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有溫度的書店系列--字裡行間、Page one、單向街、24小時書店

2020-12-20 贏商網

  編者按:在店面租金上漲,網絡書店的擠壓之下,民營的實體書店究竟還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除了傳統的經營模式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新路?有的書店緊追時代潮流,追求創新和個性,每個書店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屬於它們獨一無二的故事吧。

  1、字裡行間--有溫度的書店

  進駐的購物中心/綜合體: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北京凱德晶品購物中心、北京華潤五彩城、鳳凰匯購物中心、金源新燕莎購物中心、北京遠洋國際中心等等。

  字裡行間BELENCRE是一個為面向現代都市年輕人,販售圖書及相關文化生活百貨用品,結合咖啡休閒與人文分享空間的經營,打造最具人文與生活之美,助益心靈提升的複合式文化休閒空間。當前在北京有八家分店,分別為慈雲寺店、德勝門店、三元橋店、中央美院店、萬壽路店、阿里巴巴店、五彩城店、金源燕莎店。

  讓讀者找到主人的感覺

  書店裡很安靜,音樂聲輕柔到時隱時現,溫暖的燈光下,你可以獨自一人在舒適的沙發或凳子上落座,打開電腦上網或從書架上取一本書閱讀,也可以叫上三五個朋友,一起享受免費而且是人工現場研磨製作的咖啡或其他飲料。如果你要買書,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和詳細的介紹;如果你想讀完沒有看完的書,可以直接將書借回家。這些是字裡行間書店的會員可以得到的基本服務。

  我們的書店有溫度網店做不到的我們才做

  字裡行間要做網店不能給讀者提供的服務。網店的便捷性和低折扣是我不能給你的,但是我能給你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和氛圍,你和我們的店員面對面交流,面對面享受我們服務的感覺。你在網店買書,也就是屏幕對著你,你不知道噹噹是誰在為你服務,但是我們這邊是可以的,我們的書店有溫度。我們重視心靈之間的交流或關愛。

  字裡行間書店以眾籌方式募資百萬

  7月15日,眾籌網頁面一個名為「字裡行間」的項目創造了一個出版眾籌行業的奇蹟:50萬的項目籌資目標,24小時成功眾籌100多萬,引發了用戶和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如今,在租金持續高漲、電商分流顧客以及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等眾多原因的衝擊下,實體書店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

 

  2、Page one--購物中心的精品書店

  進駐購物中心:臺101、杭州萬象城(內地第一店)、上海頤提港、香港時代廣場、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等

  Page One集團的第一家書店出現在新加坡的一家購物中心,專營藝術和設計類圖書。時至今日,當時這家小小的書店已經擁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並且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香港、臺灣都開有分店。

  「PageOne」專門提供中英文藝術及設計書籍,且具備各類書籍小說以及精品。而「PageOne」的店鋪裝潢年輕時尚及極具個性,好讓顧客享受輕鬆舒適的購物環境。

  PageOne的氣質無疑是與大多書店不同的,身在大型購物中心,內在中西合璧,氣質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家碧玉,更像是勇於衝破束縛留洋歸來的大家閨秀。

  對於PAGEONE不賣咖啡只賣書、不在網上售書的銷售模式,以及不給讀者提供座位休息的情勢。複合式經營會是未來書店發展的主流。但PAGEONE卻沒有採用。書店是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有賴於政府和開發商的支持,賺錢不是書店的唯一目的,它的文化效益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3、單向街書店

  入駐購物中心:朝陽大悅城、北京愛琴海等

  單向街致力於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2006年初,供職於媒體的許知遠、吳曉波、於威、覃裡雯、張帆等13人每人出5萬元入股,創辦了「單向街書店」,在2006年首屆民營書業評選中,單向街榮膺年度優秀小書店。

  書店的名字「單向街」取自德國著名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單向街》,而書店本身也恰如其名,長長的一個走廊,筆直明亮。書店的宗旨———WeReadTheWorld,就印在書店出版物的扉頁上。

  2012年,單向街因為高昂的房租不得不搬離藍色港灣,在那一年,書店倒閉的消息接二連三,書店的困境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但是從今年好消息不斷傳來,單向街空間連續開了兩家分店,字裡行間也不斷擴大,新書店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始陸續開張。

  從2014年8月起,單向街書店正在推出其首批藝術家、作家「駐店計劃」。「做這個項目,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和讀者更密切的接觸。」單向街書店創始人之一張帆介紹,與以往單純賣書的角色不同,單向街書店一直有做沙龍的傳統,在更名為「單向空間」後更是積極向文化機構的角色轉型。

  畫家劉小東對書店評價到:「這個小書店,是我見過最美的。這麼大的城市,能保留這麼一個小小的安靜的樂土,很不容易。樸素、簡單、有情懷、有品質,它是世界一流的。」

  4、24小時書店:書+咖啡+文創產品經營模式

  入駐購物中心:新華都東海灣生活廣場、重慶時代天街等

  在全國成千上萬家書店中,24小時書店堪稱是寥若晨星,但它點燃了守望文化的「燈塔」,傳遞著推動全民閱讀的責任擔當。在實體書店普遍不景氣的現實語境下,24小時書店的堅守尤為可貴。

  深圳24小時書吧就專門隔出一隅,供讀者寫作創作,不收任何費用,就是好的嘗試。書店提供一些免費項目或活動,會增加經營成本,但這有助於提高書店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淘書、購書、讀書。

  24小時書店也是創新文化消費的「試驗田」,有必要適當營銷與讀書有關的其他文化衍生品,比如咖啡,可以同咖啡館聯動經營,讀者邊喝熱氣騰騰的咖啡,邊閱讀,這是相當浪漫和愜意的讀書氛圍。筆者在想,如果書店再與茶社聯動,將茶文化與書文化融為一體,書香與茶香交相輝映,該是多麼的幸福和浪漫!

圖說:傳統實體書店「大變身」 特色主題書店受歡迎
圖說:特色書店系列-貓的天空之城、舊天堂、雨楓書館
圖說:最美書店系列--先鋒書店、臺北誠品、老書蟲書吧、唐寧書店

相關焦點

  • 書店夜未眠,單向空間瘋狂的360小時直播實驗
    杭州4.23策劃盤點之單項書店。距離單向街書店從孤島發出那封求助信,已經快兩個月了。2個月裡,很多人都向單向伸出了援手,他們自己也在嘗試各種自救方式,各種與讀者連接的方式,比如直播。4 月 23 日是世界閱讀日,也是單向空間作為一家書店每年的節日。今年,單向無法在線下與大家見面,但推出了單向 LIVE。
  • 一條×單向空間:保衛書店,挺過春天|簡·奧斯汀|實體書店|書衣|...
    本是書店15周年的「慶生」,卻在當下這個特殊時刻,被迫變成了「求生」。2月24日,獨立書店單向空間在自家公眾號推文裡首次吐露:「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這讓堪稱「多事之冬」的2020年初,又多了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疫情期間,閉店中的單向空間杭州店實體書店不賺錢,已是多年來的業內共識和常態。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2月24日,單向空間發了一封眾籌求助信,說單向空間陷入「絕境」,「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這讓曾經打造過爆款,引起過跟風的單向街書店,在15年後走上了一條眾籌求援之路。項目眾籌在50-8000元之間,不同等級有單向街「單向卡」「單向日曆」「單向空間儲蓄卡」等會員權益。「賣書不賺錢」,這已經成為書店的共識和現狀。
  • 購物中心裡的新標配:那些顛覆傳統的個性書店_專題報導_贏商網
    品牌 特色/經營策略 進駐購物中心/商業體 誠品書店 特點:因地制宜,連鎖但不複製 複合式經營:24小時 香港希慎廣場、臺北新世界購物中心、臺北101大廈 方所書店 特點:小眾主義、跨界 經營:複合式、書店+咖啡+展覽 廣州太古匯
  • 15年的單向空間書店眾籌續命,還真不是「端著情懷去要飯」
    2月24日,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條「走出孤島、保衛書店 | 堅持了15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文章刷屏了。我平時很少在朋友圈轉發文章,但這天點進去、閱讀完,很快就轉發了。好攝女作為一名書店深度體驗者,接下來,我來聊聊這十年裡,我與單向空間有關的一些記憶吧。我去的第一家單向空間,是在北京的藍色港灣。那是2011年,它叫單向街圖書館。那時候我拿著一個初級單眼相機,拍過一層靠窗代寄明信片的郵箱、二層陽臺上讀者的書和電腦、一層走向二層的那個樓梯轉角處的玩偶大熊,都是不經意地抓拍。現在回想起來,都是有故事的照片。
  • 24小時書店模式能否長存
    今年7月全國11家24小時書店召開研討會,讓實體書店再次成為焦點。幾個月過去,24小時書店模式是否被讀者認可、這個模式能否被更多大城市書店借鑑值得關注。本報記者 師文靜超預期銷售翻番>> 「24小時」擴大品牌的意義更大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可以說是11家24小時書店裡最受關注的,因為它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 臺灣誠品書店:24小時書店值得堅守?
    談到24小時書店,首先跳入腦海的就是臺灣的誠品書店。據悉,十幾年前,誠品曾舉辦了「夢想中的書店」徵文,結果有40%以上的人夢想有一家24小時都開放的書店。誠品隨即推出「閱讀零時差、全天不打烊」的敦南店和京華城店。前不久,臺灣誠品書店舉辦了20周年店慶活動,董事長吳清友表示,計劃兩年內進軍大陸開店。
  • 德州市首個24小時書店開門迎客
    7月7日,由德州市新華書店打造的24小時書店崇德書房正式開門迎客,據介紹,這是全市第一家24小時書店。  崇德書房位於德城區解放大道新華書店一樓南首,別具一格的工藝品裝飾著牆面,種類繁多的書籍擺放在造型各異的書架上,專為夜讀增設的不同形式的桌椅在暖色燈光下散發出溫馨的氣息。
  • 全國24小時書店大盤點!大武漢獨佔三家並列第一名
    地址:德勝門外大街87號德勝國際E座3、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書店書店裡面選書比較精,可以好好逛一下,並且它還有一個床鋪,可以在這裡住宿。地址:天河區體育東路27號華工分店地址:華工正門口食街盡頭深圳深圳24小時書吧
  • 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 疫情下單向街書店告急
    「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成立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眾籌資金以續命。《島上書店》中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這一次,人們會拯救單向街,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麼?在這封名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的求助信中,單向街書店細數了近日來的不易。按單向街事業部總經理武延平所說,截止到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
  • 《你會怎麼做》走進24小時書店 閱讀不一樣的人生
    中國網娛樂11月30日訊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在人常說:「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從識字開始就學會閱讀的你,讀什麼書產生過共鳴?生活工作忙碌的你,還會每天都閱讀嗎?
  • 24小時書店扎堆出現 成實體書店「自救良藥」?
    作家王蒙說,24小時書店很有意義,是新的創舉,在網絡的衝擊下,實體書店未來依然大有可為,「由於網絡購書便捷,實體書店受到衝擊,很多實體書店正在積極回應,使得我們的書店環境越來越優美,服務更豐富,使得我們的實體書店成為文化地標。」
  • 津城首家24小時書店:「深夜書房」守望文化之光
    兩年來,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今年山東省高考語文的這道作文題,讓24小時書店一時間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6月20日,本市南開區榮業大街上的新華書店「進階」成為津城首家24小時書店正式運營,一時間引發關注。20多天過去,這家24小時書店運行情況如何?新報記者子夜走訪,了解書店深夜經營狀態,回溯津城書店「越夜」探索細節。
  • 成都24小時書店的午夜讀書人
    軒客會格調書店裡的夜讀人。   窄巷子裡的24小時書店有著各式各樣設計獨特的擺件。 圖據企鵝拾家   進入4月,成都的夜晚春風沉醉,這是這個城市最舒服的季節。深夜11點,成都的夜色開始蒙上層層細雨,城市裡的大多數人已經洗漱,準備休息,而有些人卻在24小時書店裡,或快或慢地翻著手裡的書籍,度過他們帶著書香的夜晚。他們有些是為了準備臨近的各種考試或者工作任務,有的則是希望在厚重的生活壓力中,在閱讀中找到一絲寧靜的慰藉。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 「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 「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2020年06月01日 09:05:00來源:澎湃新聞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
  • 廣州24小時書店有哪些?廣州不打烊書店地址信息一覽
    廣州24小時書店有哪些?廣州不打烊書店地址信息一覽  說一個嚴肅的話題。每一個人逛書店的目的都不一樣,有人喜歡看裝修、有人喜歡喝咖啡、有人喜歡看產品、有人是真的喜歡看書……我喜歡逛書店,因為書店傳達給我的不僅僅是陳列在貨架上的商品,還有與這個時代息息相關的資訊,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的資訊」。
  • 北京24小時自助書店有了「樣板間」
    北京24小時自助書店有了「樣板間」專家建議可建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社區等地 24小時自助智慧書店真的來了!在北京國際圖書城一層展廳南側,佔地30平方米的「新華生活+24小時無人智慧書店」近日開始迎接讀者。隨著該店的面世,24小時智慧書店也有了「樣板間」。 從外觀看,這家智慧書店設計風格採用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寓意。鋼化玻璃搭建而成的書店,搭配以寬大的金色邊框,顯得格外醒目。從屋外望去,裡面的圖書、食品、綠植一覽無餘。
  • 廣州1200書店能睡覺嗎?廣州1200書店怎麼收費?
    相比第一年的試水短租,本次參與的新書店不少是主動增加住宿空間,從「自救」式經營變為主動出擊,將書店住宿作為一種新型運營模式。小豬CEO陳馳表示,小豬一直在致力於分享經濟在國內的本土化創新,「城市之光」書店住宿計劃正是其中的主打系列,「實體書店提供的氛圍還是線上書城很難比擬的,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分享的方式,拉近人們和書店的距離。」
  • 繼24小時書店後太原又有了24小時不打烊的自習室,你還在等什麼?
    去年在太原師範街上開了一家島上書店。這是一間由地下停車庫改裝而成,內部裝飾讓人好奇的書店,是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外牆用原木色裝修的島上書店並不是很顯眼,大部分喜愛閱讀的人是看著這個島上書店名字走進去的。這個書店的設計非常獨特,視覺感強,細節之處設計的很棒,嵌入牆體的書格真是別具匠心。沿著書店長長的的文化走廊,每走一步,你都會看到書籍、文創類小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