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住得下、有盼頭,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生活

2020-12-23 上遊新聞

如果不是真的已經搬進城裡的新房,金溪鎮岔河村2組村民陳義從來都不敢奢望,能住上這麼大的新房子。馬上又要過新年了,他買了一張大紅福字,貼在了自己的家門口。

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晚上7點,陳義的父母,妻兒都坐在客廳沙發上變取暖邊看電視。「這是客廳、這是廚房、這是娃兒的書房……」這個年輕的小夥子熱情地介紹著自家四室一廳的大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進來家具和熱水器撒子都有,完全就是拎包入住。」

陳義一家人在新房裡。

去年,按照相關規定,陳義一家人享受到貧困戶宅基地復墾政策。去年12月底,他們從幾十公裡的破舊老屋,搬進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點一套125平米的新房,「娃兒學校就在旁邊,醫院也進,老漢身體不好,看病也方便。」陳義說,不僅生活方便了,他還就近找到一份裝修的工作,花2萬元購買了一輛二手長安麵包車,生活是越來越有盼頭。

同樣在李家溪安置點過上幸福生活的還有57歲的鄒承淑。

去年,鄒承淑和丈夫從金溪鎮桃坪村搬到了安置點,住進了50平米兩室一廳的新家。考慮到鄒承淑丈夫患病需要照顧,政府還幫她在家門口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

鄒承淑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

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集中安置點項目之一,於去年底建成。據了解,像陳義和鄒承淑這樣在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過上幸福生活的,僅金溪鎮就有35戶125人。

記者看到,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還配備了健身、休閒等場所,門口的超市貨品齊全。據悉,為讓搬遷戶「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安置點完善了水、電、氣、路、醫院、學校、娛樂設施等一系列生活配套設施,讓搬遷戶過上了城市人生活。

不僅如此,為讓居民適應新環境,青坪社區還聯繫了承租安置小區周邊土地的業主,拿出20多畝土地籌建「開心農場」,並以每年每塊地100元低價租給小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得到提升。

住房有了保障,生活更有奔頭。入住新家後,社區為他們提供電工、廚師等方面的培訓,這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有信心。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談書 配圖/談書 攝

相關焦點

  • 「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新生活
    新華社南寧1月19日電 題:「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雷嘉興  「從沒想過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廣西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社區和鑫佳園45歲的易地扶貧搬遷戶王德松笑著說,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王德松的老家在都結鄉隴割村,距離隆安縣城約四十公裡。「以前我們住的老房子很小,而且環境不太好,一樓養牲口,二樓住人,生活很不方便。」回憶起過去的生活,王德松感嘆道。  為了維持生計,王德松與妻子2010年前往福建打工。「在福建的時候,一年都不一定能回老家一兩次。」
  •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2020-03-2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桑植龍潭坪鎮:讓易地搬遷戶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儀式上,湖南省軍區駐紅軍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凱宣布龍潭坪粽葉產業扶貧示範園項目正式投產運營。副縣長袁宏衛、張帆分別對龍潭坪粽葉產業扶貧示範園投產表示祝賀,希望大家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戮力同心,全力推動粽葉產業發展,努力打造「桑植粽葉」品牌,讓粽葉產業成為龍潭坪鎮脫貧致富的堅實保障。
  • 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感謝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們才有了現在的幸福生活。」吳才忠的愛人龐水娣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河南羅山鋪就易地搬遷幸福路
    央廣網信陽1月8日消息(記者胡曉輝 通訊員史笑妍 伍星宇 溫揚彬)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信陽市羅山縣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搬遷與脫貧同步,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後續扶持,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 王店鎮開展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回頭看」專項行動
    河南駐馬店訊(段守毅 張犇)「感謝黨的好政策啊,要不是易地搬遷政策好,我咋地也不敢想能在城裡住上100多平的大三居房子,現在兩個孩子在縣城裡的小學讀書,成績一直在進步,大兒子在外地上大專每年還有4000元的雨露計劃。
  • 安居與樂業並重 羅城扶貧搬遷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
    該縣緊緊圍繞「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精準施策,認真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選好位置,讓搬遷群眾「搬得出」。在扶貧搬遷工作中,該縣在城區選擇區位優勢好、地形條件優,適合搬遷戶生存發展及就業創業的黃金地段,建設仫佬家園和鳳凰寨兩個安置小區。
  • 交城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出新生活
    易地移民搬遷是脫貧攻堅戰中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山西省交城縣摸索總結出「守住一條底線、算好一筆經濟帳、配齊一套基礎設施、保障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制定一套管理機制、建立一套兜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工作法。  為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交城縣在各安置點同步設立「一中心五站點」。
  • 江門市助推廣西崇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不僅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還在『家門口』找到了致富門路!」對搬遷戶黃巧妹來說,易地扶貧搬遷給她帶來的不僅是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幫她摘掉了「窮帽子」。群眾不僅需要搬出,還要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這離不開後續的移民培訓和就業安置。寧明縣粵桂扶貧協作產業園以東部產業轉移為契機,充分藉助粵桂協作平臺開展招商引資,已完成投資23.62億元,目前已投產企業13家,帶動就業800多人。
  • 後續扶持工作持續跟進 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扶上馬送一程」
    為進一步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日前,國家發改委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將協調農發行5年內安排1200億元貸款額度支持地方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此舉意味著,未來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將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
  • 搬出去有盼頭 留下來有幹勁
    為充分展現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現推出「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之三十一搬出去有盼頭 留下來有幹勁巴尼小鎮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從山上的金滿村搬遷到巴尼小鎮,近3年的時間裡,搬遷戶們的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 高橋:易地搬遷穩得住,逐步走上致富路
    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後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如何讓群眾安居樂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高橋鄉採取一系列措施,讓群眾從憂居到安居,從山溝到城鎮,從下田到上班……挪窮窩、斬窮根,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展示(五)
    鬱山鎮白馬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鬱山鎮白馬社區集中安置點位於鬱山場鎮中心區域,建築面積2400餘平方米,新建安置房6棟,安置貧困搬遷戶32戶92人,來自 9個村的搬遷戶全部入住。
  • 桃源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為確保幫扶實效、長效,今後該鎮也將進一步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社會保障扶貧進行後續幫扶,確保搬遷戶搬得進、住的安、能致富的目標。一、精準識別,程序到位,確保「搬得出」科學選址。
  • 河北魏縣:易地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記者 王守一 攝長城網訊(記者 趙曉慧 任光陽 王守一)「我們小區有圖書館、幸福院,還配套建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在這裡住得很安心。」6月28日,家住河北省魏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賀祥小區的李相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搬到新家後,他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不僅「搬得出」,還能「穩得住」,更要「能致富」。
  • 巡檢司鎮:讓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圍繞「如何搬」、「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從以搬遷為主向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轉變,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巡檢司鎮通過強有力的後續措施,促進搬遷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儘快融入安置地生產生活,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 新市民·追夢橋:玉屏易地扶貧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玉屏易地扶貧搬遷戶: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現在住的房子又大又漂亮,我還有了自己的房間!從家裡走路4分鐘就可以到學校,早上再也不用五、六點鐘起床了,我超級喜歡現在的生活!」11月11日,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第二小學四(3)班學生郭雨馨說。2016年,玉屏啟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田坪鎮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便是其中一個安置點。
  • 解碼安康市「百萬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近年來,安康市把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積極順應搬遷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確保「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在探索建立農村新型社區管理服務、社會治理新機制和相關政策支持體系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針對「百萬大搬遷」的扶貧情況與發展創新,記者專訪了安康市委主要負責人郭青。
  • ...我們才能放心丨從江縣下江鎮許家橋居委會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者吳浚
    吳浚入戶開展工作吳浚幫助群眾搶收秋糧2020年6月,因工作需要,我被安排回鎮裡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兼任下江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許家橋社區網格員。易地扶貧搬遷是黨的好政策,目的就是讓貧困群眾搬出大山挪窮根,可因為群眾不理解,擔心搬遷后土地、林地全被沒收,擔心拿不到房產證再被趕回去,擔心學生無法轉學讀書,更重要的是不願離開自己生活數年的老家。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阿妹戚託小鎮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