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特派北京記者 尹輝 劉正旭 陳琦鈿 尹來 張瀟 廖穎誼 陳紅豔 曹晶晶
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之聲漸起,廣州一家幼兒園最近被曝年學費達6萬元之巨,一些機關幼兒園則每年坐享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巨額財政補貼,這些「天價幼兒園」現象引起代表和委員的關注。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華泰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吳自祥建議,將公辦幼兒園從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剝離,讓教育部門成為公辦幼兒園的舉辦者和管理者。
現狀吳自祥介紹說,近10多年以來,在珠三角地區,基本沒有設立新的公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佔幼兒園的總數不到8%。有些地區在城市改造、教育布局調整的過程中,還取消了一部分公辦幼兒園。
與此同時,公辦幼兒園的教師編制也長期處在「自然減編」的狀態,教師流失嚴重,合格的幼兒教師得不到補充。在珠三角公辦幼兒園中,屬公辦教師編制的教師比例基本不到25%。
吳自祥介紹,由於經費缺乏,在「自收自支」的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中,根本無法招聘到合格的幼兒教師。在珠三角多個城市,目前保姆的月薪已達到1800元以上,而同地區的公辦幼兒園教師平均月薪不到1300元,一些新入職的公辦幼兒園合同制教師,月薪往往不到900元。
析因他分析說,一邊是絕大多數公辦幼兒園艱難辦學,一邊卻是極個別公辦園富得流油。據統計,珠三角地區一些城市政府2009年對公辦幼兒園的財政投入,佔各級各類教育財政投入的比例不到0.2%。
但極個別由政府部門舉辦的、面向這些部門招生的公辦園,卻獲得財政高額補貼,擠佔了本來就少的可憐的財政撥款的大頭。其他公辦園基本得不到資助。
他說,這種「天價幼兒園」現象已經在地方兩會中多次受到批評,但依舊沒有得到切實解決。
建議吳自祥建議,理順公辦幼兒園的管理體制,明確將公辦幼兒園從原來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福利體系轉入新的公共服務體系,將原屬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辦幼兒園剝離,明確教育行政部門作為公辦幼兒園的舉辦者、管理者,並做到幼兒園與中小學教師同工同酬。
他認為,目前公共財政加大投入學前教育應主要用在四個方面:一是新建公辦普惠性幼兒園。二是保障困難人群的入園。三是保障公辦園的投入,至少應該做到「工資財政保,運轉靠收費」。四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來扶持民辦園,使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到2020年,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應達到GDP的0.4%;制定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必須明確家庭的分擔比例不應超過25%。」吳自祥說。
(責任編輯:UN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