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與樂業並重 羅城扶貧搬遷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

2020-12-16 中新網廣西新聞

  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平整的水泥大道貫穿其中,一群群笑容滿面的人們來回穿梭……4月11日,走進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仫佬家園,一派喜人景象。

  「十三五」期間,羅城計劃搬遷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37戶13168人。該縣緊緊圍繞「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精準施策,認真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選好位置,讓搬遷群眾「搬得出」。在扶貧搬遷工作中,該縣在城區選擇區位優勢好、地形條件優,適合搬遷戶生存發展及就業創業的黃金地段,建設仫佬家園和鳳凰寨兩個安置小區。「仫佬家園」安置小區位於縣城西部,南鄰成龍湖公園,交通便利,風景優美,項目總用地面積443畝,總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可安置2626戶,11000人;鳳凰寨安置小區位於城北,東靠鳳凰山公園,項目佔地31畝,規劃安置349戶1500人。2017年,該縣易地扶貧搬遷累計完成投資5.85億元,開工建設安置房3052套,完工2878套,已搬遷入住2058戶10131人。

  完善設施,讓搬遷群眾「住得下」。要讓移民群眾「住得下」,羅城加大對移民安置小區的一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投入3600萬元,在仫佬家園建設第四小學(深圳小學),投入4706萬元,建設民族中學,解決移民子女入學問題;投入4850萬元,建設中醫仫佬醫醫院,解決移民群眾就醫問題;同時,還在仫佬家園周邊建設政務服務中心、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搬遷群眾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舒適。從龍岸鎮平石村搬遷入住仫佬家園的莫文琪說:「這裡的條件真的很方便,有學校、幼兒園,以後我的孫子讀書就方便了。」

  多業支撐,讓搬遷群眾「能致富」。羅城引進廣西中歐鮮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松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仫佬家園,僅松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可接納1000多名搬遷群眾就業。同時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周邊建設了「千畝千戶」紅心獼猴桃產業發展示範園,實行「合作社+託管公司+貧困戶」發展模式,利用廣西天龍泉酒業有限公司和廣東深圳福田區幫扶資金2570萬元種植紅心獼猴桃1200多畝,搬遷戶每戶可選擇1畝紅心獼猴桃作為利潤分紅,期限為10年,從而帶動1200多戶搬遷戶4500人以上實現增收。此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安置清潔工、保安)、利用縣城工業園區安排移民群眾就業,利用深圳福田區的扶貧協作,有針對性地組織勞務輸出,大力鼓勵移民群眾自主創業,讓搬遷戶每戶至少一個穩定就業崗位。從東門鎮龍山村朱朝搬遷到仫佬家園的龍善學在小區內從事清潔工,每月收入1500元,他的兒子兒媳則自主創業,加工米糕到街上賣,「以前住在山裡,吃水難、走路難、看病難。多虧了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山裡人過上了好日子。」龍善學高興地說。

  易地扶貧搬遷猶如春風化雨,搬出了希望,搬出了激情,勤勞智慧仫佬山鄉移民群眾正依靠勤勞的雙手,在新的家園裡創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韋如代)

 

 

 

 

【編輯:黃豔梅】

 

 

 

 

相關焦點

  • 遷入新房子 開啟新生活——「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剪影
    「易地搬遷脫貧故事系列微視頻展播」之二十一 遷入新房子 開啟新生活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剪影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
  • 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感謝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們才有了現在的幸福生活。」吳才忠的愛人龐水娣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要完善移民搬遷扶持政策,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陝西百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走上幸福路:此心安處是吾鄉
    「十三五」期間,陝西省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4.9萬戶84.4萬人,加上避災搬遷、生態搬遷和其他搬遷等與易地扶貧搬遷統籌推進、同步搬遷的16萬戶54.2萬人,共計搬遷40.9萬戶138.6萬人,建設了2116個集中安置區。為確保搬遷貧困群眾實現「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陝西省出臺了就業保障、產業配套等7方面配套文件,形成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1+7」政策體系。
  • 喜看臺江縣方黎灣社區搬遷群眾幸福新生活
    從臺江縣排羊鄉大塘村搬遷過來的李黎明是這個電工培訓班的「班長」,此前,他還在這間教室參加過廚師培訓。  兩個場景、兩種心境。一種悠然自得,一種積極向上,折射出搬遷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方黎灣社區是臺江縣一個已搬遷入住650戶、3531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今年4月,為更好地服務搬遷群眾,成立了社區。   周海燕是這個新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在她看來,要讓這些來自臺江縣4鎮3鄉2街道9個不同支系100多個村寨的搬遷群眾融入城市,就要讓他們找到「家」的歸屬感。
  • ...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貧困群眾走出深山通向...
    易地扶貧搬遷是指政府主導、群眾自願參與,將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搬遷到生存與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改善其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的一種扶貧方式。2016年到2019年,4年時間裡,七星關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這一惠民政策,讓5萬多貧困群眾挪窮窩、改窮業、拔窮根、換窮貌。
  • 告別「窮窩窩」,阿勒泰市搬遷群眾過上新生活
    2017年阿勒泰市正式實施異地扶貧搬遷工程,並詳細制定了後續產業扶持計劃。經村級初審、鄉鎮級篩查、市級符合、地區級批准,最終認定49戶163人符合「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易地搬遷工作標準,予以批准搬遷。項目於2017實施,當年便竣工、使用。讓49戶異地搬遷群眾徹底告別「窮窩窩」,住上新房子,擁抱新生活。
  • ——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新生活
    ——廣西隆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雷嘉興  「從沒想過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家住廣西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社區和鑫佳園45歲的易地扶貧搬遷戶王德松笑著說,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王德松的老家在都結鄉隴割村,距離隆安縣城約四十公裡。
  • 鐘山區「三抓三促」助力搬遷群眾安住和諧幸福家 共享活力新生活
    深化「百千萬巾幗大宣講」,開展婦聯幹部與婦女群眾「三個說說」主題活動,引導組建廣場舞、鈴鐺舞文藝隊、紅歌唱講班等,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婦女之家等開展政策理論及愛國主義宣傳3場280人次,因地制宜組織搬遷婦女講政策、說變化、談感受,引領搬遷婦女憶苦思甜、感念黨恩、轉變觀念、樂觀進取。
  • 羅城「易地搬遷+」讓貧困戶安居樂業
    羅城「易地搬遷+」讓貧困戶安居樂業   羅城訊 為確保易地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今年來,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結合實際,探索「易地扶貧搬遷+」模式,將易地扶貧搬遷與特色農業、就地創業等結合起來,開闢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脫貧新路徑。
  • 視頻|陳來英:搬出來的新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遂寧市船山區龍鳳鎮定寶村易地扶貧安置點,不時接受各級媒體採訪的村民陳來英,成了這裡的名人。這天,記者來到陳來英家時,正趕上她在即興跳舞。易地扶貧搬遷是國家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舉措。陳來英一家的安居樂業絕非個例。她所在的定寶村易地扶貧安置點屬船山區第二批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涉及11戶貧困戶33人,目前均已入住。在這裡,電力、自來水、燃氣都已完善,商店、衛生室距離安置點不足100米,通村水泥路直達幾公裡外的集鎮街道。
  • 河北魏縣:易地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
    記者 王守一 攝長城網訊(記者 趙曉慧 任光陽 王守一)「我們小區有圖書館、幸福院,還配套建有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在這裡住得很安心。」6月28日,家住河北省魏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賀祥小區的李相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搬到新家後,他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不僅「搬得出」,還能「穩得住」,更要「能致富」。
  • 後續扶持工作持續跟進 將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扶上馬送一程」
    為進一步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日前,國家發改委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將協調農發行5年內安排1200億元貸款額度支持地方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此舉意味著,未來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將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
  • 楊柳鋪鄉:易地扶貧搬遷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紅網時刻慈利11月16日訊(記者:黃莉莉 田鵬)搬出窮山溝,過上甜日子,這是偏遠山區貧困群眾夢寐以求的願望。在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楊柳鋪鄉一批又一批的貧困群眾沐浴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春風,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幸福生活越過越甜。
  • 羅城1800多名貧困群眾喜遷新居(組圖)
    廣西新聞網羅城11月29日訊(通訊員 蒙增師)11月28日,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舉行易地扶貧搬遷「仫佬家園」安置點千人集中搬遷入住新居儀式,420戶1800多名貧困群眾搬進新居。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面積2651平方公裡,土壤貧瘠、山多地少。2015年全國脫貧堅戰打響以來,該縣經過精準識別,2015年底共有8.32萬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羅城計劃投資8.2億元搬遷建檔立卡戶3187戶13680人。
  •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開啟花樣新生活|在線訪談·第...
    如何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得慣、能融入?12月16日,貴州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敏做客由貴州省人民政府網和當代先鋒網、天眼新聞客戶端聯合打造的「在線訪談」,分享了貴州讓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的妙招:「我們立足於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以城鎮化集中安置為主的實際,以服務易地扶貧搬遷進城群眾為切入點,加強安置點精神文明建設,強化社區治理,培養搬遷群眾市民意識,引導搬遷群眾適應城市環境、融入城市生活。」
  • 桃源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鎮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全鎮脫貧攻堅戰的「當頭炮」和「主戰場」,按照「因地制宜建新居,黨建引領保發展,多元產業促脫貧,多措並舉贏勝利」的工作思路,用心用情用力推進,嚴格落細落小落實,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助力脫貧的幸福家園。
  • 江門市助推廣西崇左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在崇左市大新縣和樂城異地搬遷安置點,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上午8點,廣西崇左市天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龍巖小區沐浴在晨光中,黃巧妹走出家門口去上班,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孩子則在小區門口搭公交車去上學,全新的生活方式讓一家人感到「幸福生活比蜜甜」。
  • 西秀區易地扶貧搬遷戶李遠鴻:脫貧不是終點 是新生活的起點
    一年一度的西秀區兩會是全區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今年兩會期間,西秀區融媒體中心特推出系列報導——兩會連基層,就大家關心的話題,與基層群眾連線,聽聽過去一年他們的收穫,看看這一年,他們生活的願景。
  • 銅仁共青團助搬遷群眾快速融入新生活
    今年6月,團銅仁市碧江區委舉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少兒繪畫大賽,潘榮濤的參賽作品《我的新家》獲得金獎,還被印在矮屯社區希望小課堂的班服上。  潘榮濤剛搬來時的表現,和現在截然不同。他和許許多多易扶點「新市民」的變化,與銅仁市共青團一群年輕人的努力密切相關。  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市,有29.36萬名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其中半數以上為跨區縣搬遷。
  •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安置區突出「中國愛情小鎮」主題,全力推進「七星水街」項目建設,依託旅遊扶貧,引導移民創業增收脫貧。這個基地不僅能吸納周邊搬遷戶,還可輻射帶動周邊縣區貧困戶就業增收。黃柳英 攝黃柳英 王 珊2年時間,8萬多貧困人口告別「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荒涼大山,遷向城鎮、遷向景區、遷向園區、遷向充滿生機活力的地方,開啟嶄新人生——這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永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