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的朋友,一個兩歲多孩子的媽向我大倒苦水,原因是孩子自進入兩歲以來就脾氣特別大,每次不順她意要麼就哭鬧不止,要麼扔東西,不達目的不罷休,完全不像之前那樣乖巧可愛,認為孩子性格不好,只有打怕了以後才服管教,但卻與朋友的理念背道而馳,朋友倍感苦惱。
我也想起自家寶寶處於這個階段的時候,確實有脾氣大、「性子倔」的特點,其實,這並不是寶寶性格變壞或故意使壞,而是他們已經進入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two)」的階段,區別只是有些寶寶表現得激烈些,而有些要稍微溫和一些。
01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可怕的兩歲」一般是形容處於1歲半至3歲的孩子,突然淘氣不聽話,愛發脾氣以及經常出現堅決不服從的挑釁,並且精力旺盛東奔西跑,致使家人疲於應付的一種狀況。
這是個普遍現象,我們無論在早教機構還是平常家常聊天中,有相應時期孩子的家長都能對這個問題有共鳴。
我認識一位媽媽有三個寶寶,大寶在1歲8個月開始不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一旦哭鬧起來沒完沒了,初次當媽的她覺得有些驚慌無措,一方面怕寶寶是不是生病不舒服了,另一方面對消除寶寶不良情緒感到無力。
二寶出生後的乖巧可愛更讓她對大寶的不聽話萌生怒意,心裡的天平甚至偏向了二寶,哪知二寶到了相近的時間也是各種「作妖」,讓她無力應付,此時大寶已經度過這一階段,看著要比從前懂事些了。
這說明,兩歲左右這個時間段,寶寶們的淘氣不是個性,而是一種共性,只是家長們對這個問題缺乏認識或因為各種原因並無認真探究罷了。
02為什麼會有「可怕的兩歲」
心理學研究表明,寶寶從出生到一歲多時還沒有「自我」的概念,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到了一歲多兩歲時,寶寶開始有了「我」的概念,也有了「我」的想法,進入了自我意識的敏感期。而大腦的發育中,掌管情緒的部分又比掌管理性的區域要快,此時的寶寶情緒變化豐富,「主權」意識強烈,於是變得叛逆難纏。
一次聚餐,一位朋友帶上了兩歲多的可愛寶貝,大家許久未見甚是高興,聊著聊著,寶寶就開始擺弄碗筷了,朋友制止說「不能玩這個。」這一指令像炸了火山口一般,寶寶瞬間就對抗起來了:「就要!我就要!」
寶寶不但堅持自己的主張,還對媽媽的制止和搶走碗筷感到憤怒,一下就哇哇大哭起來,朋友又氣又惱,不讓玩寶寶就鬧,讓他玩無異於打自己臉,十分尷尬,最後聚餐因為寶寶的哭鬧提前結束。
因此,寶寶處於這個發育階段會有這樣的情況,家長若缺乏相應認知則十分被動和困擾。
03自我意識覺醒,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當寶寶發展的有了「自我」概念的階段,就開始維護自己的東西、自己的主權。這時期有幾個表現特別常見:
1.大聲說「不」2.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崩潰大哭,絕不講道理3.自己的東西不許別人碰4.對秩序有莫名其妙的要求
大多數的寶寶在這個時期,你要他向東,他就拒絕,然後非要朝別的方向;你要他放下東西他就非要拿著,並且會在一瞬間就開始大哭,不管你怎麼講道理他都不會聽。
他們放好的東西你不許動,動了就哭給你看,直到你放回原位。你要看看他的東西他不給,你想再爭取一下直接就哭鬧……
如此種種,都提示你,你家小可愛進入「可怕的兩歲」啦。他們經過一年多的成長,終於開始關注「我」了,這是一種成長,我們家長應當為此做好準備。
04家長應該怎麼辦
面對孩子的突然變化,家長們的應對也是五花八門:有困惑不已繼而憤怒,有情緒同樣崩潰和孩子比吼功的,也有不斷安撫予取予求,特別是我們的文化中還有「三歲看老」的說法,為了能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一些主張嚴厲管教的家長不惜動用棍棒法則制止孩子的「胡鬧」……
那麼,我們家長怎樣才能有效地應對寶寶「可怕的兩歲」階段呢?
1.理性客觀認識寶寶的生理心理髮育階段,理解寶寶的成長「困惑」
相對於家長們對青春叛逆期的廣泛接受和理解,家長們對嬰兒期自我意識初次覺醒的認識是比較缺乏的,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只要吃飽喝足就可以的大有人在。然而如今,我們的孩子早就遠離溫飽問題的困擾,並且隨著接觸的外界信息豐富多樣,他們的心理髮育同樣是不可忽視的。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了解到,寶寶的突然變化正是寶寶身心發育已經進入新階段的標誌,如青春期一樣,是正常的,普遍的。當我們面對寶寶哭鬧、有些小「自私」的表現時,如果我們理解到這是寶寶的成長「困惑」,那我們就能保持良好心態,管理好情緒不至於隨著孩子一起失控。
2.原則問題不退讓,適度樹立家長權威
當孩子在涉及原則問題上無理取鬧時,作為家長自然不能因為理解孩子所處階段而不進行管教。此時,孩子並不懂規則和自由的邊界,家長需要及時制止並幫助他們認識有些底線是不能逾越的。
比如在孩子隨意動手打人的問題,有些家長會當即制止孩子並告知如何與人相處,孩子開始並不理解甚至哭鬧,甚至還會繼續試探,但家長堅定並持之以恆的教導,有時動用適度的懲罰,孩子慢慢就記住了,慢慢校正了自己的行為。而有些家長卻不予理會,甚至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會被人欺負「吃得開」,殊不知孩子形成習慣後變成了他的「行為規範」,即便是父母也不能被「豁免」。
因此這個階段正是我們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和外界關係,教導他們規則意識的好時期。
3.非原則問題尊重和信任孩子,有技巧地溝通和引導
孩子自我意識萌發和確立的過程總是伴隨著一些衝突,有一些事情是完全可以交由孩子自己掌控的,比如說想玩什麼玩具,玩具想要怎麼擺放,想穿什麼衣服等。在這些問題上,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喜歡說「不」,作為家長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見,有時還需要一些溝通的小技巧,讓孩子主動「就範」。筆者一位同事深有體會,她的寶寶只要是家長的要求就說「不」,於是她正話反說,比如「現在先不喝水吧」、「我們往那邊走吧」……孩子拒絕然後走向她期望的方向。
我們只有科學認識到孩子的需要,保持良好心態從容應對,「可怕的兩歲」也許會變成「可愛的兩歲」,也使我們能更有信心面對接下來的各種育兒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