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明康熙年制」瓷器,卻被博物館珍藏,專家:這是國寶!

2020-12-25 騰訊網

網上流傳著一張圖片,只要放出來便會引起別人的捧腹大笑,因為在瓷器上寫著「大明康熙年制」六字底款。人們會覺得這造假的也太沒常識了,竟把康熙皇帝給「穿越」到了明朝,實在是搞笑。當然上圖裡的瓷器肯定是假的,這款明顯是P出來的列印體。不過違背常理的是,「大明康熙年制」六字款在歷史上確實存在,且有實物證明。

如今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的一隻小小酒杯,叫青花貫套紋酒盅。它高僅5釐米,口徑8.8釐米,胎身纖薄而堅緻,放在強光之下可見如絲絮般的內部紋理,整個酒杯只有下方描繪出深藍色的貫套紋,簡約而又典雅。儘管因年代久遠杯身有些許地方已經泛黃,但其精緻的工藝還是令人賞心悅目,經多位專家和儀器鑑定,證明它是一件清代官窯無疑。但如果只是這樣一件清代酒杯的話,最多也就是比較值錢的古董,算不上非常罕見。但其底部的六字款識,卻直接讓專家稱其為國寶!

這便是「大明康熙年制」雙圈六字款,它是一件傳世品,能完整的從清代流傳到現在,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明清官窯瓷器出廠前,都要進行嚴格篩選,稍微有一點瑕疵就要全部打碎埋入地下,所以它是怎麼能流出來的,至今仍然是個謎。清代禮教森嚴,如果是官窯工匠思念前朝,故意做出來這樣的款識,那麼滅九族是分分鐘的事情,想必工匠也不會傻到這種程度。那麼關於出現這種底款到底是什麼原因?主流猜測有以下幾點。

第一種是康熙「迷信」說,《清史稿》載:「禁鎮戶於瓷器上書寫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康熙皇帝8歲就登基,下了這麼個命令不讓瓷器上寫年款,應該是忌諱瓷器易碎,寓意不吉利。後期可以用年款了,但可能會用詞義轉嫁,把大清寫成大明,這樣的話就是「大明碎了」。但此種猜測有個漏洞,清代官窯存世量很大,而且是現代收藏家追捧的高端藏品,如果康熙真的下令借前朝名號造瓷器,應該也有很多傳世品。然而「大明康熙年制」官窯存世極少,除了南京博物院這隻酒杯,還有重慶三峽博物館所藏康熙龍紋盤等寥寥幾件,不然也不會成為國寶了,所以這種猜測有點牽強附會。

康熙皇帝用大明稱呼自己,想想都不太靠譜。而第二種猜測被很多人認可,在清代民間成立了一個很響亮的組織,那便是以反清復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作為口號的「天地會」,也叫「洪門」。雖然這個組織屢遭清廷鎮壓,但群眾基礎實在太大,怎麼剿都剿不完,至今他們仍然存在於全世界的華人圈。「大明康熙年制」可能就是「天地會」的人弄到官窯,故意改款來嘲諷清廷的。不過這種猜測還有個漏洞,「天地會」在清代發展到最大規模是在乾隆時期以及之後,那麼為何存世的實物只有「大明康熙年制」官窯,卻不見「大明乾隆年制」或「大明道光年制」呢(只是在傳說中有)?所以這個猜測還有待商榷。

還有一種猜測,在清代中晚期,皇宮管理日漸鬆懈,就發生了很多太監盜寶拿出去賣的事情。東西盜走了,得掩人耳目啊,於是太監便偷偷叫工匠造一些贗品擺在真品原來的位置上。「大明康熙年制」可能就是造假工匠一時疏忽或者乾脆是不滿清朝,故意寫出來的,反正大多數太監也不識字,就這樣一件違背常理的瓷器在混亂中保留至今。不過工匠能把假貨造的和官窯一樣的水平,確實罕見。不管怎麼說,這件瓷器如今藏在南京博物院裡供大家欣賞,至於它出現的真實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覺得是哪種原因呢?

相關焦點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撿漏」後轉手賣出370萬,如今已成國寶
    早於歐洲之前一千多年,我們已經掌握了制瓷技術,可以說,中國的發展史,也是瓷器的發展史。幾千年來,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燒制出了各種各樣的瓷器,每一個朝代的審美不同,所燒制出的瓷器也不同;就這樣,我國的瓷器也分為很多的種類。明朝的制瓷史上,有一種顏色釉瓷器,師出名門,卻沒有其他的瓷器那樣受人歡迎,看上去也是平平無奇,但到了今天,卻成為了罕見的國寶,這一瓷器,名為灑藍釉。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什麼要賣500多件中國瓷器?
    紐約佳士得將於2016年9月15日推出「美藏於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拍,釋出501件藏品。作為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何要集體出售?將上拍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瓷器藏品——兩件元代鈞窯藍釉紫斑盤紐約佳士得將於2016年9月15日推出「美藏於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拍,分為線上與線下兩個部分。其中,明清單色釉與五彩瓷頗為搶眼,如上拍的多件康熙五彩瓷器品質優良,在國內並不多見,十分珍貴。
  • 首博有一國寶瓷器,距今600多年,全世界就3隻,是專家花80元買的
    我們知道文物對於懂的人來說那是一件不同尋常的收藏品、藝術品,它能幫助我們追溯到古代的歷史;而對於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來說,文物就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只要給錢就可以出售,所以確實近年來文物市場非常的火,大量的文物流失到海外,給我們中國古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 清朝瓷器底部寫6個大字,身價翻無數倍,存南京博物館作稀世珍寶
    清朝瓷器底部寫6個大字,身價翻無數倍,存南京博物館作稀世珍寶文丨溫馨說史在南京博物館有一隻清朝年間的青花貫套紋酒杯,這件瓷器做工非常精妙,無論是杯胎的色澤還是瓷器表面繪製的紋路都非常的讓人驚豔但是這杯子卻有一個地方非常特殊,那就是它的底部寫著「大明康熙年制」這六個字。看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糊塗了,第一反應必然是康熙是清朝的,這是歷史常識肯定沒問題,那就是瓷器下面寫錯了,但是也不對啊,價值這麼高的瓷器怎麼會出現這種低級性錯誤呢?難道是「偽造」的?
  • 康熙民窯青花瓷器鑑定
    早期系元年至二十年(1662——1681年)),中期是二十一至四十五年(1682——1706年),晚期為四十六年至六十一年(1707——1722年),作者今以康熙朝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器鑑定為題進行探討,以期「拋磚引玉」。二、造型、胎、釉和工藝康熙民窯青花造型古樸、端莊,整體比例協調,線條流暢,充滿陽剛之美。型制、規格眾多難以計數。
  • 大英博物館,看著中國展廳中的國寶,你會有什麼感想?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有藏品800多萬件。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印有大明成化年制的八仙碗鑑定後非正品,但價格還是破十萬
    恐怕沒有中國人不知道八仙的,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八仙圖的大碗~~如下圖碗的底部印有:大明成化年制。因為明朝成華是最有名的,成華的瓷器在拍賣會上能賣出2.8個億是有原因的,因為成化皇帝她的藝術欣賞水平在明清兩代皇帝裡面是最高的,他畫的非常的淡雅,非常的舒朗。
  • 不可不知的清三代瓷器款識特點,看完這篇你就知道,必收藏
    康熙早期的瓷器都是很少寫款的,這是因為康熙認為瓷器上是不能夠寫款的,因為寫了款,打碎了,就不吉利所以就不讓寫了。但是康熙的瓷器有這樣一個現象,便是有大量的寄託款。比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這三個朝代寫的可以說是最多的,這在想像當中也是犯了大忌的。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中國瓷器在佳士得拍賣的臺前幕後
    剛剛過去的紐約亞洲周中,佳士得推出的「美藏於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專場拍賣早在消息放出時就在古董圈引起震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期待。此次爭取到大都會的委託,是紐約佳士得繼2014年的安思遠(Robert Ellsworth)專場拍賣後推出的又一具有巨大品牌效應的專場拍賣。在和競爭對手蘇富比的對壘中,佳士得在中國瓷器和藝術品板塊的市場瓜分中又進了一步。
  • 佳士得專家指南:中國瓷器年款掃盲帖
    原標題:佳士得專家指南:中國瓷器年款掃盲帖 文章來源:佳士得 通過此文,佳士得倫敦專家何玉清 (Kate Hunt)與我們分享鑑賞中國瓷器年款的入門知識,指引藏家解讀年款背後的皇帝及朝代,以及如何分辨「仿款」及假年款。 什麼是年款?
  • 國寶傳奇:土山上挖草藥,發現一個土坑,一批窖藏瓷器,價值連城
    1985年3月,北川縣茨城鄉茨竹村農民劉正富一大早就爬上了海拔二千米高的關竹林滑坡上。這是一座高山,山上竹木茂盛,村民們時常上山挖掘野菜和草藥。劉正富就是去挖草藥的,家裡的牛生病了,挖點草藥回去治牛。他割來一把草墊在背簍底下,又將瓷器一一羅列好放在背簍裡,隨後將這些瓷器背回了家裡。劉正富和昨天一樣,挑來水把這些瓷器洗乾淨晾乾,然後放進櫥櫃裡去家用。幾個月後,縣文物宣傳隊來到村子進行文物普查,有一位專家來到劉家吃飯,當專家端起碗來時,卻發現吃飯的碗很不一般。這隻碗小巧別致,碗身上花紋精美,且筆畫精湛。
  • 80元賣掉祖傳古董,專家洗乾淨後大吃一驚,轉手可賣370萬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從最開始的原始青瓷算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科技發展和對美的追求。每一種瓷器的技藝巔峰,都造就了驚豔絕倫的作品。這件機緣巧合用80元收到的明代灑藍釉就是傳世珍寶之一。
  • 細品清瓷:帝王「堂名款」瓷器賞析
    「中和堂」款中又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公元1674年)、「中和堂制」等不同款識,分別代表不同時期中和堂款瓷器。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以康熙時期堂名款瓷器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及王公貴戚們的興致所致,另一方面也與康熙初年頒布禁寫年號的告諭有關。
  • 這個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蟋蟀罐上面畫的是什麼神獸啊?
    手裡有一個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神獸雲紋的蟋蟀罐,自己也看不明白。這個青花瓷器上面的繪畫圖案,怎麼看咱也看不出來上面到底繪畫的是一個什麼神獸,還請廣大的瓷器愛好者們幫忙給看看謝謝。瓷器上了蓋子繪畫的是什麼神獸呢?瓷器感覺是一個養蟋蟀的罐子。瓷器的蓋子裡面有六字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
  • 日本人收藏的文物中,這8件中國瓷器被他們尊為國寶
    中國古代生產出的精品瓷器,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很多都流落到了海外。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八件精品瓷器流落到當地,有的還被尊為國寶。本文就來帶你看看這八件中國瓷器。一、建窯曜變茶盞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1966年被指定為國寶
  • 國寶檔案:老太太80元賣出的破碗,竟然成為北京博物館鎮館之寶!
    等她走了以後,工作人員又對這隻碗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並將這隻碗用清水擦拭了個乾淨。當碗底的髒東西也被擦掉時竟然漏出了六個字:大明宣德年制。一般瓷器的落款都是在外面的底座,很少會有在裡面的。並且這幾個字筆畫清晰工整,頗有古風,極大可能就是明朝時留下來的寶貴文物。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仇焱之於1979年賣給上海博物館瓷器167件,1980年仇焱之過世後,家人把他的畢生收藏委託蘇富比拍賣,1980年共拍賣175件藏品,1981年及1984年又分別拍賣其收藏的古玩精品,這些拍賣曾經引起極大的轟動,掀起了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拍賣高潮。
  • 宋代著名的瓷器:其中一件流失日本,一件為中國瓷器三大國寶之一
    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嬰戲紋碗:是宋代景德鎮窯燒制瓷器,高6.7cm,口徑20.8cm,足徑6cm。 碗敞口,淺腹,矮圈足。裡外均施青白釉,釉質瑩潤,足內無釉。碗內刻劃雙嬰戲蓮紋,線條流暢,紋飾清晰,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康熙年間出口瓷器亮相巴黎蘇富比 估價200萬歐元
    此系列薈萃歐洲各地珠寶商、銀匠、奢侈品經銷商及銅匠的頂級傑作及稀有珍寶,遍及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及荷蘭,每一件皆屬名匠精品。原藏主慧眼識珠,本系列九件珍藏精美絕倫,堪為歐洲頂級工藝代表,足登博物館殿堂。
  • 世界最珍貴的青銅文物,就藏於國家博物館,專家:十大傳世國寶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悠久的漫長歷史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自出土就被珍藏於博物館中,列為國寶級文物,就連專家都表示:是十大傳世國寶。那麼在我國是什麼珍貴的青銅文物被列入十大傳世國寶呢?比如被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