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記錄許多皇后,怎麼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扶蘇胡亥的...

2020-12-23 騰訊網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冠以皇帝稱號的近五百人,其中名氣最大的秦始皇,而謎團最多的也是秦始皇,從他的生,到他的死,以及身後繼承人的選擇,歷史記載也不盡相同,更讓人不解的是始皇帝嬴政為秦王36載,在皇帝位11年,竟從未有過關於他王(皇)後和後宮妃子的一點介紹,甚至他的帝陵也不像之前國君陵寢那樣呈現國君、王后、夫人等多中心的狀態,而是只有一座高大的墳墓,充分顯示了一冢獨尊的特點。

水一白下面就試著根據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來推測一二,如有不同見解還望不吝賜教。

一、秦國的王后們

我們先來看一些秦國國君之前選擇妃子都有些什麼特點吧。

有一個成語叫「秦晉之好」,其本意就是說春秋時代秦、晉兩國的多次婚嫁,這既是國與國之間相互交好的表現,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約。這種國與國之間聯姻的現象在秦秋戰國時期還是非常普遍的,不過晉國在戰國時期已經不復存在了,秦國君主又會將目標轉向哪個國家呢?

還記得電視劇《羋月傳》嘛,那個威風八面的羋八子,後來大名鼎鼎的宣太后,她就是一位正宗的楚國貴族女子。算起來,秦始皇應該是她的玄孫。

當時的宣太后權力非常大,他的兒子昭襄王直到很晚才開始掌權。在宣太后掌權期間,為了鞏固楚國外戚的勢力,她就又選了一個楚國宗室女,嫁給了兒子秦昭襄王,即葉陽后。這種風氣在後來的漢朝也得以延續,比如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就為孫子漢景帝選了一個薄姓女子做正妃,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他親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陳氏。

後來,秦楚聯姻就更加緊密了。秦孝文王(安國君)的王后是楚國貴族女子華陽夫人,而在秦國的楚國質子熊完則娶了昭襄王的女兒,生下了昌平君,後來,熊完回楚國成為了楚王,昌平君和母親則留在了秦國。

不過,由於華陽夫人無子,不得不收養子楚的時候,楚女為後的局面就改變了。

子楚,本名異人,是安國君眾多兒子之中不受寵的一個,很早就被送去趙國當質子,後來認識了呂不韋,才扭轉命運。他的正妻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姬妾,生於趙國商賈之家,二人結合之後生下了嬴政。

所以,當子楚接替孝文王即位的時候,他的王后是趙國人趙姬,而沒有延續楚人的「傳統」。

二、嬴政的王后

從秦國王后的選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也是政治婚姻的一種體現。一般來說都是掌權的太后為維護自身和母國的利益,來選擇母國的貴族女子作為繼承人的妃子。

那麼,秦王嬴政即位之後,是不是也是由他的母親趙姬來為他選妃呢?

似乎並不然。

一來,當時掌權的依舊是華陽夫人;二來,趙姬出身商賈之家,並不具備趙國貴族血統。所以,嬴政的婚姻很可能還是由養祖母華陽夫人來操持,由表叔昌平君來負責選擇適合的楚國貴族女子。這個女孩很可能就是公子扶蘇的母親,秦王嬴政的王后人選。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後來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會假借公子扶蘇和名將項燕的名頭,很可能就是因為扶蘇是楚人之後。

三、為什麼秦王后沒有歷史記載?

問題的關鍵很可能出在秦滅六國以及昌平君反水上面。

昌平君是一個生在秦國、長在秦國的楚人,他的父親是楚考烈王,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由於華陽夫人的關係,昌平君當上了秦國的重臣,他還曾經參與了平定嫪毐之亂。毫無疑問,他是華陽夫人及秦王后的重要倚仗。

不過,隨著華陽夫人的去世以及秦國對其他六國滅國戰的發起,像昌平君這樣的其他國家王族、貴族之後就不可避免地會被邊緣化了。終於,在一次朝議之上,昌平君因意見與秦王嬴政相左,就被安排去了郢陳安撫楚民。結果,到了郢陳之後,心懷不滿的昌平君公然舉起反秦大旗,後來又與名將項燕一起為楚國續命。

雖然昌平君最後還是兵敗身亡了,但他此舉無疑會直接影響到秦王后的地位。華陽夫人的去世、昌平君的失勢,已經讓秦王后的生存空間非常狹小了,再加上這次昌平君的叛秦之舉,我們有理由推測,秦王嬴政就是在此時廢后的。公子扶蘇很可能也是受此影響,遲遲未被選中當繼承人,後來更是被派駐到了北疆。

從此以後,感受到傷害的秦王嬴政便終身未再立後了。至於包括胡亥母親在內的其他妃子,她們當中的不少人應該也都是六國貴族女子,不受重視、沒有記載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有人推測胡亥的母親是趙國貴族,這個可能性也不能說沒有,只是沒有那麼大。主要是胡亥的年紀要相比扶蘇小很多,以當時秦趙的關係,聯姻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的。除非胡亥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親生哥哥,並且比他年紀大很多。這樣也可以更好理解秦三世子嬰是「二世兄子」的說法了。

在二世胡 亥即位以後,也沒有尊太后的記載,是不是說明胡亥之母也已經因為六國被滅的原因,被秦始皇廢黜了呢?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兒子叫胡亥、扶蘇?大多數人不知道
    但是大家卻沒看到哪個趙國國王被稱為「嬴某」的,這就是姓不能作為稱呼的原因。第二,秦始皇到底應該叫什麼呢?從《史記》中我們發現,秦始皇在出生之後,以趙為氏,稱為「趙政」。不過趙政的叫法也是不對的。因為先秦時的姓氏非常複雜,主要是由姓、氏、名、字這四個部分組成的。
  • 大秦賦:秦始皇妃嬪無數,那正妻是誰?傳與羋月有關
    《大秦賦》正如火如荼的上映,結合電視劇與歷史,我們會發現圍繞在這個千古一帝身上有著太多的謎題,秦始皇可以說是「千古一帝」,然而無論是從13歲即位到22歲親政作為「太子」的歲月,還是22歲到39歲統一六國的時間,甚至是39歲到50歲安享天下的時間,都沒有他後宮嬪妃的記載,秦始皇的正妻到底是誰
  • 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那麼第一位皇后是誰?為何秦朝無皇后?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第1位皇帝是秦始皇,但是如果有人問第1位皇后是誰?恐怕很多朋友都回答不上來了吧! 按理說既然第1位皇帝是秦始皇,那麼第1位皇后就應該是他的老婆了,然而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根本沒有立過皇后我們甚至連他喜歡哪個女人都不清楚,史料上也沒有記載,秦始皇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受她母親趙姬的影響
  • 為了皇位,胡亥幾乎殺光兄弟姐妹,為何卻留下扶蘇兒子子嬰沒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駕崩。駕崩前夕,秦始皇下詔,命公子扶蘇趕回鹹陽主持喪事。很明顯,秦始皇是將皇位傳給了扶蘇,要他回鹹陽繼承大統。但中車府令趙高卻與扶蘇的心腹蒙恬兄弟不對付。為了防止扶蘇繼承後自己死於非命,趙高連拉攏李斯,修改了詔書。
  • 扶蘇為何接到假詔書後立刻自盡?答案藏在《羋月傳》中
    ——《史記》公元前 210年,「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始皇死在了出巡路上,遺命傳位公子扶蘇。然而,重臣趙高為獨攬大權,說服李斯篡改始皇遺詔,擁戴公子胡亥繼位,還將送給扶蘇的繼位詔書改成了讓扶蘇自盡。據《史記》記載,扶蘇接到假詔書後,大哭一場便自殺了。哪怕一旁的大將蒙恬拼了命地攔著,也沒能挽回這位秦始皇長子的生命。
  • 秦始皇的皇后是誰?為何史書幾乎沒記載?那20多個孩子是誰生的?
    ——李白引言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時也是皇帝制度的開創者。但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卻是劉邦的妻子呂雉,而秦始皇畢生都沒有冊立過皇后。在所有的史籍資料中都沒有關於秦始皇皇后的記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秦始皇13歲登基繼承王位,用時26年,平定六國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完成了先秦六代帝王的遺願。
  • 胡亥提防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不提防子嬰,子嬰究竟是誰
    (扶蘇劇照)在秦始皇於沙丘去世後,本來留有一封給長子扶蘇的信。在沒有確立太子的情況下,誰都知道這封信,必然是要扶蘇即位主持大局。不過,跟隨他一同出遊的皇子胡亥,卻在趙高的攛掇下,將這件事悄悄壓了下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宣稱秦始皇死前曾留下了遺詔,要立皇子胡亥為帝。至於留給扶蘇的信,卻被替換成了一道自殺的命令。胡亥即位後,為了確保皇位的穩定,避免後顧之憂,他將自己的二十多個兄弟姐妹全都殘忍殺死。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始皇帝在駕崩前給公子扶蘇寫了一封蓋有皇帝璽印的詔書,讓扶蘇回鹹陽主持喪禮,秦始皇是讓公子扶蘇繼承帝位,但詔書被中車府令趙高扣留,隨後趙高同始皇帝幼子胡亥、丞相李斯謀劃篡位,開始篡改詔書,改立幼子胡亥為太子,並另外寫了賜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的詔書,命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 指鹿為馬,亡秦者胡,胡亥是如何讓秦國滅亡的
    有人是說胡亥的篡改的。在司馬遷《史記》記載,秦始皇出遊那年他50歲了,帶著胡亥出去,結果半道上,秦始皇死了。死了之後李斯趙高就擁護胡亥為新皇帝,用來保證他們的權利。死後秘不發喪, 丞相李斯趙高,假傳詔書然後傳給公子扶蘇,責怪他經常散發不利於朝廷安定的言論, 將大公子扶蘇賜死。(司馬遷寫這段的歷史寫的是 假傳聖旨殺死扶蘇,但是並沒寫,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
  • 扶蘇公子:大秦帝國復興的最後希望
    扶蘇知道後,勸諫道:「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秦始皇大怒,將其趕出宮廷去北邊給守衛北方的蒙恬作監軍。蒙恬,《史記》記載,「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秦掃六合後,「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
  • 《秦始皇》⑨ | 他喜歡的笨小孩,賜死了太子
    秦始皇最終駕崩於沙丘。 起初只有丞相李斯、宦官趙高和胡亥知道秦始皇駕崩了。這三個人毀掉了秦始皇死前寫好的遺詔,又重新偽造了一份詔書。秦始皇的遺詔是寫給長子扶蘇的,他命扶蘇返回鹹陽接受自己的遺體,並主持葬禮。而素來國君葬禮都是由太子主持。 扶蘇是帝王之才,但因勸阻焚書坑儒一事,被秦始皇一怒之下趕去和蒙恬修筑北方的長城。
  • 秦始皇一生都沒冊封皇后,其實是在等一個人,卻到死都沒等到
    在歷史上只有一位皇帝沒有皇后,這位還是皇后制度的設立者,他就是秦始皇。 按理說,他平定天下的大業也完成,他自己也設立了皇后這個位置,但卻一直都沒有立皇后。不僅如此,秦始皇還開始了四處的巡遊。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49歲的秦始皇在東巡路上的沙丘去世。 於是,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皇后的皇帝,他為什麼不立皇后呢?其實不管是登基,還是奪權後,又或是統一天下後,嬴政都有無數的機會立皇后。
  • 扶蘇接到胡亥的假聖旨,不是草率地自行了斷,而是太情緒化了!
    從聖旨本身來說,扶蘇接到的是百分之一百的真聖旨。在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已經駕崩的情況下,他根本無法識破假傳聖旨這件事。在不知道秦始皇已死的前提下,扶蘇根本沒勇氣造反。因為,如果秦始皇活著,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既然這樣,接到聖旨只有死。不過這件事也確實反映出扶蘇極端畏懼秦始皇的問題。
  • 存亡時刻:扶蘇之死與秦始皇生命的最後幾天 第四更
    其實,在始皇帝駕崩之後,趙高勸誘胡亥矯詔,並不是十分順利的。趙高對胡亥說: 始皇帝已然駕崩,沒有給其他兒子封王留詔,獨獨給了扶蘇。扶蘇一來,您就沒有立錐之地了!雖然阿六認為趙高所言不實,然而當時這話落在胡亥的耳朵裡,卻不可謂沒有分量。
  • 秦始皇到底怎麼死?郭沫若堅持認為是非正常死亡
    一旦在東巡途中有意外發生,秦始皇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秦始皇去世後,扶蘇和蒙恬大將隨後被處死,連他的兒子扶蘇都不知情。這分明是一場有預謀的暗殺,秦始皇在皇宮之中時,身邊都是親信之人、戒備森嚴、高手保護,並且始皇疑心較重,趙高等人想要在宮中動手幾乎是天方夜譚。 所以「東巡途中下手」是胡亥、趙高等人的最好時機。
  • 秦始皇雄武一世,手下將相如雲,胡亥為何能登上皇位?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繼他之位的是無能的胡亥,大概會氣得掀起棺材板活過來吧。 胡亥登上皇位的過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想出去玩一玩,求父親讓他跟從,秦始皇同意了。
  • 傳說中的秦三世子嬰究竟是誰?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自此之後正統歷史之中就沒有了和秦始皇同父異母弟弟的記載。如果硬要說秦三世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那麼只有可能是秦始皇叔父的兒子,也就是嬴政的侄子。另外一些歷史記載向《六國年表》之中說秦三世子嬰是胡亥的兄長。在那裡面明文記載著趙高在胡亥時候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哥哥子嬰為秦王。這種說法也是不值得推敲的。因為在《史記》之中記載著胡亥繼位以後就用雷霆的手段殺掉他的兄弟姐妹。
  • 秦始皇駕崩,李斯選擇趙高,幫助胡亥上位
    對於秦始皇,李斯是非常忠誠的,理由就是秦始皇重用人才,賞罰分明,而且沒有傳聞中的暴君架子。更為關鍵的是,秦始皇的格局觀很大,正是李斯追隨的不二人選,可是在秦始皇駕崩於沙丘後,李斯為何選擇了趙高呢?李斯選擇了趙高,也就相當於拋棄了大公子扶蘇,幫助胡亥上位。
  • 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秦國的皇位與胡亥原本無緣,可是由於父親第五次巡遊天下,他跟著出來放風,結果父親突然死去,他幸運的繼承了秦國皇后。胡亥的幸運,源自於背後的黑暗操作,因為父親的遺詔是由大哥扶蘇繼承皇位。
  • 秦始皇尋仙之旅:殺死一條大魚,返程途中暴斃,史書記載細思極恐
    說到史書,不得不提的就是《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由北宋司馬光主編,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本書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記錄了春秋戰國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