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底部寫6個大字,身價翻無數倍,存南京博物館作稀世珍寶
文丨溫馨說史
在南京博物館有一隻清朝年間的青花貫套紋酒杯,這件瓷器做工非常精妙,無論是杯胎的色澤還是瓷器表面繪製的紋路都非常的讓人驚豔,其價值自然也是不凡。但是這杯子卻有一個地方非常特殊,那就是它的底部寫著「大明康熙年制」這六個字。
看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糊塗了,第一反應必然是康熙是清朝的,這是歷史常識肯定沒問題,那就是瓷器下面寫錯了,但是也不對啊,價值這麼高的瓷器怎麼會出現這種低級性錯誤呢?難道是「偽造」的?然而,這件瓷器既然能夠位列博物館,在真假上面肯定是不必懷疑的,那麼為何在康熙年間竟然會出現大明康熙這樣讓人充滿錯亂感的年號呢?
這酒杯是康熙朝宮廷裡所用過的,這一點是經過確定的,真假方面沒什麼好質疑的,另外康熙早年擔心刻有年號的瓷器打碎了不吉利,故而康熙朝初期所造的瓷器都是用的明朝年號,但是隨著局勢逐漸穩定下來,後來就取消了這項規定,故而這大明康熙年制的出現確實燒瓷的工匠犯了大錯,那麼工匠到底是有意的惡作劇還是真的不小心呢?
其實要說有意的話其實不太可能,康熙年間的文字獄也不在少數,工匠地位不高,這種事情一旦被發現必然是誅九族的下場,故而不小心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是哪怕真的是工匠不小心,有一點很明顯,那就是工匠心裡還是有著明朝的影子的,所以才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其實與這酒杯工藝樣式類似甚至重複的也不在少數,但是其他瓷器寫著的都是大清康熙年制,這唯一一件不一樣的反而是錯有錯著,在價值上反而超過了那些正確的。正因杯底這6個大字,可以說酒杯身價翻了無數倍。當然,很多人會疑惑,怎麼錯的反而價值高呢?
要知道落款年號錯誤這種極為敏感的大錯很少產生,尤其是在經常使用的瓷器上,然而這落款錯誤的瓷器竟然通過了重重檢驗順利的從窯廠被送出,然後又非常幸運的沒有送到統治者眼皮子底下或者說是不曾被使用者所發現,以至於讓這個落款錯誤的瓷器存留到了今天,這其中存在著無數的巧合與偶然,故而哪怕是有錯誤,這件瓷器也是堪稱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