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創立圖表式家譜範例

2020-12-17 北國網

本報記者 商 越

手記

重溫「歐母教子」

本報記者 商 越

從歐陽修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母親。

這是一位滿懷慈愛仁心、淡泊自守的母親,在她的薰陶培養下,歐陽修養成終生勤奮、刻苦治學、寬厚謙和、體恤民情、廉潔奉公等優良品格,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是刻骨銘心的,忠孝節義已根深蒂固地成為其人格追求。

歐陽修不但在政治上官至高位(副宰相),在文化上也是宋代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追蹤歐陽修的人生軌跡,他一生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溫純雅正、藹然為仁人」的卓越品格和心憂天下的家國情懷,離不開中國「四大賢母」之一、歐母的家風家教。

歐陽修4歲喪父,寡母鄭氏立志守節撫養兒女。由於生活拮据買不起紙筆,鄭氏便以蘆荻當筆,在地上寫字,教授給歐陽修。《宋史·歐陽修傳》載:「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這就是傳誦古今的「歐母畫荻」的故事。沒錢供兒子上私塾,鄭氏便向鄰居和親友家借書給兒子讀,遇到好書還要求兒子抄錄下來。在母親的教導下,歐陽修的文學才華很快顯露出來,「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除了教授文化知識,歐母還常常以其父歐陽觀為官處世的故事啟迪兒子。歐陽修在《瀧岡阡表》中回憶起母親的話猶在耳邊:「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她還經常提醒兒子,要做仁愛寬厚之人:「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即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但重在有一顆仁愛之心。

當歐陽修被貶謫到夷陵(今湖北宜昌)生活困頓時,母親鄭氏依然談笑自若。她對歐陽修說:「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作為一位單親寡母,鄭氏多年來一貫勤儉持家,「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老母從家道中落以後,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常提醒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所以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艱難。

在此家教基礎上,歐陽修總結出歐陽氏16字祖訓:「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歐陽修之母也因此與戰國孟子之母、東晉陶侃之母、北宋嶽飛之母一起,被後人稱為中國「四大賢母」,歐母以學、以德教子的方法,值得後人深思和借鑑。

提示TISHI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展出一件一級藏品——歐陽修行書《歐陽氏譜圖序》,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譜牒學家歐陽修為宗族編修的家譜所寫的序言手稿。從圈圈點點、多處刪改增補的手跡中,我們能夠發現歐陽修存真求實的嚴謹作風。在重修歐陽氏族譜過程中,他引入編修史籍的經驗,創立了圖表式家譜基本範例,還總結出十六字祖訓:「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激勵後世子孫,成為後世修家譜的範本。

宋真宗下詔要求官員修家譜

「遼博歐陽修行書《歐陽氏譜圖序》有三重價值,它既是一幅書法作品,又是文學作品,同時也是譜牒學的重要史料,非常珍貴。」遼寧省博物館典藏部館員張書慧向記者介紹,《歐陽氏譜圖序》傳世一共有3個版本:一是歐陽修《居士外集》中,收有歐陽修1059年寫的版本;二是1069年,歐陽修在山東青州做官時,整理修訂了《歐陽氏譜圖序》;第三個版本為遼博藏本。經過比對,遼博收藏的版本有423字,跟上述兩篇序文不同,說明手稿後來有過較大修改,應該比前兩個版本更早,推斷寫作時間應在至和二年(1055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之間。

這件手跡上有多處圈圈點點、刪改增補,是最直觀的原始資料,從中可以揣摩歐陽修寫作和訂正時的想法,也能窺見歐陽修對文章推敲修改的習慣。此手稿書法,受顏真卿的影響明顯,通篇隨意輕鬆,流暢自由,毫無故作之意。

歐陽修為什麼要修家譜呢?張書慧講道,中國的家譜(學名譜牒)產生極早,商代就設有掌管譜牒的官員,並建立了譜牒檔案。漢代逐漸增多,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治仕途、擇偶婚配等方面注重門第,強調血緣關係尊卑,因此修家譜之風盛行。

宋代,是中國家譜的重要轉型時期。因為經歷唐末五代社會大動亂後,這些足以「耀官閥」「矜品第」的譜牒散亡殆盡,「官有簿狀,家有譜系」的局面被徹底打破,正如歐陽修在《歐陽氏譜圖序》中所說:「自唐末之亂,士族亡其家譜,今雖顯族名家,多失其世次,譜學由是廢絕。」

隨著科舉制度進一步實施,宋代之後的家譜已由從前以選官和婚姻為目的,轉到尊祖收族的教化功能。針對這一社會現實,宋朝統治者大力提倡私修家譜。天禧五年(1021年),宋真宗在《敕文武群臣修家譜詔》中,對文武百官明確提出修家譜的要求:「……爾在朝文武百官,亦必各有原委,其各述祖宗本末,以進朕省覽,以知我朝人物之盛。」

宋真宗認為,「源之深者,流必長;葉之沃者,光必華。秩秩昭穆,則知祖宗之有自;繩繩世系,實衍譜牒於無窮。」對源遠流長、聚骨肉、系身心的家譜非常讚賞,因此下詔要求官員「各述祖宗本末,以進朕省覽」,以便了解本朝「人物之盛」。皇帝的修家譜詔書推動了文武百官、文人學士積極參與修譜活動,加之歐陽修、蘇洵等人投身其中,帶動了宋代私修家譜的風氣。由此中國譜牒發展由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官修譜牒和私修家譜並重,發展到宋代呈現出官修公譜廢絕和私修家譜興盛的趨勢。

耗時16年考訂家譜

歐陽修編撰家譜是從皇佑五年(1053年)開始的。張書慧介紹,這一年,47歲的歐陽修護送母親的靈柩南下,歸葬老家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在吉州葬母丁憂守制期間,歐陽修編寫了《歐陽氏譜圖》初稿。經歷唐末五代的戰亂,歐陽修發現歐陽氏的家譜已經殘缺不全,「大抵文字殘缺,其言又不純雅」,於是他在家族親屬中收集保存的部分家譜,重新考訂。《歐陽氏譜圖序》中記載:「當皇佑、至和之間,以其家之舊譜問於族人,各得其所藏諸本,以考正其同異……」

歐陽修在《集古錄跋尾》中,也記載了修家譜的前後經過。可以說歐陽修是遍查家族舊譜、墓志銘、相關古籍史料,包括記載南朝陳朝史的《陳書》、唐代譜牒姓氏學專著《元和姓纂》等,還請教了家族老人,又諮詢了北宋史學家呂夏卿,考證家族歷史、人物非常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最終編寫完成《歐陽氏譜圖》。

熙寧二年(1069年),63歲的歐陽修在山東青州知州任上,又重新修訂了《歐陽氏譜圖》。因次年是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952年—1010年)去世60周年,歐陽修特意做了一篇紀念父母的墓表《瀧岡阡表》(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樹立在父母墳墓前面,這塊碑石背後,就鐫刻著重新修訂的《歐陽氏譜圖》。可以說,《歐陽氏譜圖》凝聚了歐陽修前後16年的心血。

歐陽修認為編修族譜的目的,一是要使族人知道自己姓氏的由來和祖輩傳承的歷史,得以尊祖敬宗、敦親睦族;二是要使家族子孫知道自己先祖傳承下來的遺德精神和祖訓教誨。

編寫完《歐陽氏譜圖》後,歐陽修在其序文中特意總結了歐陽氏祖訓:「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即為人處世要堅持的四條基本原則,他希望祖訓能夠傳承給後人,後世也能夠遵從祖訓,使家族未來能夠發揚光大。由此,「尊祖收族」「教化後人」也成為後世家譜編撰的主導思想。

首創圖表式家譜

張書慧說,慶曆五年(1045年),歐陽修和宋祁奉詔編修《新唐書》,後又自修《五代史記》。在編《新唐書》時,歐陽修設置了《宰相》《方鎮》《宗室世系》《宰相世系》4個圖表,揭示唐代宰相、宗室升降進退和藩鎮勢力消長的進程。在《宰相世系》中,他還首創了引譜入史的做法,引用大量的私家宗譜資料,記述宰相369人,世系98族。

參考司馬遷《史記·表》和鄭玄《詩譜》的編撰模式,歐陽修創製了私家修譜模式和法則:「上自高祖,下止玄孫,而別自為世。使別為世者,上承其祖為玄孫,下系其為高祖。凡世再別,而九族之親備,推而上下之,則知源流之所自,旁行而列之,則見子孫之多少……如此,則子孫雖多而不亂,世傳雖遠而無窮。此譜圖之法也。」

在此基礎上,編撰家譜時,歐陽修創立了用列表方式來表示世系傳承的譜圖法。他修家譜的體例完整而系統,包括譜圖序、譜圖、傳記、譜例、世系錄、先世考辨等,為後世修家譜提供了參考,成為元明以後中國家譜的基本範例。

張書慧解釋說,歐陽修創立的歐陽氏家譜,特點是以表格圖式呈現,每五世一圖,第二圖為五世至九世,第三圖為九世至十三世,以此類推,這種方法記載家族歷史源流,以時代為經、人物為緯,每一世都附記子數,並按長幼順序於下一世分別列出,使整個家族傳承脈絡、親疏關係一目了然。此外,每張圖表由右向左排列,每個世代人名左側可記述生平功績、婚姻、壽數、葬所等,層次清晰、一目了然。

那麼,《歐陽氏譜圖》及序文是怎麼傳下來的呢?與南宋丞相周必大有很大關係。周必大年齡比歐陽修小119歲,但同為吉州廬陵人,他工文辭、擅書法,兩人還擁有同樣的諡號「文忠」。因敬慕歐陽修的為人,周必大主持整理出版了歐陽修的文集《歐陽文忠公集》。

在收集整理歐陽修文稿之時,周必大得到了這份僅存一頁的《歐陽氏譜圖序》手稿,還有一首歐陽修書《夜宿中書東閣》七律詩,他將兩段墨跡一起精心裝裱,並寫了3篇解釋性題記,在每篇題跋的下方,蓋上南宋九疊朱文官印「中書省印」,形成《歐陽修自書詩文稿卷》。他還將完整的《歐陽氏譜圖》並序收錄到《歐陽文忠公集》中,隨著文集流傳下來。

歐陽修歷仕三朝、官至參知政事,又是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因此,他創立的家譜模式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後世家族修譜效仿的範例。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文天祥在《跋李氏譜》中指出:「族譜仿於歐陽,繼之者不一而足。」在《歐陽氏譜圖序》卷後題跋中,元代文學家、歐陽修後人歐陽玄也坦陳:「今大夫士家譜,無能踰其法者。」 (遼博供圖)

相關焦點

  • 數典不忘祖,家譜是個什麼存在
    歐陽修式: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1007一1072年)在編撰《歐陽氏譜圖》中創立的:「譜圖之法,斷之可見之世,即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而別自為世。此法,記錄人的世系及旁支分支以表格圖式進行表述。」
  • 「歐蘇遺式」:以歐陽修、蘇洵為代表的譜法,是家譜世系編修主流
    以範公仲淹家譜為代表的牒記式世表,其使用歷史久遠,影響至今尚存,但北宋時又出現了新的體式,今稱「歐蘇遺式」。「歐蘇遺式」即北宋歐陽修、蘇洵二公在分別編修自己的家譜時使用的世系表的樣式。與牒記式世表不同,它無限接近樹狀圖,有效地避免了牒記式存在的世代敘述交雜、檢索不便等問題,從而達到了易修、易懂的效果,因此成為後世修編家譜通行的範式。
  • 家譜中一般都有哪些內容?
    家譜,其實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又叫族譜,宗譜等。大姓的宗族,肯定是會修家譜的,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很多小姓宗族,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以後,也會修家譜。家譜的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世本》,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祖。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家 譜 的形 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 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對家族來說,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它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對國家來說,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國史、地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周代時期,家譜就已經以文字的形式出現了,並且家譜只存在於世族之間,平民是無法擁有家譜的,一直到唐朝的時候,家譜還在被官府所壟斷。到了宋代時期,官方的修譜傳統禁例才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家譜對中國各個朝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 「家譜文化」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
  • 六種家譜格式對比(多圖)
    六種家譜格式對比(多圖)陸 焱一、歐式      又稱橫行體、五世表,據說由宋朝歐陽修創立
  • 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  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  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     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     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
  • 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可萬變不離其宗,今天小編便以實際凡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撰寫凡例的主要內容: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號、幾修、原籍等 。
  • 新時代家譜,女子入譜的標準格式是什麼?
    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家譜是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以人物為核心的歷史文獻。家譜不僅能體現出中國人尊祖敬宗的優秀品德,還能教育後輩子孫。鞭策後輩成才。隨著隋唐五代的結束,修譜之風逐漸在宋朝從官方流向民間,出現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的局面。蘇洵和歐陽修兩人創立的家譜體例,開創了家譜體例之先河。
  • 略論家譜體例
    家譜體例在宋以前是很簡略的,體例以圖表為主,輔以文字敘述。圖表用來表示世系,以表格分代,分格填寫;文字則用來敘述得姓源流與遷徙情況。 自宋以後,私家譜開始興起,譜學由官府向民間轉換。經歐陽修與蘇洵的倡導,家譜體例開始定型。歐體與蘇體兩種主要體例大行於天下。歐體與蘇體有何區別呢?
  •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是影響人數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影響面最廣的書籍之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王朝之一,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先後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譜牒著作。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蕩,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致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甲骨文上的世系表一般來說分為四類:歐式:即為橫行體式,為歐陽修創立,使用的格式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做橫式記載,基本是五世為一表,簡單明了,且每個世代的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簡短地生平記述,會寫上人的字、號、功名、官爵、和生辰,是否婚配,功績幾何等等;蘇式:可稱為垂珠體,為蘇洵創立,世代用豎線串聯,直行下垂,由右向左排列,強調宗法內的"輩分"關係;寶塔式:把世代人名以寶塔的形狀,由上向下排列,中間用橫、豎線相連,豎線在橫線中間,但其弊端是,很多時候兄弟之間的長幼輩分會不清楚,不在同一張紙上的人名很多時候會
  • 家譜序言怎麼撰寫
    (朱師轍《清史述聞·卷十六·叢錄二》)家譜同其他著作一樣也有序,置於正文前面。序的類型分三類:一是自序,即作者或編著者寫的;二是他序,即請他人寫的;三是代序,即用一篇文章代替。家譜序言,多為自序、他序兩種。宋代歐陽修、蘇洵既自編家譜,又為自編家譜作序。他序的也很多,為了提高家譜的榮譽和地位,不少家譜往往請名人、政界要人作序。
  • 講一講家譜的重要性
    宋代修家譜關注的重點在於「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內部的團結互助。由於與選官沒有關係,官府自然不再過問,因此宋代以後都是私人自行修家譜。隨著家譜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譜逐漸從官府、從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 夏氏標準格式的家譜大全(完整體例,收好備需)
    十一、世系考 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志的最明顯的標誌。 世系表除歐陽修、蘇詢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 (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產品。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
    ,在多年努力之下,已建立當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華人族譜資料庫,目前正在著手建立全世界華人家譜目錄,讓所有華人均能夠溯本尋根,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歷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來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服務員李行遠,9月11日在達拉斯演講指出,猶他家譜學會創立於1894年,鹽湖城家譜圖書館則是學會旗下的總館,並在世界各地有4000多個家譜中心,其中散居美國各地的家譜中心就有2000多個,等於是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分館。    李行遠表示,家譜是上天給我們的特殊禮物,而華人的家譜更是如同中國歷史一樣久遠。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在譜論中,該譜特別推崇歐陽修、蘇洵對中國譜學的貢獻:"譜學自漢唐以來,更廢迭興,大抵掌乎秘府,洎宋歐、蘇二氏各譜其族,而天下士大夫始家自為譜,凡數百年矣。""自唐太宗始命高士廉、岑文本等博採民間譜牒,參以史傳,作氏族志,而宗法立。洎宋歐陽公依漢年表為法,蘇眉山準禮之大宗小宗為次,而世譜興。乃歐公譜序,至謂人不知姓之所自出,而昧昭穆之序,則禽獸不若,使人讀之竦然。
  • 家譜標準範本
    譜序是每部家譜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家譜卷首應有數量不等的序文。  此說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譜遇到特別原因而破損,後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還是大部散失。  【時氏家譜的修譜定義與內容結構】    是一種特殊的文獻,亦稱祖譜、宗譜、族譜、世譜、支譜、系譜、統譜、家乘、私譜、譜傳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習慣統稱為家譜。        一部完整的家譜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