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振動:水馬改變鋼箱梁氣動外形引起渦震 結構安全未受影響

2021-01-09 瀟湘晨報

南都訊 記者蔣臻 通訊員粵交集宣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橋梁風工程研究專家葛耀君解釋道:當前虎門大橋正在修吊杆和主纜,橋梁兩邊為防止車撞放置了臨時擋牆,也就是俗話說的水馬,水馬改變了橋梁外形,原來橋梁結構是非常流線型的,加了(水馬)就變得非常鈍體了,所以容易引起渦振。他估計這次振動幅度為幾公分或者十幾公分,雖然看上去振動很大,但橋梁強度安全性沒有問題。葛耀君表示,橋梁振動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車開上去也會有危險,所以要暫停車輛通行。解決辦法就是,加了什麼拿掉什麼,短時間內或還會有振動,因為能量還沒耗散掉。

目前,虎門大橋橋面已基本恢復常態。為確保大橋交通安全萬無一失,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同時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虎門大橋將繼續封閉雙向交通,有關單位正全力加快檢測,以爭取儘早開放交通。在此期間給廣大司乘人員出行帶來不便,請予以理解支持和配合,並注意提前選擇合適的路線繞行。

車輛繞行虎門大橋行駛線路:

一、自東往西方向

(一)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三)莞佛高速公路——新聯支線——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四)莞佛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五)莞佛高速公路虎門威遠入口——繞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六)莞佛高速公路虎門大寧入口——繞行廣深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南沙大橋——往廣州(南沙)、中山方向。

二、自西往東

(一)從珠海、中山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廣珠東線——廣珠北線——南沙大橋——廣深沿江高速(南行)往東莞、深圳方向,或廣龍高速——廣深高速往東莞、深圳方向。

(二)從珠海、中山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廣珠西線——南二環高速——南沙大橋——廣深沿江高速(或廣龍高速——廣深高速)往東莞、深圳。

(三)佛山、順德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南二環高速——南沙大橋——廣深沿江高速(或廣龍高速——廣深高速)往東莞、深圳。

(四)佛山、順德方向需往東莞、深圳的車輛,可行駛廣明高速——東二環高速——黃埔大橋——廣深沿江高速——往東莞、深圳方向。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廣東:虎門大橋振動系渦振現象 懸索橋結構安全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 廣州虎門大橋渦振原因公布:水馬是誘因,那麼什麼是水馬呢?
    廣州虎門大橋渦振原因公布:水馬是誘因,那麼什麼是水馬呢???5月5日14時許,一則廣州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的消息,瞬間霸榜各大網絡媒體熱搜。受此影響,該橋梁在隨後就實施了雙向全封閉,虎門大橋水域也於5月5日19時開始封航。
  • 虎門大橋渦激共振——水馬到底是不是主因?
    專家組解釋本次渦激共振產生的原因是橋梁維修期間,橋面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橋梁氣動外形所致,然而公眾對這一說法存在疑問,覺得小小的水馬與大橋相比微不足道,是不是有甩鍋嫌疑?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觀點如下:氣動外形對橋梁渦激振動影響極大,水馬的作用不可小覷,引起虎門大橋渦激振動的主因就是連續設置的水馬改動了氣動外形。
  • 虎門大橋抖動與水馬有關,水馬是什麼東西?
    虎門大橋突然抖動,這是鬧得沸沸揚揚,現在網上很多奇怪的猜測,說什麼大橋因為壓力太大,太壓抑了,想活動一下。還有說是龍翻身引起的,真實不可思議。當然了還有很多奇怪的猜測,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來看看專家的判斷吧:5月6日電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那麼水馬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竟然能使大橋發生抖動。水馬,是用於分割路面的塑制殼體障礙物,也就是將一條路分割成左右兩部分或者多部分的塑料。
  • 虎門大橋凌晨還在振動!何時能恢復通車?專家組最新研判來了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 虎門大橋今日復通,專家組成員解釋九大研判觀點
    為何撤了「水馬」後,橋梁還在振動?此前初步判斷,5月5日下午的振動是「水馬」改變鋼箱梁氣動外形,在特定風況下誘發渦激共振,為什麼撤了「水馬」之後,橋梁還在繼續振動?我們分析是持續較長時間、較大振幅的渦振導致了結構阻尼下降,相當於摩擦力隨著振動被耗散,即使水馬拆除,特定風況下空載橋梁又發生了渦振。焦點關注2虎門大橋以後還會振動嗎?
  • 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相信不少傳粉都刷到了「虎門大橋出現強烈振動」這則新聞,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就是因為它:虎門大橋波浪式振動的權威解釋來了
    下午16時34分起,虎門大橋持續實施雙向全封閉。6日凌晨,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另據新華社報導,6日凌晨,從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 虎門大橋懸索橋異常振動原因公布 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全面檢查
    央廣網廣州5月6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5月5日下午,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重要交通樞紐——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出現大幅度晃動,引發社會關注。5月6日凌晨,來自全國各地12名橋梁專家連夜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研判,最終認定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是由於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引起的。那麼,什麼是渦振現象?橋體是否會因此次晃動而受損?東莞交警支隊太平高速公路大隊大隊長葉沛枝5月5日夜晚向記者還原了事發過程。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聽聽交大專家怎麼說
    通報稱,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 專家:虎門大橋振動趨緩 結構安全
    廣東虎門大橋橋面5號下午發生異常抖動,橋面晃動振幅較為明顯,6號橋面仍有持續振動。專家組到橋面實地查看分析後表示,虎門大橋振動屬於「渦振」,目前振動已經趨緩。渦振現象雖然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但不會影響橋梁結構安全。
  • 「水馬」是如何撼動虎門大橋的?CFD來了!
    著名橋梁風工程專家,國際橋協主席葛耀君教授在當日下午指出:大橋維修期間在路邊臨時堆放的「水馬」破壞了主梁流線型的氣動外形,引發了渦振。寫這篇文章,本著儘可能通俗、嚴謹的原則,從個人角度分析虎門大橋出現渦振的可能原因。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科普篇,給大家解釋一些基本的概念;二是專業篇,利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技術,對橋面無水馬和有水馬情況下的風致振動進行仿真模擬,研究水馬對橋梁振動的影響。科普篇什麼是渦振?
  • 大風吹動了大橋?「搖搖晃晃」的虎門大橋發生了什麼?
    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18時36分左右廣東省高速公路集團通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 「虎門大橋抖動是因38號吊索斷裂」?假!這是舊聞移花接木
    5月10日晚,一則「虎門大橋最新消息」在網上流傳。傳言信誓旦旦地稱,虎門大橋最近發生的起伏抖動原因終於找到了,原因是有吊索鋼絲繩鏽蝕斷裂,主纜也鏽蝕嚴重。傳言還稱,撤掉「水馬」抖動並未停止,這就說明抖動原因排除了所謂的「水馬」。
  • 虎門大橋鋼梁設計者:廣東、武漢兩座懸索橋相繼振動純屬偶然
    該橋鋼梁的設計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鄭凱鋒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該橋梁從1997年6月通車至今近23年,期間經歷多次強颱風,沒有發生過如此嚴重的異常振動。而此次異常振動,在於近期橋梁維修施工,橋面兩側靠近護欄處擺放了隔離帶(俗稱「水馬」),「這相當於在橋面增設兩排矮牆,雖然不重,卻影響了護欄的通透性,容易使特定風場作用在梁體產生渦振。
  • 虎門大橋又出現後續抖動,專家:或因慣性,渦振會慢慢消除
    虎門大橋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橋面發生起伏晃動,振幅較為明顯。之後,虎門大橋雙向車道全封閉。之後,虎門大橋兩側護欄的擋牆(水馬)隨後被拆除,但當晚及次日凌晨,橋面仍有抖動現象,引起外界關注。對此,6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公司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因為恢復期比較長,所以還有抖動,正常來說,這樣的抖動對橋面結構無影響,具體還需專家進一步分析研究。
  • 專訪虎門大橋鋼梁設計者:10天內兩座懸索橋發生振動,是巧合嗎?
    該橋鋼梁的設計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鄭凱鋒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該橋梁從1997年6月通車至今近23年,期間經歷多次強颱風,沒有發生過如此嚴重的異常振動。而此次異常振動,在於近期橋梁維修施工,橋面兩側靠近護欄處擺放了隔離帶(俗稱「水馬」),「這相當於在橋面增設兩排矮牆,雖然不重,卻影響了護欄的通透性,容易使特定風場作用在梁體產生渦振。
  • 數次異常抖動的虎門大橋,曾獲多項創新大獎……是懸索橋不夠安全嗎?
    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工程師們很好地完成了設計和建造工作,業內普遍認為虎門大橋在我國橋梁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不僅因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是因為其建設規模大,結構新穎,受外界環境影響大,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均為國內首次嘗試。正因為如此,虎門大橋項目不僅獲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更有數項技術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 「罪魁禍首」水馬被拆除, 為何虎門大橋還在晃動?
    坐天下下午兩點鐘左右發生的虎門大橋橋面劇烈波動事件,當地緊急啟動了措施,先是關閉雙向通道,隨後在專家看過之後初步判斷是因為沿橋跨邊的護欄用了太多的水馬,導致鋼箱梁的氣動變形。據專家解釋,這是正常的橋梁渦振現象,因為正好趕上了特定的風條件,所以才震動的比較大,本身是安全的。
  • 1.2m高的水馬撼動15km的跨海大橋,原理和汽車空氣動力學有些相似
    根據今日凌晨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專家組初步判斷大橋抖動是因為橋梁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並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至於發生橋梁渦振的主要原因則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的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