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十一個盜墓賊,震驚中外的恭陵盜墓大案:追回的那些國寶文物

2020-09-07 藝素鏈

唐恭陵系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之陵墓,俗稱「太子冢」,亦稱「孝敬皇帝陵」,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東北2.5 公裡處的景山之巔。它是我國唐代陵墓中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區現存唐墓中規模最大和規格最高者,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死因成謎的太子

李弘,字宣慈,永徽三年(652年)生於唐長安城感業寺。永徽六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后,李弘封代王。永徽七年正月初六,原太子李忠被廢,改封梁王,年僅4歲的李弘被立為太子;正月十七,高宗大赦天下,這一年的年號也由永徽改為顯慶。

李弘少小即參與朝政,曾多次受命監國,忠厚仁孝,謙虛謹慎,頗具政治才幹,深得高宗和大臣們的喜愛。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隨唐高宗、武則天遊幸東都洛陽時暴薨,年僅24歲。

關於李弘之死,史料記載說法不一,有說是被武則天毒死的,也有說是因病暴亡的。究竟真相如何,後人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李弘之死,高宗萬分悲痛,並且詔令天下,追封他為「孝敬皇帝」,下令以「天子之禮」厚葬於偃師景山,是為恭陵,還親自為其制《睿德紀文》,書之於石,立在陵前。

據《新唐書》等史料記載,上元元年(674年)十一月,唐高宗和武則天駕臨神都洛陽,李弘奉詔納右衛將軍裴居道之女為皇太子妃。

李弘死後,年紀輕輕的太子妃青燈孤守,憂懼纏身,次年就與世長辭,追尋李弘而去了,9年後追諡「哀皇后」陪葬恭陵。其墓室極盡奢華,隨葬品甚多,國寶藍釉燈等文物珍品就深藏於這座大墓之中。

唐恭陵規模宏大,布局規整,整個陵區面積31萬餘平方米。陵園坐北朝南,平面為正方形,長、寬均為440米。陵園四周原有神牆、神門和角樓建築,現遺留門闕臺基及角闕基址。恭陵地面現存19件石刻,雕工精細造型生動,堪稱唐代石刻藝術瑰寶。

靈臺封土夯築,高聳於陵園中部,平面呈長方形覆鬥狀,高22米。在其東北方向50米處,有一方錐形土冢,殘高13米,俗稱「娘娘冢」,為李弘之妃哀皇后陵寢。

盜墓大案偵破始末

1998年春節期間,一群喪心病狂的盜墓賊趁夜深人靜之時闖入唐恭陵陵園,用炸藥將哀皇后陵寢墓道炸開,從一個壁龕中盜出珍貴文物60餘件。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2·15」唐恭陵文物被盜大案。所幸案件很快破獲,文物悉數追回,主要案犯也在恭陵前被就地正法。

1998年2月15日上午,唐恭陵文物保護員在巡查時發現了哀皇后墓前深深的盜洞,「2·15」大案迅速逐級上報,很快驚動了國務院,從而使此案得以迅速偵破。

在被盜掘的文物中,有一盞藍釉燈十分珍罕。主犯張某挖出這件寶貝後就將其藏在懷裡,沒事的時候經常拿出來把玩。後來大部分文物倒賣到了北京、天津,只有藍釉燈和一些比較貴重的文物賣給了香港的翟某。

隨著案件偵破的進展,數名犯罪嫌疑人落網,24件被盜文物分別從北京和天津追回的消息也傳到了遠在香港的翟某耳中。

翟某自知案件重大,涉案文物非一般文物可比,遂派人四處活動,甚至遠渡重洋,設法將已經賣出的文物高價收回。最後,翟某委託中間人將購買的文物逐一退回,將國寶藍釉燈送往北京。

「2·15」唐恭陵文物被盜大案偵破後,追回哀皇后墓中被盜的61件國寶,眾多文物專家被請到現場進行鑑定。 看著這些文物,專家們不由地驚呼起來: 「國寶! 全都是難得的國寶! 」

此後,文物部門又在被盜場地搶救清理出土文物189件。這250件文物中,有藍釉、紅釉、黃釉、綠釉、白釉、三彩、彩繪、鎏金等各色陶瓷器,精美絕倫,皇家風範,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初唐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其中,釉陶器物尤為重要,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初唐時期陶瓷藝術的最高水平。

藍釉燭臺 高33.6釐米 被《國寶檔案》收錄。

張某挖出後就藏在懷裡的那件寶貝,就是後來進入《國寶檔案》的藍釉燭臺,通高33.6釐米。其分三個部分,燈盞、燈柱、燈座。上為燈盞,小盤中心為杯形。

下面燈座呈高足豆狀,大盤微弧,圈足外撇。中間承以管狀燈柱,與上盞下座連為一體。通體施藍釉,圈足內壁無釉,白色陶胎。

藍釉燈以前只見於記載,從未見過實物。它以華美、稀罕而入選為御用隨葬明器,供皇陵之用,屬於高檔陪葬器物。其造型古樸,施釉均勻,色彩深沉,高貴雅致,是藍彩器中的上乘之作。

墓中珍寶  

此外,這批繳獲和清理出土的其他釉陶也各有特點,主要為藍、紅、綠、白四種單色釉。

紅釉雙龍尊 通高32釐米,口徑8.8釐米,底徑7.7釐米。盤口外侈,卷沿,圓唇,細長頸,微束腰,肩及上腹部圓鼓而豐滿,下腹部漸內收,平底內凹。自口沿至肩部飾有對稱的雙龍形柄,龍首口銜尊沿,龍尾搭在尊肩。通體紅釉,不及底部,露出白胎。

雙龍尊的造型可能脫胎於隋代的雙龍耳聯腹尊,唐時定型,並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酒器品類。其出現在隨葬品中,則標誌著墓主人非同尋常的身份和地位。唐代以後,雙龍尊被大量出現的酒注子所取代。

唐恭陵出土的藍釉長頸瓶 高25釐米,口徑9.7釐米,底徑8.6釐米。喇叭形口,沿略翻卷,圓唇,長頸束腰,豐肩鼓腹,矮圈足微侈。器身施藍釉,底部露胎。瓶口卷沿上留有3個小圓形支釘燒造痕跡。

這種形狀的長頸瓶是唐代較為典型的流行樣式,具有一定的西亞風格,其材質既有供上流社會使用的金銀器,也有供皇室貴族陪葬用的三彩器。此器造型簡練秀美,是唐代釉陶中的精品,代表了唐代的藝術風格。

恭陵出土的唐代綠釉盤口壺(唾壺)高 17.1 釐米,口徑 9.3 釐米,底徑 11 釐米。盤口微侈,卷沿圓唇,短頸略束,溜肩,下腹鼓大,矮圈足,大平底。

壺口內有3個細長條狀的小支釘燒痕。器施綠釉至圈足,底足露出白色陶胎。這件盤口壺肩部無系,造型獨特,豐滿大方,符合唐代雍容華貴的風格。

恭陵藍釉三足爐高約17釐米,口徑13釐米。 口沿外卷,束頸較短,圓鼓腹,圜狀底,腹下部有3個外撇的獸蹄形足。 器施藍釉,底足露胎。 其造型頗具大唐盛行之風,圓潤大氣,端莊優美,有一種幽雅、神聖之感。

恭陵釉陶除了多為上述各種單色釉外,尚有幾件三彩器皿,主要為豆和注子。 如三彩豆,高6.6釐米,敞口,折沿,圓唇,弧腹,喇叭形圈足。 腹部及口沿外壁均交錯施以黃、綠、白三色彩釉,並相間熔融為彩色花斑。 足部無釉,露出白色陶胎。

唐恭陵出土的這批皇家御用釉陶精緻華美,亮麗如新,進一步證明了唐代藍釉器對後世青花瓷的深遠影響,具有一定的民族藝術傾向,體現了一種特有的民族意識,在世界陶瓷工藝史上散發出濃鬱的民族工藝芳香。

相關焦點

  • 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追回的那些國寶文物
    關於李弘之死,史料記載說法不一,有說是被武則天毒死的,也有說是因病暴亡的。究竟真相如何,後人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李弘之死,高宗萬分悲痛,並且詔令天下,追封他為「孝敬皇帝」,下令以「天子之禮」厚葬於偃師景山,是為恭陵,還親自為其制《睿德紀文》,書之於石,立在陵前。
  • 唐恭陵盜墓大案 - 竟然追回如此之多的珍寶瓷器?
    也正因為如此,惹來了不少盜墓賊的光臨。這不,當年有件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死了十一個盜墓賊,還追回了不少的珍寶瓷器。1998年春節期間,一群喪心病狂的盜墓賊趁夜深人靜之時闖入唐恭陵陵園,用炸藥將哀皇后陵寢墓道炸開,從一個壁龕中盜出珍貴文物60餘件。這就是震驚中外的「2·15」唐恭陵文物被盜大案。所幸案件很快破獲,文物悉數追回,主要案犯也在恭陵前被就地正法。
  • 洛陽太子冢被盜,國寶流失海外,警方為何能夠迅速追回?
    李弘死後,他的王妃忠貞不渝,一直為其守寡,但不久後抑鬱而終,也被追諡「哀皇后」,陪葬恭陵。她的寢陵就在「太子冢」附近,俗稱「娘娘冢」,而在她當初下葬時也是極盡繁華,隨葬品十分豐厚。例如國寶藍釉燈,便深藏於這處大墓之中。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外地了一批盜墓賊,他們一夥六人,以張少俠為首。
  • 千年古墓兩次被盜,盜墓賊對神秘物品 念念不忘,警方追回國寶
    蘇家壟曾經出土過十大青銅器國寶之一的曾仲遊父方壺,還也有更加重大的發現就是出現了九鼎七簋。依周禮只有天子才能有九鼎,也就是說這很有可能埋葬著一位古代的君王,這墓葬群的地位和價值可想而知。沒想到人們小心翼翼封存了幾十年的墓葬群竟然被一群盜墓分子一夜之間給盜了,怎麼能不氣憤怎麼能不心疼呢?執勤點辦公室裡的一個探頭記錄了整個過程,七名男子衝進執勤點直奔休息室,短短幾秒鐘就控制了報案。警方看到都感到震驚,表示從沒見過這麼惡劣盜墓案件。
  • 追回的"盜墓黑幫"4萬件文物,將改寫歷史
    8月21日,公安部刑偵局發布消息,在與國家文物局聯手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三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犯罪團夥75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860餘名,破獲文物犯罪案件3480餘起,追繳文物逾4萬件,這些盜墓犯罪者甚至有專門的組織,顯現出一種&34;。
  • 「盜墓黑幫」的四萬餘件文物被追回來了,有的可改寫歷史
    「3·15」盜掘古墓葬案等24起文物大案。以山西聞喜侯氏兄弟涉黑及盜掘古墓葬案為例,據專家介紹,該團夥盜竊的商代文物,結合當地發現的青銅遺址,改寫了商王朝活動在河南不在山西的歷史。警方發現,除大肆盜掘當地保護文物以外,侯氏兄弟均涉入其它刑事案件,在當地形成「盜墓黑幫」。
  • 廣西賀州破獲盜掘古墓大案 追回19件國家級文物
    中新網賀州12月8日電 廣西賀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8日披露,該局近期破獲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大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人,追回戰國時期文物21件,其中國家級文物19件。今年10月,八步公安分局收到一條涉嫌倒賣文物的犯罪線索,鑑於案情重大,該局成立專案組,迅速開展案件偵破。經20餘天的偵查,一個盜掘、倒賣文物的犯罪團夥浮出水面。
  • 山西「盜墓黑幫」的四萬餘件文物被追回來了,有的可改寫歷史
    、安徽淮南系列盜掘古墓葬案、青海都蘭「3·15」盜掘古墓葬案等24起文物大案。以山西聞喜侯氏兄弟涉黑及盜掘古墓葬案為例,據專家介紹,該團夥盜竊的商代文物,結合當地發現的青銅遺址,改寫了商王朝活動在河南不在山西的歷史。警方發現,除大肆盜掘當地保護文物以外,侯氏兄弟均涉入其它刑事案件,在當地形成「盜墓黑幫」。
  • 「盜墓黑幫」的4萬餘件文物被追回來了,有的可改寫歷史
    、安徽淮南系列盜掘古墓葬案、青海都蘭「3·15」盜掘古墓葬案等24起文物大案。以山西聞喜侯氏兄弟涉黑及盜掘古墓葬案為例,據專家介紹,該團夥盜竊的商代文物,結合當地發現的青銅遺址,改寫了商王朝活動在河南不在山西的歷史。警方發現,除大肆盜掘當地保護文物以外,侯氏兄弟均涉入其它刑事案件,在當地形成「盜墓黑幫」。
  • 吳樹:承德李海濤案,中國第一文物監守自盜大案
    經反覆核實證明:乾隆代蓮花瓣座粉彩描金無量壽佛坐像和銀壇城兩件國寶級文物的確是從故宮轉移到承德文管處。那麼,這兩件國寶又是怎樣從承德文管處跑去香港了呢?專案組又進一步對承德文管庫的庫存文物進行逐件核查登記,結果讓人吃驚:經核對不僅確實證明了在香港展出拍賣的兩件文物均來自外八廟,而且還意外地發現外八廟庫存的文物中竟有數十件為贗品。北京來的專家們震驚了!
  • 河南盜墓「鏟王」毀壞唐崇陵
    老朱一個人便朝山上走去,走到墓冢山脈東面一個坡頭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在主墓室的位置,幾個盜墓賊搭著軍用帳篷,肆無忌憚地敲打著石塊。「大白天的就敢盜墓,這些賊娃子膽大得很。」老朱說,他從未見過這樣的場景,通常發現的都是在墓冢或者周圍有盜掘痕跡,盜墓賊很少在白天出沒。崇陵神道一側的翼馬。老朱不敢輕易靠近,趕緊掉頭往回走。
  • 考古家從一古墓發現盜墓賊丟棄的「髒物」,價值超20億,現成國寶
    在考古和盜墓史上,西漢墓室修建之豪華以及其喪葬品之豐厚,堪稱世界古墓之最。因此,漢墓也成為了歷代盜墓賊們最「青睞」的古墓,以至於在考古界流傳有「漢墓十室有九空」的說法。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考古隊在江蘇省徐州獅子山,發現了一座古墓。在挖掘之前,考古隊憑直覺斷定這應該是一座西漢古墓。果然,考古隊挖掘到了一座來自西漢早期的地方王侯大墓:西漢楚元王劉戊的墓。
  • 被追捕的31歲女盜墓賊
    2016年10月,他們開始打洞,直到2018年1月團夥落網,還沒有挖到文物。文 | 王煜盜墓賊,跑不了!昨天(9月1日),公安部刑偵局發布4名重大文物犯罪案件在逃人員名單。 明裡開店暗中盜墓這在逃4人中的女性名為趙現花,今年31歲,戶籍地為河南沈丘,參與的是一個總計20多人組成的文物犯罪團夥。
  • 最奇葩的盜墓賊,一件文物沒得手還搭上4名同夥,被抓後連連喊冤
    古往今來,有一群不法分子總是將目光放在地表之下,盯著老祖宗墓葬裡那些值錢物件,這些人就是盜墓賊,或俗稱「土耗子。」2018年8月份,貴州省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夥盜墓案件,最終法院裁定:犯罪嫌疑人需要承擔相應處罰,這6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六年不等,並處罰金5萬至10萬元。
  • 盤點震驚國人的近代盜掘古墓文物案,你知道多少?
    前言: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先人們留下了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這也促使很多不法分子願意鋌而走險,做起了盜掘古墓文物的勾當。自己以搞軍事活動為理由,開始有計劃的進行盜墓活動。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東陵地宮。把東陵一帶搞得滿目瘡痍,致使大量國寶遺失。
  • 盜墓賊盜掘古墓後,無意留下的作案工具,如今已經成為一級文物
    盜墓賊是以盜墓為生的,他們將偷到的文物倒賣,很多歷史文物就是這樣被盜墓賊給偷走,或是在盜墓的過程中被破壞掉了,考古學家對盜墓賊的行為厭惡不已。歷史朝代有很多個,皇帝和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很多古人的陵墓都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歷史久遠的陵墓更是被後來一代又一代的盜墓賊進入,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也興起的很晚,上個世紀,我國盜墓賊的數量都還是很多。
  • 當年,河南小夥組團在「九層妖塔」旁盜墓,出貨當天就被舉報
    而文物作為文化的物質載體,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去保護,但一直以來都有一些不法之徒企圖偷盜文物。當年,河南小夥組團在「九層妖塔」旁盜墓,結果出貨當天就被舉報。而這劉三勳並非一般盜墓賊,他從小就對古墓十分感興趣,還曾學過不少關於古墓的知識,因此在「道上」十分出名。但當他們到了目的地後卻發現,當地牧民大多都有很高的警惕性,發覺到他們是來盜墓後,就再三阻止不讓他們進入。
  • 盜墓賊把自家祖墳給挖了,被抓後無地自容,請求公安判他死刑
    不過其中有一個行當,發展歷史悠久,但是即便是做得再好,也要被人人喊打,那就是盜墓賊。不管什麼時候,挖人祖墳這樣的缺德事情都是要被嚴懲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很奇怪,他不挖別人的祖墳,卻跑去把自己祖墳給挖了。別人都是修整自家祖先的陵墓,為什麼偏偏這個人要做這樣有辱先祖的事情呢?
  • 此人只有小學文化,一身盜墓本身被傳得神乎其神,被抓後仍很囂張
    ,這主要是因為普通人接觸到盜墓這個行業的機會是很少的,盜墓賊又被稱之為摸金校尉,在東漢末年,當時官府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特別設立了相關的職位,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摸金校尉的工作了。到了後來,摸金校尉開始成為盜墓者的代稱,而且因為這個職業長期與墓穴等在很多人看來比較陰森可怖的環境打交道,所以那些盜墓賊的本領也就被傳得神乎其乎
  • 小說裡的盜墓情節大呼過癮,現實中盜墓危害性有多大,你知道嗎?
    古代的皇帝為了避免自己死了以後被人盜墓,通常還會在墓穴中設置很多機關。雖然很多機關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朽爛,但仍然還有不少精巧的陷阱還在繼續工作。盜墓賊要是不小心中了這些機關,輕則受傷,重則喪命。 當然了,盜墓的時候如果動作不小心,搞出了大動靜,被周圍的村民發現,那村民們肯定也饒不了這些盜墓賊的。扭送公安機關是基本操作,扭送之前先暴打一頓盜墓賊都是常有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