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店面租金上漲,網絡書店的擠壓之下,民營的實體書店究竟還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除了傳統的經營模式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新路?有的書店緊追時代潮流,追求創新和個性,每個書店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屬於它們獨一無二的故事吧。
1、字裡行間--有溫度的書店
進駐的購物中心/綜合體: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北京凱德晶品購物中心、北京華潤五彩城、鳳凰匯購物中心、金源新燕莎購物中心、北京遠洋國際中心等等。
字裡行間BELENCRE是一個為面向現代都市年輕人,販售圖書及相關文化生活百貨用品,結合咖啡休閒與人文分享空間的經營,打造最具人文與生活之美,助益心靈提升的複合式文化休閒空間。當前在北京有八家分店,分別為慈雲寺店、德勝門店、三元橋店、中央美院店、萬壽路店、阿里巴巴店、五彩城店、金源燕莎店。
讓讀者找到主人的感覺
書店裡很安靜,音樂聲輕柔到時隱時現,溫暖的燈光下,你可以獨自一人在舒適的沙發或凳子上落座,打開電腦上網或從書架上取一本書閱讀,也可以叫上三五個朋友,一起享受免費而且是人工現場研磨製作的咖啡或其他飲料。如果你要買書,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和詳細的介紹;如果你想讀完沒有看完的書,可以直接將書借回家。這些是字裡行間書店的會員可以得到的基本服務。
我們的書店有溫度網店做不到的我們才做
字裡行間要做網店不能給讀者提供的服務。網店的便捷性和低折扣是我不能給你的,但是我能給你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和氛圍,你和我們的店員面對面交流,面對面享受我們服務的感覺。你在網店買書,也就是屏幕對著你,你不知道噹噹是誰在為你服務,但是我們這邊是可以的,我們的書店有溫度。我們重視心靈之間的交流或關愛。
字裡行間書店以眾籌方式募資百萬
7月15日,眾籌網頁面一個名為「字裡行間」的項目創造了一個出版眾籌行業的奇蹟:50萬的項目籌資目標,24小時成功眾籌100多萬,引發了用戶和行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如今,在租金持續高漲、電商分流顧客以及讀者閱讀習慣改變等眾多原因的衝擊下,實體書店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
2、Page one--購物中心的精品書店
進駐購物中心:臺101、杭州萬象城(內地第一店)、上海頤提港、香港時代廣場、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等
Page One集團的第一家書店出現在新加坡的一家購物中心,專營藝術和設計類圖書。時至今日,當時這家小小的書店已經擁有一批忠實的追隨者,並且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香港、臺灣都開有分店。
「PageOne」專門提供中英文藝術及設計書籍,且具備各類書籍小說以及精品。而「PageOne」的店鋪裝潢年輕時尚及極具個性,好讓顧客享受輕鬆舒適的購物環境。
PageOne的氣質無疑是與大多書店不同的,身在大型購物中心,內在中西合璧,氣質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家碧玉,更像是勇於衝破束縛留洋歸來的大家閨秀。
對於PAGEONE不賣咖啡只賣書、不在網上售書的銷售模式,以及不給讀者提供座位休息的情勢。複合式經營會是未來書店發展的主流。但PAGEONE卻沒有採用。書店是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有賴於政府和開發商的支持,賺錢不是書店的唯一目的,它的文化效益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3、單向街書店
入駐購物中心:朝陽大悅城、北京愛琴海等
單向街致力於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間。2006年初,供職於媒體的許知遠、吳曉波、於威、覃裡雯、張帆等13人每人出5萬元入股,創辦了「單向街書店」,在2006年首屆民營書業評選中,單向街榮膺年度優秀小書店。
書店的名字「單向街」取自德國著名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單向街》,而書店本身也恰如其名,長長的一個走廊,筆直明亮。書店的宗旨———WeReadTheWorld,就印在書店出版物的扉頁上。
2012年,單向街因為高昂的房租不得不搬離藍色港灣,在那一年,書店倒閉的消息接二連三,書店的困境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但是從今年好消息不斷傳來,單向街空間連續開了兩家分店,字裡行間也不斷擴大,新書店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始陸續開張。
從2014年8月起,單向街書店正在推出其首批藝術家、作家「駐店計劃」。「做這個項目,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和讀者更密切的接觸。」單向街書店創始人之一張帆介紹,與以往單純賣書的角色不同,單向街書店一直有做沙龍的傳統,在更名為「單向空間」後更是積極向文化機構的角色轉型。
畫家劉小東對書店評價到:「這個小書店,是我見過最美的。這麼大的城市,能保留這麼一個小小的安靜的樂土,很不容易。樸素、簡單、有情懷、有品質,它是世界一流的。」
4、24小時書店:書+咖啡+文創產品經營模式
入駐購物中心:新華都東海灣生活廣場、重慶時代天街等
在全國成千上萬家書店中,24小時書店堪稱是寥若晨星,但它點燃了守望文化的「燈塔」,傳遞著推動全民閱讀的責任擔當。在實體書店普遍不景氣的現實語境下,24小時書店的堅守尤為可貴。
深圳24小時書吧就專門隔出一隅,供讀者寫作創作,不收任何費用,就是好的嘗試。書店提供一些免費項目或活動,會增加經營成本,但這有助於提高書店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淘書、購書、讀書。
24小時書店也是創新文化消費的「試驗田」,有必要適當營銷與讀書有關的其他文化衍生品,比如咖啡,可以同咖啡館聯動經營,讀者邊喝熱氣騰騰的咖啡,邊閱讀,這是相當浪漫和愜意的讀書氛圍。筆者在想,如果書店再與茶社聯動,將茶文化與書文化融為一體,書香與茶香交相輝映,該是多麼的幸福和浪漫!
圖說:傳統實體書店「大變身」 特色主題書店受歡迎
圖說:特色書店系列-貓的天空之城、舊天堂、雨楓書館
圖說:最美書店系列--先鋒書店、臺北誠品、老書蟲書吧、唐寧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