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68歲的老人給你提個醒:攢的錢,最好放在自己的口袋裡

2020-12-20 憶子讀書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份,我國居民的存款總額已經達到了85.4萬億元,也就是說我國的人均存款約為6.1萬元。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正因為有了這麼龐大的儲蓄數,很多人安然地度過了疫情困境,才不至於像西方國家那樣,災難一來就被掃地出門。

然而,這只是人均。

事實上,存款曲線是一條「U」型結構,很多人年輕人和老年人存款寥寥。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年輕人有父母這座大靠山,老年人有孩子這座大靠山,對於他們來說,存錢似乎可有可無。

因此,多子多福就成了老年人的「鐵飯碗」。但這鐵飯碗,真的夠「鐵」嗎?

我,68歲,存款都給了兒子們買房,如今我每個月向兒子討生活費

李大爺是我老家的鄰居,今年68歲。當我們還很小時,他經常逗大家玩,有時還分糖果吃。因此,大家親切地叫他「老伯爺」。

在80年代,大家都是1胎或最多3胎時,他硬是生了4個兒子,中間還有個女兒夭折了。當時我以為,他肯定是太愛孩子,所以生起癮了。

長大點後,我明白了李大爺多生孩子的真實原因:在農村,不多生幾個孩子,老了誰養你?!

後來,李大爺離家南下廣東做建築工,一去就是18年。

起初,李大爺帶回來的錢不多,後來時代好了,工資漲了,每年回來可以交給老婆五六萬。按理說,李大爺在咱們農村,算是很富有的人。

但1年前見到榮歸故裡的李大爺時,他滿臉不快地說:「這十幾年掙的錢,全敗給兒子們了。」

原來這幾年,他4個兒子相繼結婚生子,紛紛要李大爺給錢買房子。兩個大的在老家建了房,兩個小的趕時髦,硬要在縣城買房。李大爺沒轍,只能把存錢全拿出來給了他們。

如今,兩老頭還住在舊房子裡,幫兒子們帶小孩。

因為沒錢,李大爺每個月打電話給外出打工的老大老二要錢,要麼就跑到縣城問老三老四要生活費;用他自己的話說,活像一個四處掏錢的乞丐,給倒好,不給就斷了糧,還遭媳婦兒白眼他老伴兒年老多病,一到生病住院,幾個兒子吵得無法無天,有時候小病就乾脆忍著。

這李大爺,晚景真是一片悽涼。他本以為多子多福,老來有靠,哪知還不如自己有錢在手。

趁自己年輕,好好攢錢;攢的錢,最好放在自己口袋裡

可以說,李大爺的故事,在中國很多地方,見怪不怪。只要沒有存款和退休金的老人,都在看兒子兒媳們的臉色下飯。

而他的經歷給了我們兩點啟示:

其一,趁自己年輕,一定要好好攢錢。

人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錢這個東西,和書一樣,要用時真少。

一說要買房,錢肯定不夠,東挪西湊,才能付個首付;一有大病,錢也不夠用,花光積蓄也許還沒出院。這些還都是有點存款的,對於那些月光一族,房子簡直是海市蜃樓,生病簡直是去地獄。

因此,趁自己年輕,一定養成存錢的習慣。

也許你的月薪不高,但每個月擠出1000存起來,一年也就12000了,8年就夠10萬了。這筆錢,生個小病不愁,生個大病也扛得住。

我老家的另一個鄰居,40歲大光棍,老婆孩子是沒著落,但一直以來,他每年強迫自己存個三五萬,如今存的錢,也夠自己和老父親在農村養老了。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只要堅持存下去,多年後,你手上一定有一筆「大靠山」,哪怕你每個月只能存1000元,甚至幾百元。

其二,攢的錢,最好放在自己口袋裡。

有些人和李大爺一樣,攢了錢,要麼全給了孩子買房,要麼一骨碌投資出去,顆粒不剩。

原本以為,這些都是最划算的養老或「投資」,其實是最大的冒險。

就像李大爺一樣,錢全部給了兒子們,但都有家庭負擔的兒子們,真到李大爺要錢時,手上也沒幾個閒錢拿得出來,更別提應付老人大病開支了。

而對於很多中年創業的人,也是此理。創業是為了賺錢,但創業之路充滿荊棘與冒險。稍不留神,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口袋子放點錢,既是未雨綢繆,也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老年人如此,年輕人更如此,因為,靠自己,才是最大的「鐵飯碗」。

相關焦點

  • 把手放在自己口袋裡和把手放在別人口袋裡,結局到底會有怎樣?
    「假設有兩個社會,一個社會是每個人的手,都放在自己的口袋裡面過日子;而另外一個人是每個人的手,都放在別人的口袋裡面過日子。這兩個社會發展下去會有什麼不同,你認為哪個更好?」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把手放在自己的口袋裡面肯定會更加節省,把手放在別人的口袋裡面那一定會更容易造成浪費,節省意味著好多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的結局只能是不買,而浪費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很多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直接被收入囊中,我們當然都渴望不必為錢發愁的「隨便花」,那麼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那一個是把把手放在別人的口袋裡面幸福指數會更高!
  • 78歲獨居阿婆:晚年靠得住的,唯有你自己,給年輕女人提個醒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是一朵絢麗的焰火,燦爛與否,取決你自己的經營、選擇、堅持等等。深圳78歲獨居阿婆的經歷也許能給徘徊中的女人提個醒。我覺得一個女人婚後,一定要懂得投資。不管是投資不動產,還是其他方面,一定要有超前眼光。一個人,年輕時,一定要為自己多攢點錢,年輕時,多攢點錢,就能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些保障。女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一定要有錢,錢可以給女人帶來安全感。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卻能在緊急時候派上大用場。
  • 遵義一老人藏在「老地方」的錢不見了,民警在雞圈裡找到35000元
    4月12日,鳳岡縣公安局永和派出所民警與銀行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永和鎮雙山村遊家溝組,將存有35000元現金的存摺交到安某容老人手中,老人也舒了口氣,再也不用擔心藏在雞圈裡的錢會「失蹤」了。雞圈、現金、老人,這幾個不關聯的詞咋會串在一塊呢?
  • 臨沂老人32萬存摺不翼而飛!辛苦攢了大半輩子的錢被盜!
    經了解,受害人是兩位年近60歲的老人,三十二萬餘元的存款單、身份證、寫有銀行卡密碼的銀行卡及現金一萬三千餘元被盜。監控顯示,嫌疑人逃竄過程老人辛苦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全都放到包裡被小偷偷走了。案發現場,兩位老人情緒激動,將全部希望寄託於民警身上,希望民警幫助其儘快找回養老錢。
  • 94歲老人 腸子掉進了「口袋」裡
    近日,市七醫院天府院區胃腸外科勇闖手術禁區,成功為一位94歲高齡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女性患者實施了修復手術,患者恢復良好。 這名何姓婆婆曾經做過闌尾切除術,術後右下腹壁出現巨大腫塊,在其他醫院被診斷為腹壁切口疝。
  • 68歲老人感嘆:寧願一個人過,也不想去兒子家出錢出力還不討好
    01人誰都有老的那一天的,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逃不過這個規律。到老了是跟子女住在一起,還是單獨過,這就面臨一個選擇了。以前古代的大家庭裡,老人都是跟子女住在一起的,所以會有四世同堂和五世同堂的。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2位68歲老人自述:「人到了晚年之後,錢應該放在哪裡最安全?是給兒子還是給女兒?這兩個人之間哪個最靠譜?」但其實,到了晚年之後,錢自己拿著最安全,因為,自己拿著就不用伸手問子女拿,想幹嘛就幹嘛,也不用擔心感冒生病的時候沒有錢治病。
  •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一個40歲過來人給你提個醒:到了30歲,別急著進入體制內 現在有很多人都有一種思想,那就是現在的社會並不穩定,隨著技術革新等的越來越快,市場環境複雜多變,很多公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崛起,但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消亡,就像是一個泡沫一樣,而這樣的公司其實浩如煙海,能撐過一年的公司寥寥無幾
  • 手機如何正確放在口袋裡?原來大有講究
    每個人都無法一直握著手機,因此手機通常放在褲子的口袋裡,但手機放在口袋實際上非常講究。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充電不良 首先是褲子的口袋通常很髒。一些灰塵或頭髮會積聚在口袋中,無法洗掉。當手機放在口袋裡擦時,這些東西就會起來。
  • 68歲蒙古族老人阿日並深山裡的「巖羊爸爸」
    跟隨阿日並老人來山間採訪時,記者拍攝到一隻站在山頂的巖羊。68歲的蒙古族老人阿日並騎著摩託在烈日下趕了十幾裡山路,終於將兩個重達20斤的塑料水桶送達山頂。阿日並給藏身大山中的巖羊送水已有10年了,每隔一天就要走上一遭,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巖羊爸爸」。 阿日並與巖羊結緣,源於2010年的一次偶遇。愛好攝影的他在阿爾巴斯山的深谷中發現了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巖羊蹤跡,便開始追蹤拍攝。
  • 老人自己存錢養老,不靠子女,最後結局怎麼樣了?72歲老人說實話
    我的大姑今年72歲了,在她經歷了兒子兒媳的「壓榨」後,就決定自己攢錢養老,本以為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可聽完大姑的經歷,結局真實到殘酷。這下我算是明白了,平時照顧他們再好,只要有一點做得不對,他們就不顧我以前的恩惠,就他們現在這樣的情況,以後給我養老不一定看他們多少臉色呢,我還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帶孩子,我自己去攢點錢養老。
  • 錢是零散的放在口袋還是整齊的放在錢包,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嗎?
    有個女友曾經拒絕過一個男的,理由是第一次約會時,她看見他錢包裡的錢都折得特別整齊,她沒法想像跟一個把錢看得這麼鄭重的人在一起生活。她並沒有告訴對方這個理由,只是說性格不合。所以,個人認為對於錢的態度,有著虔誠的心的人,往往日子過得很精緻,當然應該欣賞。但是,更加認為把錢隨便放在口袋裡面的人還能夠清楚記得大概數目的人,這種人有經商的潛質。
  • 你會把錢都給子女嗎?70歲老人坦言:後悔把錢分給孩子了!
    可是現在後悔也晚了,老人的錢已經都分給倆女兒了。那麼如果老人有錢,是把錢都分給子女好,還是自己留著好呢?後來老人恍然大悟,老人說:確實是,我心裡確實有這個想法,只不過我自己沒發覺而已。這就跟皇帝傳皇位一樣,總是擔心兒子惦記皇位,就失去了父子之間的親情。如果老人把錢看得太重,反而會忽略了父子之間的這種純粹的親情,而被金錢迷住了眼睛。
  • 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我有一個鄰居,今年已經60多歲了。前幾年自己退休,老伴去世,一個人跟著兩個兒子過。都說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大,但是像我鄰居這樣有兩個兒子,現在只剩下一個老人的情況,按理說養老壓力並不大。而且鄰居退休之後,每個月還能拿幾千塊錢的退休金,足以維持自己的生活,甚至還可以補貼兩個兒子。
  • 一個68歲的失能老人:臥床不起才知道,半路夫妻都是「賊」
    不管原配還是半路夫妻,跟兒女的感情始終不一樣,那些步入老年的單身老人,都想找一個老伴,以為只要對老伴好,晚年一定會幸福,可人的思想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何大爺:68歲 我是一個苦命的男人,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到了該結婚的年齡,父母託人介紹認識了老伴,兩人只見過一次面,不到三個月結婚了。
  • 失明老人開雜貨店三年未收假錢 找錢、進貨有妙招
    失明老人要開店 家裡從不解到支持  梁先學今年68歲,三年前他在村裡開起了這家食雜店,方便村民生活的同時也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可開店的想法剛提出來,家人們卻一致反對,因為梁先學老人雖然身體康健,卻雙目失明。
  • 河南一老人被18歲孫女取走28萬養老錢,孫女:到死都不會管你!
    近日,河南老人被18歲孫女取走28萬養老錢,引發關注。據了解,程大娘的兒子幾年前去世,留下10萬塊錢,加上自己這麼多年攢下的,一共有28萬存款。本想著家裡就這麼一個小孫女兒,沒了父親母親也不管她,只有自己是她唯一的親人。
  • 為給孩子買房子,62歲老人北京打工,過年回家被子裡全藏滿了錢
    老夫妻在照片裡,拿著自己的被子坐在火車站裡。當問及老兩口為什麼拿著被子,他倆的回答很是辛酸。他們回家用被子藏滿了錢,怕小偷偷走了自己賺的血汗錢。這對老北漂中的丈夫今年已經62歲了,一般老人到這個年紀也差不多該退休了。而這對老兩口在北京打工賺錢,背後的原因令人感動。為給孩子賺取房子的首付,他倆不惜來到北京省吃儉用賺錢。
  • 老人僱人來家打掃衛生 抽屜裡800元錢不見了
    2月8日下午5點,家住金水路百通馨苑小區的孫先生匆匆到派出所報案,他8日上午剛在下王埠立交橋橋下找了個臨時幹家政的婦女來家裡打掃衛生,誰知,下午婦女從他家裡走時,順走了他抽屜裡的800元錢。民警提醒,年前找家政服務人員,最好不要找「馬路遊擊隊」。同時,請人來家打掃,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財物。
  • 「衣衫襤褸而靈魂高貴」老人的捐款,怎麼收?
    2月10日上午,重慶萬盛,一位年齡高達87歲的老太倪素英,提著一個紅袋子來到萬盛街道的便民服務中心。倪素英老奶奶對工作人員說,她要給疫區捐款。紅袋子裡的錢倒出來,工作人員被震驚了,是整整2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