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主婦採購背後情感與權力的糾葛

2020-12-11 199IT

家庭是日常消費的主要場所。當我們談論家庭消費時,總是把它跟享樂、休閒、愉悅、浪漫、輕鬆等聯繫在一起的,它與生產勞動被分別塑造成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形態:生產勞動是艱辛的工作,家庭消費是生活的享受。然而,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並非所有的消費都是這樣的富有浪漫氣質和享樂色彩,當我們把消費和勞動看作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時,就已高估了消費的享樂性忽略了消費本身也是一種工作或勞動,也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尤其是像日常採購這樣看似普通卻又是維持家庭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消費活動,其本身所具有的勞動屬性遠遠超過享樂屬性。超市購物時的千挑萬選、市場買菜時的精打細算,凡與家庭日常消費有關的,均牽涉到時間的分配和勞動的付出。

在夫妻雙方的家務分工中,誰來負責選購孩子的學習生活用品、給家人或親戚朋友挑選禮物以及家居的裝修和維護等事項,都會對其家庭生活幸福感產生影響,長期忽略購物這些瑣碎日常消費方面的付出和貢獻,必將引起家庭內部的矛盾和糾紛。

因此,一切浪漫的東西皆有可能煙消雲散。圍繞家庭日常消費的決策與勞動過程,已構成一個微觀的家庭政治或性別政治問題,其中涉及到夫妻權力協商和情感投入的交錯影響。家庭日常消費中的性別不平等是一條十分敏感而又隱蔽的神經,只有從其浪漫倫理中找回「主婦採購」的勞動價值,才能更為深入地理解性別不平等的根源。

本文選取了第三期(2010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個人問卷資料庫,選擇「已婚」且與配偶共同居住的受訪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剔除未婚、離婚、喪偶等樣本以及其它變量的一些缺失值之後,最終用來分析的樣本量為19910份,其中男性為9765人,佔49.05%,女性為10145人,佔50.95%。

文章將夫妻雙方承擔消費勞動的情況分為三種最基本的關係類型:第一,支配型消費勞動關係。這是基於特定的夫妻權力模式而展開的消費勞動關係,它使得夫妻其中一方不得不承擔更多的消費勞動。根據調查問卷中對「夫妻相比較而言,誰在家庭中更有實權」這一問題的回答作為核心指標,文章把夫妻權力模式分為丈夫更有實權、妻子更有實權、夫妻實權差不多三種類型。

第二,情感型消費勞動關係。這種關係類型主要考慮的是伴侶雙方的情感投入在家務勞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情感投入即夫妻之間的親密程度,文章通過問卷中的一組描述性問題來建構一個量表對其進行測量,量表包括「配偶能傾聽您的心事和煩惱」「在重要的事情上配偶會徵求您的意見」和「您想做的事一般能得到配偶的支持」三個問題。

第三,情感與權力交互作用的消費勞動關係。這是為了研究在不同夫妻權力模式的家庭中,夫妻情感投入程度對日常採購是否產生不同的影響。基於這三種關係類型,本文分別提出了三組研究假設,並使用上述數據進行檢驗。

如表一所示,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家庭日常採購是由妻子完成的。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女性從不承擔家庭日常採購的比例極其之低,均不足2%,日常採購全部由女性承擔的,均在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由女性承擔的也在四成左右;而全部由男性承擔的,比例非常低,都沒有超過5%,很少承擔日常採購的男性,則超過了四成。

進一步從城鄉差異來看,在從不承擔日常採購的受訪者中,城市男性所佔比例最高,城市女性比例最小;承擔日常採購約一半及以上的受訪者中,農村男性比例均高於城市男性;而大部分或全部承擔日常採購的城市女性比例也都高於農村女性,從這裡可以看出,城市女性承擔家庭日常採購的比例是最高的

從家庭收入分層來看,如表二所示,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女性是日常採購比例最高的群體,承擔約一半及以上日常採購的中等收入階層的女性累計已達88.55%,均高於低收入階層的女性和高收入階層的女性,而且,高收入階層的女性日常採購(約一半及以上的比例累計為85.77%)也略高於低收入階層女性(82.98%)。相對而言,中等收入階層和高收入階層的男性日常採購負擔是最輕的,其從不或很少承擔家庭日常採購的比例均超過一半以上。

接下來,筆者採用定序logit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在支配型消費勞動關係的檢驗中,研究發現,數據結果與研究假設恰恰相反。也就是說,受夫妻權力模式支配的消費勞動關係,並非如預設的那樣,權力越大就可以承擔越少的日常採購任務。筆者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消費決策並不等於消費勞動,「誰說了算」並不意味著誰就要來做這個事。家庭日常採購兼具消費和勞動的雙重屬性,作為一種勞動過程,夫妻之間的權衡或分工可能就此展開。

在情感型勞動關係的檢驗中,相關研究假設得到支持,即配偶情感投入程度對家庭日常採購有非常顯著的負向影響。換言之,對男性來說,配偶的情感投入越多,本人承擔日常採購的任務就會越少,對女性來說亦是如此。可見,作為消費勞動的日常採購,也是一種情感型的消費勞動關係。

但是,在情感與權力交互作用的消費勞動關係中,文章通過模型中的兩個交互項,發現了幾個明顯的變化,這也是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

在丈夫更有實權的家庭中妻子情感投入越多,丈夫承擔家庭日常採購的概率就越低;丈夫情感投入越多,妻子承擔日常採購的概率也就越高。

在妻子更有實權的家庭中,對妻子來說,她的家庭權力狀況,並不能顯著改變丈夫承擔家庭日常採購的概率;而對丈夫來說,通過他所擁有的家庭實權與情感投入的交互影響,不僅可以非常顯著地減少自身的勞動負擔,而且大大地增加了女性的勞動負擔。

千百年來,女性默默無聞地付出,在很大程度上都被視為女性對丈夫和家庭的一種心甘情願、不求回報的情感勞動,而從勞動的視角來重新審視今天依然廣泛存在於家庭之中的消費勞動分工,我們不難看到,表面上浪漫的家庭日常消費背後所隱藏的深刻的性別不平等,女性一直以來被父權制傳統中的親密情感所綁架,而陷入了無休止的消費勞動泥潭之中。本文的結論,展現了在情感的包裹下,夫妻權力的微觀運作邏輯。

結合上面的實證分析結果,我們已更清晰地認識到,家庭作為日常消費的一個基本單位,並非是完全經濟理性的,而更多地是與夫妻的情感和權力有關,或者說在家庭消費中,不是誰的收入更高或者教育程度更高,就是誰說了算,其中牽涉到的是夫妻雙方複雜的情感與權力的糾葛,過於強調把「主婦採購」視為女性心甘情願的情感付出,會掩蓋日常消費背後的性別不平等。

當代中國家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遷,已婚婦女的就業率越來越高,相伴而來的是女性的消費能力也越來越強,同時,家庭消費勞動的社會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似乎預示著女性有更好的能力和條件,可以從繁瑣的家庭消費勞動中解放出來,投身在自己的事業中,進而提高女性的家庭和社會地位。

然而,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在消費社會的邏輯中,消費只是女性的一個神話,當我們從勞動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日常消費時,可以發現,消費能力的提高並沒有真正使女性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類似「影子工作」的消費勞動更不是一種浪漫化的閒暇活動,相反,家庭消費勞動借情感之名,很大程度上掩蓋甚至固化了性別不平等。

本文之所以只選擇了家務勞動中的「家庭日常採購」一項內容作為分析對象,正是因為它兼具了消費和勞動的雙重屬性,可以讓我們從消費的浪漫倫理之中,找回勞動的價值差異,進而窺探情感與權力相互交織的可愛與可恨之處,由此對購物文化背後的性別不平等進行深刻反思。

當然,消費的內涵遠比本研究結果所呈現的更加複雜,特別是對女性來說,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她們與消費的關係更加多元化和個體化,消費不會是純粹的享樂或純粹的負擔,而是亦可以作為自我認同或自我賦權的工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推動性別權力結構的平等化有著積極意義。從這一點來看,本研究對情感和權力的分析還是一個未竟的結果。

文章詳細研究成果《情感、權力與消費勞動中的性別不平等——以家庭日常採購為例》一文發表於《青年研究》2018年第5期

作者:林曉珊/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副院長  來自: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主婦採購背後情感與權力的糾葛
    圍繞家庭日常消費的決策與勞動過程,已構成一個微觀的家庭政治或性別政治問題,其中涉及到夫妻權力協商和情感投入的交錯影響。家庭日常消費中的性別不平等是一條十分敏感而又隱蔽的神經,只有從其浪漫倫理中找回「主婦採購」的勞動價值,才能更為深入地理解性別不平等的根源。
  • 電視劇《我的不惑青春》定檔 聚焦都市家庭主婦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7日電 (陳杭)電視劇《我的不惑青春》以「家庭主婦」何沛瑾的個體故事為切入點,聚焦當代都市家庭主婦生活困境,全景化展現當下女性意識的飛速發展和變化。
  • 中國女性出軌率最高的職業竟是家庭主婦
    中國的家庭主婦出軌率最高中國民政局日前公布一組數字:2017年上半年中國全國有558萬對夫婦結為連理;與之相對的是185萬對離婚夫婦。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又稱家庭主婦,顧名思義,家庭是主婦們的服務對象,不僅要做家務,還要服務父母、丈夫和小孩。。很多主婦在總結她們的生活時,提到的關鍵詞就是忙和累。
  • 港媒觀察:中國全職家庭主婦生活不容易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日發表題為《中國受過教育的家庭主婦感到過度勞累和不受重視》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5年前,當蔡寧(音)和家人從比利時回到中國時,她沒想到當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會如此艱難。在中國東部城市南京,38歲的她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做家務和照顧兩個兒子上。
  • 如果你被稱為家庭主婦那意味著什麼
    後來那份文件出來,職業一欄寫的是housewife(家庭主婦),我先沒注意,西柚看到,對著那份文件狂笑,說你看到你的職業是什麼了吧,你可一點也不恪守家庭主婦本分啊,動輒對我吆五喝六。然後我自己也覺得挺那個啥,職業女性了一輩子,職業那一欄或者編輯或者記者,不同階段名字前面有不同的職稱的職務的定冠語,但核心一直沒變,雖然上班的時候一直盼望能不上班,真不上班了,也沒覺得自己職業是家庭主婦啊。
  • 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這類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重大刑事犯罪被不斷曝光的背後,還有更多家庭矛盾激發的犯罪苗頭藏匿於當事人的沉默中,成為社會的隱痛。那麼,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重大刑事案件近年來呈現什麼趨勢?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當你處在一段「危險的親密關係」中,如何鑑別行兇者的「多副面孔」?
  • 「我的老婆沒有工作,她只是個家庭主婦」
    ,我是一個護衛;孩子出生了,我又變成了教師;我還是一個隨叫隨到的待應;我是一名保姆,照顧所有人;我可以有千萬種身份,唯獨不是我自己……「總的來說,我是一個全職太太,我的工作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隨時待命,沒有薪水。」
  • 別急著高喊「當家庭主婦是她們的自由」
    最簡單的一點是,當家庭主婦成為要繳稅、交納社保的職業後,反而增加了家庭的負擔。也就是說,丈夫需要更高的收入才能維持原本的生活水平。而勞動的實際價值也很難評估——只按照市面上的家政服務價格來計算,顯然忽視了家庭主婦所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情感付出;那麼服務質量的標準在哪兒?孩子考多少分算是輔導工作達標?丈夫升職了有多少是妻子的貢獻?
  • 駕馭新時代職業——家庭主婦
    編者按:今天詡然老師這篇文章是有關家庭主婦背後的辛酸與不易,她們內在的那份堅強與偉大,也讓我想起最近的一部日劇《坡道上的家》,真的很發人深省。生活中我們容易忽略這樣一個角色——家庭主婦,社會傳統的限制,也讓不少家庭主婦創造的價值不被承認和認可,主婦們壓抑了很多情緒和傷痛,付出了很多,但是很難表達出來,無論是社會上還是在家庭地位中都是不被看好的,甚至是被嫌棄的……家庭主婦背後的辛酸———1. 對自己的否定。
  • 枕邊行兇: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這類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重大刑事犯罪被不斷曝光的背後,還有更多家庭矛盾激發的犯罪苗頭藏匿於當事人的沉默中,成為社會的隱痛。那麼,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重大刑事案件近年來呈現什麼趨勢?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當你處在一段「危險的親密關係」中,如何鑑別行兇者的「多副面孔」?
  • 家庭主婦一定會成為絕望主婦嗎?
    這些標籤沒有經過懷疑就被坐實,於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家庭主婦成了一項註定失敗的職業,於是家庭主婦成了所有失敗、不幸的替罪羊。陸琪老師,女人是不是絕對不能放棄工作,做全職家庭主婦呢?為什麼有些家庭主婦看起來也很成功和幸福呢?
  •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全職太太,只有家庭主婦?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全職太太,只有家庭主婦? 主要的區別就在傳統思想和法律法規上。 而中國的女性,如果選擇做家庭主婦,只能純粹在家當個免費的保姆,在經濟上國家沒任何補助,只能依靠老公那微薄的薪水。
  • 枕邊行兇者圖鑑:因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引發的命案呈快速上升趨勢
    這類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重大刑事犯罪被不斷曝光的背後,還有更多家庭矛盾激發的犯罪苗頭藏匿於當事人的沉默中,成為社會的隱痛。那麼,發生在親密關係之間的重大刑事案件近年來呈現什麼趨勢?這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當你處在一段「危險的親密關係」中,如何鑑別行兇者的「多副面孔」?
  • 做家庭主婦,就真的完全不能實現自我價值嗎?
    1關於全職太太或者家庭主婦的問題,網上已經討論過很多次了,如今大家都很排斥家庭主婦,特別是女性,認為女性獨立的基礎就是先要有一份獨立的工作,結了婚仍然有自己的工作的女人,就是獨立的女性。4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總是很高,不管你是全職主婦還是職場女性,都有人說你做得不合格,做全職主婦會被認為沒有自我價值,做職場女性又會因為家庭的牽絆,無法全身心投入,會被領導批評,被同事詬病。
  • 《主婦也要拼》曾黎代樂樂演繹「主婦的品格」
    大年初九,都市輕喜劇《主婦也要拼》將登陸湖北衛視長江劇場歡樂開年。三個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新時代女性,在生活的重壓下被迫回歸家庭,成為「家庭主婦」。從開始的一地雞毛到後來的遊刃有餘,三人結成「主婦聯盟」,高歌猛進,在生活的泥濘裡開出花兒來。
  • 家庭主婦or職業女性:制度安排下的個體選擇
    瑞典旨在保護職業女性、鼓勵女性就業,造就了龐大的職業女性群體;日本主要保護家庭主婦、鼓勵女性留在家庭,則催生了龐大的家庭主婦階層。這為中國家庭福利制度的設計與完善提供了啟示。■ 王立波日本影視劇中已婚女性多以家庭主婦形象出現,於是人們好奇「日本女人為何愛當家庭主婦」?許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日本女人嚮往被男人養活的悠閒生活。
  • 《30而已》顧佳:優秀的女人,即便做了家庭主婦也照樣閃耀動人
    像這樣的男人,應該是很多女人所夢寐以求的另一半,而最讓大家羨慕的是作為家庭主婦的顧佳不僅能夠擁有如此優秀的老公,而且還能夠得到對方足夠的寵愛和尊重,單憑這一點,就是許多女人所羨慕的結果。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家庭主婦為何能夠讓事業不凡的男人如此尊重和垂愛?
  • 日本家庭主婦每天逛的超市,消費有什麼不一樣的?
    日本的家庭主婦,不僅僅是家裡房間打掃整理的「收納高手」,也是居家生活逛街消費的「一把節約能手」。能夠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蜜裡調油,離不開勤勞的主婦;想要把生活打理的精緻,消費的精簡,更是需要看這些主婦的智慧。
  • 日本現代家庭主婦,真是越來越難了……
    在日本,家庭主婦曾是人生贏家的象徵。實際上,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經濟困難,很多家庭主婦變成了貧困家庭主婦。 勞動政策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周燕飛在著作《貧困家庭主婦》中把「貧困家庭主婦」定義為:家庭收入低於貧困線,沒有工作,孩子未滿18歲的家庭主婦。
  • 從杭州殺妻案,看重組家庭的利益糾葛
    該案件引發全網網民對於重組家庭背後的利益糾葛引發熱議。很多網友評論:近日杭州事件水落石出,你還敢相信再婚,相信重組家庭的愛情嗎?不可否認,隨著離婚率的持續上升,重組家庭會越來越多。相較於原生家庭來說,重組家庭的關係更為錯綜複雜,在遺產分配及繼承等方面也更容易出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