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談讀書》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十四課的一篇課文。
《古人談讀書》是三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篇課文。
第一則
出處與作者
第一則內容,選自《論語》。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解釋
第二則
出處與作者
第二則內容,選自《訓學齋規》。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世稱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解釋
第三則
出處與作者
第三則內容,選自《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解釋
這裡要特別解釋一下,文中的「河伯觀海」、「井底之蛙」,都是舉例說明不要在讀書的時候,稍稍有所得,就自我滿足,覺得自己已經懂得很多了。
今天的知識點就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下方給我留言,我會努力為你解答。
如果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歡迎你告訴我,相信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後,就會發現,語文並不難。
感謝你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
拓展閱讀
盪氣迴腸,氣吞山河!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五上《少年中國說》解析
「最新」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文原文及部分解讀
「停課不停學」五下部編版文言文《自相矛盾》知識點串講
文言文想拿高分?看這裡:初小銜接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附答案)
「初小銜接」知己知彼:相差只一年,語文教材卻有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