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去有盼頭 留下來有幹勁

2020-12-24 澎湃新聞

編者按: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搬遷安置和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和地方有關重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為充分展現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現推出「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

「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之三十一

搬出去有盼頭 留下來有幹勁

巴尼小鎮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從山上的金滿村搬遷到巴尼小鎮,近3年的時間裡,搬遷戶們的生活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搬出四面透風、容易漏雨的「千腳落地房」,住進如今寬敞明亮的樓房,當地居民的生活不斷改善。另一邊,留在山上的村民在企業幫助下改種經濟林果,家庭收入節節攀升。

這陣子,52歲的米四東心裡老惦記個事:吃兩碗包穀稀飯。包穀稀飯是把包穀和蠶豆混在一起,有時加點臘肉,擱在三腳架上,生火煮製而成。在高黎貢山上,包穀稀飯曾是金滿村人的主食,大多數人連個菜都不捨得炒,就配一碗蘸水吃。從山上搬下來快3年了,米四東說:「在山上盼著吃大米飯,如今天天吃米飯,又想念包穀稀飯了。」

巴尼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陸聘婷 攝

米四東的家在巴尼小鎮,地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緊鄰著怒江。這裡是怒江州首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17年國慶節,金滿村首批40戶村民入住,2018年最後11戶村民入住新居。如今已有搬遷戶168戶744人,都屬於白族支系勒墨人。

3年時間,這裡的人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個夏天,記者走進了巴尼小鎮。

曾經——8公裡的距離,20年的差距

村民叄益光的家裡乾淨亮堂,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家三口在老房子前的合影。由於山地太陡,找不到平地打地基,老房子都是籬笆為牆、木板為頂、木頭為柱的「千腳落地房」的樣子。四面透風的房子裡面黑黢黢的,下面養牲畜,中間住人,上面放糧食。「一入雨季,屋裡就怕漏雨,潮乎乎有蝨子」。2017年搬遷前,金滿村九成村民就住在這種房子裡。

貧困群眾搬遷前居住的房屋 陸聘婷 攝

從巴尼小鎮往背後的高黎貢山深處走,沿著一條水泥路走上8公裡,就回到了金滿村村委會。金滿村11個村民小組,其中5個不通公路、1個是地質災害隱患點,這6個組如今已整體搬遷。「最遠的馬社王底小組有16戶人家,到村委會要過懸崖、涉小河、爬陡坡,走上三四個小時。」說起過往,村委會主任沈光幹噓唏不已。

站在村委會的院子裡,只見大山圍繞、白雲悠悠,山外面還是山。2014年底,金滿村人均收入僅有1400多元,全村1310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50人。沈光幹說:「在山上,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還是窮成這個樣!」

聽老人們說起以前的生活,就像聽「穿越故事」一樣:去鄰近的縣背洋芋回來種,前後得一星期,頭疼腦熱不捨得花錢去衛生院……「過去從金滿村到巴尼小鎮的8公裡距離,也是發展相差20年的距離。」巴尼小鎮社區副主任和碧武介紹,群眾剛搬出大山時,不會用電器,連起床疊被子的習慣都沒有。

不過,在寬敞明亮的樓房裡住上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了現代生活的好處。鄉中心完小五年級的學生花燕梅一家去年搬到小鎮上,每天早上走幾分鐘就能到學校。「搬下來好,在這裡衣服不容易髒,老師也講得好!」孩子的話,總是簡單明了。

如今,按照「一戶一宅基地」的政策,米四東在山上的老房子拆了,一家人踏踏實實住在了小鎮上。米四東感慨:「還是在山下容易賺錢。」

山下——幹活更方便,管理更規範

在巴尼小鎮,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就是摩託車,還有不少人家門口停著機動三輪車、小貨車和轎車。米四東說,有了錢,大家都願意買輛摩託車,「幹活方便了許多。」

記者了解到,巴尼小鎮目前外出務工118戶282人,以本地打零工為主。在小鎮上,就有家扶貧車間生產民族服裝,平時有20多個女工。車間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一個熟練女工一個月掙三四千元沒問題。

巴尼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 陸聘婷 攝

賺得多了,還要看花得多不多,對於搬出大山的人來說,上樓後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多少?

米四東算了算帳:小鎮的水費一戶每年20元,電費也不貴,過日子主要就是買些吃的。「這個就豐儉由己了,青菜要買,土豆南瓜山上就有。」

和碧武介紹,隨著巴尼小鎮社區建設越來越規範,一些以前「難以想像」的方法都有了實打實的用處。「比如我們這裡實行積分制管理,積極參加升國旗儀式、搞好衛生都有加分,居民可以到超市用積分兌換商品。」社區超市經營者玉花梅說,去年超市裡兌換了2萬多元的積分。

當然,搬下來的時間並不長,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處在適應階段。在和碧武看來,村子裡的人與外界的交流還是偏少,視野和觀念轉變得還不夠快。

米四東就有這種體會。洛本卓白族鄉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金滿村被列入「雲南省第四批旅遊特色村」。作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米四東如今在巴尼小鎮教授勒墨人的傳統歌舞。「等哪天怒江大峽谷的旅遊火起來了,這門技藝一定會是旅遊的『招牌』產品。」米四東心裡尋思著。

山上——既抓「生態帳」,又算「經濟帳」

一邊是米四東感慨「山下容易賺錢」,另一邊卻是仍然留在山上的5個村民小組80戶人家,如今的8公裡,還有20年的發展差距嗎?

「兩不愁三保障」早就實現了,現在村裡的生活跟過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眼下村裡惦記的,是怎樣既抓『生態帳』,又算『經濟帳』。」洛本卓鄉宣傳委員麻繼成兼任金滿村黨總支書記,搬遷啟動前就駐村工作,到現在還扎在村裡忙活調整種養殖業結構。

靠山吃山,金滿村過去是在四五十度的山坡地上開荒種包穀,如今要進行山體生態修復,除了改種經濟林果,別無他法。

麻繼成說,鄉裡組織搬遷群眾將原住地的土地林地出租、流轉或退耕還林,採取「合作社+村黨總支+農戶+基地」模式,種植花椒、核桃、草果、香櫞等經濟作物。現在,1000多畝花椒、1000多畝核桃、600多畝草果和300多畝香櫞已經成了山上的「綠色銀行」。「村裡今年準備再發展250畝香櫞,香櫞兩年就能掛果,收益前景非常可觀。」

農產品「升了級」,收入也「開了源」。麻繼成說,農民在企業承包的果園裡務工,每天的工資有100元,如今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在果園裡幹活。

巴尼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健身場所 陸聘婷 攝

「搬出去有盼頭,留下來有幹勁。」如今,鄉裡還在加緊研究制定金滿村鄉村旅遊規劃。「等客棧、農家樂、步行街都建好了,幸福一定來敲門。」洛本卓鄉黨委書記郝春榮說,鞏固脫貧成果、走向鄉村振興,「好日子還在後頭」。

原標題:《搬出去有盼頭 留下來有幹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搬出去有盼頭 留下來有幹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走「三區三州...
    從山上搬下來快3年了,米四東說:「在山上盼著吃大米飯,如今天天吃米飯,又想念包穀稀飯了。」米四東的家在巴尼小鎮,地處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緊鄰著怒江。這裡是怒江州首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17年國慶節,金滿村首批40戶村民入住,2018年最後11戶村民入住新居。如今已有搬遷戶168戶744人,都屬於白族支系勒墨人。
  •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精準扶貧譜新篇】易地搬遷搬新屋 安居樂業有盼頭 2020-03-2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搬得出、住得下、有盼頭,易地扶貧搬遷戶的新生活
    「這是客廳、這是廚房、這是娃兒的書房……」這個年輕的小夥子熱情地介紹著自家四室一廳的大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進來家具和熱水器撒子都有,完全就是拎包入住。」陳義一家人在新房裡。去年,按照相關規定,陳義一家人享受到貧困戶宅基地復墾政策。
  • 「老公,能讓你爸媽搬出去住嗎?」「不可以,要搬你搬」
    所以說跟丈夫商量能不能讓婆婆搬出去,或者說重新給他們租個房子,不要住在一起如果想孫子的話,她會經常過去給他爸媽看看孫子,這樣的話,婆媳之間偶爾關心一下,不僅不會變淡,反而會因為一些距離,變得更加好。因此她就這個問題的徵詢丈夫的意見,可是丈夫聽了她的提議之後,只對她說了這樣一句話,不搬,要搬你搬出去,我爸媽生我養我20年,如今好不容易盼著我成家立業了,可是你卻讓他們搬出去住,你覺得這種做法合適嗎?
  • ...保障,生活越來越有盼頭|清鎮市新店鎮王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沈開宇
    「開宇,回來還出去不?」「不去了,家裡老人沒人照顧。」辭掉工作的我沒有了正常收入。父親前期3萬多塊的治療費,花光了我打工所有的積蓄。每月1000多的醫療費,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以後不留遺憾,為了能更好的照顧母親,我選擇了留下來。後來,為了提升我家裡的生活條件、改善生活環境,幫扶單位還為我捐贈米、油、電磁爐、電飯煲等生活物資,為我申請肉雞養殖100隻,捐贈雞圈舍8個及農用耕地機1臺。
  • 「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新生活
    新華社南寧1月19日電 題:「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雷嘉興  「從沒想過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廣西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社區和鑫佳園45歲的易地扶貧搬遷戶王德松笑著說,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王德松的老家在都結鄉隴割村,距離隆安縣城約四十公裡。「以前我們住的老房子很小,而且環境不太好,一樓養牲口,二樓住人,生活很不方便。」回憶起過去的生活,王德松感嘆道。  為了維持生計,王德松與妻子2010年前往福建打工。「在福建的時候,一年都不一定能回老家一兩次。」
  • 讓成年子女搬出去自己住
    原文連結:《讓成年子女搬出去自己住
  • 該不該搬出去住?
    林勝有點絕望,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是媽媽說了算,有時候他跟媽媽有分歧,明明父親是站在他這邊的,可總是吵著吵著他就開始和稀泥了,最後就倒戈到母親那邊去了。說起來家裡雖然和睦,但有時候他也真是看不慣母親河東吼,父親妻管嚴的樣子。
  • 子女畢業後想搬出去住,父母怎麼看?
    然而,對於返鄉工作後的子女來說,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讓他們有了想要搬出去獨自居住的想法。針對這個現象,連日來,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為人父母的中老年朋友,其中支持與不支持的比例幾乎對半。支持者的觀點幾乎一致,認為應當鼓勵,不能阻擋孩子學習獨立生活。而不支持者的觀點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認為孩子在他們眼裡還沒長大,無法適應獨自居住;另一種則表示有些捨不得孩子搬出去住。
  • 「老婆,我們搬出去住,我不想再讓我媽欺負你」「早該搬出去了」
    「老婆,我們搬出去住,我不想再讓我媽欺負你!」單從阿雷和麥麥的感情進程來說,他們在經歷了多年的戀愛之後順利步入婚姻,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愛情畢竟和婚姻不一樣。阿雷覺得再說下去也只是對牛彈琴,所以乾脆閉嘴了,回家之後就跟麥麥說,「老婆,我們搬出去住,我不想再讓我媽欺負你!」麥麥的回答讓阿雷很愧疚,很心疼,「好啊!早該搬出去了!只是你不發話,我也不好說什麼。我是因為愛你,所以才不跟婆婆一般見識。如果不是因為你,我是不會任由任何人這樣欺負我的。」
  • 孩子單獨旅行,搬出去住,我們能放心嗎?
    西安有個女孩,因為家裡某個呱噪的親人患上了厭食症,中度還是重度抑鬱來著。上不成學,休學在家。可是在家本身就難得清閒,於是從去年冬天就嚷嚷著要搬出去住。在那次直播裡,我們還算了一下西安的房價,租金,聊了聊租房的經驗什麼的。今年秋天她終於搬出去住了,我們又做了一次直播,搬出去住是一方面,更主要是她和媽媽的關係改善了許多,彼此都更加信任對方了。
  • 妻子懷孕想讓小叔子搬出去,卻換來丈夫的拳打腳踢
    妻子懷孕想讓小叔子搬出去,沒想到卻換來丈夫的一頓拳打腳踢小琳和丈夫左楊結婚三年,婚後兩人貸款買了房子。雖然需要還房貸兩人縮減了消費,但是小琳還是跟滿足的。小琳不喜歡家裡有外人在,覺得不方便,左楊再三保證:等弟弟找到工作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就讓她搬出去。小琳才勉強同意他住進來。弟弟是住進來了,可根本不像是開找工作的,不是再外面亂逛,就是在家打遊戲。兩個月後,弟弟還是那個樣子,天天窩在家裡,啥事也不做。
  • 新生活 新奮鬥 新起點金雞鄉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有盼頭
    原標題:新生活 新奮鬥 新起點金雞鄉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有盼頭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騰衝市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發順一家時說:「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隆陽區金雞鄉,截至目前,403戶建檔立卡戶中已穩定脫貧了396戶,7戶未脫貧戶也達到了退出標準。
  • 「老公,我想搬出去住」「我們離婚吧,你什麼時候搬?」
    顧曉楠覺得委屈,給老公說要不咱們買個房子住出去吧,我們手頭有點錢可以交首付。她老公是個媽寶男,也是個大孝子,聽到顧曉楠這麼說,心裡也不痛快,感覺顧曉楠是嫌棄老人,不同意買房子搬出去。他給顧曉楠說:咱們跟老人住多好,每天下班就可以直接吃飯,還不用自己做飯多方便,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 學歷提升幹勁足
    2020年來,松桃聯合銅仁市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農村「兩委」幹部及後備幹部學歷提升工程,著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幹部隊伍和新型農村實用人才,為「十四五」時期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人才支撐。提升知識,增長發展底氣「因為肚子裡沒貨,更不懂得產業知識,想帶著大夥致富,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 夫妻關係:不搬出去住,就離婚
    有一次孩子出了溼疹,看了醫生,說不太要緊,回家用淡鹽水給孩子多擦擦洗洗就可以了。吳歡回家便照做,但是老兩口不肯了,覺得光用水洗洗怎麼行,還是用藥效果好些。於是塗的吃的,那麼小的孩子,他們給買了一大堆藥。吳歡馬上有了意見,她覺得孩子小,能不用藥就不用。就這樣,老兩口和吳歡便爭執了起來。
  • 《你會怎麼做》媳婦欲搬出去住 被婆婆當眾罵哭
    媳婦被婆婆當眾罵哭   搜狐娛樂訊 當媳婦以婆媳關係不和諧為由提議搬出去住,卻遭到婆婆的強烈反對,甚至被當場罵哭,目睹這一切的人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媳婦提議搬出去住 被婆婆當眾罵哭  現實生活中,婆媳關係似乎很難處理得當,婆媳之間水火不容似乎成為了主流,她們常常因此發生爭執。本組《你會怎麼做》就來探討這一話題,在咖啡館裡,媳婦因無法忍受婆婆而打算下個月搬出去住,私下買了房並並已付了定金,卻遭到了婆婆的堅決反對,柔弱的媳婦當場被罵哭,態度強硬的婆婆憤然離席。
  • 大學期間和男朋友搬出去住合適麼?
    但是...萬一明天就有了呢。)前幾天,我收到一個大二女生的微信:但是,這一次,面對大學生為了「啪啪啪」而想出去同居的問題,我覺得就不能一概而論了。首先,咱們先不討論「搬出去住」的「原因」,單說「離校外租」這件事,叨姐覺得:租的房子什麼時候都可以住,但宿舍的「有效期」可能就只有這幾年了。
  • 大姑子霸道趕我搬出去住,我該怎麼辦?
    老公可能小時候被父母姐姐們嬌慣過頭了,家務活少幹,工作上還吊兒郎當的,有一天沒一天的,經常上個兩三個月的班就辭職不幹了,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或者出去外面打麻將。我在私立學校代課,工資也少得可憐。生活拮据,時不時還要跟家裡人借錢度日,跟老公吵嘛,他是無動於衷的,繼續著得過且過的日子。3個姑子每到周末就輪流過來我家住,她們說是她們的大姐的房子,所以她們有權來住。
  • 關於舍友搬出去住的思考
    總共有兩個舍友,一個比我睡得早的甲,一個比我睡得晚但不發出聲音的乙。甲是研二的,乙是研三的。剛開始甲科研有些忙,一般晚上十點才回到宿舍,後來不忙了就九點多或者八點多回來。前三個月我比較閒,給自己找的事不多因此很多時候晚上都在宿舍,甲回來早點的話就能和他聊上幾句。慢慢通過臉上的皮膚問題和甲交流得越來越多,經常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和他聊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