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越來越多,河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 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空氣品質持續好轉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我市本著治汙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的目標,持續推進「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舉措,按照「夏治臭氧冬治霾」思路,開展包抓包聯專項督查,抓好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因子治理,全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嚴格工業源頭汙染整治。大力實施生態環境治理五大提升工程,全面深化水泥、建材、煤炭、電力、陶瓷等行業的精準化管理,推進清潔生產,建立「一企一檔」「一廠一策」臺帳。開展儲洗煤廠「評星定級」和非煤礦山專項整治工作,全市39家洗煤儲煤場26家達到五星標準,規範整治物料堆場102個。全市104家加油站實現三次油氣回收治理全覆蓋。 強化揚塵汙染治理管控。開展以道路揚塵整治為重點的抑塵治霾「春雷」行動,堅守治汙降霾卡點,嚴查貨車超限超載和拋灑汙染行為,衝洗過境入城貨車50餘萬輛。加大道路清掃灑水抑塵力度和頻次。開展建築工地揚塵專項整治行動,落實「六個百分百」抑塵要求,重點企業和所有工地全部建設在線監測、視頻監控和車輛號碼識別系統。 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攻堅戰。市委、市政府召開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千人大會,再動員、再部署。全市1145臺燃煤鍋爐改燒清潔能源,完成散煤治理2.25萬戶,任務完成率達100%。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4923輛,佔任務的98.5%;淘汰油改氣車輛644輛,佔任務的161%,遙感檢測機動車13.4萬輛,路檢抽測2112輛,編碼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988臺。摸排整治「散亂汙」企業5家,做到動態清零。 截至12月14日,我市2020年收穫優良天數273個,同比增加17天;PM2.5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重汙染天數3天,同比減少5天。多措並舉保水質達標 為徹底改善水環境質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水汙染防治工作多次作出批示並現場視察,多次召開全市水汙染防治專題會議研究具體落實,進一步強化措施,攻堅克難,確保岔口斷面水質達標。 開展專項行動。在全市開展「奮戰六十天,決勝碧水保衛戰」專項行動。建立河道分段包抓機制,開展河道巡查整治行動,整治非法排汙口64個,漆水河清淤疏浚32公裡,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全市新增雨洪調劑量1261萬立方米/年,減少水土流失面積784平方公裡。 加大工程治理。投資12.65億元實施漆水河水環境治理PPP項目,主要包括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汙水管網改造和雨汙分流等內容。南北市區兩家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主體工程已完成,10個重點河段形成景觀帶,改造汙水主管網16公裡,協調桃曲坡水庫累計補充生態水2000萬立方米。 強化監管監測。實行24小時駐廠監管,環保執法和監測人員每天下河道檢查排除排汙口和管網異常問題。實行動態調度,緊盯小時自動監測數據,分區縣分河段加大手工監測頻次,以時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發現超標問題及時解決。十三五」期間,我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基本達到100%,自2020年4月份以來,岔口斷面水質已連續8個月達到或優於Ⅴ類。 動早謀實,科學規劃「十四五」。提早動手,超前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按照時間節點穩步推進。同步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試點,以「恢復石川河有水」為核心任務策劃項目75個,總投資約144億元,得到生態環境部領導的肯定。汙染減排穩步推進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排汙登記備案,清理整頓工作進度全省第二,編制減排方案,聯合相關部門多次現場督辦,對項目存在問題進行梳理,逐一突破,對省考重點減排項目存在問題下達預警函,納入省考的2個重點項目和8個VOCs減排項目全部完工,29個市考項目有序推進,銅川市第二次汙染普查全國試點工作通過國家評審驗收。 完成2017年-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清單編制,同時補編了2015年-2016年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過程中調研了10餘個政府部門、40餘家企業單位,對比分析了100餘家中小企業數據,獲取了12萬餘個基礎數據,完成了每年度250餘個圖表分析,並於12月4日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評審。 新徵程即將開啟。相信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一定能讓青山永駐、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記者:徐國璽)
網絡編輯:王宇興信息審核:張澤【來源:銅川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