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修身書單發布,談瀛洲的中西花事與唯美情懷

2020-12-20 澎湃新聞

12月7日,上海今冬的第一場雪中,2018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民修身書單發布會靜安區第十七期壹字讀書會在鍾書閣·大融城店舉行。

作為上海「市民修身行動」的重頭戲之一,「市民修身書單」自2016年4月啟動以來,便以每季度向市民推薦15本好書的形式獲得市民的好評與支持。當天,上海市文明辦調研處副處長王延水、新民晚報群工部主任錢俊毅共同為本季書單揭幕。本季書單可謂包羅萬象,除了有《上海六千年》《考工記》《打造消費天堂》《方志上海微故事——街區與建築的記憶》《壹字讀城 : 我們眼中的上海》《閱讀者2018》《我輩孤雛》聚焦海派文化的書籍之外,還有解析江南人文遺蹟、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江南之旅》,思索親情、親子、生命、教育與歲月的《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SMG主播何婕的《書單更新》,職場人必看的《新工匠精神:人工智慧挑戰下如何成為稀缺人才》,兼具可讀性和收藏性的《世界金融百年滄桑記憶》,探討大航海時代東西方文化衝突與交流的《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和以新華社照片檔案館珍藏的歷史資料照片為依據配文的《巨變:中國改革開放40年記憶》。

復旦大學教授談瀛洲作客「壹字讀書會」

修身書單發布會結束後,靜安區「壹字讀書會」第十七期開講。復旦大學教授談瀛洲取「花」為主題字,為現場的讀者朋友們獻上了一場主題為「中西花事,唯美情懷」的講座。以王爾德唯美主義和莎士比亞為學術研究方向的談瀛洲對花情有獨鍾,在他家屋頂十平米左右的空間裡擺放著不下七八十種花花草草。其中有扶桑花、牽牛花、太陽花、菊花、桔梗、茶花,其中僅茶花就有六角白、玉丹、牛西奧先生以及羞奇四種。

2018年1月,談瀛洲的第一部花事隨筆集《人間花事》出版。全書精選了他在最近五六年關於花的散文。在這本是「花」而非「花」的文集中,談瀛洲以花為媒介,寫人、寫事、寫人間、寫世事。在他筆下,宇宙萬物便濃縮在這芳草之間。

那麼,花與王爾德有怎樣的關係?據談瀛洲介紹,雖然他沒有讀到過王爾德親自種花的記載,但在文學史上,他與百合花和向日葵有很多聯繫。談瀛洲展示了喜劇《佩辛斯》的一張海報,上面有一位手拿百合花的年輕人,而他的原型就是王爾德。談瀛洲說:「關於王爾德當時有一個傳說,就是說他曾經拿了一束百合花在英國最繁華的皮卡迪力大街走了一圈。當時覺得男人手裡拿一束花招搖過市是很娘娘腔的行為,所以有人畫漫畫寫喜劇嘲笑他。」而美國的一幅漫畫顯示,王爾德在美國巡迴演講期間,拿著一朵向日葵,前來迎接他的人們也都手拿著一朵向日葵。對王爾德這樣的唯美主義者而言,花就是美的象徵,寄託了他對美的崇拜。

活動現場

談瀛洲表示,唯美主義有一個原則就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他認為「為了看花而看花」也非常符合唯美主義的價值取向。英國作家羅斯金曾說過:「花是為了它自己的緣故存在的。不是為了果實的緣故,結果是花朵額外的榮譽,是花朵凋亡之後賜予我們的額外安慰,但是花是種子的目的,不是種子是花的目的。」談瀛洲認為,羅斯金的觀點與他不謀而合。

為什麼人們通常不喜歡可以長時間保持原樣的假花,卻喜歡真花呢?「真花背後並不僅僅包含著花含苞待放的片刻,它隱含著花整個生命的戲劇,它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活的東西。」談瀛洲說。他舉例說,人們之所以覺得曇花珍貴,就是因為它的開花時間特別短促。「曇花一年有兩個開花時間,一個是五六月份,一個是十月份左右。曇花開放是晚上9點多,兩三個小時就會凋謝。它就像一齣戲劇,新古典主義的戲劇,把一個花的含苞待放的過程集中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裡面。」談瀛洲說。

談瀛洲也非常喜歡植物攝影,而他的攝影深受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作品啟發。卡拉瓦喬發明了明暗對照法,在他的畫裡,就像有一束從側面照過來的光線,把人物照得非常亮,而背景是很濃烈的黑暗。談瀛洲解釋說,對卡拉瓦喬來說,這種明亮和黑暗的對比不僅僅是光線亮度上面的對比,還是一種生存與死亡、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而談瀛洲的植物攝影也採用了明暗對照法,他現場展示了自己拍攝的蘭花,它們在側光下顯得熠熠生輝,背景卻是一片黑暗。談瀛洲說:「這裡也隱含著植物生命的戲劇。植物不單單是美,在植物背後還隱藏著這個世界裡很多悲哀和憂傷的東西。」

談瀛洲為讀者籤名

此外,談瀛洲也談到了植物寫作。中國植物寫作的傳統非常悠久,第一部專門的植物學著作可追溯到晉潮嵇含的《南方草木狀》;宋朝的植物寫作非常發達,產生了第一部關於植物的類書《全芳備祖》;明末清初由於社會的富足程度發展到一個階段,人們對審美的要求提高,文人紛紛編撰關於植物的書籍,例如《群芳圖》《遵生八箋》《長物志》《閒情偶寄》。而對談瀛洲來說最特別的一本書則是民國時期黃嶽淵所著的《花經》,這是他小時候在祖父的書架上讀到的,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這本書的語言半文半白,涉及到很多傳統的文學典故,但也有現代的科學知識。

人類也喜愛用花相互表達愛意,這也常常體現在文學中,常起到比喻象徵的作用。例如《詩經》中有一句話:「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有時植物也會成為文學的主要寫作對象,比如王爾德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裡就寫到了玫瑰;而英國作家米特福德的《我們的村莊》則描寫了鄉村生活裡植物的美如何給她頭腦的休息和審美的享受。「植物在文學裡可以作為背景,有深厚的文化,最重要的是植物能跟我們的種種情感記憶發生聯繫,這就使植物可以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材料。」談瀛洲總結道。

「壹字讀書會」是靜安區市民修身特色品牌,由靜安區宣傳部、文明辦、學促辦聯合主辦,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和復旦大學中文係指導,融書房和靜安區文化館承辦。每期設定一個主題字,由嘉賓解讀並結合自身專業領域進行分享。力求「只取一個字,直抵事物之本質」。

附:2018年第四季度市民修身書單

1.《上海六千年》,仲富蘭著,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江南之旅》,比爾·波特著,朱欽蘆譯,四川文藝出版社

3. 《考工記》,王安憶著,花城出版社

4. 《打造消費天堂》,連玲玲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 《方志上海微故事——街區與建築的記憶》,沈思睿主編,學林出版社

6. 《壹字讀城 : 我們眼中的上海》,上海市靜安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編,上海文化出版社

7. 《閱讀者2018》,潘敏、朱國順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8. 《我輩孤雛》, [英]石黑一雄著,林為正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9.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龍應臺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10. 《書單更新》,何婕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1. 《新工匠精神:人工智慧挑戰下如何成為稀缺人才》,付守永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12. 《世界金融百年滄桑記憶》,姜建清著,中信出版集團

13. 《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林梅村,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未來工作:智能時代的競爭力法則》,[美]泰勒·皮爾遜著,王曉鸝譯

15. 《巨變:中國改革開放40年記憶》,新華出版社編寫,新華出版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功夫在「花」外——讀談瀛洲《人間花事》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談瀛洲教授是一個植物發燒友。經過長期與花花草草的親密接觸,最終捧出這本唯美的植物散文集《人間花事》(灕江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不過,細細品讀書中56篇文章便會發現,相較這些年風靡書市的花草類作品,這本書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對植物習性、特點、花色等方面的描摹記錄上,而是以花為媒,寫人間親情,寫世事滄桑,寫花草典故,寫讀花心語,從而把讀者帶入一個廣闊的空間,享受花事之外的遐思與美好。
  • 張生:談瀛洲其人其書,以及散文上的幽默味
    談瀛洲在他的散文集《人間花事》中,談到自己童年時期經常翻閱的園藝大家黃嶽淵黃德鄰父子合著的《花經》時曾說:「古人的種花書,文字常常有雷同的,原因是它們常常由作者抄撮各書而來,並非出自他們個人的種植經驗。《花經》則不同,書裡所說的種植方法,都經過作者的親身實踐,甚至所說的花木品種,也經由作者栽植或目睹,而不是出自傳說與想像。」
  • 談瀛洲:月季「伊莉莎白」
    (玫瑰「哈代夫人」談瀛洲攝影)住院期間的一天早晨,我還聽見兩個實習醫生竊竊私語地說,昨天半夜我的心跳最慢時到過一分鐘三十幾次。那個時候,我其實是與死亡擦肩而過,但我並不知道。因為在少年人樂觀的心裡,我還會活許多年,我從未想過自己可能會死。
  • 上海辭書出版社、中西書局 | 語言學聯合書單2020年度書單(留言贈書)
    語言學聯合書單,已悄然走過第3個年頭,在不平凡的2020,我們依舊為讀者呈上12條優質書單,但願有那麼一條能如午後的一杯香茗,沁潤你心。2020年,我們的書單內容涵蓋了語言學領域更多的專業,語言學前沿理論、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方言與民族語、漢語史、應用語言學等,總有一本適合你。
  • 談瀛洲:鬱金香的故事
    第一次買鬱金香球根時,我還住在上海的一幢高層建築的18層,那裡只有一個曬不到直射陽光的內陽臺,只能種耐陰植物,按說是沒有種鬱金香的條件的。但我為它的美豔名聲所惑,還是按捺不住,買了一袋球根回來。最後想到了個主意,把球根拿下樓,種在了小區的花壇裡。居然沒多久就長出了葉子和花苞!三月底,我發現那幾個鬱金香的花苞都長得肥嫩欲滴,馬上要開花了,心裡充滿了期望。
  • 上海市民大家談 零距離共議「十四五」——「『十四五』規劃市民...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的重要指示,根據我市「十四五」規劃公眾參與工作總體安排,市政府人民建議徵集辦聯合我委於8月28日上午在上海中心大廈黨員活動中心,共同組織開展「暢想上海未來五年·聽你說——『十四五』規劃市民大家談」公眾參與主題活動。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出席並致辭。
  • 2019上海崇明生態文化旅遊節即將啟幕
    9月19日至11月20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崇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9年上海崇明生態文化旅遊節將在崇明三島上演,為市民遊客奉獻為期兩個月的文化和旅遊盛宴。9月16日,崇明區人民政府正式發布本次活動籌備最新進展。
  • 連雲港瀛洲南路將栽植櫸樹替代香樟
    中國江蘇網訊(連雲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楊迅)筆者昨日從市城鄉建設部門獲悉,綠化責任單位近期將集中更換海州瀛洲南路所有香樟樹,取而代之的是樹形高大美觀的櫸樹。據介紹,瀛洲南路沿線共栽植香樟約1500棵,這些香樟將悉數更換為櫸樹。
  •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人人嚮往的瀛洲的古往今來
    瀛洲在古代一直被視為仙人居住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達官貴人都幻想前往瀛洲問道,以達長生不老目的。然而,今天的瀛洲也叫臺灣,從福建沿海出發,坐船三四個小時就到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臺灣的原始居民來自哪裡?何時定居臺灣?中國歷史上又有哪些關於臺灣屬於中國的記載呢?
  •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首次發布,中華書局誠意推薦傳統文化優選書單
    近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研製並發布了一份「官方指導課外書目錄」——《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它分為小學
  • 忽聞海上有仙山《一夢江湖》新地圖小瀛洲約會好去處
    神秘又浪漫的江湖勝景「小瀛洲」可謂是約會好去處,這裡四面環湖,夜色唯美,是絕佳的約會聖地;柳明望師叔打造的私人專屬小瀛洲更是奇妙無限!在「小瀛洲」 裡,少俠們可以拉住TA的手一同踏水而行。不僅如此,當你快步行走時,伴隨著水波陣陣還有朵朵花瓣浮現,仿佛行走在雲端,又好像真正和TA一起來到了傳說中的仙境。同時「小瀛洲」裡,夜空中也會概率出現極光、銀漢、雙月同天、月食等天象。
  • 迎接進口博覽會 徐匯區推出15家市民修身基地、6個修身項目-徐匯區...
    原標題:迎接進口博覽會 徐匯區推出15家市民修身基地、6個修身項目  今天下午,「文明之風:迎進口博覽會,做文明徐匯人」——徐匯區市民修身活動在徐匯藝術館舉行,該區推出徐匯區社區學院、徐匯區圖書館、宋慶齡故居等15家「徐匯區市民修身基地」,以及「樂者敦和·大音煌盛—— 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徐家匯源.衡復風貌區.徐匯濱江——徐匯區人文行走經典修身微線路
  • 上海大劇院首推「跨年」中西雙音樂會
    今年12月31日,上海大劇院將上演「一中一西」兩場新年音樂會,兩場音樂會之間,將舉辦向公眾免費開放的「新年集市」。屆時,義大利指揮大師法比奧·路易斯將率先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及合唱團,帶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隨後,指揮家葉聰將攜手上海民族樂團,帶來海派民樂《樂響四季》「跨年之夜」音樂會。大劇院一樓將面向公眾開放漢服巡遊、兔子燈製作等迎新活動。
  • 2020上海中小學必看書單
    神獸又將歸來,上海7月1日小學開始放暑假,初中是7月8日開始。對於暑假彎道超車,由於疫情加民辦搖號,上海爸媽對於暑假班開始變得佛系,但是心照不宣的是都會對閱讀加以重視。畢竟為從去年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 跟著「小海螺」去打卡 金山發布三條人文修身主題路線
    東方網記者黃麗春7月19日報導: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行走金山人文修身——金山區市民人文修身活動啟動儀式」上,金山文明卡通吉祥物「小海螺」化身小導遊,通過一則視頻短片帶領大家虛擬體驗了最新發布的三條人文修身主題路線。
  • 瀛洲大橋:一彎「新月」映洛水
    2009年4月6日,瀛洲大橋竣工通車的聲聲禮炮,宣告洛陽人的這一夢想實現了。 限速每小時70公裡 瀛洲大橋位於洛河市區段上遊的瀛洲路上,是洛陽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設計概算總投資達2.79億元,創我市橋梁建設之最。它是兩個左右對稱的分離式橋梁,設計總長1543.1米,大橋主體部分長1160米。
  • 成都圖書館發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
    詳細書單見錦觀APP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之際,成都圖書館向社會發布第二批天府文化推薦書單,由成都日報、成都時代出版社聯袂推出的《文物為成都作證》名列其中。成都圖書館還以「春光中閱讀」為主題,組織策劃了系列讀書活動,倡導廣大讀者感受閱讀的力量。
  • 上海「市民信箱」負責人韓建新談「實名郵箱的實在服務」
    【主持人的話】2004年8月18日,上海市市委書記陳良宇以普通市民身份成為上海「市民信箱」的首個實名註冊用戶。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這個實名制的電子郵箱網上服務平臺,已經悄然走進十幾萬上海人的日常生活。曾任上海外貿學院團委書記,上海團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團市委學校部部長,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秘書長等職。
  • 好校長先談情懷再談錢,壞校長不談情懷只談錢
    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好校長談錢,壞校長談情懷》(以下簡稱"好文″),就像在天朗氣清、和風習習的美好時辰忽然聞到一股來自陰暗角落的刺鼻氣息,怎麼也不是滋味。按照該文的觀點,校長管理學校,什麼理想、信仰、情懷、人生價值之類的大道理都是雞湯,全無意義,只要談錢就行;有錢就可以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即使勞累也不覺得,無錢則萬事皆休,寸步難行。
  • 社交與教化:上海市民與戲劇文化
    戲劇文化在近代上海的中心地位不僅表現在戲劇演出市場的活躍,更體現在戲劇文化空間的市民化轉型,這種轉型以戲劇功能從社交到教化的轉變為顯著表徵。  戲劇審美趣味的轉向  近代上海市民這一階層的崛起亦是上海戲劇審美情趣由雅趨俗的過程。清代上海盛行崑曲,「滬上昔日盛行崑曲,大章、大雅、鴻福、集秀尤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