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閨蜜一起逛商場,碰到一對母女。
小姑娘年紀很小,吃甜筒的時候沒注意,蹭到了白色小裙子上。
她的媽媽很生氣,蹲下來一邊幫她擦一邊責備她。
「吃個甜筒都能把衣服搞髒,你怎麼這麼笨啊!」
孩子鬧脾氣,站在原地不肯走了,媽媽更生氣。
「我怎麼會生出來你這麼笨的孩子!」
小姑娘就開始哭,她媽媽又說:「哭哭哭,一天就知道哭!」
這是生活裡,是很常見的畫面。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
「考這麼點兒分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你沒救了!」
「你怎麼磨磨蹭蹭的,笨死了!」
幾乎每一個中國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這樣的教育,看似是「為你好」,其實是在毀掉孩子的自尊。
央視主持人董卿,一直在40多歲的年紀裡,也時常出現自卑情緒。
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一向穩重大氣的她談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淚流滿面。
「小時候最怕的事情是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總是說,你這個不對,你那個不對,經常是邊哭邊吃。」
即便成為風光無限的央視一姐,原生家庭仍然影響著董卿。
「我要做的比別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覺得踏實。」
影帝姜文在做客許知遠的《十三邀》時,坦誠自己是個不自信的人。
而這份不自信,源於他的母親。
他考上中戲,興衝衝的和母親分享時,母親卻把通知書扔在一邊,說你衣服還沒洗呢。
姜文在節目中說:「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他不知道怎麼才能讓母親開心,遺憾的是他的母親已經去世。
母親的生命已經結束,姜文的遺憾卻要持續終生。
他再也沒有辦法得到母親的認可了。
《小歡喜》裡,方一凡在期中考試進步了五十多分,媽媽童文潔很高興,帶一家人去吃大餐。
但是在餐廳裡,童文潔得知了方一凡的名次並沒有太大差距,大發脾氣,直接拉著方一凡去了輔導機構。
完全否定了方一凡的進步。
無獨有偶,喬英子考試拿了第二名。
和她的媽媽宋倩分享時,宋倩沒有鼓勵。
她面無表情:「第二名有什麼好開心的?」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否定,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真人秀節目《嚮往的生活》裡,嘉賓宋丹丹和她兒子巴圖的互動讓人大跌眼鏡。
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時,宋丹丹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
當巴圖為她手忙腳亂生火煮雞蛋時,她卻一邊奚落兒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兒子揚起的菸灰弄髒了自己的臉。
看到巴圖腳趾發炎了,她說:「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
對宋丹丹來說,這可能是個玩笑。
但對於巴圖來說,這樣不合時宜的玩笑只會讓他難堪、尷尬。
許多父母否定孩子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味的打擊不能讓孩子變得強大。
被至親的人否定的陰影,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瀋陽市心理研究所曾經採訪過看守所裡的少年罪犯。這些犯了搶劫、殺人等重罪的少年們,剛滿16歲,回憶起傷害自己最深的話語,都是身邊的親人說的:
「豬腦子」
「廢物」
「丟人」
「是人都比你強」
......
父母的否定甚至是語言暴力,將這些孩子徹底的摧毀。
父母本應該是孩子的依靠,卻成了傷害孩子最深的人。
父母的眼睛,不是用來發現孩子缺點的。
而是應該永遠飽含愛意,發現孩子每一個閃光點,鼓勵孩子不斷前進。
前陣子上映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中,主角馬飛是個不被認可的孩子。
成績差、不努力,連他的媽媽也說「他真的很笨」。
但是父親馬皓文卻始終沒有放棄馬飛。
他告訴馬飛:「所有人都說你是廢物、笨蛋、蠢貨,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遠不是。」
馬飛成績微小的進步,馬皓文會誇獎他;
馬飛詢問馬皓文他可不可以不睡覺,馬皓文給了他絕對的自由。
在父親馬皓文所營造的良性環境中,馬飛越來越自信,也擁有了父親寄予的絕對安全感。
最終馬飛成長為優秀的孩子,也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
父親的鼓勵,是馬飛成功逆襲的最大動力!
若孩子在愛中長大,他的心靈是健全的,將自尊自愛作為自己人生的起點,對於生活與社會飽含著無限的熱情;
若孩子在否定中長大,他的人格是缺損的,時常處於無限的不安之中,對於生活,對於社會,他是畏懼的,也是無助的。
他無法認識到個人的價值,在工作與生活中,永遠都是畏手畏腳的。
作為父母,必須做到「三不」。
不忽視孩子微小的進步;
不放大孩子無心的失誤;
不吝嗇對孩子的誇獎。
讓孩子在愛裡成長,永遠自信滿滿,永遠熱愛生活。
我衷心希望每一個父母,都不要成為孩子的「人生差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