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92歲老人的養老故事:政府購買家政社工陪聊天

2020-12-20 齊魯網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柴玉梅老人的養老故事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12月2日訊(山東臺記者 高昌潔 高傑 段洪興)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欄目報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在濟南市歷下區,有90%的老人居家養老,其中不少是高齡、空巢、甚至不能完全自理。讓這些老人安享晚年,政府想了不少辦法。

  在歷下甸柳社區,我們見到了92歲高齡的柴玉梅奶奶,因為生病,她已起不來床,女兒高光華問她好多事,她也記不清了。

  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過,高光華和老伴也已經68歲,因為常年照顧老人,她的手得了腱鞘炎和溼疹,想給母親翻身都很困難。

  像柴奶奶這樣的老人,正是歷下區居家養老保障的覆蓋範圍,以自理能力、經濟條件、認知能力等多項指標為評估標準,公開評選,將保障人員分為四個等級,政府購買家政,為居家老人提供服務。在柴奶奶家,家政人員每天服務8小時,高光華的壓力減輕了不少。

  同時,社區裡還活躍著義務社工的身影,他們定期上門陪老人聊天,情緒好了,柴玉梅甚至還能跟著唱幾句紅歌。

  今年前三季度,歷下區累計投入資金196萬元,為623名困難老人提供差異化居家養老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陽光大姐:打造「網際網路+家政居家養老」新模式
    作為濟南家政服務業的排頭兵,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除了為個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以外,目前還承擔著市中區和歷下區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同時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認證工作。教育培訓讓服務人員「升級換代」「作為養老護理員,要熟練清潔衛生褥瘡照料技能,掌握排洩照料知識,能協助老人進食、飲水……」彭新是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培訓講師,在陽光大姐「空中直播課堂」負責家政服務員和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工作。
  • 一個燈泡背後的居家養老故事
    部分探索較好的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樣本,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之處。家政上門服務、打折食堂卡……失獨老人胡景芝的溫暖:打完電話10分鐘  來人入戶換燈泡  房間衛生有人打掃,水電暖出了問題,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維修,社區開辦長者食堂,就餐可享8.5折優惠……大明湖街道69歲的居民胡景芝享受了一系列居家養老服務。
  • 劉晨:老齡化社會、政府應對與社工參與養老
    然而,本文主要從社會學、社會工作的角度來談這一問題,首先闡述它的現狀,其次談政府的相關社會政策與我個人對其進行了的簡短解讀,最後提出社工如何參與養老。老齡化社會的現狀及養老意義我們既然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是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是65歲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那麼就需面對它。那麼我們究竟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個老齡社會呢?
  • 八十歲以上老人領到養老服務卡
    原標題:八十歲以上老人領到養老服務卡【摘要】 」  去年10月份,市北區為全區近4萬名80歲以上老人辦理發放了價值12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卡,為老人們提供包括家政服務、上門理髮、送餐服務、維修等服務項目。市北區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為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均受過e家養老院服務標準化培訓,真正做到上門服務流程化、專業化,做到技術服一流,素質優良,服務貼心。
  • [S]老齡化催生武漢養老新行當:陪散步15元/小時
    10個居家養老服務新項目納入其中,並與150餘家家政、養老機構籤訂了服務協議。其中,陪老人外出散步,按照每小時15元收費。   「楊奶奶很喜歡熱鬧,我們的活動半徑不限於小區內,最遠的時候,要走兩三站路。」劉臘姣每次陪楊福容出門,都會帶上拐杖、板凳或者推著輪椅,確保老人出門安全舒適,在路上找廁所有時令她十分頭疼。每次出遠門,劉還會與老人家屬協商。
  • 灣裡五類老人可享政府購買養老服務
    灣裡五類老人可享政府購買養老服務 2020-12-23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一養老服務價格相差數倍 有老人一次家政用一月補貼
    至於養老助潔的收費區別,主要在於高端服務是由專業保潔團隊上門為老年人打掃居室衛生、洗衣、清潔。不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其實多數老人對於保潔服務要求並不高,多數老人僅是因體力不可承受才需要花錢購買上門服務,至於108元每小時的高端保潔,有老人表示還是「太貴了」。
  • 珠海家政:校企聯盟培訓成潮流 養老服務進社區撫慰人心
    橫琴新區社會事務局在新家園小區建設了首個橫琴新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橫琴新區富祥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現更名為新家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下稱「中心」),為橫琴新家園小區60歲以上長者及橫琴新區殘疾人提供服務。在養老中心內,舒適地泡完腳,許多老人正聚集在服務大廳裡打著一種本地特有的桌遊。
  • 珠海家政:校企聯盟培訓成潮流、養老服務進社區撫慰人心
    為落實珠海市人大2017年《關於完善我市養老制度和體系 發展養老事業的議案》,橫琴新區社會事務局在新家園小區建設了首個橫琴新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橫琴新區富祥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現更名為新家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下稱「中心」),為橫琴新家園小區60歲以上長者及橫琴新區殘疾人提供服務。
  • 思明基本實現居家養老全覆蓋 建有96個社區服務站
    【政府購買服務】  專業家政公司 每周上門三小時  家政服務、法律服務、醫療服務……思明區為轄內符合無償和低償服務條件的老年人,提供以家政及醫療服務為主的政府購買服務,同時向轄內60歲以上老年人開展各種助老服務活動,全區11萬多名老人受益。其中家政服務,街道通過招標或議標的形式與家政公司籤訂協議,以家政公司為服務主體為符合無償和低償服務條件者上門提供每人每周不少於3小時的家政服務,累計至今,全區已開展家政服務178616.5小時。
  • 家政市場開啟「春節模式」 月薪3300元陪老人聊天沒人幹
    ……12月25日,50多歲的杭州人王先生,想替自己75歲的母親尋找一位保姆,「母親住在老年公寓,吃飯洗衣都有人照顧,行動也還算自如,就想找一個人陪她說說話,晚上照看一下。」他身邊很快圍攏了一圈阿姨,但她們都沒有接這單活的意願。「一個月工資3300元,快過年了,這樣的價格肯定找不到。」
  • 上海高齡特困老人享受免費家政服務
    京報網訊據中央電視臺報導,近年來,上海不斷加大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各級政府嘗試採用財政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造福於民,讓百姓安居樂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沐公共財政陽光,不僅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更重要的是,政府運用財政槓桿,使得公共服務進一步向著特殊困難群體傾斜,從而促進了社會整體的公平和諧。
  • 家政服務、就業培訓、養老服務……東漖街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一...
    ,標誌著東漖街「社區政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養老院+居家養老」社區家政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完善,成為構建「15分鐘社區便民服務圈 」的關鍵一環,打通基層家政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走進位於東漖街社工站內的東漖街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可見站內設置了接待諮詢、服務洽談、服務宣傳、服務展示等區域。
  • 養老院來了一群年輕人 教老人做手指操,陪老人做紙黏土
    胡 洋攝教老人做手指操,陪老人做紙黏土……今年5月至11月,北京市西城區睦鄰社會工作事務所的一群社會工作者,來到河北省故城縣仁德養老中心,幫助老人們提升手腦配合能力,增強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同時,他們還幫助當地民政部門培養專業社工人才,孵化出了該縣首個社工組織。這是近年來中國各地開展社工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 睦鄰 家政 創新保姆服務模式 填補醫療照護空白
    在公司隊伍中,有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高管;在線下業務中,成立溫州家政行業中首個社工部,成立便民服務中心,真正做到「睦鄰」。作為一家現代化的網際網路家政服務公司,睦鄰家政具有線上下單,線下服務相網際網路的模式,目前公司可提供室內清潔、開荒保潔、家具保養、保姆月嫂、玻璃清洗等家政服務,同時又結合培訓學校、醫療照護、社工部、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等,讓服務更多元化。行業創舉:設社工部服務老人睦鄰家政設了溫州家政行業首個社工部,公司會積極配合各個部門做各種活動。
  • 蕾娜範康養中心多元化養老服務 讓入住老人找到晚年生活幸福感
    如今,隨著養老業的不斷發展,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養老服務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到「醫養結合」跨越發展……這些多元化養老服務不僅提升了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也讓老年人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快樂。很多家人精力不足無暇照顧,把家裡的老人送進了養老機構,那麼對去養老機構老人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 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如何養老?|新聞中心|中國常州...
    老人沒有子女,每個月僅靠「三無」政策補貼生活,至今還在外租房居住。他的養老問題,對於社區來說一直都是個難題。    「像這種高齡老人一個人在外租房子住,我們其實是很擔心的。但是社區怎麼照顧得過來呢?」五角場社區居委會書記兼主任丁燕玲說起此事,深感有心無力。姚大爺每個月有1000多元補貼,比低保戶的待遇已經好了許多,但仍然請不起護工,養老機構也進不去。
  • 長沙開福區政府老人「電子保姆」已4年 今後還將拓展
    今年45歲的劉素文是一名高位截癱患者。經過12年努力,她現在已經能拄著拐杖簡單行走。2010年,社區為劉素文配備了一臺「一點通」呼叫器。「現在我生活大小事幾乎都要麻煩服務人員,他們不僅幫我買東西,還會陪我聊天解悶。他們也不嫌我煩,還開車帶我出去兜風。」  行動不便的劉素文不能常出門買生活用品,基本都是使用「一點通」送貨上門。
  • 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萬頃沙組織人大代表集中視察...
    代表們建議,當前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同步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政府需結合農村、農轉居地區養老服務需求,加快推進農村養老體系建設,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的專業化服務體系,豐富養老服務內涵,擴大養老服務覆蓋範圍,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滿足社會多樣化、多層次養老需求,切實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 嵌入型社區養老機構是啥樣?
    ,中心提供了專業護理和康復醫療服務,每天下午,老伴都會接來孫子陪他做康復訓練。  青鳥頤居長者照護中心是紫荊苑社區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建成的李滄區首家嵌入型社區養老微機構,不僅有執業醫師、康復師和專業護理員,還與三甲醫院實現了雙向轉診,護理床位可以走醫保報銷渠道。該機構除了為周邊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護理照料之外,還通過日託和助餐等居家養老服務方式,輻射到社區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