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談瀛洲

2020-12-20 當歷史變成地理

每一座孤島,都被大海深情相擁。

——題記

01 海洋與荒野

海洋是荒野的延伸。海洋的遼闊、冷峻、神秘之美,帶給人更真切的荒野體驗。

海洋是陸地的反面,又比陸地(荒野)更接近被文明洗禮之前的人類心靈,是人類精神的啟示者、淨化者和提升者。

和荒野一樣,海洋是與現實相對立的詩性空間。黑浪綿蕩不絕,雲絮無端湧滾,天色陰晴不定,然而海上的行旅體驗往往數日同一,它的內涵與盡頭,仿佛是真正的空無,同時又是無法擺脫的誘惑;蒼莽的氣質裡,充滿著傳統文明所無法洞悉的萬千奧秘。

甚至可以說,海洋實際上就是荒野的極致形態——它更加廣闊、更加危險、更加原始,含蓄著造物主無盡的威儀和恩典。在這裡,人們會主動放棄社會和世俗的追求,以期恢復自然野性的生命力。出海者對遠方的探索和希冀,會達到空前的程度。

近年,研究人員通過對全球海洋的辨別,首次系統性地描繪了這片荒原——他們的結論是:只有13%的海洋未受影響。這些相對原始的區域,通常出現在高緯度的偏遠地區——捕撈和船運相對較少出現的地方。當然,這還僅是大海的表面,現在,人類正通過深海捕魚和油氣鑽井向海洋深處推進。

02 深海魅影

在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之前,人們更傾向於稱傳說中的人魚為女妖。

據荷馬史詩《奧德賽》描述,令人聞之色變的海妖Siren,人面魚身,居住在西西里島附近海域一座遍地白骨的島嶼上,出沒于波濤冰冷、暗流急遽的迷霧中,用自己嫵媚的歌喉,使過往的水手在傾聽中失神,致使航船觸礁沉沒。美的事物,往往有一點「邪魅」。

在西方神話裡,「利維坦」是一種巨大的海怪。「它以鐵為乾草,以銅為爛木」;「凡高大的,它無不藐視。它在驕傲的水族上作王」(《約伯記》);作為深海之王,利維坦恐怖猙獰,令人望風而逃。在航海業鼎盛時期,歐洲畫家將「利維坦」創作成一種海蛇的形象。這種怪物時常在船隻周圍陰沉沉地出現,製造漩渦,並迅速將整條船吞沒。

詩人葉芝在詩歌《魚》中,也用「月亮沉落 潮色慘澹」這樣的意象,來比擬深海裡的昏暗環境,平添了幾分恐怖之感。詩中的魚顯然不是一般生物意義上的魚,正是與「利維坦」相似的海怪。「利維坦」出沒於恐怖與邪惡的淵藪中,唯有舊約中的上帝能徵服,凡人在這種海怪面前唯有臣服與敬畏。

而在北歐神話中,則有「塵世巨蟒」——耶夢加得(Jormungand)。雷神託爾曾經有兩次接近斬殺它,以告慰無數因它遇難的水手和漁夫。

在早期的歐洲地圖上,製圖家將人類尚未探明深淺虛實的地方,一律畫上了海怪標誌,這正反映出人類對於海洋世界的恐懼記憶。在相關的航海畫裡,也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水手們在一動不動的鯨背上停泊船隻、生火做飯、棲息遊戲,絲毫未察覺到即將來臨的死亡威脅。

據作家彭託皮丹的說法,挪威漁夫如果捕獲數量遠超以前,他們就會在一種忐忑的心境下互相調侃:「我們一定是在海怪的上方捕魚。」

克拉剛就是一種出沒於挪威及冰島海域的巨型海獸。它的身形早先被描繪成一座浮島的大小,其拍打海面時產生的巨大渦流,會將世上最大的戰船捲入海底。英國著名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所發表的《海中怪獸》一詩,完美呈現了克拉剛的神怪形象:

在深邃天霄的萬鈞雷霆之下

在海底溝壑最深最深的地方

這海中怪獸千古無夢地睡著

幽微的陽光

飄忽在它影影綽綽的身軀旁

神話時代人神混雜、斑駁陸離,西方海怪的文化體系,更令人一窺古老文明思想活力的橫無際涯,也含蘊著大自然生殺予奪的無盡天威。

海裡真有美人魚嗎?噢,原來是某種角度看到的白鯨。

03 海豚傑克

白色浪潮綿蕩不息,大洋裡的航行如同陷落在迷宮裡。從1888年到1912年,在24年的時間裡,海豚傑克常出沒在紐西蘭庫克海峽附近,為過往船隻保駕護航。在那一片暗礁、激流密布的複雜海域裡,船只有如一隻漂航的脆弱容器,海難頻發,一種被毛利人稱為「卷吸渦」的恐怖暗流,更是令人聞之色變。而傑克每每會在大霧瀰漫之際,帶領船隻,平安穿越海礁與渦流。

變幻無形的海潮從不給航行者提供路標。然而,卻有如此溫暖的海上精靈。

人們為它取名「羅盤·傑克」,意為海神波塞冬之子(古希臘神話中專門管轄海洋之神波塞冬,有著與眾神之王宙斯相匹敵的神力)。通常情況下,只要有船隻經過,傑克就會出現在船頭;如果它沒及時現身,船長和船員一般都會停下來等它。每個人都能懂得它表達平安和愉快的方式——在船首的波濤中跳躍,用身體擠蹭船體外緣;最後在船員們的注視下,遊動約20分鐘後離開。在它的保護下,沒有發生過沉船事故。

如此暖心的生靈,竟也有人心動惡念。冰冷的洋流,也會將人類的原始動物性格激發出來。1904年的一天,一艘名為「企鵝號」的海船進入海峽,傑克一如既往地在前面領航。突然船上有人向它開槍,傑克拖著一條暗紅色的血跡,消失在茫茫大海。

同年,紐西蘭政府出臺了一條保護「羅盤·傑克」的法案。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專為某一隻海洋生物制訂的法案。

海豚傑克看上去有些像鯨魚,常在紐西蘭危險海域為船隻導航。

在神話裡,海豚本就是醉酒跌落溺亡的水手化身。

據說,有人看到傑克傷愈後,還出來導航過幾次。據說,它最後一次露面是在1912年。

在大霧彌天的深海裡,在不同海域的不同物種身上,同樣有一種造化的力量在塑造自然,這個力量就是共生,共生的原則就是互利。而海豚等海洋生物的親人類甚至親社會性,更標識著自然選擇所表明的道德關切。生物學家弗蘭斯·德瓦爾在《人類出現以前的道德基礎》中就曾指出,道德秩序的源頭似乎比人類更古老:「同情、互惠、公正,以及其他基本傾向是人類道德秩序固有的組成部分,而人類道德秩序建立在我們的靈長類動物心理之上。我們不是無中生有地發展出這種秩序的,而是極大地受惠於大自然,而不是上帝。」

04 馬達加斯加巨龜

在印度洋的各島嶼中,原本有很多長超一米、重數百斤的巨龜。

很多海龜有著出色的體溫調節能力,它們能遊到溫暖的赤道附近海域,也可以呆在寒冷的阿拉斯加海域或副極地海域。而且,它們極擅長潛水。海龜的氣管是由多個堅韌的軟骨環構成的,有研究顯示,它們曾下潛至寒冷黑暗的千米深海。

一千萬年前,海龜一口就能吃掉你。

但是,這些出色的生存技能,未必能保護它們,即使在沒有天敵的孤島上。

在歐洲大航海時代後,馬達加斯加巨龜開始遭殃,成了最受水手歡迎的新鮮食材。到了十九世紀末,印度洋中所有的巨龜幾乎都絕跡了。只有一個叫阿達布拉的島除外,這個島上目前還有為數不少的巨龜,這不是因為它們有什麼特別的求生方法,而是因為阿達布拉島離主要航線太遠,船隻光臨不易。

因為受到人類行為的嚴重影響,包括誤捕、過度捕撈、非法貿易、對棲息地的侵蝕,也有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這些都是造成海龜數量下降的原因,逐年劇增的海洋垃圾,也威脅著海龜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美國田納西理工大學羅伯特·貝克教授用自己的研究表明,論及對野生動植物種群的毀滅性,世界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都不及人類的日常活動。

我們的祖先需要對風險及其可能性做出決定,進化使他們的大腦可以預判100年範圍以內的風險,雖是主觀,畢竟是本能。我們的大腦也就進化成了只能估計我們生存時間內的風險。法不孤生,依境而起;反倒是人類的短視,理解不了宏闊的地質時間,理解不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安危相易。

墨西哥行走魚,一派動漫即視感,實際上是一種兩棲動物,不幸的是由於汙染幾乎滅絕。

05 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

巴瑤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他們多數人從生命的第一天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都在水上度過,他們的生活服從海洋的節奏,接受潮汐和月相的指引,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也被認為是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

巴瑤族的一名自由潛水成員與一群傑克魚一起遊泳。

巴瑤族跟普通人種完全一樣,只是海洋環境喚起了沉睡在基因裡的某些潛在因素。他們在低氧條件下長時間水下狩獵,攜帶一種更大脾臟的基因變體,以應對缺氧環境。

演化的歷程是漫長的,時間都是以萬年為單位計算。巴瑤族人究竟需要在海上生活了多少年,才能進化出這種生理特徵?

有歷史記載顯示,大約千年前巴瑤人就以海為家了。只要環境足夠嚴峻,千年的基因改變,足以讓一群人獲得某種特殊的適應能力。

不是因為人類先有了對水、空氣和陽光的需要,然後大自然正好可以給予我們這些東西;而是先有了水、空氣和陽光等先決性的自然條件,然後適應這些自然條件的生物(包括人)才出現了。進化的「無目的」性,指自然選擇的發生並不是誰有意為之,也無人規定有機體必須演化成什麼樣子,這也就意味著進化的過程充滿了隨機性,任何一個微小的改變一一不管是基因的改變還是外界環境的改變一一都能引起後續一系列不可測知的後果。自然的演進「不僅僅是因為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機遇』,它不僅是修修補補、東拼西湊的結果,而是在選擇的磨練和眷顧下浮現出的秩序」。(考夫曼 《秩序的起源》)

06 象海豹的秘密

象海豹原是陸生哺乳動物。到大海裡生活後,它們不像鯨魚那樣從此告別陸地,還是需要再回到岸上交配和生育。每年九十月份,南極大地春回,是象海豹的交配季節,它們的妊娠期約為六七個月。

在南極洲海岸有一種海豹,長有形狀極不尋常的牙齒。它們以南極磷蝦為食。這牙齒,說是藝術品也不為過。不過酒足飯飽後,剔起來應該很麻煩。

若照正常情況,它們翌年四月左右又需上岸生產,不僅時機不對,而且兩次往返岸上也實在勞神費事。於是,造物主賦予它們「延遲著胎」的技巧,來解決這個難題,即在岸上交配後,雌象海豹即回到海中,但受精卵延遲四個月才在子宮著床發育。到翌年九月重回岸上時,小象海豹剛好瓜熟蒂落。哺乳三個星期後,雌象海豹再和雄象海豹交配,如此一次上岸即解決兩個問題,將生育和交配畢其功於一役。

世間萬物息息相通,無數次滄海桑田般的基因變異,無數種外界環境的相互調適,道出了天海化生的秘密。自然選擇沒有固定目的,就如達爾文的領悟,我們不是在上帝的指引下,一步步向著更完美的形式進化,而是更加適應生於斯安於斯且有為於斯的環境。

道金斯曾經設想,如果在宇宙的其他地方,能發現另一種形式的生命,也許從細節上看,它們是外星人,生命形態神秘古怪,然而,它們在某一個關鍵方面,必然與地球上的生命極度相似。因為,自然選擇的過程既沒有期限也沒有邊界,適用於人類、動物、植物、有機體出現之前;還適用於人類、動物、植物、有機體滅亡之後一一雖然這種情況尚未發生——包括在空間上,在其他星球,當然也同樣適用。

07 在孤島上

「我們海島約兩裡格長,一裡格寬。如果你站在海島中部高聳的小山上,就會看到:它像一條躺在海上的海豚,尾巴指向太陽升起的地方,鼻子朝著日落方向,魚鰭就是島上的礁石,巖石鑲嵌成它的海岸。」(《藍色的海豚島》)

海島原生態的處女地之美,令人神往。《藍色的海豚島》講述了女孩卡拉娜獨自一人在被族人離棄的海島上生活的故事。她用海象牙做槍尖,用海豹的皮筋將槍頭和槍桿綁在一起做成標槍。作為一個愛美的女孩,她曾用鸕鷀羽毛為自己縫製衣裙,用海豹皮做可以打結的腰帶和涼鞋。不過自從和一隻海獺交上朋友後,卡拉娜感覺到,海洋生命世界充滿友愛。她常坐在礁石上,看小海獺的父親盡力餵養小海獺的情景;當被她馴服的野狗朗圖快要死去的時候,她在它身邊整整坐了一個晚上,最後把它葬在高地上。

《蠅王》中則有慘烈的反烏託邦書寫。一群六至十二歲的兒童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起先尚能和睦相處,後來由於惡的本性膨脹起來,便互相殘殺。在小說結尾處,已然墮落為野蠻人的孩子為了殺死唯一一個還企圖維持文明秩序的少年,不惜點燃了整個荒島。「烈火燒到了海灘邊,畢畢剝剝地吞噬著一切。一團火焰,像雜技演員似的搖來晃去,竄上平臺上的椰子林樹梢。」在複雜的社會性關係被清除之後,人的問題便空前地凸顯出來。荒島上原始自然與人性本真的對立與纏繞,拷問著20世紀人類的精神和思考。

而從魯濱遜在荒島上長達20餘年的生活經歷中不難看出,大海為孤島上的落難者,提供了賴以生存的一切保障。魯濱遜一個人在荒島上頑強求生,不僅掌握了諸如做木筏、造房子、種糧食、制陶器和養牲畜之類的技能,還用自己種出來的大麥,自製的木臼、木杵、篩子,加工出了麵粉,烘出了粗糙的麵包。孤島上的野性力量,激發了魯濱遜的生命激情和生存潛能,也呼應了大自然剛烈而仁慈的生命品性。

從地圖上看,大陸其實也是飄浮的島嶼。地球上所有陸地,在海潮冰冷、暗流急遽的海洋中,同樣是貌不驚人的礁石。西方在丹尼爾·笛福時代開創的荒島文學,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日益上升,個人英雄式的反抗精神逐漸與詩人、藝術家對舊大陸文明的批判合流。荒島成了新移民精神的棲息地,以及自我實現的嶄新裡程。海上的荒島保持著人類不易涉足的原生態和完整性,又充盈著生命的深邃和美麗。

孤島的四季

08 太陽照常升起

海明威的父親是一位船長。他很早就帶著海明威兄弟出海航行,繞過好望角,遠赴澳大利亞,「一路上風平浪靜,我們常常看見海豚在我們船的周圍嬉遊,信天翁鼓著雙翅飛越海面,一會兒又在方帆雙桅船上空盤旋,覓尋食物。(海明威《我的第一次海上航行》)《海明威傳》裡也曾提及,海明威給家人的信「總是記錄著和吹噓他漁獵收穫的數字」。與海洋的徵戰,是這個家庭用來用來認可男性氣概的重要標準——而且,要建立在「單打獨鬥」的基礎之上。

隱藏著海明威作品裡對海神英雄的崇拜,讓我們想起《老人與海》裡,那個「獨自在灣流裡一隻小船上打漁的老頭兒」,飽經風霜、年老體邁的孤寡老人桑提亞哥。「老人往海底望去,看見幽暗中一片紅色的浮遊生物,還有此刻太陽光幻成的奇異光輝。他定睛看,釣絲筆直下垂,望不到頭」「他知道這條魚相當大,想像它在黑暗中橫叼著金槍魚遊動」。而老人的選擇,就是「從黑暗的水底將它弄出來,這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事。」(《老人與海》)

桑提亞哥喜歡海洋,也很尊敬大魚,「但今天天黑之前,我必須要殺死你。」大魚代表著與未知世界單槍匹馬作鬥爭的開拓本能,人和魚在生死瞬間互換的急邃洋流中相遇,完成著對生命的自我實現,同時精神得以強化,獲得更為髙貴的自我。

1918年的海明威

09 深海無眠

巨浪翻騰,潮汐湧動,濤聲回應著陌生而神秘的生命世界。1997年上映的電影《鐵達尼號》,穿越喧囂而蒼涼的世紀之交,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長久的振蕩,一股瀰漫在公眾之間的「沉船迷戀」熱潮,迄今仍有不息的迴響。愛與死,深海與沉舟,這本就是西方文化心理中的重要母題,它也早已進入到整個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成為哀婉動人的文化記憶。

「海教育我,宇宙間盡有比革命和正義更動人的景物,更絕對的絕對,更完整的完整。只有在這種絕對完整中,我們才能呼吸到永恆美麗的諧和。」(無名氏《海豔》)海面上星光漫天,編織出一個巨大的藍色網絡,一半映照太空,一半融入滄海,風潮莽蕩,如同初開的鴻蒙,簡單到一目了然,卻又深邃得讓人絕望。巨浪排空的激越、天清月明的寧馨,匯入海洋深處無夢的夜晚,烘託出一個無比靜美的生命世界。

一隻從「泰坦尼克」號乘務員西德尼·塞杜納裡遺體上找到的懷表,上面顯示的時間是差十分鐘到兩點。

作者 | 劉東黎

排版 | 小球

燈火闌珊,漏斷人靜。瞬息京華,春明秋景。

且讓文化與記憶的一葉輕舟無聲滑過。

閒雲野鶴,滄浪浮萍,

只載遊興,不載功名。

相關焦點

  •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人人嚮往的瀛洲的古往今來
    瀛洲在古代一直被視為仙人居住的地方,古往今來多少達官貴人都幻想前往瀛洲問道,以達長生不老目的。然而,今天的瀛洲也叫臺灣,從福建沿海出發,坐船三四個小時就到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臺灣的原始居民來自哪裡?何時定居臺灣?中國歷史上又有哪些關於臺灣屬於中國的記載呢?
  • 談瀛洲:月季「伊莉莎白」
    (月季「夢寐」與「松之夢」,談瀛洲攝影)醒來後,我上完廁所,就又回床上去躺著了。當時以為只是身體虛弱,所以昏倒,沒啥大不了的。因為怕家人擔心,也沒有跟他們說。過了幾天,是我正在醫院實習的學醫的二姐,偶然想到要用聽診器給我聽一下心跳,一聽就發現不對頭。
  • 張生:談瀛洲其人其書,以及散文上的幽默味
    談瀛洲文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其散文中不時散發出的幽默感。而在《人間花事》中,談瀛洲更是將自己這種幽默的「文風」發揮的淋漓盡致。鬱達夫認為,「散文上的幽默味」是很重要的,「這當然也是現代散文的特徵之一,而且又是極重要的一點。」
  • 海客談瀛洲:大河文明下的炎黃子孫是否也懷有對海洋的嚮往?
    一、靠海而生的民族與居於陸地的民族似乎長久以來,我們都接受了海洋文明與大河文明的設定:以古希臘為代表的海洋文明開放、溫和又具有冒險精神。古希臘人以海洋為依託創造出各種神話等文學作品,他們極具熱情與人文情懷,將自由與生命看做最神聖的事情。
  • 上海市民修身書單發布,談瀛洲的中西花事與唯美情懷
    復旦大學教授談瀛洲作客「壹字讀書會」修身書單發布會結束後,靜安區「壹字讀書會」第十七期開講。復旦大學教授談瀛洲取「花」為主題字,為現場的讀者朋友們獻上了一場主題為「中西花事,唯美情懷」的講座。以王爾德唯美主義和莎士比亞為學術研究方向的談瀛洲對花情有獨鍾,在他家屋頂十平米左右的空間裡擺放著不下七八十種花花草草。
  • 談瀛洲:鬱金香的故事
    (談瀛洲)
  • 功夫在「花」外——讀談瀛洲《人間花事》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談瀛洲教授是一個植物發燒友。經過長期與花花草草的親密接觸,最終捧出這本唯美的植物散文集《人間花事》(灕江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 瀛洲大橋:一彎「新月」映洛水
    2009年4月6日,瀛洲大橋竣工通車的聲聲禮炮,宣告洛陽人的這一夢想實現了。 限速每小時70公裡 瀛洲大橋位於洛河市區段上遊的瀛洲路上,是洛陽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設計概算總投資達2.79億元,創我市橋梁建設之最。它是兩個左右對稱的分離式橋梁,設計總長1543.1米,大橋主體部分長1160米。
  • 海客 | 公子、才子、漢子和半吊子
    《新唐書》記載:「度海溺水,痵(jì)而卒。」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痵」字,意為「因驚恐害怕而心動、氣不定」。簡單來說:王勃要麼是溺水而死,要麼是因溺水而嚇死。但無論如何,他的的確確是死了。駱賓王淚如雨下,他不知道自己哭的究竟是王勃還是青春——他還那樣年輕……楊炯也在大哭。
  • 瀛洲之愛 完整成長
    為了發揮集團教育資源優勢,更好實現四個校區均衡發展,實現集團內教師隊伍有效流動,新學期將有一批骨幹教師充實到瀛洲校區教師隊伍中,超強陣容,先睹為快——邀你一起領略骨幹教師們的風採!趙洪濤 中小學高級教師,洛陽市首批雙語專家,洛陽市優秀教師,洛陽市中小學教研室英語兼職教研員。瀛洲校區執行校長,負責北二分教育集團的教學科研工作及瀛洲校區日常管理。
  • 連雲港瀛洲南路將栽植櫸樹替代香樟
    中國江蘇網訊(連雲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楊迅)筆者昨日從市城鄉建設部門獲悉,綠化責任單位近期將集中更換海州瀛洲南路所有香樟樹,取而代之的是樹形高大美觀的櫸樹。據介紹,瀛洲南路沿線共栽植香樟約1500棵,這些香樟將悉數更換為櫸樹。
  • 海客智慧機器人課程倍受中小學生和家長歡迎—新聞—科學網
    廣東財經大學客座教授李鏗介紹海客智慧機器人課程研發情況。 5月23日,廣東財經大學客座教授、海客智慧機器人課程創始人李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有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供求比例僅為1:10。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韓世同博士表示,應加大力度培養機器人師資,可在大學開設對口專業,也可採取中小學與專業機構合作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
  • 海外有仙山 《一夢江湖》新地圖小瀛洲實景
    《一夢江湖》為各位少俠精心打造了一個集風景、浪漫、夢幻為一體的頂級約會勝地仙境「小瀛洲」!四方為水,湖心風光,夜色變換,等你來尋! 全新浪漫地圖「小瀛洲」是一個四面為水的特殊場景,四周被無邊的湖水圍繞,在湖面上坐落著幾座小小的島嶼。
  • 第三回 裕明復見舊古人,巨門君細說南瀛洲
    裕明回憶其師,若非此師,其亦不知此世有法道之功,又有南瀛洲是也,前以師徒以自樂而論之。後師不知何神消,使裕明心惻久矣。然裕明速自驚中回過神來,正色道:「星君勿令我為太子矣。今大明將滅矣,惟帝父在苦苦相持,我是太子之身亦名副其實也。今我只為尊者一小徒耳。」
  • 瀛洲生態園有個恐龍世界很贊
    上次偷偷溜進瀛洲生態園,都沒有好好看看,可能是那天太困,居然在凳子上睡著了。它也被深深印在腦海裡,一直記著。兜兜轉轉去了那麼多地方,終於又想起了要重新去瀛洲生態園看看。由木頭搭建的大門看起有點舊了,但周圍的榮譽牌匾可不少,這時才知道原來瀛洲生態園那麼厲害。其他地方也不想去看了,直奔娛樂區;這裡有好些適合小朋友玩兒的,不過已經不適合小編這個大朋友了。此時附近傳來了槍聲,小走幾步一看,原來這裡有個CS基地,有小夥伴正在遊戲對抗。講真小編還沒玩兒個這個遊戲呢,不過看樣子挺好玩兒的,啥時候也去試試?
  • 到長沙尋找千年前的小瀛洲和碧湘宮
    馬殷、馬希範父子在長沙城構築了龐大而奢華的皇家宮廷園林,計有小瀛洲、碧湘宮、明月池、會春園、天策府、文昭園、九龍殿等。馬王街與馬王塘皆因五代時楚王馬殷及其子馬希範等而名。後唐天成二年(927),後唐朝廷正式冊封馬殷為楚國王。
  • 瀛洲派出所到臺江農貿市場開展打假宣傳
    瀛洲派出所到臺江農貿市場開展打假宣傳www.fjnet.cn 2013-09-23 07:24  楊玉娟 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記者楊玉娟 通訊員林雲飛)為進一步推進打假工作的開展,提高群眾的維權意識和辨別假冒產品的能力,近日,福州瀛洲派出所民警到臺江農貿市場開展打假宣傳。
  • 瀛洲生態公園(組圖)
    本報訊(記者高鶴濤攝影報導)茂密的樹林裡走動著各種寵大的恐龍,它們不時發出一聲聲嘶叫,突然,一隻飛龍俯衝下來掠食,在該林區,還有各種各樣的昆蟲,讓人猶如親臨那個遠古的恐龍年代……原來,它們都是瀛洲生態公園新開放的環保教育遠古叢林區的主角,高科技電子聲控制作的50多條大型仿真恐龍從外形到聲音都栩栩如生,許多學校的小學生在這裡看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