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趙孟頫44歲行書歸去來辭卷

2021-02-19 書法欣賞

元代趙孟頫行書歸去來辭卷,縱25.9釐米;橫139.4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大德元年,趙孟頫時年四十四歲,當時未赴太原路汾州知州之新職,正居家閒賦。此書運筆沉穩暢朗,骨肉停勻,結體緊斂虛和,堪稱其中年行書風格的典範。有關本卷趙氏的署名,啟功在1954年的題跋中說:「至於此卷署名『俯』字,觀者多疑之。然自用筆結字,以至紙墨印章、籤題跋尾,無一不足義證其真實不虛者。故吾今將大書以補松雪傳記曰:名孟頫,亦書作孟俯也。

釋文:「歸去來辭並序。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為小邑。於時風波未息,心憚遠伇。彭澤去家百裡,公田之利,可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與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伇。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伇,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就(此字點去)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尊。引壺觴以自怡(此字點去)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乎矣!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秐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何疑。
  大德元年(1297)十二月五日,受益檢校過僕松雪齋。天大寒,以火炙研,為寫此文。孟俯。」鈐「趙氏子昂」朱文印。

相關焦點

  • 趙孟頫精心用意之作!《松雪墨跡行書三段卷》
    ▲免費領取《550講趙孟頫楷書行書教程》單字精講+筆畫結構精講,關注書法易微信公眾號後輸入:趙體分享1期:免費領取《550講趙孟頫楷書行書教程》單字精講+筆畫結構精講趙孟頫《行書三段卷》,紙本,行書,首段縱31.1cm,橫101.5cm,二段縱31.1cm,橫100.2cm。三段縱29.9cm,橫103cm。此卷由趙氏三件行書作品合裝而成。
  • 趙孟頫行書《歸去來並序》神韻俱足,筆法精妙,神氣十足
    趙孟頫(1254 —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趙孟頫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名滿天下。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文敏,故稱「趙文敏」。 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 絕代伉儷:管夫人一首詩,讓50歲的趙孟頫斷了納妾心,賞書畫真跡
    管道昇,一代書畫家趙孟頫之妻。從詩中念及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沒有誰不為之動容。當趙孟頫讀到這首詩時,念及夫妻二人共同走過的日子,在詩書畫與生活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誼,頓時消了那納妄之心。 那時候的趙孟頫50歲,隨著才華功名的建立,也見過不少豔麗女子,和大多數有三妻四妾的男子一樣,想納妾。於是,以詞示探。
  • 臨趙孟頫得意之作《吳興賦》10米長卷,精選 131字和12張分段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陳洪標寫字說畫」陳洪標書法長卷,臨「元代第一人」趙孟頫得意之作《吳興賦》。從中選出131個放大單字,長卷分段圖片12張附後。《這十米行書長卷太漂亮了》【趙孟頫簡介】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趙匡胤第11世孫,秦王趙德芳之後。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
  • 趙孟頫人生最後一幅神作,寫盡榮辱浮沉!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去世前的書法名帖,為送當時隆教寺的高僧主持祖瑛和尚。趙氏特書此疏。茲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此卷書於至治元年12月,趙氏時年68歲。
  • 趙孟頫書法集字2021牛年春聯,賞心悅目!
    布穀迎春叫,牽牛接福來。    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  +智永楷書千字文集字  歐陽詢楷書集字+褚遂良楷書集字+顏真卿楷書集字  顏真卿勤禮碑集字+孫過庭書譜集字對聯+柳公權楷書集字  米芾行書集字+黃庭堅行書集字+趙孟頫楷書集字  趙孟頫行書集字+文徵明行書集字+王鐸行書集字  定價: 504元/套
  • 關於趙孟頫的研究有哪些新發現?且看「西子湖畔論子昂」!
    趙孟頫,《自寫小像》,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何傳馨《再論〈趙孟頫與鮮于樞墨跡合冊〉》   趙孟頫和鮮于樞是元代書法的雙子星,時人有「北尚鮮于,南推吳興」之說。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孟頫鮮于樞墨跡合冊》(圖3)四幅,前三幅趙孟頫書,後一幅鮮于樞書,是目前僅見的兩人墨跡合冊,在研究中十分重要。
  • 中國楷書四大家之趙松雪,精品行書春聯欣賞,筆墨生動,勁健秀逸
    中國楷書四大家之趙松雪精品行書楹聯欣賞:書者介紹:趙松雪:本名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 無拘無束,信筆書來!趙孟頫大字行書精品!
    天津博物館藏 讀天津博物館藏趙孟頫晚年力作《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馬大東 趙孟頫(公元1234—1322年),堪稱我國元代最偉大的書畫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 州(今浙江吳興)人。生於宋保佑二年,卒於元至治二年,宋宗室。
  • 趙孟頫行書入門習字帖,詳細圖解(值得收藏)
    趙孟頫行書入門習字帖本帖範字均選自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 趙孟頫應召入京,為皇帝寫了副對聯,忽必烈:做我的兵部郎中吧!
    說起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趙孟頫的名字是不能被遺漏的。趙孟頫的書法與繪畫成就,是史有定論的。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創作上,篆、隸、真、行、草書,趙孟頫無一不精,而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 趙孟頫日書萬字?他三萬…
    趙孟頫日書萬字?他三萬… 相傳趙孟頫一天能寫一萬字 堪稱書法勞模 元代著名書家康裡巎巎聽聞 趙孟頫一天能寫一萬字
  • 好帖分享:明朝行書第一帖《飲中八仙歌》欣賞,學行書的首選好帖
    行書的學習和楷書有所不同,楷書在選擇碑帖的時候,碑的佔比往往比帖的佔比大一些。其一楷書在唐代發展到鼎盛,而唐代的很多的楷書作品到現在保存的基本是以碑為主的,其二是楷書的特點決定了學碑更加的直觀一些。
  • 【趙孟頫行書集字】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皎皎白駒,賁(bēn)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遊,勉爾遁思。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chú)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xiá)心。關於這首詩,《毛詩序》以為是大夫所寫,諷刺宣王不能留用賢者於朝廷。朱熹《詩集傳》說:「為此詩者,以賢者之去而不可留。」
  • 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學行書?
    這個問題在古人那裡是不存在的,反倒是今天許多人用這個問題來做文章,說不用練楷書,直接從行書入門練書法也是可以的。這種說法的依據是書體並不是按照楷書到行書的過程演變的,而是先有章草、今草、行書,然後才有的隸書,其實只不過是為寫不好楷書而找的託詞罷了。這個觀點中存在著巨大的漏洞,我們這裡不點明,在後期的文章中會慢慢分析。
  •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行書有自身的特徵和特點,絕對不是把楷書連起來寫就是行書,在學習行書之前需要先理清楚這個概念。像筆畫順序,楷書是有嚴格的筆畫順序的,而行書為了連帶的方便,在筆畫順序上做了很大的改變與調整,這都是區別於楷書的重要特徵。再者,從筆法的豐富性,映帶關係上來看二者的區別也是比較明顯的,牽絲映帶,形斷意連,顧盼生姿,這都是行書非常直觀的一些特徵,所以呢,一定要避免把楷書快寫當行書的這種情況。
  • 趙孟頫寫經換茶圖卷
    畫面:松林、竹籬,趙孟頫據石几作書,中峰明本禪師對坐。後設茶具、爐案。侍童三人。此圖是仇英應明代收藏家崑山周於舜之求而作,仇英曾臨摹趙孟頫之畫,對趙孟頫書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事應有所知,所以周於舜找人畫《趙孟頫寫心經換茶圖》,仇英當然是最好的人選。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如這次展出趙孟頫《臨蘭亭冊》、董其昌《鍾繇筆法書米海嶽詩軸》、王鐸《臨閣帖卷》、包世臣《臨王羲之十七帖軸》、姜宸英《臨王義之帖軸》等。 此次展出的《臨閣帖卷》是王鐸49歲(崇禎十三年)所臨,時在京師禮部右侍郎任上,同年九月即遷南京禮部尚書。臨王獻之三帖(廿九日帖、鵝群帖、江東帖)、虞世南(飯千僧手疏)等於一卷之上。雖系臨古,而純以自家筆法出之,筆力雄肆厚重,勢峻意密。
  • 趙孟頫生命中最後一幅神作,寫盡榮辱浮沉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是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去世前的書法名帖,為送當時隆教寺的高僧主持祖瑛和尚。趙氏特書此疏。茲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此卷書於至治元年12月,趙氏時年68歲。
  • 如何評價趙孟頫的書法,有人說風流妍美,有人說充滿「奴性」
    趙孟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藝術家。最大的爭議來自於,他是大宋宗室子弟,宋亡之後,他入仕元朝,並且地位尊貴。趙孟頫生於浙江湖州,他是趙德芳的後人。忽必烈知道趙孟頫這個人才華出眾,請他出來做官,封他為翰林學士承旨。這個官職相當於翰林學士的「頭兒」,和宰相的權力不相上下。趙孟頫在元朝官場上的崛起,受到了很多文人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