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平整的水泥大道貫穿其中,一群群笑容滿面的人們來回穿梭……4月11日,走進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仫佬家園,一派喜人景象。
「十三五」期間,羅城計劃搬遷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37戶13168人。該縣緊緊圍繞「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精準施策,認真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選好位置,讓搬遷群眾「搬得出」。在扶貧搬遷工作中,該縣在城區選擇區位優勢好、地形條件優,適合搬遷戶生存發展及就業創業的黃金地段,建設仫佬家園和鳳凰寨兩個安置小區。「仫佬家園」安置小區位於縣城西部,南鄰成龍湖公園,交通便利,風景優美,項目總用地面積443畝,總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可安置2626戶,11000人;鳳凰寨安置小區位於城北,東靠鳳凰山公園,項目佔地31畝,規劃安置349戶1500人。2017年,該縣易地扶貧搬遷累計完成投資5.85億元,開工建設安置房3052套,完工2878套,已搬遷入住2058戶10131人。
完善設施,讓搬遷群眾「住得下」。要讓移民群眾「住得下」,羅城加大對移民安置小區的一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投入3600萬元,在仫佬家園建設第四小學(深圳小學),投入4706萬元,建設民族中學,解決移民子女入學問題;投入4850萬元,建設中醫仫佬醫醫院,解決移民群眾就醫問題;同時,還在仫佬家園周邊建設政務服務中心、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讓搬遷群眾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舒適。從龍岸鎮平石村搬遷入住仫佬家園的莫文琪說:「這裡的條件真的很方便,有學校、幼兒園,以後我的孫子讀書就方便了。」
多業支撐,讓搬遷群眾「能致富」。羅城引進廣西中歐鮮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松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仫佬家園,僅松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可接納1000多名搬遷群眾就業。同時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周邊建設了「千畝千戶」紅心獼猴桃產業發展示範園,實行「合作社+託管公司+貧困戶」發展模式,利用廣西天龍泉酒業有限公司和廣東深圳福田區幫扶資金2570萬元種植紅心獼猴桃1200多畝,搬遷戶每戶可選擇1畝紅心獼猴桃作為利潤分紅,期限為10年,從而帶動1200多戶搬遷戶4500人以上實現增收。此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安置清潔工、保安)、利用縣城工業園區安排移民群眾就業,利用深圳福田區的扶貧協作,有針對性地組織勞務輸出,大力鼓勵移民群眾自主創業,讓搬遷戶每戶至少一個穩定就業崗位。從東門鎮龍山村朱朝搬遷到仫佬家園的龍善學在小區內從事清潔工,每月收入1500元,他的兒子兒媳則自主創業,加工米糕到街上賣,「以前住在山裡,吃水難、走路難、看病難。多虧了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山裡人過上了好日子。」龍善學高興地說。
易地扶貧搬遷猶如春風化雨,搬出了希望,搬出了激情,勤勞智慧仫佬山鄉移民群眾正依靠勤勞的雙手,在新的家園裡創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韋如代)
【編輯:黃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