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父母皆禍害!你怎麼傷害了你的孩子

2021-02-20 蘇州教育

轉自:中國教育報


什麼?父母怎麼成了禍害?

原來,在豆瓣上,有這樣一個反父母(anti parents)小組,宣稱:「父母皆禍害!」「家是世界上最沒法諒解的地方。」

雖然語出偏激,但小組成員在這裡聚集的最終目的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一步發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他們宣稱:「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的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這一點需要技巧,我們共同探討。」

對於這個小組探討的話題,中國教育報微信、蒲公英評論互動平臺、中國教育報、騰訊教育網進行了聚焦,引起了熱議。小編這就帶您去看看,這個小組的成員心中,父母究竟如何傷害了他們?家長和社會各界對此怎麼看!

比較孩子、貶低自尊、窺探隱私……間接人格傷害對孩子傷害最大

近日,騰訊教育發起了一個投票「你認為家長哪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最大」,已有近4000名騰訊網友參與,其中網友投票最多的是「間接人格傷害(辱罵、侵犯隱私)」,有25%的網友認為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在「父母皆禍害」小組中,成員們是這樣定義「間接人格傷害」的:以辱罵孩子、侵犯孩子隱私權為主。對人格的傷害遠比對肉體的傷害要影響深遠,故意的人格侮辱、刺探隱私,會更集中地對孩子尚不牢固的自我認知、世界觀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在家長對孩子的間接人格傷害中,父母一直誇讚「別人家的孩子」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行為。網友「顧仁榮」就很不喜歡這種行為,「家長拿自己的孩子和N個孩子比,常對孩子說,你什麼什麼不如某某。拿自己孩子的弱項和其他孩子的強項比,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發新書了我就包書皮,連包書皮她都必須要求我按她說的包法包。我哭了,說『媽媽你不要管這麼多』,她馬上衝到陽臺上大叫蒼天大地,說養了個混蛋,然後大喊:『我管得多了?翅膀長硬了是吧?以後你的事我再也不管了!』然後離家出走去了另一個城市的我三姨家,她說『人家的孩子聽話,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去培養她去。』」這是一個孩子在「父母皆禍害」中對媽媽的抱怨。

以上例子雖然有些極端,但「孩子是自己的,想怎麼管就怎麼管」,的確反映了一些爸媽的觀點。但很顯然,孩子們並不喜歡這樣的爸媽。網友「大大大哥」就說,「沒幾個家長真心覺得孩子是個獨立的人,都覺得孩子和個贈品沒差別,而且時刻強調孩子欠他們。」網友「周棲」也是這樣想,「父母總愛用自己的思維為孩子做事或者判斷問題,是最可怕的。」

家住碑林區的張女士,由於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為了補償孩子,總是想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孩子要上網費,有求必應;孩子要抽菸,不忍制止,甚至堅持給孩子買名牌煙,「給他抽好煙對身體好」。為了讓孩子重新走上正常的發展道路,可憐的張女士求教過多個教育專家。教子無方後,張女士只得「病急亂投醫」。張女士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原本不信佛的她竟然在家裡供起了菩薩,天天叩拜。昨天,她無奈地說:「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希望菩薩能保佑孩子早日學乖。」隨後,張女士還到寺廟中給兒子求了一道符,讓孩子隨時帶在身上。母親的做法一點也沒有感動不聽話的孩子,反而讓孩子非常反感。

與「緊」與「嚴」相反,另一個極端是溺愛與放縱。父母的問題往往就在於做不到寬嚴相濟,鬆弛有度。張合之間有變化,寬嚴之間有乾坤。手握緊了,要鬆開一點;而鬆手,又是為了更好地握拳。為人父母,如果總是偏執一端,而忘記了寬嚴相濟,難道不是在「禍害」孩子嗎?

「我遭受的家庭暴力連暴力都不算。」Baby Boi 在小組中進行了如是發言,「我父母天天吵架,然後吵到極點就會甩盤子,我是看父母吵架長大的,一度以為這就是正常婚姻的樣子。」他的發言,引起了很多成員的共鳴,「哈哈,你爸爸是我媽媽的翻版」,「我媽還有一個法寶就是她身體不好,稍微一著急就會說自己這裡痛那裡痛。」……

如果說父母關係不好是間接傷害了孩子,那父母冷漠的態度則是對孩子的直接傷害。網友「sarah」說,「有時候打打罵罵也還是一種加深理解、解決矛盾的互動,冷漠和隔膜就徹底玩完了。」全國優秀校長凌宗偉老師也認同她的觀點,「冷暴力的傷害遠比肉體的傷害難以撫平。」關於情感傷害,騰訊網友「李建華」提出的另一個問題也值得注意,「父母把生活上的壓力和痛苦遷怒孩子是大傷害。」

孩子在父母的卵翼下長大,他們聽到、看到的是父母說話的語氣、相處的方式,他們潛意識裡學習到的,也必然是父母的行為模式。將來們長大以後,也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複製」從父母身上學習來來的夫妻關係和社交技能。所以一個和諧的家庭,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影響非常巨大。

「如果孩子把父母稱為禍害,那麼請他們捫心自問,以後他們成了父母,能對孩子聽之任之嗎?」在一些家長眼中,網絡上那些直抒胸臆,道說父母如何禍害自己的帖子,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得知現在的很多80後、90後把父母稱為「禍害」,年過五旬的宋女士和丈夫嘀咕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給已經工作的女兒打電話:「你現在也長大了,到底怎麼看待我們,不會也在網上罵我們,認為我們是禍害吧?!」

隨著「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曝光,很多50後家長都像宋女士一樣,被徹底「雷」到了!想不通的家長很多,「我們是孩子最親的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到頭來反倒成了禍害 ?」

而直接表達憤怒的家長也不少:「沒有我們保駕護航,孩子能有今天?」


「其實做好一個父母很簡單的:給孩子一點尊重就夠了,哪怕一點點真心的尊重就夠了,小孩子需要的不多的。有了這一點點,小孩子就能夠比較健康的長大。」「我是來學習的」,在豆瓣中的「反父母皆禍害」小組中一些家長紛紛表示。甚至一些「準媽媽」們也來這裡逛逛,看看小組成員父母的前車之鑑,為自己的家庭教育敲個警鐘。

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江蘇省特級教師凌宗偉認為,許多家長信奉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緊」,另一個字就是「嚴」。於是乎,「虎媽」、「狼爸」紛紛而出,並且成為很多人效仿的對象。要知道,做人做事總像個鬥士,是會出問題的。父母該鬆手時,一定要鬆手。

安徽合肥通用技術學校黃髮科則表示:與過去相比,家長的文化素質在日益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也越來越高。家庭教育也不是孩子們吐糟的那樣糟糕,有一些深沉的愛,孩子們暫時還不明白,需要他們用閱歷去解讀、去理解,對此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成長的路上也伴隨著痛,風雨之後是彩虹,我們應該相信孩子。

更多研究者表示,這不是一個誰是誰非簡單對錯的問題,這個話題更大的意義,在於父母可以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


就像孩子給自己的父母打差評一樣,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盡善盡美,因為父母是天底下一份最不會走向完美的職業。

就像有的人說的那樣,很多父母是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沒有經過培訓的父母自然在各方面漏洞百出,出現傷害孩子的事情在所難免了。即使經過一定培訓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難免是會有意無意的傷害,想把「父母」這一職業做的完美,一個字「難」!

在蔣永紅老師看來,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孩子一個「博弈」的過程,家長的一言一行,無論是說理的還是權威的,都會在孩子的行為中得到反饋,孩子或接受、或牴觸、或迎合、或敷衍,這都和此時孩子的思考有關係,和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有關係的。

不敢奢望家長們都能夠敏銳的感受到孩子的變化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只希望注意到孩子是會變化的,家長要學會用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發展,不要一味的的壓服打罵讓孩子服從於自己的意志之下。

其實,出現anti-parents的討論組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很多人不願意反思父母的錯誤,甚至不願意反思父母對待孩子的暴力表現。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待孩子時,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施行「強權控制」。在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和網際網路帶來的技術化的新型社會環境裡,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接受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新思想、新事物,他們接受信息和反思傳統糟粕的能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強,所以反對父母的聲音越來越高。

在這樣的新環境下,要做一個真正合格的父親或者母親,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學會用科學、民主、平等、尊重的方式對待孩子;需要我們學會認認真真聽孩子的聲音,學會反思,才能做更好的父母。

學會反思,才能讓家庭教育更加美好,所以各位家長不妨嘗試著靜下心來,多多思考。我們也很願意和家長探討,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家庭教育更加合理?我們的家長如何才能做好一個真正的「好爸媽」,給孩子帶去他們真正需要的教育?我們的討論仍將繼續,我們期待您的留言。


相關焦點

  • 「父母皆禍害」中的啟示:愛孩子,就給TA足夠的尊重
    他們在這個平臺上互相傾訴對於父母的不滿,我們從中不難看出,許多孩子都認為自己被父母深深地傷害到了內心,並且給小組起了一個讓家長有些傷心的激進名字:父母皆禍害。「父母皆禍害」,而更多的家長也都坦然得承認自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傷害過孩子。
  • 「父母皆禍害」如何翻譯?
    父母毀掉了我的自信心!我差點被老爸從陽臺扔下去!我們的父母大多不懂得自我反省……這一個個尖銳話題都來自於一個叫「父母皆禍害」的討論小組。這是一個專供網友討論父母問題的話題小組,有上萬名成員,他們大多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不滿,並聚集在一起交流父母的不是。
  • 「父母皆禍害」,是子女的吶喊,「心理斷乳」讓孩子走向第二人生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網絡上有一個討論小組,成員們命名為「父母皆禍害」>,這個討論組的人數竟然多於10萬人次,他們大部分人受到過來自父母的傷害,或者父母子女關係受挫,從而藉助這個討論小組互相取暖,說出自己的痛楚。
  • 父母皆禍害?這個豆瓣小組告訴你,為何傷孩子最深的,往往是父母
    豆瓣有一個特別火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一直以來,擁躉眾多。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傷害最深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各種危險,而恰恰是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為什麼家會傷人?
  • 父母皆禍害?NO!誰不是帶著傷長大
    是的,提起原生家庭的傷害,似乎絕大多數人都有很多話可以傾訴,那些糟糕的體驗和帶來的傷痛也許說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說完。這也是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內「父母皆禍害」這個觀點能得到如此多共鳴的原因所在。,我們無法期望父母在幾十年後幡然醒悟,也無法做些什麼讓這些傷害好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 父母皆禍害?哪有那麼簡單
    ,她問我怎麼理解這件事。我們要努力搞明白的就是在所處背景之下的客觀現實到底是什麼,當我們的內在現實與客觀現實越接近一致時(減少投射),我們自己的人格水平越趨於健康,應對能力也相對更高,生活也就會更加自由輕鬆。而」父母皆禍害「這個感受,很多時候來自一個內在現實,而不是一個客觀現實。今天有一小同事問我「雪巖老師,你那篇新文章裡那麼多人罵你,你難受嗎?」
  • 從「我要告訴我媽媽」到「父母皆禍害」:這20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發現很多父母也有同樣的困惑,不少媽媽都反饋:兒子長大了,反而不理我了,我真是一位失敗的媽媽......如此多的回覆,說明一個問題:孩子長大了,不和父母親了,可能是個普遍現象。我也是一位男孩的媽媽,今天早上無意中翻到他寫的日記,看到他寫:「如果他再敢說我,我就告訴我媽媽。」曾經,我們是孩子的一片天,後來,我們到底怎麼了?
  • 青春期孩子教育問題:「父母皆禍害」
    我自從有了孩子後,經常會想起小時候父母教育我的場景,那時候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早知道你這麼不聽話,還不如當初就把你掐死。我每次都很認真的聽這句話,很懼怕母親那雙手,可能母親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我是把她的話當真的。我做了父親後,有次也說出同樣的話,這讓我陷入很長時間的悔恨和反思:為什麼會這樣?我反思的結果是:這其實是我的一種操縱慾,我想讓孩子明白,她的生命都是我給的,我隨時都可以奪走。
  • 父母皆禍害(深度好文)
    今天誰敢保證你女兒學什麼將來能找到好工作。我現在還能有把握說的是:你只有尋找那些不容易被機器、被軟體、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才有好的就業前景。這些工作往往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創新性的能力和知識;或者需要更多的人際交流、人際溝通的心理情感因素。而且需要每個人有無限的適應力(endlessly adaptable)和無限的靈活性(endlessly flexible)。
  • 天下父母皆禍害?我愛你至深,你恨我入骨
    最近經常逛某瓣,上面有一個成立至今12年多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裡面的成員很多,各類帖子都是在罵自己爸媽的,看的我是毛骨悚然。 有個北大的留美碩士,寫了萬字長文控訴父母,並且拉黑所有親人的朋友圈;有個匿名網友,對父母恨意滔天,希望來生永不再見;有個13歲的少年,在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將母親殺害…… 這些事件下的家庭,就像是一場虐戀:我愛你至深,你恨我入骨!
  • 「父母皆禍害」?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仇視父母了?
    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仇恨自己的父母呢?之前在豆瓣上比較火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創建於2008年1月18日。這裡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關係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輕人。我專門去豆瓣看了相關討論,看完後心情極其沉重,這些故事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
  • 如何避免「父母皆禍害」?
    我想說,只知道做正確的事,那什麼時候才能享受樂趣呢?也就是說,很多人都缺少「我為此而活」的思想。在這些人眼中,關鍵不是做的是什麼事,而是做了大家所認為的評價高的事,哪怕評價的標準根本就和自己無關。 我想告訴父母和孩子,一生中至少要試著做一次自己覺得有趣的事。
  • 致咪蒙:你咒父母去死沒教養的樣子真可怕!
    而後引出,父母用愛的名義傷害孩子,而他們卻不自知。文章內容則是基於「父母皆禍害」的話題,羅列了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想讓父母去死」的時刻。有人說:「為了熱度流量,爹媽也能拉出來賣。」咪蒙的這篇文章其實是一個廣告軟文,而「父母皆禍害」的話題也是老生常談,怎麼就被罵了呢?讓人們反感的是它具有煽動性的標題。
  • 被溺愛的孩子,是被父母傷害的孩子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照顧非常細緻,根本不需要孩子操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工作、婚姻,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幫孩子安排。至於孩子是怎麼想的,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縱容型溺愛的父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管要求多麼不合理,他們都會去滿足,孩子在外面犯了錯,也是一味地偏袒。至於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沒人去考慮。
  • 面對孩子,你能閉嘴?
    家裡頭父母跟兒女,兒女和父母也要該閉嘴就閉嘴,不該吱聲就不吱聲兒?這樣是不是有點兒太生分了,是不是把家裡頭也當成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了,這好像不好吧!有一個詞叫父母皆禍害,爹媽是禍害,還挺挺嚇人,很多父母不理解。我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辛辛苦苦,為家付出,為孩子付出,怎麼在孩子眼裡我們成禍害了。
  • 父母皆禍害?下面有請90後孤寡老人回答
    「我這雙眼看透了太多」「我承受了太多這個年紀不應承擔的壓力」這些話語由未成年的小孩子說出口,會讓大家感到快樂,會覺得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你承受的那些算什麼壓力。但是同樣的語句放在戰亂地區的孩子身上,卻會讓人心臟一陣陣抽痛。
  • 專家解釋:電子遊戲並不是禍害孩子的罪魁禍首,無知的父母才是
    還越來越叛逆,怎麼管都沒用!遊戲被廣大家長視為洪水猛獸,認為是遊戲在禍害孩子,而實際上,真正禍害孩子的,並不是遊戲,而是無知的父母。封禁遊戲,表面上是保護,實則是傷害父母都以為,讓孩子遠離遊戲,是愛是保護,實際上這種保護,對孩子的傷害是沒法估量的。
  • 原生家庭:「父母皆禍害」還是「自利偏誤」?
    很多時候家長只知道以學習成績評價孩子是否優秀,介意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否有天賦,但孩子的天賦和潛力是需要引導的,需要一個適當的環境才得以展露和發揮。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態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難以信任他人孩子首先從父母身上學會為人處世的方式,如果父母關係不和、家庭成員之間缺乏信任,甚至經常吵架、相互指責,孩子也會變得不信任他人和外界,在人際交往中放大、甚至幻想出危險因素,不能放心地將自己「交出去」。4.
  • 禍害年幼的孩子,送你去監獄
    禍害年幼的孩子,送你去監獄 文/孫新合 常言說,老婆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帥。有了這樣的說辭,就難免滋生歪念頭。在外拼命去想勾引別人的老婆,在家全力保護自己的孩子。但是,能成為老婆的,往往是成年人,有足夠的能力和思想。若是動機不純去招惹,弄不好就是玩火,最終弄得裡外不是人。怎麼辦呢?
  • 長期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工作忙起來了,每次很晚才到家,想著父母該睡了就不打擾了,再找時間給家人打電話時,父親說,「現在自己賺錢了,牛氣了,這麼久才打電話」。她也給母親買過衣服和一些首飾,稍有一點顏色不對,款式不好,便罵罵咧咧,「你這是什麼眼光,我就這麼老了?這衣服這麼大,這麼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