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禮樂文明不息,放眼望去歷朝歷代,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是無不重厚葬之風。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都要儘可能豐富自己死後的幽冥世界。李唐盛世之時,亦不例外。也正因為如此,惹來了不少盜墓賊的光臨。這不,當年有件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死了十一個盜墓賊,還追回了不少的珍寶瓷器。
這件驚天盜墓大案發生在唐恭陵陵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春節期間,一群喪心病狂的盜墓賊趁夜深人靜之時闖入唐恭陵陵園,用炸藥將哀皇后陵寢墓道炸開,從一個壁龕中盜出珍貴文物60餘件。這就是震驚中外的「2·15」唐恭陵文物被盜大案。所幸案件很快破獲,文物悉數追回,主要案犯也在恭陵前被就地正法。
時間回到1998年2月15日上午,唐恭陵文物保護員在巡查時發現了哀皇后墓前深深的盜洞,「2·15」大案迅速逐級上報,很快驚動了國務院,從而使此案得以迅速偵破。在被盜掘的文物中,有一盞藍釉燈十分珍罕。主犯張某挖出這件寶貝後就將其藏在懷裡,沒事的時候經常拿出來把玩。後來大部分文物倒賣到了北京、天津。
藍釉燈和一些比較貴重的文物賣給了香港的翟某。隨著案件偵破的進展,數名犯罪嫌疑人落網,24件被盜文物分別從北京和天津追回的消息也傳到了遠在香港的翟某耳中。翟某自知案件重大,涉案文物非一般文物可比,遂派人四處活動,甚至遠渡重洋,設法將已經賣出的文物高價收回。最後,翟某委託中間人將購買的文物逐一退回,將國寶藍釉燈送往北京。
大案偵破後,追回哀皇后墓中被盜的61件國寶,眾多文物專家被請到現場進行鑑定。看著這些文物,專家們不由地驚呼起來:「國寶!全都是難得的國寶!」此後,文物部門又在被盜場地搶救清理出土文物189件。這250件文物中,有藍釉、紅釉、黃釉、綠釉、白釉、三彩、彩繪、鎏金等各色陶瓷器,精美絕倫,皇家風範。
進入唐代以後,瓷器、漆器、玉器、琺瑯等多種葫蘆瓶紛紛出現,器形變化多端,工藝精美。這些國寶瓷器,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初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其中,釉陶瓷器物尤為重要,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初唐時期陶瓷藝術的最高水平。這批繳獲和清理出土的其他釉陶瓷器也各有特點,主要為藍、紅、綠、白四種單色釉。
唐恭陵系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之陵墓,俗稱「太子冢」,亦稱「孝敬皇帝陵」,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東北2.5 公裡處的景山之巔。李弘少小即參與朝政,曾多次受命監國,忠厚仁孝,謙虛謹慎,頗具政治才幹,深得高宗和大臣們的喜愛。上元二年,太子李弘隨唐高宗、武則天遊幸東都洛陽時暴薨,年僅24歲。
關於李弘之死,史料記載說法不一,有說是被武則天毒死的,也有說是因病暴亡的。究竟真相如何,後人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李弘之死,高宗萬分悲痛,並且詔令天下,追封他為「孝敬皇帝」,下令以「天子之禮」厚葬於偃師景山,是為恭陵,還親自為其制《睿德紀文》,書之於石,立在陵前。
李弘死後,年紀輕輕的太子妃青燈孤守,憂懼纏身,次年就與世長辭,追尋李弘而去了,9年後追諡「哀皇后」陪葬恭陵。唐恭陵規模宏大,布局規整,整個陵區面積31萬餘平方米。其墓室極盡奢華,隨葬品甚多,國寶藍釉燈等文物珍品就深藏於這座大墓之中。
這件藍釉燭臺,就是件寶貝張某挖出後就藏在懷裡的那件寶貝,通高33.6釐米。其分三個部分,燈盞、燈柱、燈座。上為燈盞,小盤中心為杯形。下面燈座呈高足豆狀,大盤微弧,圈足外撇。中間承以管狀燈柱,與上盞下座連為一體。通體施藍釉,圈足內壁無釉,白色陶胎。是藍彩器中的上乘之作。
這件紅釉雙龍尊 通高32釐米,口徑8.8釐米,底徑7.7釐米。盤口外侈,卷沿,圓唇,細長頸,微束腰,肩及上腹部圓鼓而豐滿,下腹部漸內收,平底內凹。自口沿至肩部飾有對稱的雙龍形柄,龍首口銜尊沿,龍尾搭在尊肩。通體紅釉,不及底部,露出白胎。雙龍尊其出現在隨葬品中,則標誌著墓主人非同尋常的身份和地位。
恭陵出土的唐代綠釉盤口壺(唾壺)高 17.1 釐米,口徑 9.3 釐米,底徑 11 釐米。盤口微侈,卷沿圓唇,短頸略束,溜肩,下腹鼓大,矮圈足,大平底。壺口內有3個細長條狀的小支釘燒痕。器施綠釉至圈足,底足露出白色陶胎。這件盤口壺肩部無系,造型獨特,豐滿大方,符合唐代雍容華貴的風格。
唐恭陵是我國唐代陵墓中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區現存唐墓中規模最大和規格最高者,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出土的這批皇家御用釉陶瓷精緻華美,亮麗如新,進一步證明了唐代藍釉器對後世青花瓷的深遠影響,具有一定的民族藝術傾向,體現了一種特有的民族意識,在世界陶瓷工藝史上散發出濃鬱的民族工藝芳香。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