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臟腑辨證秘訣:寒凝肝脈所致的這些尷尬疾病,這個配方別錯過

2021-01-13 金蘭健康

對於寒氣這種邪氣來說,人們時常都以為只有冬天才有,實際上並非如此。寒氣和熱氣是一個對立、矛盾的統一體,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寒氣和熱氣都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二者會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它們二者誰贏了,誰就會很明顯的表現出現,跟季節無關。

在寒邪侵襲人體的時候,肺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臟腑,但是也並不是其他臟腑不容易受到寒邪侵襲,比如肝臟,也是容易受到寒邪襲擊的。而且在臟腑辨證中,寒邪襲擊肝臟及其經脈還有一個專門的證型,那就是寒凝肝脈證。

所謂寒凝肝脈其實就是寒邪凝滯肝脈所引發的證候,在臨床中常以少腹牽引睪丸墜脹冷痛,或陰囊收縮引痛,受寒則甚,得熱則緩等為主要症狀,在舌脈方面,常以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為辨脈要點。從這個證候來看,寒凝肝脈的病症大多與人體的隱私部位有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這就不得不從經絡的角度來解析了,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會繞陰器、抵少腹,而寒凝經脈、氣血凝滯,就會出現少腹牽引睪丸冷痛的症狀。而寒為陰邪,性主收引,筋脈拘急,就會出現陰囊收縮引痛的表現。由於是寒邪作祟,所以遇寒則加重,遇熱則減輕。

當然,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並不僅僅是經過人體的隱私部位,它是從足大趾,順著小腿、大腿內側,經過隱私部位,上行至頭部,連接目系,出於額部,在巔頂部位與督脈相交。所以除了上述症狀之外,還有巔頂疼痛,形態虛怯,踡縮,女子帶下清冷、痛經、經閉等症狀。

對於寒凝肝脈,應該採用什麼樣的調理方案呢?

相關焦點

  • 中醫辨證之謎——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今天中醫臨床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辨證方法,也是我們本次講稿的重點所在。通過辨證,我們可以判斷出患者當前的疾病是虛是實,哪種虛,哪種實;病變的位置是髒是腑,哪一髒,哪一腑。無疾在既往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初學者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臟腑辨證教學方法,現在介紹給各位中醫愛好者朋友。一、辨病性疾病的性質,大體可以分為虛實兩大類。虛,是正氣不足。實,是邪氣有餘。正氣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氣血陰陽四個方面,出現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這四種基本的虛證。
  • 八綱辨證是中醫辨證的總綱:病因辨證、氣血精津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辨證,即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主要過程和方法。
  • 中醫八綱辨證
    表、熱、實屬陽、裡、寒、虛屬陰。八綱的四對矛盾,是相對的,互相聯繫,互相轉化的。臨床上錯綜複雜的證候都可以用它作分析歸納的基本方法。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辨證,即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主要過程和方法。辨,即辨認,辨別,也就是分析。
  • 中醫講的八綱辨證指什麼?
    中醫講的八綱辨證指什麼?中醫的八綱辨證是指表、裡、寒、熱、虛、實、陰、陽。表裡辯證表裡是辨別疾病病位內外和病勢深淺的一對綱領。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軀殼與內臟而言,軀殼為表,內臟為裡;就髒與腑而言,腑為表,髒為裡;就經絡與臟腑而言,經絡為表,臟腑為裡等等。從病勢深淺論,外感病者,病邪入裡一層,病深一層;出表一層,病輕一層。這種相對概念的認識,在六經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中尤為重要。以上是廣義之表裡概念。狹義的表裡,是指身體的皮毛、肌腠、經絡為外,這些部位受邪,屬於表證;臟腑、氣血、骨髓為內,這些部位發病,統屬裡證。
  • 淺談 中醫八綱辨證歌訣
    中醫辨證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有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精津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等。
  • 中醫基礎-八綱辨證
    辨證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和檢驗辨證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   「症」是指單個的症狀,中西醫認識是一致的,如頭痛,發熱,咳嗽,心慌,噁心…等。   「病」,是指病名,中醫所說的病名中只有少數與西醫病名是一致的,如麻疹,白喉,破傷風,哮喘,痢疾,中暑等,而大部分的叫法是不同的。由於中西醫的理論體系不同,對疾病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 仁壽中醫周禮伯:遵循疾病「多因邏輯」圓通平衡辨證處方
    「醫法圓通」對多病進行整體治療人體是一個由多種組織結構、臟腑器官所構成的高級生命體,各臟腑組織,雖有獨立的生理功能與代謝規律,但人體又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當致病因子引起疾病時,可能涉及單一的組織結構、單一臟腑器官,也可能涉及多個組織結構、多個臟腑器官;若人體多個系統同時生病,就是「多系統疾病」。
  • 六經辨證和其它辨證方法的關係
    中醫學發展到今天,它的辯證方法很多,八綱辯證、臟腑經絡辯證、氣血津液辯證、病因辯證、衛氣營血辯證、三焦辯證等等,那麼六經辯證和這些辯證方法是什麼關係呢? ——六經辨證中包含八綱分證——  ①六經中包含陰陽分證:三陽病多陽證,三陰病多陰證。
  • 最系統的講解: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辨證,即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主要過程和方法。
  • 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辨證,即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主要過程和方法。
  • 辨證施治治療眼病 中醫有其獨到之處
    N海都記者 對於眼部疾病的治療,中醫也有其獨到之處。比如,兒童近視、弱視,中醫通過驗方調治,可以增加視網膜的厚度,慢慢調整,也有助於視力的提高;再比如青光眼、白內障的術後併發症、翼狀胬肉等,傳統中醫都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 辨證論治的精髓,就這7點
    《黃帝內經》《金匱要略》都已有臟腑辨證之意,華佗《中藏經》首次從臟腑虛實寒熱進行辨證,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也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分列方藥,張元素《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用藥式》以及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則對臟腑辨證的理法方藥進行了細緻的論述。這一辨證方法之所以仍為目前《中醫內科學》所沿用,在於《黃帝內經》中的四時五臟陰陽作為理論核心,以五臟統領辨證思路有其理論基礎。
  • 中醫辨證施治有辦法
    這個黑眼圈並不一定是熬夜引起的,而是因為身體的種種原因導致「夜不能寐」。 失眠是一種由於情志因素、飲食內傷或者疾病之後、年邁之後,身體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因素導致心神失養或者心神不安,從而使人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疾病。
  • 中醫辨證論治源流考
    在中醫全國統編教材中,「辨證論治」最初在二版教材《中醫診斷學講義》的「診法運用」小結中,僅出現了一次;1974年時,在四版教材的《中醫學基礎》中,才正式將「辨證論治」作為了中醫的特色之一。「所謂『辨證』,就是分析、辨別、認識疾病的證候;『論治』就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立相應的治療法則」。
  •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中醫,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為守護我們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如果從《黃帝內經》算起,中醫已經傳承了2000餘年。那麼,它到底具有什麼特色,才能這麼多年曆久不衰呢?這就要說說中醫的代表理論了。有人說,中醫理論的核心代表,就是陰陽五行,也有的認為臟腑經絡才是它的精華。確實,從基礎理論來看,中醫的學說思想,都從陰陽五行衍生而來,也離不開臟腑經絡學說的支撐。
  • 內傷頭痛的中醫辨證及用藥體會
    中醫認為,頭為清陽之府,諸陽之會,五臟六腑的氣血都上會於頭部,若臟腑經絡發生病變,均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頭部而發生頭痛。現就內傷頭痛的辨證及用藥體會介紹於下。1.1  久病頑痛,病多屬瘀瘀血頭痛,除外傷因素外,病因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1)肝鬱氣滯:多由情感因素導致肝氣鬱結,失於疏洩,氣滯則血瘀,血液運行受阻於頭部。
  • 【八綱辨證】,表證;裡證;寒症;熱症;虛證;實證;陰證;陽證秘訣!受益終生
    八綱辨證秘訣八綱辨證總綱領 百病有因各不同臟腑辨證是核心 氣血津液辨分明外感熱病層次辨
  • 走過路過不錯過,中醫助你產後恢復
    而產後時間較長,有寒凝經絡、痰溼內蘊等實證的人則可以運用燻蒸法散寒通經、祛痰活絡。滋補膏方個性進補,辨體配方。通過辨證施治,個性配方,專業藥房加工熬製的滋補膏方,可以調氣血,補肝腎,通經活血,有滋補強身、抗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治療產後體虛頭暈心悸、產後怕冷、產後缺乳、產後多汗、產後性冷淡等病症。此法適用於大多數產後女性,有虛證需要長期調養的患者。
  • 淺談中醫八綱辯證
    辨證的過程,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等理論為依據,對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所搜集的症狀,體徵等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推理、判斷、辨明其內在聯繫,以及各種病變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而認識疾病,作出正確的診斷。辨證和論治,是中醫理、法、方、藥在臨床上具體重要的兩個環節,兩者相互聯繫,不可分割。辨證是認識疾病,論治是針對病證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和方法。
  • 八綱辨證大全!!!(非常全面)
    裡寒證:寒邪客於臟腑,或因臟腑陽氣虧虛所致者。臨床表現:各類寒證的表現不盡一致,常見的有:惡寒、畏冷、冷 痛喜暖,肢冷蜷臥,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 物清稀無臭味,小便清長,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 舌淡苔白而潤,脈遲或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