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在古代一直被視為仙人居住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達官貴人都幻想前往瀛洲問道,以達長生不老目的。然而,今天的瀛洲也叫臺灣,從福建沿海出發,坐船三四個小時就到了。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臺灣的原始居民來自哪裡?何時定居臺灣?中國歷史上又有哪些關於臺灣屬於中國的記載呢?
一、考古證據:臺灣的原始居民來自中國大陸
臺灣介於東海與南海之間,東臨浩渺的太平洋,西面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遙遙相望,最近處相距僅130公裡。
海峽兩岸的距離很近,跨越海峽的歷史很遠。
遠古時期,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是連成一體的。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行形成臺灣海峽,將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分開。
考古學家在臺南縣發現的人類頭頂骨化石殘片,年代至今約三萬至兩萬年。而在臺東縣常賓鄉八仙洞,發掘的舊石器時代的遺物,年代距今約五千年至一萬五千年之間,或者更早一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發現的左鎮和長濱兩處文化遺址,和福建清流、漳州、東山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其體質形態基本相同,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徵。可見兩岸古人類有著共同的起源。
結合那個時期的地理、歷史,可以推測,大約數萬多年前的冰河時期,海水下降,臺灣海峽因此成為陸地。華北及華南地區的動物跨過海峽陸橋來到臺灣,遠古的大陸獵人追逐動物東遷而來,他們應該就是臺灣史前最早的人類。
大約一萬千前,冰河期結束,海水上升,覆蓋陸地,形成了臺灣海峽,臺灣由此與大陸隔離,成為汪洋中的一座島嶼。從中國大陸長途跋涉而來的人類從此與大陸分割開來,成為最早開發臺灣的先驅者,也是臺灣人的祖先。
二、史料記載:大陸臺灣自古就互通有無
夏商時期臺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先秦時期的《尚書·禹貢》稱臺灣為「島夷」,臺灣已經在中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秦漢時期,我們稱臺灣為「瀛洲」。
三國時期,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得夷洲數千人還。」夷洲是今日的中國臺灣 ,這是中國大陸軍隊抵達臺灣的官方記錄。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隋唐時期,稱臺灣為流求。隋煬帝曾3次派朱寬、陳稜等人前往臺灣。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臺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宋時期,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 管轄,並派兵戍守。大陸和臺灣的聯繫日漸頻繁。
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併入其內,卻是中國中央政府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
明朝初期仍設澎湖巡檢司,直至1387年因實施海禁而廢除,並把居民遷到漳州、泉州一帶。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澎湖巡檢司。
明朝以後大陸與臺灣的人民往來不絕。永樂年間,鄭和率船隊曾在臺灣停留。
明朝末葉,福建人顏思齊、 鄭芝龍為抗拒官府欺壓,率閩粵居民遷居臺灣,一面從事農耕、貿易,一面組織武裝力量抗禦倭寇和荷蘭人。1628年閩南大旱,百姓無以為生,鄭芝龍組織災民數萬到臺灣墾荒定居,各地逐漸形成許多村落。 臺灣自此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
17世紀,荷蘭、西班牙侵佔中國臺灣。後來,西班牙人被荷蘭人擠走了。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收復了臺灣。
清朝設置臺廈道,臺灣與廈門共署,設一府三縣,置臺灣為一府,稱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道署設於廈門。臺灣重新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統一管轄之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與大陸的聯繫更加密切,成為國家統一整體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背叛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從此,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英勇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臺灣。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圖破壞臺灣與祖國母親母子關係的不法分子終將受到正義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