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六大心理誤區,人類幾乎無法避免

2020-12-17 心理科普

人類的心理是種奇妙的東西,明明知道有些事情這麼做是不對的,但行為卻好像不受控制,依然按照原有的軌跡運行。為什麼會這樣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誤區造成的。生活中常見的認知誤區其實非常多,你可能不經意就掉入其中。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六大生活中常見的認知誤區。只有了解,才是進步的開始。

1、鳥籠邏輯

鳥籠邏輯來源於一個故事。甲對乙說:"如果我送你一隻鳥籠,並且掛在你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我保證你過不了多久就會去買一隻鳥回來。"乙不以為然地說:"養只鳥多麻煩啊,我是不會去做這種傻事的。"於是,甲就去買了一隻漂亮的鳥籠掛在乙的家中。接下來,只要有人看見那隻鳥籠,就會問乙:"你的鳥什麼時候死的,為什麼死了啊?"不管乙怎麼解釋,客人還是很奇怪,如果不養鳥,掛個鳥籠幹什麼。最後人們開始懷疑乙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乙只好去買了一隻鳥放進鳥籠裡,這樣比無休止地向大家解釋要簡單得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這就是鳥籠邏輯。這種被別人用習慣思維的邏輯推理誤解,並且最終屈服於強大的慣性思維的事情。

簡單說來,鳥籠邏輯其實有點像生活中的一種刻板印象和思維定勢。

比如,當你到了30歲左右還沒有結婚,就一定會有人問被說閒話、被催婚;或者,當你婚後幾年還沒生育,也會被催生,甚至懷疑你的生育能力……

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思維習慣,或者一些所謂的經驗之談,本質上都是一種認知錯覺。雖然絕大部分人會結婚,但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應該結婚,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很難逃出鳥籠邏輯的局限。

2、權威偏誤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實驗時他請求一位受試者電擊坐在玻璃窗另一側的一個人,並逐漸增加電壓。從15伏開始,然後是30伏、45伏,以此類推,直到幾乎致命的450伏。即使受折磨的那個人痛得大喊大叫,渾身顫抖(事實上沒有電流,那只是一位演員),受試者想中斷實驗,但只要這個心理學家平靜地說"請繼續,實驗要求這樣做",大多數人都會繼續做下去。半數以上的受試者將電壓升到了最高——純粹是在服從權威。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當我們面對權威的意見時,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容易降低,更容易聽取或按對方的意見行動。這個心理學現象就叫做權威偏誤。

3、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翻譯成人話就是指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沉沒成本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夫妻之間:西西在跟丈夫結婚一年多後,發現丈夫出軌了,西西傷心欲絕想離婚,但男方事後痛哭流涕,下跪自罰求原諒並保證以後絕不會再犯。西西最後選擇了原諒,但事後西西發現他的丈夫依然和之前的情人保持聯繫,的確是出軌只有"零次"和"N次"的區別。身邊人都勸她趕緊分開,但她就是捨不得。她說:"我在他身上花了太多時間、精力,我的青春幾乎都給了他。"很顯然,西西就是掉進了沉沒成本的陷阱。

當你把沉沒成本看得太重,就很難下狠心止損,最後做出不理性的判斷、決策,然後導致更大的損失

4、後視偏差

後視偏差指的是,人們面臨不確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時,往往對先前獲得的信息有過高的估價,進而在決策上發生偏差。簡單來說,就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後諸葛亮"。

在社會知覺中,人們大多是事後諸葛亮,事情發生後總覺得自己事先的判斷很準確,而實際並非如此。比如以前對某個人的評價並非很貼切,而當這個人作出某種行為之後,他就說:"看,我以前就認為他是這樣的人"。

對事物的判斷也是如此,如果讓一些人預測一場足球比賽誰將獲勝,大家猜測A隊獲勝的概率很高,結果B隊勝了,事後讓大家回憶自己當初估計哪個隊獲勝,很多人認為自己當初就認為B隊能勝。事件發生前後人們的判斷不一致。

任何事,當你知道結果後,再去找證據,再去歸因,真的太容易了。因為人在事後的分析,都會高估自己,甚至會不自覺地修訂自己的記憶,對自己撒謊。

5、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指人們獲得損失時產生的痛苦遠大於獲得收益時所帶來的快樂! 心理學家把這種對損失更加敏感的底層心理狀態叫做損失規避。指的是相同的一樣東西,人們失去它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得到它所帶來的選擇。

舉個例子:有一次,有一人在回家的路上撿100元錢,顯然是別人不小心丟失的。他撿起這張錢心裡挺高興的,就像是從天而降的一筆收入。但是等他回到家,看到活潑可愛的女兒奔出來迎接他,就很快把這撿到100元錢的事情忘到了腦後。之後又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這個人發現他放在外衣口袋裡,本來打算加交通卡的100元錢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不翼而飛了,他想肯定是剛才在擁擠的車上被人順手牽羊了。雖然只是掉了100元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損失,但那種懊惱和憤怒卻一直縈繞著他。那一天上班他都心情不太好,一直到回到家,還對自己的愛人憤憤不平地講起這件事。

看到這裡請你想一想,對你而言,撿到100元的高興和丟失100元的痛苦,哪種感情會更加強烈呢?通常,丟失100元的痛苦要大於得到100元的高興。這種心理,就是損失規避的典型表現,得到的快樂,總是無法彌補失去的痛苦。

6、禁果效應

"禁果"(forbidden fruit)一詞來源於《聖經》《舊約·創世紀》的第二節和第三節,它講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樹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貶到人間。這種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現象稱之為禁果效應。後來人們通常用偷吃"禁果"來比喻少男少女初嘗人事。從聖經故事中引申出來的"禁果",其含義就是指因被禁而更想得到的東西。

"禁果效應"也叫"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在莎翁的戲劇中,羅密歐出身的蒙太古家族和朱麗葉出身的凱普萊特家族世代為仇,然而卻出現了家人越是反對,他們越是相愛,最後雙雙殉情的結果 。

現實生活通常就是如此,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會引發人們更大的關注和好奇。因為"被禁"的東西,總是讓人充滿窺探欲望。比如,父母和老師總是告訴孩子不能玩手機,不能看不健康的書籍等,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卻驅使著他們去偷偷的玩手機,偷偷地看一些不健康的書籍, 可見,"禁果"的魅力尋常人都難以抵擋。

希望大家能夠認清生活中我們常見的認知誤區,避免不經意地犯錯,讓自己活得更通透!

我是凌雲,心理科醫生

陽光心態,健康生活

關注百家號「科普心理」,科普實用、科學、有效的心理學知識!

相關焦點

  • 考研英語六大誤區,請及時避免!
    英語是考研的一大重心,當然很多小夥伴在複習中會產生誤區,造成不必要的彎路,所以如何避免英語複習複習走彎路,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考研英語的六大誤區,大家一定要記住。
  • 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僅有2%至3%,六大誤區您得注意
    在中華預防醫學會今天(11月1日)舉行的2019年「世界流感日」科普活動暨學術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公眾走出接種誤區,提高預防接種意識。以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流感無法避免,也無法預測病毒變異。人類為解決流感困擾研製出了流感疫苗,目前仍是最好的保護手段之一。高福透露,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公眾對流感和流感疫苗的認知不足以及接種服務可及性等方面的問題。
  • 很難被注意到的十個教育誤區,看看兒童心理學家怎麼說?
    幸運的是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可能誤入的教育誤區並及時改正,那麼我們仍然可以保證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通過整理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家的觀點意見,發現了父母應該避免的十個教育誤區。10.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孩子們就無法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儘快成熟。這種養育方式會在孩子未來社會適應性、社交能力和行為分析方面造成影響。如何應對?
  • 避免30%學生在大學換專業,紐約時報建議選專業這六大誤區
    《紐約時報》在給準大學生選專業建議時表示,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或許你也應該避免選專業的這六大誤區!誤區一:STEM總能讓你賺大錢根據Payscale調查顯示, 2017-18年美國薪酬排行中,STEM專業包攬了畢業生十大高薪專業。
  • 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 | 人類無法抗拒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出現了很多詭異的心理現象(Mental Phenomena),心理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些現象對人類的影響。
  • 如何避免幹預道路上的誤區?
    而那些自閉症幹預道路上會出現的很多誤區,家長一定要學會甄別和避免。 誤區一:糾結於診斷結果 近半的家庭會花超過一年時間對孩子進行反覆診斷,因為接受診斷結果是一件需要極大心理承受力的事情。
  • 促進孩子心理健康,避免走入以下的誤區
    父母可從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個性差異出發,因材施教,但要避免走入以下誤區:1:把心理健康神秘化>有些父母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心理問題,過於驚慌失措,對子女的行為疑神疑鬼,把心理問題框框化,在探索原因時,把原因歸結到孩子身上,沒有也不會從自身出發,從家庭、從親子關係中找原因,過分的依賴心理輔導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 澳大利亞留學籤證申請常見六大誤區
    在申請籤證時,經常有學生進入一些誤區,比如我同學沒有提供擔保金,那麼我也不需要提供;澳大利亞留學籤證通過率很高,我完全可以自己DIY等等。留學益網下面總結一下澳大利亞留學籤證申請常見的六大誤區,希望同學們儘量避免此種情況發生。誤區一:不需要準備擔保金解讀:充足的留學資金,是申請澳大利亞留學籤證的必要條件。
  • 心理學家揭示「科技上癮」誤區
    網際網路移動時代,雖說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無時無刻離不開手機、電腦、平板,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刷社交軟體,手裡一時抓不到手機就會心慌,生怕錯過什麼,有研究稱這是患上了「科技上癮症」,並稱這種上癮可能會干擾生活,破壞心理健康……澳大利亞解釋型新聞網站認為,科技上癮並非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 中國疼痛健康指數首發,疼痛常見六大誤區
    疼痛常見六大誤區誤區一:疼痛能忍則忍,在無法忍受時才需要治療疼痛千萬不能一忍再忍,一旦出現症狀,就應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慢性疼痛更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來看待。1.疼痛會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導致睡眠紊亂、焦慮、煩躁,同時對各項治療的配合度下降。2.持續的疼痛刺激能夠引起中樞敏化。中樞敏化後,神經元對疼痛刺激的感覺閾值降低,使疼痛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增加,也會大大增加疼痛治療的難度。
  •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心理學家:人類何時學會「套娃」思考?
    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這就是「套娃」,但心理學家已經看穿了一切。這種「我知道你知道」,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或者稱為「心理理解」更易理解),即對自我和他人心理狀態的解釋和推測。上面提到的「我知道你知道A知道!」
  • 治療自閉要避免進入五個誤區
    治療自閉要避免進入五個誤區 時間:2020-12-05 17:20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兒童孤獨症autism屬於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現在對兒童孤獨症autism的治療和認識都比較成熟,特別是對於兒童孤獨症autism的治療,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但也存在很多誤區。讓我們知道。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有六種方式,我們可以選擇,其中包括中國和西藥治療,按摩,針灸,穴位封閉治療,中國傳統中藥,西藥和幹細胞移植治療,其中幹細胞移植現在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治療,西醫主要採用藥物治療。
  • 人生的50個真相:影響世界的6位心理學家,告訴你秘密
    弗洛伊德說:我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澳瑞森·梅倫則說: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04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1902-1987),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博士、美國應用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因「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而馳名於世。
  • 痛風的六大誤區有很多人不知道
    對於痛風想必大家並不陌生,痛風是由於體內的尿酸升高導致的,很可能會導致關節疼痛或者是尿酸沉積在關節裡面導致炎症的發生,所以痛風的患者要時刻注意自己體內的尿酸水平,避免尿酸升高,導致痛風更加嚴重,但是很多人對於痛風方面的知識認識不足,很可能在治療的過程中走錯方向,因此在治療痛風的時候要注意避開誤區
  • 心理學家:無法與他人親密,其實是因為內心住了一個被嫌棄的自己
    但實際上,有一部分人需要愛卻無法因為愛而與他人產生親密關係。於是,本應給人帶來甜蜜、美好、回味、纏綿的親密關係,卻給當事人帶來失望、痛苦,甚至膽怯和怨恨。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往往是因為內心住著一個被嫌棄的自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類情感的心理原理。人最初的情感通常產生於原生家庭。
  • 心理學家:人類的這三種的特殊能力,永遠也無法解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人類本身的特殊能力都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例如量子波動閱讀法、氣功大師、隔空移物、透視等等,其中不乏利用人們的欲望來賺錢的案例。心靈學研究的是人類如何單憑精神或心理活動有效支配行為,它與傳統的科學截然相反,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現象以生理歷程為基礎,而心靈學則不認同這一點,他們相信人體有著特殊的能力。傳心術是人們比較了解的一種特殊能力。
  • 心理科普|6位心理學家,告訴你人生的50個真相
    弗洛伊德說:我們整個心理活動似乎都是在求取歡樂,避免痛苦,而且自動地受唯樂原則的調節。澳瑞森·梅倫則說: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生。30、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應儘可能避免侵犯學生個性,而應使個性所具有的鮮明輪廓呈現出來。
  • 感情中無法避免的幾大誤區,雙方沒話聊就說明沒有了真感情?
    感情中無法避免的幾大誤區,雙方沒話聊就說明沒有了真感情?不管是在哪種環境下,只要是感覺沒有話題聊,就會感覺雙方沒有了真感情?那種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事的感情真的就是真感情?這就是感情中的一個誤區,如果不深刻的理解這個誤區,很可能會造成你無法彌補的傷害。不要總是認為你和你的愛人沒有了話題就認為沒有了感情,那些讓你有天天有話題的人未必是真的感情,你們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徹底熟悉對方,等你們真正的在一起的時候,會因為生活的瑣事隨之話題會越來越少,而就在這個時候,你會感覺既然話題變少了會不會因為感情變淡了?
  • 這些長高的誤區,其實可以避免
    可能被同學笑話「小矮人」,受到欺負,影響學業,更有可能落下「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很多孩子,身高159公分,169公分,就差那麼一點點,報不了想學的專業,無法從事想做的工作。「老經驗」不一定靠譜,這些長高誤區要避免雖說孩子的身高是受遺傳因素影響
  • 好課推薦|用催眠破解人生六大謎題
    每個人的一生,幾乎都會遇到這些人生難題:職業迷茫、婚姻危機、親子難題、情緒傷痛、生命挑戰、自我關係……當你面對難題,會向誰求助?誰又有義務承擔你的傷痛?誰又能真正為你帶來改變?現代催眠之父,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說,「潛意識是一座無窮的學習寶庫,但前提是,你找到開啟它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