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村塾培育了眾多的志士,一度在松下村塾學習的人數達 92 人之多。培養的學生有高杉晉作、久坂玄瑞、吉田稔磨、野村和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品川彌二郎、松浦松洞、寺島忠三郎等多位志士。雖然限於當時對師生關係如何認定有不同的理解,而這九十多個人也沒有排成排地坐在桌子前面學習。但只要行了師生之禮,那麼理所應當的就應該是弟子吧!雖說如此,但能培育出如此眾多的優秀人才實在令人驚嘆。
說松下村塾改變了日本一點都不誇張。而且,該村塾僅存在兩年時間,但展現出來的教育影響力卻是驚人的。他們不僅推翻了江戶幕府,更參與了明治政府的建設,引導日本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而像久坂玄瑞、入江杉藏吉田稔磨這些松下村塾的中堅力量卻死於蛤御門之變【1】,雖然著實令人惋惜,但歷史就是如此殘酷。
村塾最初只有三個榻榻米【2】大小的教室,學生只有七名。之後,面積雖增加到八個榻榻米大小,但仍舊是小規模的村塾的教學分孟子會、傳習錄會、日本外史會等,每周授課六次。
松陰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徹底的平等主義,並結合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充滿了人性關懷。另外,關於要教育出什麼樣的人才,吉田有著明確的教育目的。他認為任何職業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繼承家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吉田松陰引導每個人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他要求將繼承家業作為最基本的社會規則去遵循,同時指導學生在認識自己應該做什麼的基礎之上去進行學習。這與今天所說的「個性教育」有很大不同。或者說,「個性教育」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必須完成的事情,以此為基礎實行教育。
從這個意義上講,以繼承家業為中心而展開的教育才是「個性教育」。吉田松陰本人也是這樣,繼承山鹿流兵學是其家業,而村田清風和玉木文之進等人則是對吉田松陰實施了徹底的「個性教育」。
在學習陽明學方面,吉田松陰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讀書人,而是一名實踐家。在松下村塾,他與學生共同學習,從而構築起了朋友般的關係,並達到了一種理想的狀態。
松下村塾的教育原本是從野山監獄的教育發展而來的。王陽明也是從龍場的教育活動中創立了陽明學,同樣的背景生成了同樣的教育契機。與王陽明堅信所有人都有「良知」一樣,吉田松陰認為所有人都是有才能的,所以對學生要「無為而化」,去除壓迫式教育是他的一大特點。江戶時期的教育也大都如此,由於當時是學生(確切地說是學生的父母)選擇老師,一般不會有壓迫式教育。
壓迫式教育是現代的產物,尤其是戰後教育引發的問題。如此,吉田松陰的教育就以自由和發揮個人長處而聞名。松陰教育的優點在於不會利用自己的學術性權威來強迫學生。筆者也是儘可能地學習吉田松陰的教學方法,傳達給學生要學會「質疑權威」的信號,雖然有時候會遭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的質疑,心中也有大罵「這個小混蛋」的時候,但我確實很高興,因為正是這樣的學生才會有顯著進步。
注釋:
【1】蛤御門之變:江戶時代末期元治元年7月19日(1864年8月20日 )的事變,又稱禁門之変。長州藩以「藩主冤罪向帝申訴」的名義出兵京都,和試圖阻止長州軍入京的會津藩、桑名藩以及薩摩藩在現在的京都御所西側蛤御門附近發生戰鬥,長州藩戰敗。事變後德川幕府發動第一次長州徵討。
【2】榻榻米:日本特有的丈量尺寸的方法,多用於房間大小的說明上。一個榻榻米 即1畳,1畳=1.6562 ㎡ (中京間),1中京間=910mm×1820mm=1.6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