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禍害(深度好文)

2021-02-20 法律讀庫


昨晚一位母親給我打電話,她非常焦慮。她上大學的孩子正面臨專業選擇。她認為學財務管理將來就業前景好。可她女兒非常不喜歡財務管理,偏偏要去學人力資源管理。兩人陷入矛盾衝突中。她問我:學人力資源將來能找到工作嗎?

我能說什麼呢?我只能說:將來的事兒誰知道呢?人力資源管理和財務管理的程序性、規範性、操作性部分都必將被專業軟體和人工智慧所取代。一般的財務管理人員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都將面臨巨大職業風險。今天誰敢保證你女兒學什麼將來能找到好工作。

我現在還能有把握說的是:你只有尋找那些不容易被機器、被軟體、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才有好的就業前景。這些工作往往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創新性的能力和知識;或者需要更多的人際交流、人際溝通的心理情感因素。而且需要每個人有無限的適應力(endlessly adaptable)和無限的靈活性(endlessly flexible)。更需要你有不斷自學以應對變化的能力,特別需要你在你的專業領域出類拔萃(rise above common herd)。

無論在財務管理或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永遠都會有這樣的重要職位。能勝任這樣職位的人,現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要掌握上面說的深層次能力和知識,一個大學生必須全心身地投入到刻苦的學習和修煉中。這裡有一個關鍵,就是你必須高度熱愛自己所學習的和準備從事的職業。

所以,不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逼他們去學自己根本不喜歡的東西,這是家長非常不明智的行為。捆綁永遠不能成夫妻。孩子在那樣一個痛苦的過程中,不可能真正學好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不用說達到出類拔萃!所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學他真的熱愛的東西(Do what you really love!),這是理所當然、不言而喻的。

中國父母總是為兒女操碎了心,憂心重重地擔憂兒女的未來,而且總是毫不猶豫地認為,他們應當代替兒女作出選擇和決定。這不僅是中國父母的特徵,而且是中國政府的特徵,幾乎是中華民族的特徵。

上個月《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上登了一位叫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的母親在美國產業大變動時對她的兩個女兒的態度。以她的能力和資源,她完全可以為她們作出安排。但她的決定就是不安排,甚至不提任何職業和工作方面的建議。


她說,她對孩子們的責任就是兩條:第一,提供「無條件的支持(unconditional support)」;第二,「鼓勵她們去冒險(encouraging them to take risks)」。她反覆提醒孩子們不要有太多顧慮。她說:「過度擔憂和自我懷疑只會強化那個隱藏在我們內心中悲觀喪氣的另一個自我的聲音。(Anxiety and self-doubt can strengthen the voice I call the obnoxious roommate living in our head)」

美利堅民族和中華民族的最大不同點就在這裡。美國人永遠承認變革、歡迎變革,鼓勵孩子們去擁抱變革、參與變革。而中國人則永遠擔心變革、反對變革,害怕孩子們參合到任何變革和冒險的事情中。美國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沒有創新冒險精神;中國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太有創新冒險精神。所以,別看我們今天把創造創新創業天天掛在嘴上,那是讓如今的天下大勢逼的。真正感到巨大壓力和危機的,極而言之恐怕只有李克強總理一人。無論在學校裡還是在社會上,維穩維持永遠是我們的主旋律。而創造創新創業則是人家美國人的主旋律。

中國人有時會沾沾自喜地說:我們馬上就要超過美國了。其實人人內心都知道,只要我們的這種民族劣根性不改,所謂超過美國不過是痴人說夢。美國永遠在奔跑、在突破、在幻想、在創造。我們則永遠在沉醉、在懷舊、在憶古,在回想過去我們何等闊氣的好生活,在等著看挑戰者的笑話,在等待時機蜂湧而上打死那些離經叛道者。

呵呵,現在只有幾個成了事兒的網際網路大佬,遊走於東西方之間,看到美國又出了個什麼新鮮東西,趕緊照搬過來,讓我們中國人大大驚嘆一下。其實他們全都是在仿冒,根本沒有什麼原創的東東。回首看,從20世紀到21世紀,從電話到手機,從汽車到飛機,從電視機到計算機,從避孕藥丸到原子彈,從移動互聯到社交網絡……,哪一件改變歷史改變時代的產品是中國原生創造的?一件都沒有。似乎一切原創的任務上帝都把它交給了美國。在這新一輪技術革命中,中國能緊緊跟在美國後面不掉隊就不錯了。我又說多了,說偏了,有點胡言亂語了。打住!

各位家長,各位父老們,拜託!孩子們有一句名言:父母皆禍害。一語中的!咱們想想,在前途未卜的大變革時代,我們並不比孩子們更聰明。我們那點自以為是的、來自工業社會早期,甚至來自農耕社會的所謂人生經驗,現在還有狗屁用處呀!我們還要硬塞給孩子們,那不就是禍害他們嗎?面對這樣一個大家都不熟悉的未知世界未來文明,多和子女商量討論,少專橫跋扈強迫命令;多向子女問點什麼、甚至學點什麼,少幹涉他們,替他們作主。從現在起一切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自己決定,難道不是家長們更好的選擇嗎?

相關焦點

  • 「父母皆禍害」如何翻譯?
    父母毀掉了我的自信心!我差點被老爸從陽臺扔下去!我們的父母大多不懂得自我反省……這一個個尖銳話題都來自於一個叫「父母皆禍害」的討論小組。這是一個專供網友討論父母問題的話題小組,有上萬名成員,他們大多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不滿,並聚集在一起交流父母的不是。
  • 「父母皆禍害」中的啟示:愛孩子,就給TA足夠的尊重
    「父母皆禍害」中的啟示:愛孩子,就給TA足夠的尊重網絡上一些專業教育媒體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豆瓣的一個小組上,這個小組是由各個年齡層的孩子組成。他們在這個平臺上互相傾訴對於父母的不滿,我們從中不難看出,許多孩子都認為自己被父母深深地傷害到了內心,並且給小組起了一個讓家長有些傷心的激進名字:父母皆禍害。
  • 父母皆禍害!你怎麼傷害了你的孩子
    父母怎麼成了禍害?原來,在豆瓣上,有這樣一個反父母(anti parents)小組,宣稱:「父母皆禍害!」「家是世界上最沒法諒解的地方。」雖然語出偏激,但小組成員在這裡聚集的最終目的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一步發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他們宣稱:「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的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
  • 父母皆禍害?NO!誰不是帶著傷長大
    這也是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內「父母皆禍害」這個觀點能得到如此多共鳴的原因所在。如果只是停留在這些痛苦裡,抱怨父母給自己造成的傷害,並無法讓事情變好,只會讓自己的生命跌進無盡的痛苦深淵中。而只有正視這些痛苦,學會與之相處,才能不被其牽制,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是心理諮詢師王雪巖的新書《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中的一大主旨。在每一個孩子的眼睛裡,父母都是如神一般完美的存在,因而父母是不會犯錯的。
  • 父母皆禍害?哪有那麼簡單
    而這個愛的能力,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有能力放棄對父母不現實的期待,接受他們的有限性,承認他們真的沒有能力做到完全好,並且有能力吸收他們好的部分,以中和自己內部傷害的部分(也包括對自己的傷害)。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可是真的要實現,會花上孩子好幾年的時間,會經歷過一段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成長過程。
  • 如何避免「父母皆禍害」?
    問|書評君   答|河合隼雄A:認為只要努力,就能擁有好的身份,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問題是,不同的人能力不同,特長也不同。如果數學好的孩子和語文好的孩子能被區別對待倒也罷了,可偏偏排名要將不同學科的成績統統計算在內,總分數越高越好。
  • 「父母皆禍害」,是子女的吶喊,「心理斷乳」讓孩子走向第二人生
    編輯:微夢媽咪審核:貝貝豆網絡上有一個討論小組,成員們命名為「父母皆禍害」>,這個討論組的人數竟然多於10萬人次,他們大部分人受到過來自父母的傷害,或者父母子女關係受挫,從而藉助這個討論小組互相取暖,說出自己的痛楚。
  • 「父母皆禍害」?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仇視父母了?
    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仇恨自己的父母呢?之前在豆瓣上比較火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創建於2008年1月18日。這裡聚集了一群在父母子女關係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輕人。我專門去豆瓣看了相關討論,看完後心情極其沉重,這些故事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
  • 原生家庭:「父母皆禍害」還是「自利偏誤」?
    不良家庭的毒源通常是父母,可能是雙親中的一個,也可能是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繼續追溯,可能追溯到更久遠——再上一輩甚至是上上輩的雙親。他們做父母時的行為表現影響了其子女作為父母的方式,而這些新一代的父母繼續通過他們的行為方式影響其子女。可見,這種毒猶如基因,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 天下父母皆禍害?我愛你至深,你恨我入骨
    文丨魚小魚 圖丨魚小魚 01 最近經常逛某瓣,上面有一個成立至今12年多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裡面的成員很多,各類帖子都是在罵自己爸媽的,看的我是毛骨悚然。
  • 從「我要告訴我媽媽」到「父母皆禍害」:這20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01 「父母皆禍害」嗎?豆瓣上有個小組很另類,它的名字聽上去就像個叛逆的小孩:「父母皆禍害」。小組討論的內容閉著眼睛都能想像地到,無非是吐槽媽媽怎麼管她穿衣服、爸爸怎麼愛抽菸喝酒、小時候父母怎樣以各種奇葩的理由管教他等等。我之前曾經特別關注過這個小組,有些內容寫的雖然灰暗,但是還頗有趣味,有時也會拿來給自己養小孩做參考,引以為戒,千萬別成為將來孩子嘴裡的「禍害」。
  • 父母皆禍害?這個豆瓣小組告訴你,為何傷孩子最深的,往往是父母
    豆瓣有一個特別火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一直以來,擁躉眾多。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傷害最深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各種危險,而恰恰是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為什麼家會傷人?
  • 青春期孩子教育問題:「父母皆禍害」
    類似「當初就該掐死你」「我不要你了」「你給我滾」之類的話,其實都是同一套思維體系下的語言,因為孩子是父母生的,父母就有權隨意處置,我小時候經常處在這種惡毒的刻意營造的一種童話氛圍當中。我在這裡用了「惡毒」這個詞,也是刻意的,因為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詞語能更好的表達我的心情。這種語言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以至於我很長時間分不清魔鬼和父母哪個更可怕。
  • (深度好文)
    點擊題目下方佳人,關注中國頂尖時尚微雜誌文/慧超 經作者授權發布來源:思維補丁(LostAndLoser
  • 父母皆禍害?下面有請90後孤寡老人回答
    得知他心愛的妹妹薩哈去世時,直接拿了把菜刀衝了出去;他知道母親再次懷孕意味著又一個悲劇要降生,於是他打電話給電視臺說出自己的故事,甚至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出現在法庭上的他,說出了叩擊靈魂的陳述: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 為什麼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最終會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文|飛魚說史說起課本,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深度好文)
    文/飛魚百因必有果,世道因果輪迴。對於這次疫情,人類真該好好反省下了,請記住:地球的環境,動物,人類都是平等的,不要認為自己是人類,就是天下老子最大,天不怕地不怕,可你們曾知道人類是地球上最渺小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載物之厚,萬物生靈皆有因果循環。一個地球上,它們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最大的財富,而人類應該回饋給它們則是人性的善良。多少人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的一切。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依然有人枉顧各種政策規定的要求進行隔離,儘量少外出!
  • 線上讀書會|上流父母皆禍害
    原標題:線上讀書會|上流父母皆禍害 上海|上流父母皆禍害——梅爾羅斯五部曲分享會 時間:12月12日(周六)14:00-15:3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3樓創·新空間 嘉賓:鄒歡(譯者、編輯)、於睿寅
  •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發人深省,深度好文)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才有好未來。2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人的成長、發展,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 深度好文:生活,處處皆學問
    大家好,我是小編星耀花樣年華,今天小編就講自己的故事,給大家說說:"生活,處處皆學問「的道理。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有困難找警察。中國還有句俗話,叫做有困難找百度。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話,處處留心皆學問。小編心語: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這也恰恰是生活中的美妙之處,大家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