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強迫性人格障礙心理諮詢

2020-10-03 心理測評FM

  來訪者情況:張某,男,十九歲,待業。自己來心理門診,自述情況如下:「我家在農村,父母均為農民。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從小我就很懂事,知道父母很辛苦,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一點兒時間也不許自己浪費,成績一直名列班上前幾名,初一後還任班幹部,深得老師喜歡。初一後半學期,父親節約開支給我買了塊表,作為獎勵。

  初二上半學期,我開始害怕將表弄丟了,結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將表丟了,我深知父母掙錢不容易,內心極度內疚,常常有意識地到寢室和馬路邊努力尋找,希望能夠發現,但始終沒找到,也不敢告訴父母,成績也開始下降。」

  說到此處,他有些頹喪。這是強迫型人格障礙初始階段表現出的特徵,如在此階段能及時發現注重自我調整,是能夠得到糾正的,但是他沒能意識到也不知具體怎麼做。

  「後來我家添置了沙發,平時我喜歡坐在沙發上看書。一次母親說別坐壞了,以後不準坐在沙發上看書。從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發,後來發展到看見椅子也害怕了。初中我勉強讀完,其後一直待業在家,成天為看病四處奔波,父母為此花去了不少錢,我更覺得不好受。

  我最苦惱的,還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廁所,但又自覺不該去。越想控制則想去廁所的念頭說強烈。尤其是吃飯之後想去廁所,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結果吃了飯就吐,按胃病治了很久也未奏效。如此症狀持續了3年,什麼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時間以來,我老是想著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餓了,椅子該不該坐,泡在盆裡的衣服是現在洗還是過一會兒洗,見到點燈就要反覆檢查點燈開關,出了門要反覆看是否關好鎖好等等。與他人交往時,我總害怕別人笑話我,認為別人的眼睛都在看自己。後來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段時間的氯丙咪嗪等藥,飯後不再嘔吐,能克制一點自己害怕的想法和行為,但停服不久則症狀再次出現。醫生,我的病還能治嗎?」末了,他顯示出一種急於知道結果的緊張感。

  分析診斷:精神醫學中把強迫型人格分為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和強迫情緒三種。後來強迫情緒從中分離出來,被成為恐怖症。即指對特定的人、物或場景有按捺不住的恐懼、緊張心理。如某人對教室、課桌的恐懼,心裡明知不對卻不能克制。究其根源,其實大部分是對早期生活體驗的異化(如懼怕教室、懼怕課桌,其根本原因是懼怕教室中的某個人或同桌同學等),才導致這種焦慮性的強迫觀念產生。事實上,它是一種象徵性的解除焦慮的心理防衛機制。通過對來訪者進行心理評估,發現他並無精神病態,調查其家族成員,也無精神病史。因此他表現出的是有別於精神因素引起的恐怖症,於是心理醫生決定從心理方面尋找原因,並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

  施治方案:根據來訪者表現出的症狀及自述特徵,心理醫生判斷他的強迫行為主要由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時間持續也較長。便決定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治療,第一階段採用認知領悟療法,旨在減輕或消除其症狀;第二階段採用以人格矯正為中心的治療方法,旨在改變其人格,幫助他建立自信心,逐漸進行徹底治療。

  諮詢與治療: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雖然在智力及生理年齡等方面均已成熟,但其情緒年齡並未成熟,往往太過理智化,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而一旦情緒外洩時,恐懼感即佔了上風。因此心理醫生首先明確地給予他肯定回答:「只要積極配合,一定能治。」隨後心理醫生向他具體分析了其症狀產生的原因,指出他的強迫觀念和行為並非在短時間內形成,還與他的較內向的性格和看似輕鬆實則嚴格的家教有關。

  「你的母親當初責備你,其實並非有意識的要去損傷你的自尊心,只是你的情緒太顯幼稚化了,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以至如今你已十八歲了,仍舊在以兒童時的應對方式來處理所遇到的問題,你應該放鬆自己的情緒,真正讓自己在心理上成長起來,而不再做兒童心理的奴隸。」通過一席話後,來訪者似有所悟。心理醫生又接著說:「現在你的症狀並不嚴重,只要你持積極態度,不再有過多的心理壓力,爭取做到每天記下自己產生強迫意念的次數,並承認有這些意念存在,順其自然。如一產生怕小便失禁而竭力克制,不許自己上廁所的意念,就要放鬆自己:想去就去」,做到不與之抗爭的原則,就可逐漸淡化此觀念。

  兩個月後,來訪者與其父親一同來到心理門診,向心理醫生描述了他近來的情況:

  「自上次回去後,在家長的幫助下,我堅持到至今,自覺症狀有了極大改善,不再強迫自己去幹一些事情,如晚上不用再去管門窗是否已關好等,反正有父母在。見到椅子也不覺得彆扭,回去的第二天連上了七次廁所……」說道最後他笑了起來。

  心理醫生分析他的自我記錄,作出了具體評價,並隨後詢問了他現在的問題。覺得他已達到第一步治療的目的,於是決定引導他從仍舊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中解脫出來,改變其不合理信念,進而改變其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和絕對完美主義心態,使其逐漸在人格上得到成長,從而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克服不良的心理病症。心理醫生說:「從現在起,你應逐步樹立這樣的信念;每天上廁所兩次也絕對能行、坐椅子和沙發原來差不了多少、皮帶鬆緊時宜原來是這種感覺、別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而並未顧及我等等。只要堅持下去,你會克服掉以前的那些強迫觀念的。」

  半年後,來訪者來信說「自己現在已感覺良好」。

  總結:強迫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徵是把衝突理智化,過分壓抑情緒,因此其糾正的方法主要是減輕和放鬆精神壓力。同時施予合理的心理療法。事實上,無論恐怖還是潔癖都是強迫模式的派生物,其心理病因同出一轍,即一方面是自幼養成的性格特點,一方面是青春期的困惑,只有加強認識,並在心理醫生的配合下採用恰當地治療方法,才可能更快的消除憂慮,愉快坦然的面對人生。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案例,驚恐障礙:急性焦慮症
    急性焦慮症案例一份今年6月份,我們有一位男性病人,37歲,因公務出差到四川雅安,乘坐動車快到成都時之後在同事建議下接受了心理諮詢檢查,確診為急性焦慮症。精神動力學派認為急性焦慮症的發作的原因是被患者壓抑在無意識領域裡的心理創傷,在特定的外在場景刺激下,人的自我防禦機制被激活,從而產生了驚恐障礙。心理創傷包括了父母離異、幼年時期受到軀體或性創傷等等。
  • 江西南昌心理諮詢中心真實案例之26歲少女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障礙又稱躁鬱症,患者的特徵是心境在躁狂與抑鬱之間來迴轉換。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關於26歲少女雙相情感障礙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軒軒(化名),女,26歲,過來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是因為最近這一年裡狀態一直不好,心理承受不了壓力,內心很麻木,沒有什麼感覺,也不懂喜悅的心情是怎樣的感受,失去了本來的自己,找不到陽光的一面。
  • 關注高中生學子不幸患上抑鬱心理障礙(南昌格天心理諮詢案例)
    一般抑鬱症患者常常會出現悲哀,憤怒,否定,低自尊,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障礙,對家人的關心不理解,認為這些關心和愛護是充滿目的的,對此家屬可以耐心緩慢,和藹,熱情的態度給予鼓勵,勸告和指導,鼓勵病人說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從而逐漸引導。
  • 海灣高校心理諮詢案例督導活動在我校舉行
    近日,由上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示範中心——上海師範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共同主辦、我校承辦的「聚焦海灣 加強交流——海灣高校心理諮詢案例督導」活動在線上舉行,來自我校及上海師範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9所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專兼職諮詢師、心理輔導員等近40人參加。
  • 21歲「被相親」少女患情感抑鬱障礙(南昌格天心理諮詢案例)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分享21歲「被相親」少女患情感抑鬱障礙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來到格天心理諮詢中心時的主要症狀有:頭痛,心情壓抑,失眠,情緒低落,社交恐懼,缺乏自信,覺得活的沒意思,有輕生的念頭,有被人跟蹤的感覺(總感覺有人模仿她的動作和表情)等。 經過資深心理諮詢師的心理治療輔導後,已經恢復健康自信,家人也表示尊重她的感受,現在積極的工作,生活也有自己目標和方向。
  • 更年期婦女 心理諮詢案例
    核心提示:<P>更年期婦女不僅要承受月經紊亂、盜汗嚴重、頭暈心悸等諸多身體不適,並且還要面對下崗、退休、子女教育、夫妻矛盾以及其他方面的壓力,這些負面因素都使得更年期婦女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下面這則更年期婦女心理諮詢案例,就講述了一位更年期抑鬱症婦女的心路歷程。
  • 心理諮詢案例 走進她邊緣世界的啟示
    鄭重聲明:為了遵循心理諮詢為來訪者保密的原則,我的每個典型案例分析,都會隱去案例中人物的真實姓名以及真實身份,案例中的來訪者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有代表性群體的綜合典型代表按照心理評估診斷,安琪屬於典型邊緣型人格障礙。心理學範疇裡的人格,指一個人穩定心理模式,也就是思想、情感和行為上的模式。人格障礙指人格明顯偏離正常,起病於童年期或青春期,並延續到成年期。
  • 17歲陽光男孩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案例)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關於17歲陽光男孩關於患上雙相情感障礙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亮亮(化名),男,17歲,這次是自己想過來心理諮詢中心的,並要求爸爸媽媽帶他過來的,狀態很差,經常頭痛,長期吃止痛片,高中時期一直面對著校園暴力,從去年開始就用小刀劃自己,如果沒看到刀,就用手砸自己腦袋。 據亮亮描述,他感覺不開心的百分之七十來源來自學校,他平時性格偏內向,也沒有幾個玩的特別好的同學。
  • 心理諮詢回複分析(依賴型人格障礙)
    ,我們會按照順序,每天排出一個諮詢內容,進行心理分析。由於平臺諮詢人數眾多,建議大家控制一下諮詢字數。 字數:控制在500字以內(一張截圖)。這裡面有兩層心理攻擊。心理攻擊的是誰呢?這裡面的攻擊有兩層:1、攻擊原生家庭的父母親。攻擊的是——因為父母教育缺失的存在,所以導致自己不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變得有勇氣有擔當。所以正因如此,自己潛意識裡便不願意獲得成長,抗拒變得獨立,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裡,自己的不獨立正是對父母教育缺失的最大指責。2、攻擊自己。
  • 心理諮詢案例:留學生心理問題
    案例類型:‍留學生心理諮詢技術:‍認知行為療法案例簡述:隨著開學時間的臨近,感覺越來越焦慮,於是在母親的陪伴下前來諮詢。經過諮詢的展開,來訪者看到自己化繁為簡的處理衝突的方式的確會讓人不舒服,甚至激化矛盾。通過諮詢不斷地展開,來訪者意識到自己特別害怕衝突,當衝突發生時,她會特別恐懼關係的斷裂,因此急於解決衝突。
  • 如何正確看待心理諮詢?哪些人群適合做心理諮詢
    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信息傳達速度越來越快,以前很多接受不到的信息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的被普及,而心理諮詢就是其中之一。「做心理諮詢是有病的人才去的」;「去精神科的都是有神經病」,以前大部分人對於心理諮詢的認知還停留在這個階段,提起來就是這一類的想法。
  • 16歲青春期少女的雙相情感障礙心理(南昌格天心理諮詢案例)
    雙向情感障礙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疾病,發病比較早,15-35歲是發病高峰,危害比較嚴重,診斷比較困難,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積極樂觀的生活 小慧(化名),女,16歲,去年已經去心理醫院做過治療,通過藥物病情有緩解,但還是感覺不舒服,心理覺得活的沒有意思,腦子會蹦出各種輕生的想法。
  • 心理諮詢與治療案例書寫格式
    如對案例書寫有疑問,可直接關注公眾帳號或馬老師個人微信Mhw99869心理諮詢與治療案例書寫格式(一)基本信息
  • 江西南昌心理諮詢之女性同性戀心理諮詢案例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就為大家分享一個來自同性戀心理困擾案例。 婷婷(化名),女,20歲,過來南昌格天心理諮詢室的時候是被家人逼著來的,不過她個人表現得比較平靜,來了之後,也沒那麼排斥。
  • 新的開始——心理諮詢案例分享、心理諮詢預約、心理學相關文章
    第一個方面,小辰風會與大家分享心理諮詢的案例。第二個方面,如果有需要心理諮詢的朋友可以找小辰風進行預約,小辰風目前是心理諮詢師的助理,負責心理諮詢的前期準備工作,以此讓諮詢師可以專心地幫助來訪者。第三個方面,小辰風會寫一些與心理學有關的文章,如果大家有什麼想了解的心理學方面的信息,可以留言哦,小辰風會努力將資訊給到大家的。
  • 案例:抑鬱症大學生的心理諮詢
    6、心理障礙產生時間:一九九七年求助者初中三年級下學期。   7、心理障礙持續時間:七年。   8、心理諮詢師第一印象   衣著整齊,低頭不敢面對諮詢師。一直眨眼,滿面通紅,舉止局促不安,神態委靡,但言語表達清晰流暢。思維判斷正常,自知力完整。
  • 心理諮詢案例 強迫症
    患者於1997年3月份第一次來到心理諮詢室,面帶愁容、燃懷。我請他坐下後,他便立即述說起來:「老師,我十分痛苦,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對一些事情產生懷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師您看怎麼辦?」從他這幾句簡單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確這是一種強迫症狀,於是我又問了幾個具體問題,但他往往說不出來或語無倫次。
  • 江西南昌心理諮詢中心案例之9歲男孩戀物癖
    人類的戀物情結屬於一種移情,通過反覆的體驗快感讓我們產生情緒上的依賴,最終發展為一種心理障礙——戀物癖。迄今為止,關於戀物癖產生的原因尚未有清晰的認知,但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屬於一種性方面的心理障礙。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關於戀物癖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 南閣子心理諮詢,你首選的成都心理諮詢公司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人們的壓力也隨之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在無形中步入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諮詢的需求日益增長。據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亞健康人群數量高達60%,不僅各分類人群差異明顯,且主要表現為恐慌、焦慮、失眠煩躁、孤獨、輕率、情感障礙、思維紊亂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自殺念頭,應當引起重視。
  • 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真實案例之17歲青春期少女患上抑鬱心理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關於18歲青春期少女患上抑鬱心理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