌平君,羋顛被封為昌文君,兩人攜帶詔命和郎官衛隊及雍城守軍回鹹陽平叛。
  • 大秦賦論功行賞:楚王羋啟任秦相?贏係升無權太傅?李斯空空如也
    不論是古代戰爭後,還是現代職場競技,只要取得了成績,總是要開會表彰的。這樣對人心產生的積極效果非常有激勵作用,可別小看這些面子工程,做好了?可是能夠起到企業員工精神持續興奮的作用。一場註定要失敗的叛亂,終究還是在不到2日的劇情時間內,被秦王嬴政早早留下的後手盡皆平復!所有叛亂者全都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而所有平定戰亂的有功之臣則要論功行賞:前廷尉隗狀與昌平君羋啟進爵兩級,為秦國的左右丞相!將軍王翦晉右更爵,賜弓矢。李信、王賁、蒙恬晉五大夫爵,官拜副將軍。
  •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 大秦賦韓非怎麼死的
    《大秦賦》羋啟叛秦原因是什麼《大秦賦》雖然已經完結,但是劇中仍有一個巨大的未解謎團,久久地困惑著不少小夥伴。羋啟身為秦國丞相,國夫人羋華的父親,公子扶蘇的外公,最後究竟為什麼會背叛秦國,倒向楚國?經過我們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 《大秦賦》:明知羋華是華陽太后安排的,嬴政為何還要娶她呢?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華陽太后得知趙姬與嬴政母子不睦,便立即開始行動,命羋啟將羋華從楚國接來秦國。為了營造了一番恰逢偶遇的巧合,華陽太后讓羋華在嬴政騎馬必經之路故意摔倒,並讓羋華腳扭藉機和嬴政增加更多相處的機會。
  • 歷史上的羋月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而在楚國滅亡的前夜,曾長期擔任秦國官職且受封昌平君的楚公子熊啟反秦歸楚,成為領導楚國抵抗運動的末代楚王,最為楚民族史上令人唏噓的悲壯一幕。這樣一波三折的酷烈戰爭,為楚地楚民埋下了反秦的火種,秦楚矛盾只是暫時止息。一旦有合適時機將再次發展為燎原烈火。
  • 大秦賦:為何秦始皇嬴政終生未立皇后?或與這一勢力集團有關
    陽泉君,華陽夫人之弟,本名羋宸,大約是華陽君羋戎一支的後人;昌平君,楚國公子,秦昭王的外孫;昌文君,大約是楚國公子,具體身份不詳。所以,除了楚系的陽泉君羋宸、昌文君、昌平君熊啟等人得到了厚封,職業經理人呂不韋更是擔任了秦的相國,封文信侯。
  • 《大秦賦》:羋啟叛秦引發了連鎖反應,秦二世而亡或許與他有關
    在劇中,李信的慘敗並不僅僅是楚軍實力強悍,而是由於內奸羋啟的加入。 羋啟為何要叛秦 羋啟是嬴政的老丈人,是秦國的丞相,為何說背叛就背叛了?表面來看,羋啟叛逃主要是他違反了秦法,犯了誅滅全族的大罪。
  • 《史記》裡記錄許多皇后,怎麼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扶蘇胡亥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冠以皇帝稱號的近五百人,其中名氣最大的秦始皇,而謎團最多的也是秦始皇,從他的生,到他的死,以及身後繼承人的選擇,歷史記載也不盡相同,更讓人不解的是始皇帝嬴政為秦王36載,在皇帝位11年,竟從未有過關於他王(皇)後和後宮妃子的一點介紹,甚至他的帝陵也不像之前國君陵寢那樣呈現國君、王后、夫人等多中心的狀態,而是只有一座高大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