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十二課的課文。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篇課文。
01關於作者
梁啓超近一生坎坷波折,將民主進步之光帶給民眾,成為近代中國偉大啟蒙者。
毛澤東說:「」年輕時影響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啓超;胡適說,少年時讀了梁啓超的文字像受到電擊。戊戌變法已經過去一百多年,梁啓超卻從未淡出中國社會改革者的視野,每次我們回望梁啓超,都能夠強烈感受到新的啟迪與衝擊。
02寫作背景與作品影響
梁啓超面對腐敗無能的封建統治、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情勢,為喚醒民眾,救國圖強,寫下氣吞山河的《少年中國說》。
後來,《少年中國說》風行,將「少年」一詞在清末社會裡變成一種時尚的革命名詞,彼時追求進步的年輕知識分子競相以「少年中國之少年」或「新中國之少年」自稱。1902年南洋公學學生組織「少年中國之革命軍」,而汪精衛後來密謀行刺醇親王載灃被捕,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名句,「少年也已經從概念、理想化身為血肉之軀、革命的先鋒、未來歷史的塑造者」。
03正音與斷句
上面這個部分,有許多生僻字,不太好讀。
大家可以先把帶拼音的詞讀熟,然後再讀一整句,這樣由點到面地反覆多讀幾遍,就能很快把這部分內容讀通順。
04解釋
上面這幾句難度不大,因此我匯總在一起進行解釋。
在古代的文言文中,「河」一般指的是黃河,「江」一般指的是長江。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這句,在上面的解釋是:「黃河從地下冒出來」。
很多同學一定覺得很奇怪,黃河怎麼會從地下冒出來呢?
實際上,這句話指的是:黃河水並不是一開始就奔騰洶湧,在黃河的源頭,它是按照千萬年來形成的河道在地下流動,然而,黃河水一旦從地下河道湧出地面,便成為滔天的洪水,洶湧澎湃,浩浩蕩蕩,一瀉千裡。
上文中,梁啓超先生把「中華少年」比作紅日,比作黃河,比作潛龍,比作乳虎,比作鷹隼,比作奇花,比作寶劍!
一連串的比喻,寫出了「中華少年」的朝氣蓬勃,彰顯出了「中華少年」強烈的進取精神,也寄託了梁啓超先生對「中華少年」的熱愛和期盼。
今天的知識點就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下方給我留言,我會努力為你解答。
如果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歡迎你告訴我,相信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後,就會發現,語文並不難。
感謝你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
05拓展閱讀
人教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材及部分內容解讀
人教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材及部分內容解讀
「最新」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文原文及部分解讀
「停課不停學」五下部編版文言文《自相矛盾》知識點串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